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安全设施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6057658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116.86KB
尾矿库安全设施设计.docx
《尾矿库安全设施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尾矿库安全设施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尾矿库安全设施设计
淄博华联矿业有限公司
4#尾矿库安全设施设计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济南
二OO八年九月
淄博华联矿业有限公司
4#尾矿库安全设施设计
工程号[913-2000]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济南
二OO八年九月
淄博华联矿业有限公司
4#尾矿库安全设施设计
工程号[913-2000]
院长姚朝胜
分管院长衣忠德
总设计师王泉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济南
二OO八年九月
参加编制人员
王泉
周涛
周玉祥
邢仕瑞
张燕平
附:
《项目委托书》
附图(另装袋)
1.概述
1.1企业基本情况
淄博市华联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七五”期间建设发展起来的一座以采矿、选矿联合生产的地方中型铁矿山企业,经营产品为铁精矿粉,主要配套的生产设施为采矿设施、选矿设施以及尾矿设施三大部分。
该企业于1987年建矿,截止至2000年,矿山生产规模已达到了采矿128万t/a、选矿128万t/a(铁矿石原矿中甩出废石37万t/a),日选铁矿石原矿3500t,年产出65%品位的铁精矿粉产量28万t左右。
企业现有职工680多人,固定资产5891万元。
从建矿到现在,矿山一直采用露天开采,采出的铁矿石采用汽车运输到选矿厂进行破碎、磨矿和选矿。
根据设计,该矿山适合于露天生产的铁矿地质资源量可开采至+90m标高。
经过多年的生产和改扩建,矿山现建有两个选矿厂,一个尾矿库(3#库),正在正常运行,剩余库容约121万m3。
考虑到矿山的持续生产和发展,本次设计新建设4#尾矿库,以满足现在与将来矿山生产的尾矿排放需要。
矿山现有设施及布局见华联矿业有限公司总体布置图。
1.2矿山地理位置与交通
华联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沂源县与沂水县交界处的沂水东岸,行政区划属沂源县东里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5′0″~118°26′15″,北纬35°58′03″~35°59′13″。
企业西北距沂源县城及本企业铁矿石用户莱钢集团所在地分别为45km及75km,东南方向距沂水县城32km,韩(旺)莱(芜)公路经矿区西侧通过,交通条件便利。
1.3选矿生产能力及尾矿量排放分配
矿山现有1#、2#两个选矿厂,合计两个选矿厂的综合年处理矿石能力为:
破碎能力128万t/a,其中甩出废石约37万t/a(甩废率23%左右)和磨磁选能力91万t/a,年产出铁精矿28万t/a左右,年产出尾矿量59万t/a,计31.9万m3/a。
各选矿厂产出的尾矿由加压泵站经管道输送到指定的尾矿库,具体情况分述如下:
(1)第一选矿厂
年破碎矿石能力60万t,年甩出废石量16万t,年磨、选矿石能力44万t,年产出铁精矿11.4万t,年产出尾矿量26.3万t,尾矿比重1.85t/m3,计14.2万m3/a。
该尾矿量排至现有3#尾矿库。
(2)第二选矿厂
年破碎矿石能力70万t,年甩出废石量21万t,年磨、选矿石能力47万t,年产出铁精矿16.6万t,年产出尾矿量32.7万t,尾矿比重1.85t/m3,计17.7万m3/a。
该尾矿量也排至现有3#尾矿库。
目前,两个选矿厂的工艺流程相同,均采用二段闭路破碎、甩废,三段闭路磨矿,三段磁选的选矿工艺流程。
选矿厂产出的尾矿不含药品剂,无毒、无有害物质,没有污染,尾矿浆经浓缩池浓缩后,用渣浆泵送至各指定的尾矿库。
矿山现运行的各尾矿库,都分布在矿区露天采场的北及东北部,库址所处均为山谷地形。
2.设计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
2.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
