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播电视大学.docx
- 文档编号:26098732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90KB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docx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广播电视大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XX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
《古代文论选读》单元辅导
(二)
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
[两汉文论选读辅导]
1、两汉文论的总特点
从秦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正式步入封建时代。
两汉王朝(前206~220)登上政治舞台之后,逐渐形成了全国大一统的强盛的封建大帝国。
这样的政权,自然需要选择和建立一套与之想适应的思想文化系统,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
于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包括他们的文艺思想开始得势,逐渐被启用,并改造成为官方的统治学说、指导思想,当然也就成为用来指导文艺、文学的方针政策。
可以说,我国两千年的正统文学思想,就是在两汉时期正式确立的。
这种正统的文学思想,在当时具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坚决要求文学必须为其政教服务,将文艺紧紧地纳入政治轨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保守性;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儒家文论家都明确地肯定文艺有讽谏批评上政的作用,主X要用文艺来干预和改进现实的政治,当然这种批评要有一定的分寸;他们也都肯定文艺的抒情本质,当然主X对所抒之情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能任其泛滥。
这种正统文学思想和文艺政策的代表作,就是作者很难确定的《毛诗序》。
除此之外,著名的《史记》作者司马迁所提出的“发愤著书”思想,虽然也应该归属于儒家文论的大X围之内,但是他强调写作愤世嫉俗而不是粉饰太平的作品,较少保守性;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强调“尚真”,“嫉虚妄”,则是针对走向神学化的儒学不良倾向而发,也代表着儒家文学理论批评的积极进步方面。
2、两汉文论内容要点
①、《毛诗序》
“情志”说: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这一关于诗歌本质的理论,大家在学习时要把它放到古代文论史上去把握,例如联系先秦时期的“诗言志”说,以及后世的“诗缘情”说等等,请看教材和参考教材。
“六义”说:
故诗有六义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关于这“六义”具体内涵的解释,请看教材和参考教材,也可以参看自己能找到的其他材料,因为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②、司马迁文论选读
“发愤著书”说:
这是本课这一讲的重点,他的原文见于《报任安书》要熟记: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
上面这段话,在司马迁另一篇文章《史记·太史公自序》里几乎完全相同地出现过,说明作者非常看重这个“发愤著书”思想,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后提出来的。
关于它的理论内涵,请看教材和参考教材。
要掌握的重点,一是这段话中“发愤”的“愤”字的确切含义;二是司马迁在这里所列举的八个例子全都符合史实吗?
为什么?
三是要把这个“发愤著书”理论放到文学理论史上去理解它的重要意义和它的来龙去脉。
阅读教材之外,也可以而且应该看一些其他的相关材料。
③、王充《论衡》选读。
王充的《论衡》,不作为学习重点,一般性地了解了解就可以了。
其主要观点如下:
“嫉虚妄”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
‘嫉虚妄’”。
——《论衡·佚文》“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
“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
外内表里,自相副称”。
“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论衡·超奇》
“为世用”说: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自纪》
故夫贤圣之兴文也,起事不空为,因因不妄作。
作有益于化,化有补于正。
《对作》
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
……然则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佚文》
[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辅导]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X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
一、魏晋南北朝文论的总特点
儒学逐渐衰落,玄学应运而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思想,是由道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这一时期的许多文论家都极力推崇自然清新之美,都倾心于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都注重研究文学的审美特征等等,这很明显是继承和发展了老庄道家的文艺观。
首先,文学创作主题的变化。
汉代由于受经学的影响,文学成为宣传儒家礼教的工具,文学创作的主题大都以政治教化和美刺讽谏为中心。
到汉末魏初,逐渐转变为以写个人悲欢遭际为主了,着重抒发个人喜怒哀乐之情,描写个人的曲折经历,以及对动乱现实的深沉感慨。
从表现社会政治主题到刻画个人内心世界,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其次,文学思想的变化。
创作上的这种变化,反映在文学思想上就是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
“言志”的“志”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在理论上认识到文学创作是在抒情中言志的特点,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X围。
而魏晋南北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
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
再次,对创作个性的强调。
与上述文学创作主题与文学思想变化相适应,这一时期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中,特别重视要体现作家特殊的创作个性。
从文学创作看,曹操的诗歌古直悲凉,曹丕的诗歌缠绵悱恻,曹植的诗歌慷概多气。
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经学时代,人们的个性往往是受到压抑的。
文学要为封建礼教服务,达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只能表现“天理”而不能描写“人欲”。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中对创作个性的高度重视,正是当时社会思潮的反映。
