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读书笔记.docx
- 文档编号:26101584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8.68KB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读书笔记.docx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读书笔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读书笔记
篇一: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大全
篇一: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
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
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
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
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
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
诸葛亮。
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
还有像凤雏:
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
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性格关系着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
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
金钱、地位、官职?
这些都是次要的。
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
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
补的?
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
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篇二:
电视剧三国演义激起我看原著的兴趣,读完厚厚的三国演义,不禁感叹作者的伟大,真不愧流传百世的明珠之称。
我也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曹操一生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
他胸怀大志,目标明确,终成大事。
不敢苟同的一点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如此为人,就难怪曹操谁也不相信,深受多疑之苦了。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
深得百姓拥戴。
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刘备身上还有一大优点就是非常注重人才,他懂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才是成功之道,由此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
三国演义中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个个都个性鲜明,性格迥异,作者的语言也是丰富多彩,行文如流水,战争故事更是跌宕起伏,迂回转绕,有很多我还没弄明白,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
我想我还不知要读多少遍呢!
有时间在慢慢读吧!
篇三:
《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好文章有:
《巧施美人计》、《官渡败袁绍》、《蒋干盗书信》、《草船瞧巧借箭》、《孔明借东风》、《赤壁败曹操》、《三气周瑜》、《猛张飞使计》、《妙计收姜维》、《孔明伐中原》、等等。
我积累的好词好句有:
袁绍的手下有个叫许攸的人,他建议袁绍去攻打曹放粮食的地方。
到了第三天半夜,诸葛亮终于开始行动了。
当小船快到曹操军营的时候,诸葛亮突然擂响了战鼓,这下好了,曹军的箭像雨点似的射过来。
魏国有个叫姜维的大将,不但知识渊博,而且武艺高强,和赵云不相上下。
他是特意前来投奔刘备的。
刘备在徐庶的辅佐下,一连打了好多胜仗。
他是天下的奇才,比自己还聪明很多,如果能够得到他的帮助,他就不愁得不到天下。
于是刘备就和关羽,张飞一起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找他。
军师,乡下,感动,聪慧,天赋。
篇四: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烽火连天的世界里,却引发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罗贯中笔下的著作《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内容丰富,成语众多,虽然看起来比较麻烦,但是能让我们真正领会作者的艺术才华。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张角,张梁,张宝黄巾起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之后,三兄弟开始打天下,以及当中发生的事。
我读了这本书真是受益非浅,看,诸葛亮的出现使三国变得更有意义,真是进入白热化阶段。
火烧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汉中,七擒孟获,智取三城等都是诸葛亮的杰作,就连他死了的时候也机关算尽。
我总想着,若无诸葛亮,刘备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国,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是深不可测。
他考虑周到,而且不讲私情。
他最喜欢用火攻,想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巧借东风,写出师表,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退司马懿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才华。
正是因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这一位先生。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
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
朋友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