2.3《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2006)
2.4《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90)
2.5《选矿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
2.6《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YS5418-95)
2.7《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J274-2001)
2.8《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
2.9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安全监督文件
2.10淄博市华联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项目委托书》
2.11淄博市华联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尾矿库库区1/2000地形图及其它有关资料
3.设计原则
3.1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第6号令《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以确保尾矿库安全。
3.2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生产工艺中消除污染,保护环境。
3.3在满足矿山企业生产需要条件下,积极稳妥地采用可靠技术,库址选择以减少筑坝工程量,有利于扩大库容,降低投资,缩短工期,方便施工和生产管理,库址位置选择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段,有利于尾矿坝安全稳定和减少汇水面积,易于防排洪。
4.基本工艺资料
4.1选矿厂磨、选生产规模:
3500t/d
4.2选矿厂工作制度:
330天/年、3班/天、8小时
4.3尾矿产率:
73%
4.4尾矿密度:
2.8t/m3
4.5尾矿干容重:
1.85t/m3
4.6尾矿浓度:
~20%
4.7尾矿粒度:
200目以上占51.22%
4.8年尾矿排放量:
59万t/a,折计:
31.9万m3/a
4.9尾矿平均粒径:
0.102mm,尾矿粒级组成见表4-1
尾矿粒级组成表表4-1
网目
粒径(mm)
比例(%)
备注
+10目
1.651
0.17
10~32目
1.073
5.71
32~60目
0.370
8.22
60~100目
0.196
12.64
100~150目
0.125
18.13
150~200目
0.089
6.35
200目以上占51.22%
200~250目
0.068
11.00
-250目
0.062
37.78
合计
100
经加权计算,尾矿平均粒径为:
0.102mm。
5.拟建4#尾矿库主要设计方案
5.1库址选择及其工程地质条件
5.1.1库址选择
库址选择依据我国现行的卫生、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及土地利用等法规、标准和拟建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的卫生特征、有害因素危害状况,结合建设地点的规划与现状,水文、地质、气象等因素以及为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需要,进行综合分析而确定。
鉴于矿山现已建设了三个尾矿库及其已经占用的库址位置沿山谷东西轴线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利用的现有地形条件,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本次设计拟建的4#尾矿库选择位于现有3#尾矿库东邻的一处山谷地形位置。
该库址为低山丘陵沟谷地形,最高点海拔高度404m,初期坝坝体位置的最低点地形标高为▽235m。
尾矿库范围为东、北、西三面高,南面低的三面环山封闭、一面沟口敞开的山谷地形。
该地形条件是一比较理想的尾矿库选址,可一面筑坝,工程量较少,建设投资省,库容有效利用率高,库区汇水面积较小,有利于坝体的稳定和安全管理。
本尾矿库周围是荒坡地,不占用农田。
5.1.2工程地质条件
该尾矿库区未做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本次参考原矿区《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提供的地质条件进行设计。