第四,重视对文学创作本身特点和规律的研究。
鲁迅先生说当时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
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就这一时期所留下来的一些主要文论著作看,也都不排斥儒家的文学思想,他们往往是在论说文学的外部规律时,认同儒家文论的路数;而在阐释文学的内部规律时,则主要是承袭道家文论的衣钵。
诸如西晋陆机的《文赋》、南朝X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大都是这样。
也就是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总特点基本上是儒道结合,外儒内道,而以道为主。
当然,这一时期的文论家们很有水平,他们并不是、也不屑于简单地抄袭或沿用前代儒、道两家的文论资料,而是在前人基础上作出了许多深刻的精辟的阐发,从而形成了自家的理论特色,甚至构建起了自己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
他们对文学的许多问题都作了非常深入的思考,例如关于文学的根本性质问题,关于文学的审美特征问题,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问题,作品的艺术风格问题,文学的体裁种类问题等等。
他们在阐述自己的文学理论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学理论概念、X畴和命题,诸如“文气”说、“缘情绮靡”说、“神思”、“意象”、“体性”、“风骨”、“通变”“定势”、“隐秀”、“物色”、“知音”、“直寻”、“滋味”、“声律”等等。
二、曹丕的《典论·论文》
曹丕他撰写的文论著作流传于世的有两篇,一篇是《与吴质书》,另一篇就是《典论·论文》。
《典论》共20篇,《论文》是其中之一。
后来《典论》一书失传,这一篇幸被选入《昭明文选》得以保存。
这是一篇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著作,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先秦两汉的一些文论都不是专门的文论文章),它是第一篇,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典论·论文》中正式提出或者触及了不少新鲜的重要的文论课题,主要有:
1、文章“不朽”说
这是曹丕关于文章价值的观点,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
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甚至比立德、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这种文章价值观是他对传统的文章(“立言”)是“立德、立功”之次思想的重大突破,是文学自觉的一种表现,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但可惜的是,在《典论·论文》里,他并未对这一观点加以详细的展开论述。
不过,仅仅是提出这一口号,他在文论史上已经是功不可没了。
2、文体说(“四科”八体说)
在《典论·论文》里,曹丕还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体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的思想。
在分析作家才能个性各有所偏的同时,曹丕提出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
“本”指文章的本质,即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末”指文章的具体表现形态,即文章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
他提出文体共有“四科”八种体裁的文章。
并且认为文体各有不同,风格也随之各异。
这当是最早提出的比较细致的文体论,也是最早的文体不同而风格亦异的文体风格论。
标志着文体分类及特征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特别是“诗赋欲丽”,说明他已看到文学作为艺术的美学特征,对抒情文学的发展,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
曹丕的《典论·论文》表明,魏晋时代文学已经逐步走向自觉的时代。
3、“文气”说
《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他说:
“文以气为主,气之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这就是文论史上著名的“文气”说。
可以看出,这里的“气”,是由作家的不同个性所形成的,指的是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文以气为主”就是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
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而这种个性只能为作家个人所独有,“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
后世许多文论家、诗论家常以气论诗、论文,当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影响。
4、对文学批评的态度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
主X客观与实事求是的批评风尚。
三、陆机的《文赋》
陆机(261—303)是西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才华横溢,诗、赋、文等创作都为时人所重。
他给我们留下的文论著作主要是《文赋》,这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正式的完整的文学创作论,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篇名作。
应该掌握住下面几点:
1、艺术构思说
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
①构思准备(艺术体验——“眼中之竹”)
这就是《文赋》正文的第一段所论述的“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心懔懔以怀霜。
志眇眇而临云。
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
这是一段很精彩的阐述,陆机着重强调玄览、虚静的精神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两方面的内容。
提出创作构思的前提条件是,既要深深地观察作为创作对象的外界事物,同时又要饱读前人的诗书,从中陶冶自己的心胸,这样才能写出高境界的文章作品。
②构思阶段(艺术构思——“胸中之竹”)
至于到正式的艺术构思阶段,陆机是这样论述的: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
开头几句是讲艺术构思之始,一定要进入一种用志不分的虚静的精神状态,接下来谈艺术构思的过程,主要是阐述艺术想象的特点,可以说更为精辟。
涉及到了从想像活动的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及其用语言文字使其物质化的全过程。
情与物在想像过程中的结合是艺术构思的必然结果。
当艺术意象在作家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之后,就需要用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手段,使它具体地呈现出来。