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
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篇五: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着之一,我读的是动漫大世界版的《三国演义》。
它对故事情节浓缩了,保留了所有经典情节,内涵丰富,情节动人,这本书非常好看,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人物的故事经典。
刘备、张飞、和关羽,偶然的一次机会,在一个酒馆里相遇了。
他们交谈的非常投机,就结成了不可分离的好兄弟。
他们投奔楚国的袁绍,一次意外,关羽被孙权谋杀了,刘备、张飞听说关羽被谋杀之后,非常伤心,张飞,刘备,决定用三天时间,抓紧训练士兵,帮关羽报仇,张飞的士兵要求多加一些训练时间,张飞大怒,把士兵绑在树上,狠狠抽打,说:
“明天再准备不好,就要你们的脑袋。
”到了晚上,张飞因喝酒过多,睁着眼睛睡觉,外边的士兵听见张飞的鼾声如打雷,以为他睡着了,便蹑手蹑脚走进去,要拔刀杀张飞,可是,看到张飞双目怒睁,吓得后退几步,过了一会儿,听见张飞仍然鼾声如雷,两人就拔刀刺向张飞,他们将张飞的首级砍下来,藏在衣服里,带着几十个人,投奔孙权去了。
刘备让诸葛亮使用妙计,毒死了孙权,就这样,刘备霸占了吴国。
以后发生的大战,几乎都是诸葛亮与曹操对战,司马家族也不甘落后,楚国的一代又一代应付着司马家族。
姜维也继承诸葛亮的遗言,把诸葛亮这种料事如神的经验传下去,最后,司马家族败退,就这样,楚、魏、吴,这
三个国家被蜀军决定合成一个国家,从此,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中国历史进入了又一个大统一时代。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觉不应该争夺自己的利益而互相残杀,友谊是最重要的,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不要搞独立,只要团结一致,就会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祖国会永远繁荣昌盛。
篇二:
《三国志》第一单元读书笔记(16—19)
16——三国志.武帝记第一.曹操曾经对曹操的了解,仅止于对《三国演义》中那个曹操的了解。
而事实上,由于《三国演义》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对曹操的揭露有不少是虚构的。
《三国演义》主要强调他的坏处,在许多读者(包括曾经的我)中造成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错觉。
正如鲁迅先生指出: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作为读者,我们应当把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区别开,因为小说中的曹操形象,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早已脱离开历史上真人真事的限制,而被创造成了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
因此鲁迅先生曾说过: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说曹操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的后代(曹参,萧何之后任西汉相国,“萧规曹随”典故之由)。
著书立传者通常要给名人找个显要的祖先,陈寿只是遵循了这一老例。
事实上这位优秀的政治家跟曹操有血缘关系的说法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即使能够牵强附会地把曹参算作曹腾的祖先,作为宦官的曹腾也是不可能有曹操这样一个“孙子”的。
因此陈寿接着说道“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
”具体的表现则有一件很典型的事能说明: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於嵩。
太祖患之,后逢叔父於路,乃阳败面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
“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
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
“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
”太祖曰:
“初不中风,但失爱於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於是益得肆意矣。
”可见曹操很聪明,但是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相反有一些叛逆的性格在他身上。
有时候我想,可能就是这样的性格使他在世人眼中成为了一个奸雄而不是英雄。
后来,也就是曹操二十岁的时候,“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徵拜议郎。
”关于举孝廉一事,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尝问许子将:
‘我何如人?
’子将不答。
固问之,子将曰: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太祖大笑。
”正是许子将这句话为曹操举孝廉成功地造出声势,也正是这句话使曹操从此背上了“奸雄”的称号。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曹操这个充满朝气与闯劲的“年轻干部”。
“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
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
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於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从这件事情中,我看到了年轻时候的曹操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刚正不阿的一身正气。
17——曹操起事之初的决断能力分析曹操起事之初,是指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后,汉朝政局发生巨变,董卓入主洛阳,杀掉原汉少帝刘辩母子,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曹操在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起兵,首倡天下义兵讨伐董卓。
陈留起兵,是曹操登上三国前期历史舞台的重要事件,而在此事件之前后,即公元189年前后,曹操在这个时期历史舞台的表现,能够充分证明,曹操能够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雄主!