建议在施工前进行库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必要时应对设计进行调整。
该区属低山丘陵区,第四系不发育。
岩石主要为伟晶花岗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片岩及斜长角闪岩、含铁角闪石英片岩,平均普氏硬度系数分别为4.73-11.67;平均坚固性系数(f)3.3-7.65;平均软化系数0.69-0.87;平均天然抗压强度41.25-101.8MPa;平均饱和抗压强度33.0-76.49MPa,岩石为较硬-坚硬岩,岩石质量指标RQD值一般在50-80之间,岩体较完整,工程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
根据矿山现已建成运行的前三个尾矿库所在库址的工程地质情况验证,本次设计4#尾矿库选址所处的地形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设计所参考的矿区总体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地层与岩性分述如下(设计确保4#库区内地质条件如下述):
地层:
(1)第四系(Q)
第四纪冲积、残坡积层在矿区范围内分布广泛,除南部沂河两岸堆积厚约6~15m的冲积层外,其它所有冲沟均有厚度不等的冲洪积物。
此外在山坡及顶部还堆积了厚度不大的残坡积物。
岩性主要由松散砾石层、砂层及含碎屑砂土层组成。
(2)伟晶花岗岩(P)
伟晶花岗岩在矿区中广泛分布,多呈岩枝和不规则状侵入于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变质岩地层中,其走向多与片理方向一致。
靠近F1断层时则平行断层走向延伸。
主要岩性为钠长花岗岩,由半自形的钠长石、微斜长石、石英组成。
花岗结构,微斜长石常与石英形成清晰的文象结构,矿物颗粒多为0.5cm的粗大晶体。
长石、石英具动力压碎现象。
在较大的不规则岩体中常包含片麻岩、片岩、矿体的捕虏体和碎块,而大岩体的分枝常沿片理侵入到片麻岩与矿体的层间,呈小夹层和规则长条状。
此种不规则状的侵入体,有超覆于矿体之上的现象。
即在花岗岩之下隐伏着铁矿体,且具有一定的规模。
侵入体有时斜切矿体,破坏矿体的连续性。
(3)角闪斜长片麻岩(Jm)
该岩石常作为矿层底板产出,在走向和货向上常与黑云斜长片麻岩呈渐变过渡关系。
当角闪石类矿物含量增加,斜长石相对减少时,则渐变为斜长角闪岩。
岩石呈浅灰色—暗灰绿色,风化后呈灰褐色,不等粒纤状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主要矿物为角闪石、斜长石及石英,并含少量的微斜长石、黑云母、榍石、磷灰石及金属矿物。
普通角闪石(部分绿泥石化)含量20~40%,斜长石含量约40~50%。
(4)黑云斜长片麻岩(Hm)
灰色,风化后成灰黄色,质疏松。
片麻状构造,不等粒鳞片状变晶结构。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较多的黑云母。
石英含量30~50%,斜长石为中硬长石,含量30~60%,有时含少量钾长石、白云母、石榴石、绢云母、绿帘石、磷灰石、磁铁矿等。
岩石普遍遭受弱混合岩化。
本类岩石常作为矿体夹石出现,呈狭长的条带状,平行矿体分布。
(5)角闪片岩及斜长角闪岩(Pi)
主要分布于矿带顶、底板,偶见作为夹层或呈透镜状残存于伟晶花岗岩中。
角闪片岩和斜长角闪岩呈暗灰绿色,纤状变晶或鳞片纤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普通角闪石或其它闪石类矿物组成,约占80~90%,一般含有少量的黑云母、长石、石英及微量的绿泥石、绿帘石、榍石、磷灰石、金属矿物等。
角闪片岩中含长石较多,具有片麻状构造的,则逐渐过渡为斜长角闪岩或角闪斜长片麻岩。
其原岩为基性火山凝灰岩。
(6)含铁角闪石英片岩(Fp)
岩石呈灰黑色—墨绿色,风化后呈暗黄绿色。
不等粒纤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
由石英、角闪石、磁铁矿、铁闪石、阳起石、透闪石和少量黑云母、金属硫化物等组成。
磁铁矿与石英、角闪石呈条带相间,条带宽窄不一,一般大于0.5cm。
石英条带宽则含铁品位低,局部石英含量可达50%以上。
角闪石类矿物含量一般在20~30%。
岩石中常见到的金属硫化物为磁黄铁矿、贡铁矿、黄铜矿。
磁黄铁矿包含在磁铁矿颗粒中,呈园粒状。
黄铁矿、黄铜矿呈细脉状。
星散状平行或斜截片理分布。
该片岩常分布于矿带的下部,与矿体呈渐变过渡关系,为整个含矿层中可分割的一部分,大片分布于王峪矿段66~72线间。
