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6053139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52KB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docx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
问答
1、发热的病因
答:
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发热a、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额型组织细胞病)。
b、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C、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药物热、溶血反应、血清病)。
d、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痛风、重度脱水)。
E、血栓及栓塞疾病。
F、颅内疾病。
G、皮肤病变。
h、恶性肿瘤。
I、物理及化学损害(中暑、大手术后、内出血、骨折、大面积烧伤及重度安眠药中毒)。
J、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低热、感染治愈后低热、夏季低热)。
2、中心性发绀
答:
此类发绀的特点表现为全身性,除四肢及颜面外,也累及躯干和黏膜,但受累部位是温暖的。
可分为A、肺性发绀:
即由于呼吸功能不全、肺氧合作用不足导致。
常见于各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B、心性混合性发绀:
由于异常通道分流,使部分静脉血未通过肺进行氧合作用而进入体循环动脉,如分流量超过心排血量的1/3,即可出现发绀。
常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3、慢性腹痛
答:
A、腹腔脏器慢性炎症。
B、消化道运动障碍。
C、胃、十二指肠溃疡。
D、腹腔脏器扭转或梗阻。
E、脏器包膜的牵张。
F、中毒与代谢障碍。
G、肿瘤压迫及浸润。
4、强迫体位:
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
分为:
A、强迫仰卧位。
B、强迫俯卧位。
C、强迫侧卧位。
D、强迫坐位。
E、强迫蹲位。
F、强迫停立位。
G、辗转体位。
H、角弓反张位。
5、扁桃体增大分为三度:
A、不超过咽腭弓者为Ⅰ度;B、超过咽腭弓者为Ⅱ度;C、达到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
6、甲状腺肿大分为三度:
A、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B、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C、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
常见疾病有:
甲状腺功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旁腺腺癌。
7、乳房触诊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先两臂下垂,然后双臂高举超过头部或双手叉腰再行检查。
当仰卧位检查时,可垫以小枕头太高肩部使乳房能较对称地位于胸壁上,以便进行详细的检查。
以乳头中心作一垂线和水平线,可将乳房分为4个象限,便于记录病变部位。
触诊先由健侧乳房开始,后检查患侧。
检查者的手指和手掌应平置在乳房上,应用指腹,轻施压力,以旋转或来回滑动的方式进行触诊。
检查左侧乳房时由外上象限开始,然后顺时针方向进行由浅入深触诊直至4个象限检查完毕为止,最后触诊乳头。
以同样的方式检查右侧乳房,但沿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时应着重注意有无红、肿、热、痛和包块。
乳头有无硬结、弹性消失和分泌物。
8、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如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的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临床意义:
A、肺组织实变:
使支气管呼吸音通过较致密的肺实变部分,传至体表而易于听到。
支气管呼吸音的部位、范围和强弱与病变的部位、大小和深浅有关。
实变的范围越大、越浅,其声音越强,反之则较弱。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的实变期,其支气管呼吸音强而高调,而且近耳。
B、肺内大空腔:
当肺内大空腔与支气管相同,且其周围肺组织又有实变存在时,音响在空腔内共鸣,并通过实变组织的良好传导,故可听及清晰的支气管呼吸音,常见于肺脓肿或空洞型肺结核。
C、压迫性肺不张:
胸腔积液时,压迫肺脏,发生压迫性肺不张,因肺组织较致密,有利于支气管音的传导,故于积液区上方有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但强度较弱而且遥远。
9、心杂音强度分级
级别
响度
听诊特点
震颤
1
很轻
很弱,易被初学者或缺少心脏听诊经验者忽视
无
2
轻度
能被初学者或缺少心脏听诊经验者听到
无
3
中度
明显的杂音
无
4
中度
明显的杂音
有
5
响亮
明显的杂音
明显
6
响亮
明显的杂音,即使听诊器稍离开胸壁也能听到
明显
10、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体征
答:
A、视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部分重度关闭不全者劲动脉搏动明显,并可有随心搏出现的点头运动。
可见毛细血管搏动。
