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6073046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211.46KB
大门施工方案.docx
《大门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门施工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门施工方案
大门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安装成县站大门电动伸缩门一部,建设门卫综合值班室一座,以及配套的电气、建筑、装饰工程施工。
二、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墙面上,以后施工各层时将基准先用经纬仪向各施工层引测,然后由主轴线引测其它轴线和尺寸。
1.3高程控制方案
(1)本工程均以甲方提供的水准基点为基准点,采用三等水准点测量,精确引测到施工作业面,该工程布设三个施工用水准点,作为高程测设依据,指导工程施工。
(2)将水准标高引测至建筑物角柱上,弹出墨线,用红三角标注标高,作为后续工序测量标高的依据。
同时该高程点需经常校核,调整各层的累计误差。
楼层必须有封闭的水平线。
结构每完成一层,标高从基准点引测一次,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2、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2.1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
2.2开挖时以基础外边线为准按有关要求进行放坡。
2.3机械开挖时,应随时检查基坑周边情况,并留设约200宽左右,用人工修理边坡,以防超挖及边坡坍塌。
2.4挖至基底标高以上用人工挖平清底。
2.5当挖至设计要求基地标高时,由设计单位、监理方及施工单位三方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6质量标准
标高±50mm
长度、宽度>0
边坡不宜
2.7土方开挖前,要办理相关手续,摸清和掌握地下情况,并采取措施处理后方可动土施工。
3、回填土施工方案
3.1施工方法
(1)选用人工回填运输。
(2)由小推车倒运到回填部位。
(3)回填土应分层回填,每层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0mm;
(4)在回填标高不同的地段时应留设成阶梯形,每层应相互搭接,其搭接长度应不少于每层填土厚度的两倍,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000mm;
(5)回填时每层均应按要求做密实度试验,待该层密实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再填上一层回填土;
3.2施工要求
(1)在回填土施工过程中应确保回填土质量符合要求。
;
(2)办理验槽手续,填土基底已按设计要求完成或处理好;
(3)地下工程已进行检查并办好隐蔽验收手续,且结构已达到规定强度;
(4)填土前应做好水平高程的测设:
在坡边上按需要的间距打入水平桩;
(5)提前对填土进行试验,确定其最优含水率和现场控制干密度;
(6)回填土应分层找平夯实,分层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具性能选用;
(7)分段分层填土,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每层相互搭接,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每层填土厚度的两倍,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米;
(8)回填土采用人工平摊、机械夯实的施工方法;每层压实后均应用环刀按规定取样进行干密度试验,该层合格后才能施工上一层。
(9)回填土质量标准:
A、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B、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
C、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
D、允许偏差项目:
标高允许偏差:
±50mm.用水平仪测量
3.3回填土施工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厚度,禁止小推车直接卸土入槽;
(2)施工时应注意保护有关轴线和标高高程桩点,防止碰撞下沉;
C、回填土应分层对称夯填,防止造成不平衡的一侧压力而破坏基础,已完成的回填土应及时将表面压实。
4、模板工程施工方法
4.1模板采用钢模或竹胶模板均可,用钢管扣件加固。
要求模板拼缝严密,支撑牢固、稳定,不得有漏缝现象。
4.2模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模板施工人员作业必须戴安全帽。
(2)遇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室外作业,雨后应及时清扫施工现场,不滑时再进行工作。
(3)模板安装时上下须有人接应,钢模板及配件应随装拆随运送,严禁从高处掷下,拆顶模时应单块拆下,严禁整块撬下。
(4)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5)支撑、牵杆等不得搭在松软的基层上。
(6)支拆模过程中应将活动的模板、牵杆、支撑等物品妥善堆放,防止因扶空、踏空而坠落。
(7)、拆除模板应使用长撬棍,人不能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上。
4.3施工要求
(1)模板的材料应选用钢模或竹胶板,板材材质应有保证。
模板支架的材料应选用钢材,材料的材质应符合有关的专门规定。