此外上河矿段43~46线间亦有出露。
构造:
区域及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无强烈褶皱,泰山岩群变质岩和寒武系盖层均呈单斜产出,泰山岩群岩层产状一般210°-230°∠30°-70°,盖层产状一般倾向北东,倾角15°-30°。
断裂以韩旺—石桥断裂为最大规模,为一长期活动的弧形构造带,主断面产状与矿层一致,产状为210°-230°∠50°-70°,局部变陡。
其它断裂如卧虎山断裂、23-28线之间的横向断层规模均不大。
节理在变质岩系中较发育,主要为与岩层和矿层走向近乎正交和平行的韩旺—石桥断层和卧虎山断层两组。
(1)韩旺—石桥断层(F1)
从区域看,该断层是一条长期活动的弧形复杂断裂构造,呈北西—南东向斜贯整个扩大区。
断层走向与矿层一致,倾向210°~230°,倾角50°~70°,局部有所变化。
矿区内多为第四系覆盖区,原报告资料推测,破碎带宽一般2~10m,最大宽度超过50m,南西盘下降,北东盘抬升,断距达350m,为正断层。
断裂带内岩石发生强烈的碎裂岩化和糜棱岩化,且被后期闪长玢岩充填。
糜棱岩化碎裂岩大都具强烈的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有时亦见硅化、绿帘石和黄铁矿化。
(2)卧虎山断层(F2)
它由25线BH43、CK22孔,27线ZK29孔、33线A16等孔的钻探结果所证实,该断层走向近南北。
北端在卧虎山与角闪闪长玢岩岩墙相接,往南经韩旺庄,横穿沂河与南部北厂子、桃树万附近的南北断层相连(已出矿区)。
为一高角度的冲断层,断层产状在27线至33线间,倾向南西,倾角75°至80°;断层内往往充填闪长玢岩岩墙。
25至26线断层附近的伟晶花岗岩,有构造变动的表征:
断裂内围岩的石英颗粒具拉长之眼球状,拉长方向与断层方向一致,为165°至170°,而周围的微斜长石斑晶呈现鲜红色。
33线A16孔内深110米到119米处,见有强烈的剂压破碎带,古老的变质岩系超覆于寒武系灰页岩之上,断距约在50米左右。
本次设计经分析,矿山多年生产已建成的三个尾矿库,在区内平面布置上基本上是沿东西轴向自西向东依次排列有1#、2#、3#尾矿库,这次设计拟建的4#尾矿库与3#尾矿库毗邻,位于3#尾矿库的东侧,也处在东西轴向上。
多年的生产实际运行证明,各尾矿库及其坝体均处于安全状态,未显现发生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构造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5.2矿区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尾矿库的建设属性和特点是属于地面设施工程,从安全运行的保障条件要求必须确保坝体稳定和防洪、抗洪能力,设计除应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影响外,同样应考虑区内气象、水文以及地震等条件的影响。
应说明的是尾矿库是地面设施,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应考虑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等条件,其它条件影响关系不大。
(1)地形地貌及气候
矿区地处鲁中低山丘陵区,沂河流经矿区西侧,地貌形态以低山丘陵为主。
平坦的河漫滩和阶地次之。
其以东为低山丘陵,以西为沂河河漫滩。
现已建设的各尾矿库和本次拟建的4#尾矿库所处均为山谷地形,高差起伏较大,变化范围自最低标高▽200m至最高点标高▽404m。
尾矿库区大部分为基岩裸露,土壤多为沙土,厚度0~1.5m,平均土层厚0.4m。
基岩风化深度一般为1~2m。
本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干燥多风,夏秋湿热多雨,春秋短暂,冬夏较长,据统计历年最高气温为41℃,最低气温-15℃,年平均气温13.3℃,平均年降雨量为735.1mm,日最大降水量168.8mm,七至九月为雨季,降雨占年降雨量的80%,年蒸发量为1300-1400mm,年平均风速3.3m/s,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
(2)水文地质概况
区内补给地表为大气降水,深部为基岩裂隙水,沂河是区内最大的地表水系,对第四系层具有良好的补给作用,但对深部基岩由于岩层多以花岗岩类为主,裂隙不发育,其渗透补给作用不大。
区内地表水体的水位标高远低于尾矿库所处标高,因此对尾矿库无不良影响,本尾矿库设计主要是考虑所处汇水面积内的大气降水因素。