一、整顿地方吏治初露锋芒---第一次步入政坛公元174年,曹操二十岁时,被推举为孝廉,正式进入汉庭仕途,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是曹操的第一个行政职务,此职务的职责是负责都城洛阳北部的治安。
当时,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多有违法乱纪之事发生。
为了立威,也为了申明禁令、严肃法纪,年轻的曹操到职后,造五色棒(典故)立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不久,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被曹操毫不留情用五色棒处死。
但同时,洛阳治安秩序肃然,胆敢舍身试法的人绝迹了。
虽然曹操在京师洛阳的治安管理能力得以彰显,但树大招风,曹操毕竟还是得罪了以蹇硕为首的当朝宦官权贵,被调至远离洛阳的顿丘(今河南清丰),担任县令。
二、命运垂青有准备之人---第一次实授军务公元178年,曹操因堂妹夫宋奇被宦官诛杀事件,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回到家乡谯(qiáo)县(今安
徽亳州,为三国著名军事统帅曹操、曹魏名将夏侯惇、夏侯渊、许褚、曹仁等的故里)闲居。
公元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被任命为议郎。
在此期间,曹操多次向汉灵帝进谏言,但没有被采纳。
汉灵帝末年,即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爆发,曹操被朝廷任(: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读书笔记)命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这是曹操第一次真正接触军事官职的开始,也是曹操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此后曹操人生的军事才能才开始得到充分历练和炫耀展示,在历史记录中,曹操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的事迹,以及曹操注释《孙子兵法》,形成自己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都是与曹操的早期的军事历练密不可分。
三、政治家决断能力初步显现---合肥侯事件公元184年,当时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郡的许攸、沛国的周旌进行密谋合谋,借口围剿黑山贼向汉灵帝请求增兵,实际上,是想趁汉灵帝回河间省亲之际发动政变,预谋先诛杀黄门、中常侍等宦官势力,然后再废掉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帝。
在此过程中,他们试图说服曹操参加此次政变,但曹操明确予以拒绝,历史上存有曹操的《拒王芬辞》。
后来,此事果然失败,王芬畏罪自杀。
从整个事件过程来看,曹操准确判断整个事件必定失败,并从中看出,此时的曹操,而立之年30岁,已经显示出其政治家鲜有的决断能力。
在其《拒王芬辞》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曹操论述废立事件对整个政权和天下苍生的重要性,而且判断出王芬等人的行为必然失败,进而果断拒绝。
这种政治家的决断能力是从前期进入仕途,在京师洛阳历练官场政治及其黑暗,并经过第一次军务生涯的锤炼,对整个社会和政权的趋向有了明确的认识之后,才能进行决断的,也是这种政治上仕途的历练,认识社会,认识众生,进而进入军务战场,杀伐决断,才能在三国前期的社会大动荡前夜为自己及其家族保存性命和实力,奠定了基础。
如果不是曹操的此次果然拒绝,那么,三国的历史肯定会被改变,从后来的三国时期英雄人物来看,能够与曹操并列的人物是没有的,那么,曹操的此次拒绝就显示了其历史价值。
经过了合肥侯事件后,公元188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成为掌握军事权力的高级军官之一,这为曹操在一年之后,公元189年的陈留起兵埋了伏笔,而合肥侯事件能够充分证明曹操的政治决断能力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
18——曹操的用人谋略按照学习会《三国志》的读书计划,对于第一单元的必读章节进行了认真学习,包括武帝纪、文帝纪、董二袁刘传、吕布张邈臧洪传、二公孙陶四张传、诸夏侯曹传、荀彧荀攸贾诩传。
在必读章节中,重点对曹操、袁绍进行了比较,分析曹孟德能够取胜的原因。
在荀彧荀攸贾诩传中,荀彧、贾诩对袁绍和曹操的分析比较客观,点出了曹超以少胜多的原因。
荀彧认为曹超在度量、谋略、用兵、德行均胜过袁绍:
在度量方面,袁绍表面对人宽和而内心却嫉贤妒能,任用人才却又怀疑他们,曹操明智通达用人不拘一格,只要有才能就予以任用;在谋略方面,袁绍做事迟疑犹豫,总是因为决断落在时机后面而失误,而曹操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守陈规;在用兵方面,袁绍治军纪律松弛,法令不能建兵,兵众虽多,其实难以发挥作用,曹操法令严明,赏罚必行,士兵虽少,但是都争着效力;在德行方面,袁绍凭借世代做高官的家世,向人显示其聪明的外表,以博取名誉,所以那些没有真才只喜好虚名的人很多都归附与他,曹操能以仁爱之心待人,推诚心而不虚伪,自身行为谨慎节俭,奖赏有功之人无所吝啬,因此天下忠诚正直讲求实效的士人全都愿意为您效力。
贾诩的评价则更为简洁,他认为曹操在“明智、武勇、用人和当机立断”等方面均胜过袁绍。
在荀彧、贾诩对曹操的评价中,善于用人无疑是曹操能够取胜、建功立业的最主要原因。
《武帝纪》中记载:
当初,袁绍和曹超一起起兵,袁绍问曹公:
“如果事情不成功,有什么地方可以据守?