(2)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3)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砼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5)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砼的浇筑、养护等要求。
(6)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涂刷隔离剂。
对油质类等影响结构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不得采用。
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与砼接槎处。
(7)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承部分,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且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对湿陷性黄土尚必须有防水措施。
(8)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支架的立柱或桁架应保持稳定,并用撑拉杆件固定。
(9)当采用分节脱模时,底摸的支点应按模板设计设置,各节模板应在同一平面上,高低差不得超过3mm。
(10)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予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予埋管、予留孔中心线位置
3
予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2
外露长度
+10-0
予留洞
中心线位置
10
截面内部尺寸
+10-0
(11)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现浇结构摸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
5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截面尺寸
+4-5
每层垂直接
3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表面平整
5
(12)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侧模:
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B、底模拆除砼强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达到设计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板
≤2
≥50
>2、≤8
≥75
>8
≥100
梁
≤8
≥75
>8
≥100
5、砼工程施工方法
5.1砼在施工现场进行拌制,采用机动翻斗车运至浇筑地点。
5.2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等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复检,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其中水泥应具有材料证明和出厂质量合格证。
5.3砼层施工前将标高测量准确,标志明显,砼浇筑前应复核边线、尺寸、基底标高。
砼层施工应一次完成,随打砼随抹、找平,保证标高准确,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5.4砼必须连续浇筑完成。
振捣密实,不得漏振。
如施工需要留置施工缝,必须留垂直缝,位置选择在伸缩缝处。
5.5砼面层的抹平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砼终凝前对砼面压光。
5.6质量要求
(1)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
(3)表面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
(4)砼面层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水泥砼面层
表面平整度
5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5)制定清水砼质量标准
清水砼结构一次成型,不做大面积抹灰湿作业,要求砼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一致,结构阴阳角方正、线条顺直、美观、施工缝无明显痕迹和缺陷。
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清水砼质量标准和砼施工工艺顺序、方法。
(6)制定清水砼配合比设计标准和原材料控制验收标准。
(7)清水砼施工工艺流程要点:
轴线、模板线弹设,标高测设,模板设计、模板加工制作,模板复核、模板接缝处理、模板加固和支撑体系刚度保证,砼浇筑振捣工艺方法、养护方法、拆模时间的控制等内容。
5.7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工艺。
砼浇筑前,应对模板及其支撑、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等进行细致的检查,并做好自检和交接检记录。
现浇柱采用逐个分层连续浇筑方法施工,人工喂料,应先铺垫50~100mm厚与砼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利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现浇构件一般按先梁后板的原则进行,当浇至板底时再按梁板连同一体施工。
浇筑现浇板砼前,在梁边焊接比板标高高出1cm的短钢筋头,用来控制现浇板的标高及砼表面平整度。
在砼浇筑过程中认真检查派粉刷工专门找平砼表面。
5.8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