根据沂源县东里镇水文站观测有关大气降水资料,区内年降水量为800~900mm,平均24小时最大降雨量均值120mm,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均值156.7mm,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均值251mm,5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均值310mm,10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均值355mm。
(3)地震烈度
根据国家地震局编制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
(4)尾矿库周围自然环境
拟建4#尾矿库位于现3#尾矿库东侧的沟谷,该沟谷走向轴线呈南北向展布延长950m后,自沟底向西南伸延与韩旺村、韩莱公路和沂河汇交。
根据地形情况,尾矿库利用库容范围以坝体为界,以北为尾矿库及尾矿库的上游区,以南为下游。
尾矿库在北、西、东三个方向上三面环山封闭,最高山脊标高分别为北山脊▽404m,西山脊▽313m,东山脊▽293m。
尾矿库下游500m处山沟东侧有小溪峪排土场,排土场所处标高为240-280m,尾矿初期坝所处沟底标高235m。
综上所述,4#尾矿库坝体距下游韩莱公路、沂河以及韩旺村的轴向展开距离约2.2km,且有多年形成的排洪沟道,因此所产生的安全影响不大。
同时说明,本项目所在下游(大)区域范围内无重点保护文物和文化名胜古迹。
5.3尾矿坝
5.3.1尾矿坝形式及结构
根据本尾矿库选址为西、北、东三面环山封闭,南面谷口敞开的地形条件,设计采用沟谷形一面筑坝结构。
尾矿库采用下游式筑坝法,坝体总高度59m,由初期坝和后期子坝组成,其中:
初期坝所处沟底最低标高为▽234.5m、坝顶标高▽254m,初期坝高度为19.5m;后期坝所处沟底最低标高为▽231m、坝顶标高▽290m,后期坝高度为59m。
后期子坝分层上筑至▽290m标高,每级子坝层高3m。
尾矿库内设混凝土结构斜槽及排水管。
坝体外坡底部设消力池与排水管连接。
尾矿库内的澄清水经排水斜槽和排水管至消力池排出库外。
尾矿坝外侧沿坡底地形等高线设截洪沟将大气降水集中排放于坝体下游自然沟。
5.3.2筑坝材料、方法及有关技术参数
初期坝为透水堆石坝,采用露天采场的废石逐层碾压,每层废石厚度≤0.6m,废石的软化系数不低于0.8~0.9,莫氏硬度不低于3,废石强度等级一般不低于MU30。
初期坝内坡面采用400g/m2土工布滤层,防止尾砂漏出。
土工布下应找平并垫以200mm厚砾石层,使之受力均匀,土工布上面设300mm厚块石防护层。
初期坝坝顶标高▽254m,坝底标高▽234.5m,坝顶宽15m,内、外坡坡比均为1:
1.5,坝顶轴线长度143m。
本库为下游式筑坝法,设下游滤水坝趾。
下游滤水坝趾采用块石堆坝,顶标高▽225m,顶宽1.5m,内、外坡坡比均为1:
1.5。
上游初期坝和下游滤水坝趾之间的坝基设置排渗褥垫,厚度1m,采用50~200mm级配块石分层铺设。
褥垫层上面覆土工布做滤层,防止尾矿漏出。
后期子坝采用碾压土石混合坝,利用露天采场土石混合料上坝碾压,干重度达到r≥1.65t/m3,内边坡坡比为1:
2,外边坡坡比均为1:
2,每3m高筑一层子坝,坝顶宽度15m,每加高10~15m在外坡设置马道,马道宽度2.0m。
后期坝堆筑时为防止尾矿冲刷坝体及尾矿流失,在坝内侧采用较细的废石作过渡层,过渡层厚1.5~2m。
后期坝堆筑时子坝的轴线长度随着沟谷地形向上、向外侧逐渐扩大变化,最长约530m。
后期坝可加高到标高▽290m。
5.4尾矿库容量计算及确定
初期坝和后期坝标高分别为▽254m和▽290m标高,经计算,设计总库容量为209.93×104m3,其中初期坝库容8.31×104m3。
5.5尾矿库设计等别
根据《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对尾矿库等别划分标准,本次设计尾矿库容量为209.93×104m3,坝体总高度59m,按库容和坝体高度划分为四等库。
尾矿库等别划标准分见表5-1。
尾矿库等别标准划分表表5-1
等别
全库容量V(×104m3)
坝高H(m)
一
二等库具备提高等别条件者
二
V≥10000
H≥100
三
1000≤V<10000
60≤H<100
四
100≤V<1000
30≤H<60
五
V<100
H<30
5.6尾矿库调洪库容计算与确定
根据《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90)的有关规定,本设计总库容V=209.93×104m3、坝体总高度H=59m,确定为四等尾矿库,初期防洪标准应按30~50年一遇洪水设防,中、后期防洪标准应按100~200年一遇设防。
