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通论.docx
- 文档编号:26060762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5.89KB
文史哲通论.docx
《文史哲通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史哲通论.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史哲通论
第一章古代神话传说与中国文明的起源
天地人起源的传说大同社会的传说与原始民主制小康社会的传说与王权的产生尧舜禹禅让传说与圣人时代强权与暴力形成的原因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教极高,地教极深,盘古极长……”(《三五历记》)
“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落。
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执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
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
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而混沌开矣。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人类起源——女娲造人“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类,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洹泥中,举以为人……”(《淮南子·说林训》、《太平御览·风俗通》)
洪水神话(再造)——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淮南子·览冥训》)
这些就是中国古代有关天地和人类起源的传说。
这些神话传说在中国流传了一代又一代。
于是盘古和女娲成了世界万物和人类的创造者。
他们是造物主,而宇宙万物和人都是被造物。
这与《圣经》有关上帝创世的记载几乎一模一样。
盘古开天地神话PK“大爆炸”理论三点一致:
第一:
宇宙有一个起源第二:
宇宙是在膨胀的第三:
宇宙是有年龄的
正是因为如此,古人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依然还有它存在的价值。
因为正是这些神话传说,开始产生了人类文明的观念。
也许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恰好保留了人类对宇宙巨变的某种想像或者记忆。
这个神话与《圣经》中上帝创世的神话是一样的。
女娲造人神话PK“非洲夏娃说”人类有一位共同的女性祖先,是她最早繁殖了人类。
之后这些人才从某一中心地域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质疑达尔文“人从猴子而来”的进化论:
缺乏类人猿进化成人的具体条件缺乏自然选择进化的好例子“动物大爆炸”,而非渐进所以,进化论只是一种假说,也可存疑。
自然论:
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
百姓皆曰我自然。
——《老子》十七章
洪水神话:
女娲补天神话是对大洪水的记忆。
《圣经》诺亚方舟的故事
中国的盘古与女娲和上帝有同样的作为,都是神的代表,而不是人的作为。
人不可能具有那样的智慧和能力。
远古中国人把盘古与女娲当作神来敬拜。
到后来,中国人才把盘古和女娲作为完美的圣人来敬拜,这就扭曲了他们的形象。
中国人把神变成人间道德高尚的“圣人”,把神本文化变成了人本文化,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转变。
西方现代文明是基督教的产物,是对上帝信仰、并充分认识到人性恶的产物,完整地保留着神本文化,没有被人本文化取代。
所以,西方人除了上帝之外,对任何人间的权威都不相信,对任何人间的权力都认为要加以制约。
人类起源的再思考——“龙的传人”?
先秦:
想像的动物。
(《庄子》、《山海经》、屈原的诗歌、《易经》、《左传》)
秦代:
将龙比作人。
(“今年祖龙死而地分”)
两汉:
凶暴的动物。
(《史记》)
龙后来成了皇权的象征,皇室家族都成了龙子龙孙,强权与暴力、腐败与贪婪是它的特征。
所以,龙的传说表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皇(王)权的恐惧、憎恨和服从以及无可奈何的心境。
这种矛盾的现象,也正说明了中国文明起源的复杂性。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所谓道,敬于神忠于民也。
”——《左传》
在大同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帝与王,它是早于尧舜时代的远古社会,还没有“圣人”出现。
因此,大同社会的“选贤与能”体现了古代儒家某种民主意识。
《易经》用十分隐晦的语言,对王权进行了否定。
由于它成书年代的久远,因此有一定的事实依据。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经·系词上》“见群龙无首吉。
”——《易传·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易传·喙传》“天德不可为首也。
”——《易传·象传》“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易传·文言》
大同社会: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三皇时期。
小康社会包括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五帝时期以及禹、汤、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时期,是古代“圣人”辈出的时代,是中国一元化文明产生的时代。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差异群龙无首VS群龙有首天下为公VS天下为家选贤与能VS宗法世袭谋闭不兴VS谋用是作
……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
——《淮南子·本经训》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黄帝与炎帝之战——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天文训)
黄帝与蚩尤之战——刑天舞干戚(山海经·海外西经)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淮南子·天文训)
“刑天与黄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长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威以舞。
”(山海经•海外西经)
但是,黄帝的霸权是靠武力征服得来的,并不是通过部落大会选举出来的。
所以,就开创了暴力征服、弱肉强食的历史。
可见,小康社会是一个君主依靠其强权和暴力进行世袭统治的时代。
万章曰:
“尧以天下与舜,不诸?