(1)在浇筑过程中,必须按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施工缝位置宜设在板跨中1/3范围内。
(2)施工缝必须垂直设置,严禁留斜缝,现浇板施工缝专门加工梳子模留置,现浇梁施工缝采用铁纱钢板网隔离固定的方法留置。
(3)砼浇筑前施工缝应按规范要求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进行充分凿毛剔除松动砼和石子,并清理干净,洒水湿润后用与结构相同级配的水泥砂浆进行接浆处理,施工缝处砼应充分振捣密实。
5.9混凝土养护
(1)砼浇筑后8~12小时即可进行养护工作。
(2)养护时间一般为7~14天。
(3)浇水次数应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
(4)砼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5)做好砼养护记录。
5.10混凝土试块制作
(1)试块组数应满足每100m3不少于一组,每台班不少一组,每一部位不少于一组。
(2)试块制作完成后一组由试验室进行标准养护,另外一组留现场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作为承重模板拆除时的强度依据。
5.11质量要求
A、砼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B、表面无蜂窝、孔洞、露筋、施工缝无夹渣等现象。
C、实测偏差必须符合下表,其合格率应控制在90%以上。
分项名称
允许偏差值(mm)
轴线位移
基础
15
墙、柱、梁
8
标高
层高
±10
全高
±30
垂直度
层高
≤5m
8
>5m
10
全高(H)
H/1000且≤30
截面尺寸
+8,-5
表面平整度
5
预埋设施中心线
预埋件
10
预埋管
5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15
5.12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措施
A、砼原材料的计量必须准确,水泥、外加剂允许偏差±2%,砂石料允许偏差±3%,每班测定坍落度不少于一次,坍落度控制在30~50mm。
细骨料采用中砂Mx≥2.6O,粗骨料采用连续级配卵石,粒径为5~40mm。
C30砼砂子含泥量按重量计控制在3%之内,石子含泥量按重量计控制在1%之内,低于C30砼砂子含泥量按重量计控制在5%之内,石子含泥量控制在2%之内。
B、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进场试验报告,并应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并进行复试,经甲方、监理单位、乙方共同认可质量后方可进场。
各种进场材料应定期检验,袋装水泥每超过三个月复试一次,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C、砼的配合比、塌落度、砂石骨料的含水、含泥量、外加剂浓度每班检验两次。
砼试件取样应随机取样,一组三个试件取自同一盘砼中。
6、钢筋工程
钢筋在现场下料制作成型,钢筋制作严格按图施工,接头锚固均按规范03G101要求执行。
6.1钢筋绑扎
(1)箍筋的接口必须相互错开。
(2)必须保证钢筋网眼尺寸,负筋位置用马凳垫起,钢筋保护层用M5砂浆垫块垫起,位置必须保证,钢筋绑扎成型后,上架道,严禁在已成钢筋上堆放材料或行走。
(3)钢筋必须保证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及箍筋加密区长度等,按图纸设计进行施工。
6.2钢筋连接
钢筋连接采用搭接接头。
6.3钢筋检查控制
钢筋制作、绑扎完成后,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安员、钢筋翻样会同工程监理对钢筋进行蔽验收,检查钢筋的相对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有位移,轴线、标高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查合格进入下道工序。
4、钢筋施工要求
(1)钢筋的加工
A、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不得使用。
B、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C、箍筋的末端应用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D、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间距
±10
钢筋弯起点位移
20
(2)钢筋的绑扎与安装
A、钢筋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的交叉应采用铁丝扎牢;
墙板的钢筋网,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B、绑扎网和绑扎骨架外型尺寸的允许偏差(mm)应符合下表:
绑扎网和绑扎骨架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网的长、宽
±10
网眼尺寸
±20
骨架的宽及高
±5
骨架的长
±10
箍筋间距
±20
受力钢筋
±10
C、钢筋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a、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距处;
b、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可不做弯钩;
c、直径不大于12mm的受压Ⅰ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未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d、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e、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长度,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0.7倍。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钢筋类型