曹公说:
“您以为如何呢?
”袁绍说:
“我南面据守黄河,北面以燕代之地为险阻,加上那里的少数民族兵众,向南争夺天下,大概就可以成功了吧?
”曹公说:
“我要任用天下有智慧和能力的人,用道义来统帅他们,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取得成功。
”在曹公的阵营中,武将有本族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等,还有五子良将张辽、乐进、张颌、于禁、徐晃;谋士有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等。
可谓人才济济,而曹超最大的优点
在于能够汇聚人才、爱惜人才、善于使用人才,正式这些良将、谋士奠定了曹氏帝国的基础。
在曹操的武将阵营中,曹氏本族将领发挥了巨大作用,曹公通过宗族关系、互通婚姻、收养宗族孤儿等等多种途径,牢牢构建了军队将领的核心圈,抓住军权,使得将领们紧密团结在曹公周围,为曹公效力,有效地避免其他军事集团出现的将领尾大不掉、发动军事政变现象。
其中曹仁和曹洪都是曹超的堂弟,曹纯是曹仁的弟弟。
曹公对待夏侯惇非常信任,经常招呼其同乘一辆车,准许其可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夏侯惇的侄儿;夏侯渊的妻子,是曹操的妻妹,夏侯渊的长子娶了曹操弟弟的女儿为妻;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侄子。
曹休,是曹操同族兄弟的儿子,因为曹休的父亲早逝,曹操让曹休和曹丕同住,对待曹休像对待自己亲儿子一样,并且让曹休率领虎豹骑兵队保卫自己。
曹真,是曹操同族兄弟的儿子,也是父亲早逝,曹操待其像自己儿子一样看待,曹真每次出征,总是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军中赏赐不够,他就把自己家财拿出来,士兵们都愿意为其效力。
在曹操的谋士阵营中,曹公对待谋士非常信任,善于采纳谋士合理建议。
对于荀彧,曹公经常让其居于朝中承担重任,曹公虽然在外征战,但是军国大师全都和荀彧一起策划,经常写信向荀彧请教军事行动,其中对荀彧提出的“放弃返回许县而进攻袁绍、放弃进攻刘表连续进攻袁绍、放弃设置九州”等合理建议均及时采纳,曹公还把女儿嫁给荀彧的长子。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深成周密,有预防意外的智谋,经常跟随曹操征伐,运筹帷幕之中,前后共为曹公筹划奇计妙策十二条。
曹操得到荀攸,非常高兴,认为“荀攸是不一般的人才,自己能够和他一起谋划大事,平定天下就没有可忧虑了。
”贾诩,善于通达和权变,策动张绣归顺曹操,为张绣分析归顺曹公的三个原因,协助曹操征战马超、韩遂,提出离间计谋,成功大败马韩联军,多次献出奇谋良策,帮助曹操作战胜利。
五子良将张辽、乐进、张颌、于禁、徐晃,因为此次学习还未涉及,故在此不作表述。
在《武帝纪》中还有一些曹公善于用人、用人不疑、团结人才的细节,读来也对我们特别有启发。
袁绍手下谋士许攸来投降,献上谋划“建议曹公袭击袁绍的粮草队伍”,面对从敌方来降的谋士,曹公敢于信任,并且立即实施;打败袁绍后,从袁绍处收集到很多官员和军中将领和袁绍的信件,没有对写信人员进行追究,而是将信件全部烧毁,显示了曹公的宽阔胸襟;当初,曹公举荐魏种为孝廉,后来魏种叛变曹操,当曹公抓住他时,仍然舍不得杀他,珍惜他是个人才并任用他。
19——《三国志》笔记读《三国志》评述,有以下感受:
1、陈寿本人身为晋臣,在西晋武帝的统治下写三国史,只能把魏国摆在正统的地位,但分别使用魏、蜀、吴三国纪元,按年叙事。
这又表明他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
这样的安排既反映了历史的实际情况,又不触犯晋武帝的忌讳。
陈寿如此安排,果真远见卓识,也让我感觉到成功之人做事必是有策略的。
要想让你的努力产生影响,那必须保证你的努力成果能够传递下去。
这种保证的措施是对当下的“适应”,而非“屈从”。
像陈寿既尊重当下,又没歪曲原则,充满智慧与衡量。
另外生活中,遇到不如己意之事总想“质问”,花力气试图说服,不如动脑子去解决。
外圆内方是可以做到的,只是自己的智慧不够,要好好修炼。
2、《三国志》材料来源丰富,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集大成者。
成功者不是抄袭者,而是站在前人基础之上进行加工与创造。
你比前人资料广,比前人思想深,故而胜出。
于个人而言,竞争力就体现在此,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不可替代性即为你的价值。
3、陈寿对众多三国人物的评价精准客观,被称为“良史”之评。
史家的使命就是记录历史,客观还原历史,可毕竟记录之人有主观意志。
所以,能脱离出本我,跳出生活,客观记录历史的史家,尤为难得。
这里需要高度的自觉心,有在历史面前小我甚至无我的谦卑之心。