”孟子曰:
“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万章曰: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孟子曰:
“天与之。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使(其子)不与父相见。
”——《括地书》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
”——《韩非子·说疑》
“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
”——《韩非子·饰邪》
在五帝时期的小康社会,虽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权力公有制度已不复存在,但是在部落上层的统治者之间,还有对最高权力的制衡机制,所以最高权力的转移还是通过部落联盟大会推选的方式进行,并让德才兼备的“圣人”担任部落联盟的盟主。
因此,黄帝、尧、舜、禹的时代,是一个被后来儒家称之为“圣人”的时代。
从原始部落天下为公、民选贤能的大同社会,发展到夏启建立君主世袭的国家政权,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民权的消失与王权的强化,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次三经》
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古人征服大海的强烈愿望,也反映了古人对大海的强烈憎恨。
在无数次的航海失败之后,无可奈何的古人只好转向内陆生存与发展。
于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就与大海隔绝了。
这种内陆文明的形式,是古希腊社会所没有的。
所以,古代中国的文明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明一样,都没有发展出成熟的民主政治,只有古希腊、罗马社会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是地中海的商业造成了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模式。
而封闭的内陆环境是中国古代产生强权与暴力专治统治的主要原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二章历史上的伟大时代春秋战国与百家争鸣
西周的分封制度春秋战国的王权与民权春秋战国社会的局限性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百家争鸣及历史局限性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尚书·汤逝》
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也。
日有亡乎?
日亡,吾亦亡。
——《新序·刺奢》
商朝残酷的刑罚:
族诛炮烙醢刑脯刑剖心
殉葬:
在当时人口稀少的年代,这样大规模的杀人,充分显示了商朝统治者的残暴和对人生命权力的极端漠视。
夏商虽然建立了国家,但没有形成多民族融合的统一的国家形态,还是一种松散的政治联合体。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周王把天下土地赐给那些与周王有血缘关系的贵族,让他们建立城邦,成为大小诸侯,以确定诸侯与周王的君臣关系。
周王并不直接治理这些封国。
这就是西周社会的分封建政之制。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就不再实行封建制度,实行的是大一统的皇帝专制的郡县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无论是周天子还是诸侯王,权力都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
封建制的配套措施:
周朝首先恢复了尧、顺、禹时代的“谤木”、“谏鼓”制度。
周王室建立民间采风制度,派人收集歌谣,了解民意。
国人有参政议政之权。
西周有“敬与神而忠与民”的要求,不用活人殉葬,基本上废除了奴隶制度。
废除夏商朝的一些严苛刑法,完善法制。
可以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朝代之一,其分封自治的政治制度设计,其崇德治、行仁政、顺民心的执政理念,其对人权的保护,其人道的法律制度和法制思想,应为中国伟大的文明遗产之一。
子产不毁乡校、铸刑鼎
“哭子产者,皆如丧父母。
”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能受到民众如此强烈怀念的执政者,仅有子产一人。
就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这样的政治人物也是凤毛麟角。
如果你是执政官,有没有比子产更好的施政方案?
如果有,是什么?
齐宣王问公卿于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具有自由、独立的思想,反对君主专制的态度和不向权势低头的人格。
孟子在当时不但没有获罪,相反还受到各国国君的尊重。
国人的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扩大,民意已成为制约王权和左右国家政局的重要因素,在地位上已经与国君、贵族处于三足鼎立之势。
晋惠公致歉国人国人驱逐卫成公曹刿论战
春秋时代,国人不仅保留着西周时代“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和选举地方官吏等参政作用,而且有了左右国家政局、直接驱逐或者另立国君的民主权力,形成了制约王权的重大力量,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地理环境
中国不是海洋性的国家,各个诸侯国之间,没有海洋的阻隔,无力抗拒强权和暴力的扩张。
欧洲由于受地中海和英伦海峡的阻隔,很难用武力实现长期的统一。
民主政治家的缺失
春秋战国时期没有产生民主政治家。
子产没有把郑国带进民主社会,齐桓公未能在联邦制基础上再行跨越,三家分晋并没有带来社会进步,陈氏代齐没有实现在虚君前提下的立宪政治。
而雅典社会出现了像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那样伟大的民主政治家,实行民主改革。
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秩序和道德准则。
----哈耶克(1899-1992)
国人的消亡
国人退出政治舞台的后果是,西周社会形成的周天子、诸侯、大夫、国人这些多极力量不复存在,社会只存在诸侯、大夫、自耕农这三种主要力量。
而诸侯、大夫是统治者,自耕农是被统治者。
统治者占上风就是专制,被统治者占上风就是革命。
于是中国就很难摆脱专制与革命恶性循环的怪圈,实现民主政治的希望就破灭了。
商鞅:
独裁者,迷信强权。
魏国人,原名公孙鞅。
拜师魏人李悝,《法经》。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变法的先进性:
打破贵族世袭制度,以军功论爵禄。
“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垦荒增加生产者可免去官差。
禁止私斗,有争执必须诉诸法庭。
打造战争机器的政策:
一赏奖赏耕战有功和告密者。
一刑法令统一,加强君权。
一教凡不符合农战的思想著作,一律销毁。
商鞅用残暴的手段实行变法,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而没有引起秦人的殊死反对?
一开始,秦国的政治制度与中原各诸侯国不同。
商鞅为什么要这么做?