为了寻找最精彩的,最能充分地表现构思中艺术意象的语言文字,就要“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上天下地,无所不至,并且,它还应当具有独特的独创性。
(象这些精彩的古文论段落,希望能够多花些功夫,在理解、弄通的前提下,熟练朗读,甚至背诵下来。
)2、艺术表现说(艺术传达——“手中之竹”)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表现,是和艺术构思阶段密切难分的,但大体上还是有个先后的层次,也就是《文赋》小序中所揭示出的“意称物”和“文逮意”的区别。
艺术表现阶段主要是解决“文逮意”的问题。
陆机对这一层次的论述,是在《文赋》正文的第三段:
“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
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
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
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
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
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
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
创作中的艺术表现阶段,包括如何安排文意和文辞两个方面,即“选义按部”和“考辞就班”,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如何运用文辞来把握文意的问题。
陆机论述了在艺术表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种种复杂情况,主X作家要因情适宜,妥善地谋篇布局,形诸笔墨。
他的艺术表现理论,阐述得同样精彩。
3、文体风格说
中国古代文论里的文体风格论,是从上面讲到的曹丕《典论·论文》正式开始的(即“四科八体”说)。
但曹丕论述的毕竟简略,到陆机的《文赋》中,就把这一理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这体现在正文的第五段: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
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
”
从这种论述可以见出,陆机提出的这个“十体”说,一是比曹丕的“四科八体”说更加细致,更加准确。
二是在各类文体的具体排名次时,曹丕是将纯文学的“诗”、“赋”二体排列在八体最后,而把朝廷的应用文体“奏”和“议”放在最前;到陆机的文体论,则把这种次序完全颠倒过来了,最先排列的是“诗”和“赋”,最后才是“论”、“奏”“说”,它说明陆机对审美文学的认识和重视确实比曹丕前进了一步。
三是陆机在这里概括十类文体的审美特征时,也远比曹丕具体准确,可以说是地道的文体风格理论了。
4、“诗缘情而绮靡”说
“诗缘情而绮靡”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陆机把当时最重要的文体——诗歌的审美特征概括为“诗缘情而绮靡”,成为千古名言。
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
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
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
而尽管有少数封建正统文人对这一理论命题颇有微词,但是绝大多数诗人和文论家都认同这一深刻而又精辟的著名诗学命题。
陆机又讲“赋体物而浏亮”,“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
“缘情”、“体物”就是要诗赋的文学作品注重感情与形象,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入了一步。
5、其它
①论述了作家个性和文学风格多样化的关系。
“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
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
②提出艺术技巧方面的几个原则,即构思巧妙、辞藻华美和语言音乐美。
“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
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
③提出了定去留、立警策、戒雷同、济庸音等具体写作方法。
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文学作品艺术美的标准。
④对灵感的表现和获得作出了说明。
四、X勰的《文心雕龙》
X勰不但是南北朝时期,而且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最杰出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
他所撰写的《文心雕龙》一书,多方面地总结了前人关于文章写作和文学创作的经验,同时最广泛地汲取了前人的文学和美学思想,从而构筑成了中国文论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文学理论体系。
并且,这部著作在世界文论史和美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已经是中外学者们的共识。
例如,鲁迅先生就曾把《文心雕龙》和西方美学的奠基之作——亚里斯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共誉为世界文论的楷模:
“东则有X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苞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
”鲁迅《诗论题记》
又如日本学冠东西的著名学者兴膳宏先生也说:
“《文心雕龙》规模宏大,体制详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了不起的杰作。
在西欧早期的古典文艺理论中,如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理论,就没有《龙》著那样的系统性。
”兴膳宏《文心雕龙在日本》
㈠《文心雕龙》构成
《文心雕龙》全书由50篇论文组成,有着严密的内在理论体系:
1)、前五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是全书的总论,即X勰自己所说的“文之枢纽(关键)”;
2)、从第六篇《明诗》到第25篇《书记》,是20篇文体分论,即X勰自己所谓的“论文叙笔”;
3)、从第26篇《神思》,到第49篇《程器》,是专论各种文学思想,包括创作论、风格论、鉴赏批评论、文学史论、作家论等等;
4)、最后第50篇《序志》,相当于全书的序言。
㈡重要文论观点
《文心雕龙》一书中阐述的文学理论非常丰富,只能选取其中几个问题来讲解和学习:
1、“原道”说----文学的本质论
这是X勰关于文学的根本性质的理论,集中体现在全书第一篇《原道》,特别是《原道》的开篇第一大段,精彩地论述了这个文学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
这是一段思辩性很强、同时又极富于才情文采的论说。
以这段话为主,X勰的“原道”说穷根尽源地探索了文学乃至全部人文的深层本质,这就是,从终极意义上说,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人文,和天文、地文、以及宇宙万物之文一样,统统都是最深层的事物的本体大“道”之文,也就是“道”的具体表现形态。
注意“道”和“文”都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道:
宇宙万物内在的普遍自然规律。
——广义的文:
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
狭义的道:
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