砼强度等级
C20
C25
C30
Ⅰ级钢筋
35d
30d
25d
Ⅱ级钢筋(月牙型)
45d
40d
35d
(3)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
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详见下表:
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表
环境与条件
构件名称
砼强度等级
低于C25
C25及C30
高于C30
室内正常环境
板、墙、壳
15
梁和柱
25
露天或室内
高湿度环境
板、墙、壳
35
25
15
梁和柱
45
35
25
有垫层
基础
35
无垫层
70
7、双排外脚手架安装工程
7.1搭设前提
(1)墙基回填土以后,搭设范围内的地基夯实平整,并做好了排水处理。
(2)外架搭设施工组织设计已批准,并已向作业人员作了详细交底。
(3)钢管、扣件、脚手板、安全网等经检查合格。
(4)持证上岗搭设人员个体防护充分(已作定期体检,安全带、安全帽、防滑鞋等配备)。
(5)6级及6级以上大风和雷、雨、雪天应停止脚手架作业。
7.2立杆基础
(1)地基处理
A、立杆要坐落在坚硬实土、普通老土(包括3年以上回填土)、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地基土上,或根据土质情况铺设10CM厚的碎石,地耐力不得小于800KN/M2。
B、立杆必须装设在钢座(又名底盘)上,或采用垫木支座(垫木需采用长2.0-2.5M、宽不小于20CM,厚5-6CM的木板,垂直于墙面垫放,或采用长度不小于4M的木板平行于墙面垫放)。
C、本工程的外架可采用下列方法。
a、分层夯实后放垫木,或在混凝土块上放底座。
b、在夯实地基铺20CM厚的碎石后,铺混凝土块,再在其上沿纵向铺设12-16号槽钢,将立杆坐于槽钢上。
(2)定距定位
A、根据表1在建筑物四角量出内、外立杆距墙的距离,并打好木桩。
表1砌筑外脚手架立杆纵横距离表(M)
材料情况
构造形式
钢管架
30以下
30-50
双排
纵距
横距
≤2.0
1.2-1.5
≤1.5
≤1.2
(注:
1、内立杆与墙面距离:
(1)采用脚手板横铺,须保证脚手板距墙面不大于20CM;
(2)采用脚手板直铺,内立杆距墙面为20CM以内;2、抹灰、勾缝、油漆等外装修用的脚手架,宽度不得小于0.8M,立杆间距不大于2M,大横杆步距不得大于1.8M;)
B、按预定距离分别划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片或沿线撒石灰标记。
7.3杆件接长与连接
(1)、立杆首根,有长有短,应错开搭设。
立杆顶端外排应高出建筑物檐口1.5M,内排应低于檐口0.4M-0.5M。
(2)、偏差要求
A、主架30M以内,垂直度偏差不大于高度的1/200,相邻两立杆的接头,应错开50CM(有3个方位),力求不在同一步内。
B、大横杆同一排水平偏差不大于该片脚手架的总长度的1/300,且不大于5CM。
大横杆应布置在立杆的内侧。
各接头中心距立杆轴线的距离应小于1/3区格长度。
C、底座沉降<10MM。
步距偏差±20MM,杆距偏差±50MM,排距偏差±20MM。
D、接地、避雷措施应由专业电工按(JGJ46-88)的有关规定执行。
a、钢管:
直径48MM、壁厚3-3.5MM的钢管立杆、斜杆、大横杆长度以4-6M为宜,小横杆长2.1M-2.3M为宜;扣件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的不得使用;两端面平整,严禁打孔。
b、扣件:
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专业检测单位测试报告方可使用;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发现有脆裂、变形的禁止使用。
c、立杆对接接长同大横杆对接接长,采用对接扣件(俗称一字扣件)。
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区格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500MM,并应避免处在纵向水平杆的区格中部。
d、立杆与大小横杆联结,采用直角扣件(大横杆又名牵杆、顺水杆,小横杆又名横楞、横担)。
小横杆靠墙一端距墙一般为5-10CM。
e、剪刀撑(又称十字撑、十字盖)与立杆、横杆连接采用万向扣件(万向扣件俗称任意扣件或回转扣件)。
f、扣件连接要求:
内壁的圆弧度要求精确,与钢管扣紧时,接触面不少于30%;螺栓不宜拧得过紧,拧紧程度一般控制在40-60N·M之间,最大不得超过65N·M;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钢管架最重要的构件之一是大横杆与立杆连接的扣件,不得下滑;扣件本身具有抗滑、抗旋转和抗拔能力,一个扣件的抗滑移承载能力应达到8.5KN。
g、对于大横杆,采用横铺脚手板时,中间还有1根,共3根,其步距用于砌筑≤1.5M,用于装修≤1.8M;对30-50M高的外架,小横杆应固定在立杆上。
h、在距底座下皮200MM处设置纵向扫地杆,连接立杆下端,以约束立杆底端,防止在纵向发生位移,在纵向扫地杆上设置横向扫地杆,以约束立杆底端,防止在横向发生位移。
i、脚手架搭设顺序:
安放底座→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杆(先内排后外排)→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连墙杆→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
7.4架体与建筑物拉接
(1)架体与建筑物的拉接俗称连墙杆,其作用是提高立杆的刚度增强架体的整体稳定,防止脚手架内、外倾斜,并可靠地传递风荷载。
(2)连墙杆一般应设置在框架梁或楼板附近等具有较好抗水平拉作用的结构部位(住宅每层设置)。
(3)架高7M以上者,每高4M,水平每隔7M,至少装设一道连墙杆。
方法一:
可采用预埋钢管作为附墙连接点,这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使用较多。
方法二:
用预埋ф8钢筋拉接立杆,拉接处的小横杆顶墙,以防架子内倾。
7.5防护
(1)在铺脚手的操作层上,必须在外排立杆的内侧设防护栏和挡脚板,上栏杆高1-1.2M,中栏杆居中设置。
档脚板也可用加设一道栏杆(距脚手板面20-30CM)或挂一块脚手的方法处理。
多采用立网式防护代替护栏及挡脚板的防护,立网一定要牢固。
(2)应在脚手架外侧满挂安全网。
(3)临街巷作业要采用竹笆或塑料布封闭。
也可采用密目式安全封闭施工,还要在脚手架外侧搭设防护棚,防护棚宽5M。
同时还要考虑风荷载对脚手架稳定性的影响。
(4)脚手架不应在高、低压电线下方搭设。
脚手架外侧边缘距外架空线路外侧边线的安全距离应大于下表的规定。
脚手架的外侧边缘距外电架空线路外侧边线的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KV)
<1
1-10
35-110
154-220
330-500
安全距离(M)
4
6
8
10
15
7.6斜道(架高4M以上搭设)
(1)斜道又称盘道、马道,有“一”字形和“之”字形两种。
架在三步以下时方可搭“一”字形斜道,即一个跑段,用于平房。
多层、高层建筑要搭“之”字形斜道。
(2)供人上下坡度1:
3(高:
长),宽度不小于1.5M。
运料的坡为1:
6,宽1.5-3M。
转变平台面积应有8-10M2,最小为6M2,运料的平台可增大到16M2。
(3)斜道搭设方法
A、立杆横距同斜道宽,纵距≤1.5M。
B、小横杆沿斜道由低到高排列,与立杆搭牢。
C、斜梁(斜横杆)搭在小横杆上,间距≤60CM(如为方木脚手板≤40CM)。
D、大横杆仅起加强架子稳定的作用,与外架的大横杆等高,每步架一道,搭在立杆外侧。
a、对1.5M宽的斜道,每长3M应在小横杆跨中搭设抛撑一根,一端与小横杆搭牢,另一端与立杆搭牢;对宽度超过2M的斜道,应在中间斜梁下每隔3M设抛撑一对,一端同小横杆搭牢,另一端同立杆搭牢,成“八”字形。
同时底端必须垫实。
抛撑可承受小横杆传来的垂直力,又可加强整体稳定。
另外,在平台的两个外侧,以及平台同斜道连接的一面,设十字撑到顶,而且要注意留门处的搭设。
b、斜道及平台脚手架铺设同外架。
当采用木板时每30CM钉一道防滑条。
斜梁与立杆间距15-20CM,搭在小横杆上。
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须设置栏杆及档脚板。
栏杆高度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50MM。
c、对于附在脚手架外面的斜道(即利用脚手架的外排立杆作为斜道的里排立杆时),应加强脚手架连墙杆的设置。
7.7拆除
拆架前,全面检查拟拆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先拟订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后,方可开始工作。
作业计划一般包括:
拆架的步骤和方法、安全措施、材料堆放地点、劳动组织等。
拆架时,周围设围栏或警戒标志,划出工作禁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拆除顺序应自上而下,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同时作业。
拆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拆除脚手架要求本着后搭设的先拆、先搭设的后拆的原则,层次自上而下进行。
所有拉结点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拉结点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设连接点加固。
(2)拆架时,先拆护身栏杆,每档内留一块脚手板翻到下层,其脚手板先运下,然后按上述原则依次拆除。
拆大横十字撑要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
拆下的材料必须随时运送到地面,不得堆放在脚手架和楼上。
(3)当脚手架拆至相应部位下部最后一根长钢管的高度时,应先适当位置搭临时抛撑加固,后拆连墙件。
(4)在拆架过程中,最好不要中途换人,如要换人,则应将拆除况交代清楚。
操作时,思想要集中,上下呼应。
(5)拆下来的架料要分类堆放,进行保养。
7.8分段验收
(1)搭设脚手架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搭设及拆除的基本方案。
搭设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外脚手架应随楼层的增高,逐层对其进行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应迅速整改,并随搭设进度分段验收。
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在验收单上签字,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其他工序施工。
(2)构造要求:
A、脚手架水平方向每三个立杆间距(5.4m)、垂直方向每两步(3.6m)设一拉撑点,拉撑点在脚手架断开点应加密。
B、沿脚手架转角处,水平距离每隔9m用斜杆搭剪刀撑,自上而下连续设置,与地面成45°~60°角。
剪刀撑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40cm。
C、脚手架四角应有接地保护及避雷装置。
D、脚手架搭设,经验收后方可使用。
E、严格执行有关脚手架施工安全的规定。
7.9安全管理
(1)人员要求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国家现行标准(特殊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并待证的专业架子工。
上岗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门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