5.6.150年一遇防洪标准验算
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对初期坝进行验算,其有关参数如下:
(1)以“山东省多年平均年最大24h降雨量等值图”查得该处多年平均最大24h降雨量h24=120mm;
(2)从“山东省最大24h降雨量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查得该处的Cv=0.55;
(3)由皮尔逊III线曲线的模比系数Kp值表(Cs=3.5Cv)查得当Cv=0.55,P=2%时,Kp=2.58。
该地区50年一遇年最大24h降水量H24=Kp×h24=2.58×120=309.6mm。
因汇水面积F<100km2,故不作暴雨点面雨量换算。
该尾矿库汇水面积按所处三面山脊分水岭圈定为0.192km2,50年一遇最大24h洪水总量按下式计算:
W24,2%=1000at×Htp×F=1000×0.7×309.6×0.192=41610m3
其中W-为历时24h、频率为2%(50年一遇)的洪水总量,m3/d;
at-与历时24h相对应的径流系数,取at=0.7;
Htp-历时为24h,频率为2%的降雨量,mm,取Htp=H24=309.6mm;
F-汇水面积,km2,该尾矿库F=0.192km2;
据山东省水文图集及特小汇水面积洪水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该尾矿库的汇水面积为F=0.192km2。
在该区域内形成最大洪峰流量:
Q2%=4.8m3/s。
采用概化多峰三角形洪水过程线方法,结合排水系统排洪能力,经调洪演算,最大调洪库容需1.4万m3。
根据《规范》要求,按四等尾矿库下游式筑坝规定最小干滩长度为35m,坝顶最小安全超高为0.35m。
本设计初期坝按尾矿坝安全超高1.7m(▽252.3~▽254m)考虑,留有1.35m的调洪高度,折合1.6万m3调洪库容,大于所需最大调洪库容1.4万m3的要求。
该尾矿库排水系统排洪能力为6.2m3/s,最大洪水量可在4~5小时内排放掉,符合“洪水排出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规定。
5.6.2200年一遇防洪标准验算
防洪标准按200年一遇洪水对后期坝进行验算,其有关参数如下:
(1)以“山东省多年平均年最大24h降雨量等值图”查得该处多年平均最大24h降雨量h24=120mm;
(2)从“山东省最大24h降雨量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查得该处的Cv=0.55;
(3)由皮尔逊III线曲线的模比系数Kp值表(Cs=3.5Cv)查得当Cv=0.55,P=0.5%时,Kp=3.34。
该地区200年一遇年最大24h降水量H24=Kp×h24=3.34×120=400.8mm。
200年一遇最大24h洪水总量:
W24,0.5%=1000at×Htp×F=1000×0.75×400.8×0.192=57715m3
在该区域内形成最大洪峰流量:
Q0.2%=7.2m3/s。
采用概化多峰三角形洪水过程线方法,结合排水系统排洪能力,经调洪演算,最大调洪库容需2.7万m3。
该尾矿库排水系统排洪能力为6.2m3/s,最大洪水量可在7~8小时内排放掉,符合“洪水排出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规定。
因此,该尾矿库可以安全渡汛。
5.7排水、回水系统
尾矿库采用斜槽-排水管排水系统,主要排水构筑物包括斜槽、排水管和消力池。
排水斜槽断面尺寸为1.3×1.3m,壁厚0.4m,盖板厚0.4m,长度169.04m,采用钢筋砼结构。
排水管为圆拱型断面,顶部半圆拱型断面尺寸为R=0.65m,底部半圆拱型断面尺寸为R=0.62m,顶部半圆拱型厚度0.4m,总长度448.05m,采用钢筋砼结构。
排水管与斜槽均修筑在新鲜的基岩上,填方段应分层夯实,承载力与变形均应达到设计要求,并做素混凝土垫层。
排水管末端出口与消力池相接。
消力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矩形断面尺寸为B×L×H=3×10×1m。
排水斜槽的泄水口随尾矿沉积滩面和水位的抬升用盖板逐段封堵,泄水口要与澄清水面高度保持一致,防止沉淀尾砂流入排水斜槽造成堵塞,而影响排洪安全。
该尾矿库排水系统排洪能力为6.2m3/s,最大洪水量可在7~8小时内排放掉,符合“洪水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尾矿 安全 设施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