B、触诊心尖搏动移向左下,呈抬举样搏动。
有水冲脉。
C、叩诊心界向左下增大而心腰不大,因而心浊音界轮廓似靴形。
D、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向胸骨左下方和心尖区传导,以前倾坐位最易听清。
11、脾脏肿大的测量法
答:
第Ⅰ线测量指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脾脏轻度肿大时只作第一线测量。
第Ⅱ线测量和第Ⅲ线测量脾脏明显肿大时,应加测第Ⅱ线和第Ⅲ线,前者系指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后者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如脾脏高度增大向右越过前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表示;未超过前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表示。
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
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在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
12、左心衰呼的症状、体征
答:
症状:
肺淤血,乏力、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泡沫痰,少数出现咯血。
体征:
主要为肺淤血的体征。
1、视诊:
又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轻微发绀、高枕卧位或端坐体位。
急性肺水肿时可出现自口、鼻涌出粉红色泡沫,呼吸窘迫,并大汗淋漓。
2、触诊:
严重者可出现交替脉。
3、叩诊:
除原发性心脏病体征外,通常无特殊发现。
4、听诊:
心率增快,心尖区及其内侧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P2亢进。
根据心力衰竭程度的轻重,单侧或双侧肺可闻及由肺底往上的不同程度的细小湿罗音,也可伴少量哮鸣音;急性肺水肿时,则双肺满布湿罗音和哮鸣音。
13、急性阑尾炎:
是指阑尾的急性炎症性病变,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
症状:
腹痛是主要症状,早期为中上腹或脐周范围较弥散疼痛(内脏神经痛),经数小时后炎症波及浆膜和腹膜壁层,出现定位清楚的右下腹疼痛(躯体神经痛)。
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及轻度发热。
体征:
病程的早期在上腹或脐周有模糊不清的轻压痛,数小时后右下腹McMurney点(阑尾点)有显著而固定的压痛和反跳痛,这是诊断阑尾炎的重要依据。
若右手加压左下腹降结肠区,再用左手反复按压前上端,患者诉右下腹痛,称为罗夫辛征阳性,这是由于结肠内气体倒流刺激发炎阑尾所致。
左侧卧位,两腿伸直,当使右下肢被动向后过伸时发生右下腹痛,称为腰大肌征阳性,此征提示炎症阑尾位于盲肠后位。
低位或盆腔内阑尾炎症时,可有直肠右前壁触痛或触及肿块。
患者可有地热,无寒战,体温常低于38℃,但可随病情发展而升高,当阑尾炎进展至坏死穿孔后,出现高热,右下腹压痛和反跳痛更明显,并伴局部腹肌紧张。
14、消化性溃疡并发症:
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
最常见消化性溃疡)
名解
1、稽留热:
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牵涉痛:
或称放射痛,器官病变时。
除患病器官的局部疼痛外,还可见于远离该器官某体表或深部组织疼痛。
3、三凹征:
是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是由于上部气道部分梗阻所致吸气性呼吸困难。
常见于气管异物、喉水肿、白喉等。
4、叩诊:
是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
5、二尖瓣面容:
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
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6、蜘蛛痣:
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称为蜘蛛痣。
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7、语音震颤:
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
根据其振动的增强或减弱,可判断胸内病变的性质。
8、心尖区抬举性搏动:
是指心尖区徐缓、有力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与此同时心尖搏动范围也增大,为左心室肥厚的体征。
9、板状腹:
如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肤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
单选
1、间歇热:
常见于疟疾。
2、罗夫辛征(Rovsingsign)阳性,提示右下腹部有炎症。
3、心源性水肿:
主要是右心衰竭。
通常有颈静脉怒张、肝肿大、静脉压升高。
4、肾源性水肿:
可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
5、局部水肿:
A、炎症性水肿。
B、淋巴回流障碍性水肿。
C、血管神经性水肿。
D、神经源性水肿。
E、局部黏液性水肿。
6、金属音咳嗽:
常见于因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癌直接压迫气管所致的咳嗽。
7、心悸:
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
8、急性腹痛见于:
A、腹腔器官急性炎症.B、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C、脏器扭转或破裂.D、腹膜炎症.E、腹腔内血管阻塞.F、腹壁疾病.G、腹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H、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
9、腹泻超过两个月者为:
慢性腹泻。
10、周围性眩晕:
梅尼埃病常见:
听力减退。
11、意识障碍:
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受损所引起,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和谵妄,严重的意识障碍为昏迷。
12、谵忘:
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临床上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13、腹腔肿物的检查方法是触诊(深部触诊法)
14、服用含胡罗卜素多的食物一般先皮肤黄染,黏膜一般不黄染。
15、服用含黄色素的药物,皮肤和黏膜均黄染。
离角巩膜近,黄染重,黄色深;远,黄染轻,黄色淡。
(黄疸与之相反)
16、深而慢的呼吸是最有效的呼吸方式。
17、肺泡呼吸音“fu-fu”
18、干啰音:
系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形成端流所产生的声音。
1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可见肝浊音界下移。
20、气胸:
是指空气进入胸膜腔内而言。
右侧气胸时肝浊音界下移。
21、心尖搏动(apicalimpulse)心脏收缩时,心尖撞击心前区胸壁,使相应部位肋间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
正常心尖搏动,坐位时,心尖搏动一般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处,距正中线约7.0~9.0cm,搏动范围直径约2.0~2.5cm。
22、心脏瓣膜听诊区(5个)之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
23、心率:
指每分钟心搏次数。
正常成人在安静、清醒的情况下心率范围为60~100/分。
24、奔马律:
系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的心率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
25、奇脉:
是指呼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系左心室搏血量减少所致。
26、二尖瓣狭窄:
局限于心尖区的低调、隆隆样、舒张中晚期递增型杂音,左侧卧位时更明显,这是二尖瓣狭窄最重要而有特征性的体征;心尖区S1亢进,为本病听诊之第二个特征。
27、移动性浊音:
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
28、眼睛向下、向外运动减弱的神经是:
滑车神经
29、直肠指诊时应注意有无以下异常改变:
A、直肠剧烈触痛,常因肛裂及感染引起;B、触痛伴有波动感见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C、直肠内触及柔软、光滑而有弹性的包块常为直肠息肉;D、触及坚硬凹凸不平的包块,应考虑直肠癌;E、指诊后指套表面带有黏液、脓液或血液,应取其涂片镜检或作细菌学检查。
30、脊柱后突见于:
佝偻病、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退行性变、脊柱骨软骨炎。
31、脊柱活动度:
正常活动度正常人脊柱有一定活动度,但各部位活动范围明显不同,颈椎段和腰椎段的活动范围最大;胸椎段活动范围最小;骶椎和尾椎已融合成骨块状,几乎无活动性。
脊柱腰椎活动受限常见于:
①腰部肌纤维组织炎及韧带受损;②腰椎椎管狭窄;③椎间盘突出;④腰椎结核或肿瘤;⑤腰椎骨折或脱位。
32、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眼心反射、卧立位试验、皮肤划痕试验、竖毛反射、发汗试验、Valsalva动作。
33、浅反射:
系刺激皮肤、黏膜或角膜等引起的反应。
包括:
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
34、皮肤黏膜出血的基本病因有三个,即:
血管壁功能异常、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减少、增多、功能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
皮肤粘膜出血临床表现:
血液淤积于皮肤或粘膜下,形成红色或暗红色斑,压之不褪色,视出血面积大小可分为瘀点(亦称出血点,直径不超过2mm),紫癜(直径3—5mm)和瘀斑(直径大于5mm)。
血小板减少出血的特点为同时有瘀点,紫癜和瘀斑,鼻出血,月经过多,血尿及黑便等,严重者可导致脑出血。
35、心源性呼吸困难:
主要是由于左心和(或)有心衰竭引起,尤其是左心衰竭时呼吸困难更为严重。
36、低位肠梗阻与高位肠梗阻的鉴别主要点是:
以腹胀为主。
考查肠梗阻的临床特点。
低位肠梗阻病人呕吐出现晚,病人腹胀明显。
呕吐情况是区别高低位肠梗阻的重要症状表现,高位梗阻(主要指十二指肠和空肠近侧)呕吐出现较早、较频繁,呕吐量较多;低位梗阻呕吐出现较晚,次数也较少,呕吐量较少,低位梗阻由于细菌繁殖的作用,呕吐物还具有粪臭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诊断 考试 重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