“民如飞禽走兽”。
“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国家当然要有完备的法律,当然要发展生产,要有强大的国力。
但是,一个国家的政策和法律,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以及各项基本的权力,要体现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体现人民的权力和意志,要给人民以自由发展和积极进取的机会。
而商鞅变法与现代维护人权的民主政治和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法治精神,没有任何相同之处。
正如司马迁评价商鞅变法,乃“挟持浮说,非其质也。
”
“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
”——《约翰福音》1:
1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
”
——《道德经》十四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
”耶稣:
传道、证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非常向往那个上天大道,而且其心情很迫切。
但孔子没有像老子那样体验到大道,即神的存在,面对着大道隐没的现实,他退而求其次,希望用“仁”和“礼”来挽救道德崩溃的社会。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生活在战国时代,战争频繁。
所以孟子没有像孔子那样。
提出要恢复西周的礼制,而是把反对暴君,反对战争,要求实行仁政放在了首要地位。
显然,二者的思想和政治主张的侧重点不一样。
耶稣传道,“叫有权柄的失位,叫卑贱的升高;叫饥饿的得饱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
”(《路加福音》)耶稣证道:
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孔子周游列国,游说国君。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墨家思想和国人的存在有紧密的联系,国人退出历史舞台,墨家思想也销声匿迹。
第三章诗经
《诗经》六艺
风、雅、颂:
音乐形式赋、比、兴:
表现方法
风、雅、颂“风”:
地方乐调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雅”:
分大、小雅,多为贵族乐章;“颂”:
宗庙祭祀乐歌。
赋、比、兴赋:
叙述、铺陈、排比;比:
比喻、对比;兴:
感发、触动、象征、联想
《诗经》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反剥削、反压迫(《硕鼠》)二、反映徭役、兵役痛苦(《采薇》)三、反映劳动生活和爱国思想(《芣苢》fuyi)四、反映爱情和婚姻问题
《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
情侣幽会亲昵、出游欢快两情相悦的饱含思念的情侣闹别扭的单相思的遭到家长干涉的反抗家长的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周南·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锺鼓乐之。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子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宠爱。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关于《关雎》诗主旨的争议1.孔子:
“以色喻于礼”。
2.西汉鲁、齐、韩三家诗:
讽刺康后不遵礼法,以致康王晚起误了朝政。
3.《毛诗》:
“咏后妃之德”。
4.近代:
普通的男女恋情。
5.当代:
对周文王与后妃太姒成婚的追述。
《关雎》情爱主题的特点:
发乎情,止于礼。
乐而不淫。
礼教色彩。
《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那人正在采葛藤。
一天不见她,就像过了三月整。
那人正在采蒿香。
一天不见她,就像三季那么长。
那人正在采苍艾。
一天不见她,就像熬过三年来。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的角楼等我。
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急得我挠着头来回走。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红色的笛管。
红色的笛管色泽鲜亮,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
姑娘从郊野采来茅草芽送我作为信物,真是美好新异。
并不是茅草芽有多美,而是因为美人所赠。
本诗描写了青年男子与心爱的姑娘在城角约会的情景,表现了青年男女自由而健康的爱情。
全诗刻画了静女什么样的形象?
娴静、美丽、天真、活泼、善良、纯情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你那衣服纯青的士子啊,你的身影深水萦绕在我心间。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
你佩玉纯青的士子啊,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你,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就不来看我?
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守候在城楼上,一天不见你,就像过了三个月那么长。
《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国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不能实现那誓约。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
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
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从第一、二章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女子:
纯真、热烈、专一、痴情、温顺迁就。
男子:
表面忠厚、殷勤主动、性情暴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
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
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
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不断形成和父系社会的进一步确立,男女不平等现象产生。
《氓》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似乎和全文无关,能否删去?
若分别改为“女之妙龄,其美也甚。
”“女之老矣,其色也陨”,好不好?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
这种两个相关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间比方就是“比”。
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发下文女主人公年长色衰,惨遭遗弃内容的叙述,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为“兴”。
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化抽象为具体,化无情为有情,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诗三、四章刻画了女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形象?
勤劳、忠贞,同时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负心丈夫的怨恨情绪。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
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
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结合文章最后一章,全诗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勤劳、温顺、忠贞、坚强、刚烈
对比的写法
《氓》是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回忆中运用了对比写法。
女主人公婚前:
生活幸福,性格热情、温柔、纯真。
婚后:
受尽屈辱,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氓婚前:
“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婚后:
“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许多韩国电视剧,其内蕴的文化主要还是中国的儒家文化与韩国的民族文化交融、整合后的新生物。
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出口转内销”。
——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
第四章诸子百家
儒家荀子孟子孔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膑
儒家(对后世影响最大)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中国和世界都有很大影响。
大思想家:
“仁”的学说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意思是说,以行政手段引导民众,以刑罚来整顿、约束民众,虽然可以使民众暂时免于犯罪,但却无法使他们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
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行为。
孔子一生说“仁”最多,除主张政治上行“仁”(即减轻剥削)外,还把“仁”当作一种道德规范,用它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心目中的“仁人”,是品格高尚、道德崇高度人。
他以“仁”和“不仁”作为衡量君子、小人、愚贤、善恶、是非、曲直的主要标准。
总之,“仁”包括恭、宽、信、敏、惠、义、智、勇、好学、爱人、克己复礼、推己及人之心等各种内涵。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u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v适度忍让,体谅别人w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提倡多问好思。
教育教学:
3000弟子72贤人;总结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经常温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整理典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史哲 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