试图以己之笔改变历史或者谄媚当下政治的,均不能成为良史。
这里不由得想起当下新闻从业者,作为第三权力的执行人,新闻报道应该遵循客观、真实、及时的原则报道消息。
可现今为了博眼球,假新闻漫天飞舞,新闻工作者没有起到谣言止于智者的作用,反而推波助澜,吸人眼球。
真当学习下史家,如何保持个人的清醒与客观,如何建立内心的职业操守与为人原则。
4、《三国志》除了记录了历史,还保留了不少可贵资料,单论此
价值,已为文人存在之价值。
名作除了作者“每下一字一句,极有斤两”,裴松之的注解更是为此作增光不少。
5、识记:
《水经注》、《三国志注》、《文选注》为古代三大名注。
篇三: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为汉室宗亲.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曹操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何曰:
"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说操为"治世之奸雄."操除洛阳北部尉时,不辟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卓见玄德为白身,不为礼,张飞欲斩之.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刘关张与朱[]孙坚打败黄巾,朱[]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玄德助刘虞平黄巾,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宫中何进与十常侍周旋.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
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董卓摄君害民.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并说: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操到陈留招天下士,立袁绍为盟主,讨卓.公孙瓒荐玄德,关,张.吕布部将华雄连斩数将,关公出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歧视.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董卓听李儒计要从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说:
"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李[],郭汜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死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卓临行,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
孙坚飞奔洛阳救火,于井中得玉玺,离袁绍而去江东.曹操领兵讨董卓,被吕布打败后埋怨袁绍"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投扬州去.,公孙瓒与刘,关,张,亦离袁而去,袁自投关东.荆州刺史刘表截孙坚讨玉玺.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
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被赵云所救,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云.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向刘表借粮不能,使书叫孙坚伐刘表,已伐乃兄袁绍.孙坚伐刘表;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在砚山用矢石打死孙坚.
孙策用黄祖换父尸后回江东.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董卓在长安任意杀戳.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王允分别把貂蝉许与董卓和吕布,使二人猜疑.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卓赶来,大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国演义 第十六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