——狭义的文:
即“人文”,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章。
X勰认为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是作为普遍自然规律的哲理之道的体现,人文作为道的体现,和广义的天地万物之文是一致的。
2、“神思”说---《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篇。
“古人云: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
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则?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
《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了:
①艺术思维中的想像问题。
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
②志气和辞令在想像活动中的作用,即想像活动的动因和结果。
③思维和语言的非对应关系。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则?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
3、“体性”说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X,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X,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
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门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典雅者,镕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
远奥者,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
精约者,核5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
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
繁缛者,博喻醲采,炜烨枝派者也。
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
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
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
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
在《体性》篇中,X勰涉及了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能个性之间的关系。
①文学作品的体与性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
“体”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体裁形式,如诗、赋、赞、颂等不同体裁;二是指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
“性”是指作家的才能和个性。
文学作品的体与性之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②作家个性形成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即才、气、学、习。
“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X,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
至于个性的形成;X勰提出有四个方面的因素;才、气、学、习。
才,才与气是先天的,才指作家才能;气,指作家的气质个性;学和习是后天的,学指作家的学识,习指作家的学习。
X勰实际上把后天的学和习放在先天的才和气之上。
对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X勰能够兼顾而不偏废。
这种认识比曹丕强调先天禀性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
③文学作品风格的多样化,正是作家个性才能各不相同形成的必然结果。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X,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
文学作品风格的多样化,正是因为作家个性各有不同。
反之,“文如其人”正是风格与人格的统一。
④把纷繁复杂的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并两两相对。
把对风格的研究推向深入。
4、“风骨”说
“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
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
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
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
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
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思不环周,牵课乏气,则无风之验也。
”
X勰在《风骨》篇中提出他著名的风骨论。
风骨,是X勰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风骨”的内涵,说法纷纭,现代著名学者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风骨》篇中说:
“风即文意,骨即文辞。
”教材认为:
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
“风”和“骨”是相辅相成的,无“风”则无“骨”,“风”和“骨”不可能单独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看,风骨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的某种艺术风格,但不同于体现作家个性的一般意义上的艺术风格,如典雅、远奥等,它具有普遍性,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普遍追求的审美特征,也是文学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的风貌。
“风骨”说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代创作家和文论家无不标榜“风骨”以反对柔靡繁缛的文风。
五、钟嵘《诗品》
《诗品》与《文心雕龙》一起,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与《文心雕龙》就文章立论不同,《诗品》专就五言诗立论,更接近纯粹的文学批评。
其文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1、“性情”说
诗歌的本质是表达人的感情。
①对诗歌和人的感情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
诗歌是人的感情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广播 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