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术语表.docx
- 文档编号:26058331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1.83KB
曼昆经济学原理术语表.docx
《曼昆经济学原理术语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曼昆经济学原理术语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曼昆经济学原理术语表
曼昆经济学原理术语表
支付能力原理:
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
绝对优势:
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会计利润:
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
逆向选择:
从无信息一方的角度看,无法观察到的特征组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代理人:
一个为另一个人(称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一个数学结论,它表明在某些假设条件之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确的社会偏好。
平均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收益:
总收益除以销售量。
平均税率:
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
平均总成本:
总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行为经济学:
经济学中将心理学的观点考虑进来的分支学科。
受益原则:
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预算约束线:
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预算赤字:
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
预算盈余:
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
经济周期:
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资本:
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
卡特尔:
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
循环流量图:
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科斯定理:
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命题。
勾结:
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
公共资源:
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比较优势:
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补偿性工资差别:
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竞争市场:
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互补品:
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康多塞悖论:
多数原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
规模收益不变:
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的特性。
消费者剩余:
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矫正税:
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
成本:
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
收益分析:
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无谓损失:
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需求表: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边际产量递减:
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收益递减:
随着投入量的增加中,每一单位额外投入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歧视:
对仅仅由于种族、宗教、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
规模不经济:
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占优策略:
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
经济利润:
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规模经济:
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效率:
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效率工资:
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有效市场假说:
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一种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
有效规模:
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弹性:
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平等: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均衡:
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均衡价格:
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排他性:
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显性成本:
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出口:
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外部性: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生产要素:
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
固定成本:
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搭便车者:
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
博弈论:
研究策状况下人们如何行为。
吉芬物品:
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横向平等:
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人力资本:
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
隐性成本:
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进口:
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激励:
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收入效应:
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需求收入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无差异曲线:
一种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低档物品:
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通货膨胀:
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实物转移支付:
以物品和劳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外部性内在化:
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需求定理:
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供给定理:
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供求定理:
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玩平衡。
自由主义:
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必要的公正的政策。
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评论者来评价。
自由至上主义:
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下放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生命周期:
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定额税:
对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
宏观经济学:
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边际变动:
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边际成本:
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边际产量:
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劳动的边际产量:
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边际收益:
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边际税率:
增加1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
市场:
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市场经济:
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市场失灵:
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力量:
单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最大最小准则:
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中值选民定理:
一个数学结论,表明如果要选民沿着一条线一个点,而且,每个选民都想选离他最偏好的点最近的点,那么,多数原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
微观经济学:
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垄断竞争:
存在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垄断企业:
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
道德风险:
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纳什均衡:
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策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策略的状态。
自然垄断:
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
自然资源:
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负所得税:
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转移支付的税制。
正常物品:
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的物品。
规范表述:
企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观点。
寡头:
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市场结构。
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完全互补品:
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
完全替代品:
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
持久收入:
一个人的正常收入。
政治经济学:
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
实证表述:
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贫困线:
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贫困率:
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价格上限:
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价格歧视:
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需求价格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供给价格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价格下限:
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委托人:
让另一个人(称为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囚徒困境:
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私人物品:
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生产者剩余:
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生产函数:
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可能性边界:
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生产率:
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利润:
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累进税:
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产权:
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性资源的能力。
比例税:
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
公共物品:
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需求量:
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量:
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理性人:
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累退税:
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消费中的竞争性:
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
稀缺性: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筛选:
无信息的一方所采取的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信息的行动。
短缺:
需求量大于供给是指状态。
发信号:
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动。
社会保险:
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
罢工:
工会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劳动。
替代品:
一种物品价格理事长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替代效应:
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沉没成本:
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供给曲线: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供给表: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表格。
过剩:
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
关税:
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
税收归宿:
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总成本:
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的市场价值。
(企业)总收益:
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代币量。
(市场)总收益:
一种物品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来计算。
公地悲剧:
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
交易成本:
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工会:
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
功利主义:
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的政策。
效用:
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
边际产量值:
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可变成本:
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纵向平等:
主张支付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的思想。
福利:
补贴需要者收入的政府计划。
福利经济学:
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
支付意愿:
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世界价格:
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通行的价格。
总需求曲线:
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客户想要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曲线。
总供给曲线:
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选择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曲线。
升值:
按所能购买到的外国通货量衡量的一国通货的价值增加。
自动稳定器:
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必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就可以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
贸易平衡:
出口等于进口的状况。
债券:
一种债务证明书。
预算赤字:
政府支出引起的税收收入短缺。
资本外逃:
一国资产需求大量且突然地减少。
追赶效应:
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的特征。
中央银行:
为了监管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而设计的机构。
古典二分法:
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
封闭经济:
不与世界上其他经济相互交易的经济。
集体谈判:
工会和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一致的过程。
商品货币:
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复利:
货币量的累积,比如说银行账户上货币量的累积,即赚得的利息仍留在账户上以赚取未来更多的利息。
消费物价指数:
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消费:
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挤出:
政府借款所引起的投资减少。
挤出效应:
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
通货:
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周期性失业:
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离。
活期存款:
储户可以通过开支票而随时支取的银行账户余额。
贬值:
按所能购买到的外国通货量衡量的一国通货的价值减少。
萧条:
严重的衰退。
收益递减:
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每一单位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减少的特性。
贴现率:
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丧失信心的工人:
想工作但已放弃寻找工作的人。
多元化:
通过用大量不相关的小风险代替一种风险来降低风险。
效率工资:
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有效市场假说:
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一种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
出口:
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与劳务。
联邦基金利率:
银行向另一家银行进行隔夜贷款时的利率。
联邦储备:
美国的中央银行。
法定货币:
没有内存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
金融学:
研究人们如何在某一时期内做出关于配置资源和应对风险的学科。
金融中介机构:
储蓄者可以借以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储蓄者可以借以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金融体系:
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
企业特有风险:
只影响一个公司的风险。
财政政策:
政府决策者对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的确定。
费雪效应:
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
部分准备金银行:
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银行制度。
摩擦性失业:
由于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基本面分析:
为决定一家公司的价值而对其会计报表和未来前景进行的研究。
未来值:
在现行利率既定时,现在货币量将带来的未来货币量。
GDP平减指数:
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政府购买:
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国内生产总值: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人力资本:
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进口:
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与劳务。
指数化:
根据法律或合同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通货膨胀率:
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件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税:
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
信息有效:
以理性方式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的有关资产价格的描述。
投资:
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寻找工作:
在工人的嗜好与技能既定时工人寻找适当工作的过程。
劳动力:
既包括就业者有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数。
劳动力参公率:
劳动力占成年人口的百分比。
流动性:
一种资产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宏观经济学:
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可贷资金市场:
想储蓄的人借以提供资金、想借钱投资的人借以借贷资金的市场。
市场风险:
影响股市上所有公司的风险。
交换媒介:
买者在购买物品与劳务时给予卖着的东西。
菜单成本:
改变价格的成本。
微观经济学:
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大多数经济学家用来解释经济活动围绕其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的模型。
货币中性:
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决策者对货币供给的安排。
货币:
积极中人们经常用语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
货币政乘数:
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货币供给:
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
乘数效应:
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
共同基金:
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总收入。
自然产量率:
一个经济在长期中档失业处于其正常率时达到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围绕它而波动的正常失业率。
自然资源:
有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自然率假说:
认为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失业最终要回到其正常率或自然率的观点。
资本净流出:
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减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
净出口:
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名义汇率:
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名义变量:
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开放经济:
与世界上其他经济自由交易的经济。
公开市场操作:
美联储买卖美国政府债券。
菲利普斯曲线:
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
物质资本:
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
现值:
用现行利率产生一定量未来货币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
私人储蓄:
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生剩下来的收入。
生产物价指数:
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生产率:
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公共储蓄:
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的税收说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原理 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