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的河南南阳名胜旅游景区导游词五篇.docx
- 文档编号:26052108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7.84KB
最新精选的河南南阳名胜旅游景区导游词五篇.docx
《最新精选的河南南阳名胜旅游景区导游词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选的河南南阳名胜旅游景区导游词五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选的河南南阳名胜旅游景区导游词五篇
最新2020精选的河南南阳名胜旅游景区导游词五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河南南阳名胜旅游景区导游词,仅供参考.
河南南阳张衡墓导游词
(一)
现在我们要瞻仰和朝拜的是一位汉代杰出的科学家和著名的文学家--张衡.
张衡生在南阳,葬在南阳.张衡墓位于南阳市北25公里的石桥镇,墓高8米,周长79米,周围有砖砌通道和八角形围墙,墓周苍松翠柏,遍植园内,绿茵遮地,墓园肃穆静宜.花墙正面为一月门,门前两侧竖有墓碑两通,一为明嘉靖年间所立,一为清光绪年间所立.
墓前有郭沫若的撰文石刻: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历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即今日之石桥镇)人.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卒于汉顺帝永和四年(139年),终年62岁.张衡天资聪明,敏而好学,博学多能,才华横溢,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中国科学泰斗.
东汉时期的都城在洛阳,当时的洛阳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文人荟萃,学校如林,学术空气浓厚,文化教育空前繁荣.张衡为了开阔眼界,实地考察,于汉和帝永元六年(94年)的阳春三月,来到了洛阳.这次他在洛阳居住了6年.其间他把主要精力用在游太学、访名师、求好友、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方面.
他精通了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又在好友崔瑗的帮助下,开始研究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数学、历法.他写了不少优美的辞赋,初步展现了他非凡的才华,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在文学和科学方面已经有了很高的造诣,这为他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奠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基础.
公元100年深秋,鲍德调任南阳郡守,经崔援推荐,23岁的张衡离开京师洛阳,随鲍德去南阳郡任主簿.
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鲍德等人在京奏明皇上,使安帝得知张衡学识渊博,便公车南阳征张衡到洛阳当了尚书台郎中,三年后升为尚侍郎,次年改为太史令.
太史令的职务是掌管天文、历法、气象、祀典等.这为张衡对天文历算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汉安帝阳嘉二年(133年),张衡被提升为侍中,作了皇帝的高级顾问.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张衡被排挤出京师洛阳,当了河间相.张衡第二次来洛阳,居住了26年之久.在这26年中,他的官职虽几经变动,但担任太史令的时间最长.他担任太史令时,作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灵台是东汉时期全国最大的天文观测台,使用时间长达250年之年.张衡在这里反复实践,认真钻研,不但撰写了《灵宪》、《地震对策》、《浑天仪注》等重要的科学著作,还设计创制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等精巧的仪器,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衡在《灵宪》中详细地解释了月象变化和月食发生的自然现象.经过科学分析,提出了许多富有科学性的见解.他在灵台观察时,记录了天空中的星体.较亮的星有2500个,常明星有124个,叫出名字的320个.这与现代天文学所统计的在同一时间、地点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星为2500~3000颗数据大体相同.当时在洛阳观察到的星体,与现代观察的星体数基本相同.他因此还绘制了《灵宪图》,这是中国最早的星相图.
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张衡根据浑天学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自行转动并能准确地观察天象的大型天文仪器--浑天仪.他这一发明,对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图箕迷信之说是一个有力的回击,对中国天文学的研究是一个伟大的贡献.浑天仪制成后,张衡又著《浑天仪图注》,解释浑天仪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张衡的浑天学说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这种说法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比起当时流行的天圆地方学说要进步得多.
河南南阳汉画馆导游词
(二)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所漂亮的庭院,就是1999年12月28日建成开馆的南阳汉画馆新馆.南阳汉画馆是我国第一座专门珍藏、陈列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35年,为中国早期艺术博物馆之一.它以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艺术风采,早已被海内外学者所瞩目,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老馆原在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岗上,占地2700平方米.现在我们通过这座仿汉门阙,进入庭院,面前这座雄伟的仿汉建筑,坐西向东,南北宽118米,中间高21米,占地80亩,馆藏汉画像石刻近3000块,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目前开放的是一楼综合馆的基本陈列部分,其中国家一级品119件,是现今全国规模最大的汉画石刻艺术陈列馆.
好,我们现在就步入画卷中,一览千古情.大家看,大厅里这二尊珍贵的大型石兽天禄、辟邪,已经饱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汉代大型圆雕艺术天之意.这两尊石兽虎头凤尾,鳞身双翼,造型古朴,栩栩栩如生.您千万别小看他们,这二尊石兽早在唐代就已经受到了世人的注目了,唐代李贤的《后汉书.孝灵帝纪》、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沈括的《梦溪笔谈》都曾提到这二尊汉雕石兽.
大家知道,南阳盆地地处豫、鄂、陕三省交会处,这里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适宜,水陆交通方便,自古就是我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先进的地区之一,也是著名的战略要地.早在战国时期,南阳的冶铁技术就已相当闻名,西汉时南阳冶铁、水利、农业生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盐铁论》称宛(南阳)周齐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已成为全国显赫的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二十八宿(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将领)又多出自南阳一带,据不完全统计,两汉时仅分封在南阳的侯王就有47人.这些皇亲贵戚、豪族世家、巨户富商,生时极尽其欲,死更厚葬,竞相营造冥宅大墓.这样,始于西汉的墓内石刻画像之风,到了东汉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大讲排场,竞相厚葬,除在墓中多埋珍宝、偶人、车马供死人享受外,还推出了依照地面建筑的周阁重门式的大型画像石墓室,南阳汉画像石刻,就是依附这种石墓室而诞生、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石刻艺术品.
南阳汉画像石刻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表现的内容也异常丰富.由于南阳汉画像石刻采用的是以写实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法,因而可以说它是两汉社会的缩影,为我们研究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经济状况、宗教意识、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戏剧、建筑学、天文学、教育学、畜牧兽医学等,提供了珍贵的直观图象资料.这些汉画像石刻,雕造工巧,内容丰富,有显示汉代天文学成就的日月星辰图;有反映汉代歌舞杂技艺术的舞乐百戏图;也有高门甲第,连车列骑,宴客投壶的汉代统治者奢华生活场面;还有表现汉代统治阶级宠信道教、巫术的升仙图和神话传说.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祥瑞厅.汉初统治阶段中流行黄老思想,祟信道教、巫术,拜神仙,服仙丹,求长生不老,因此画像石中有不少表现升仙思想的画幅,看这幅羽人神兽图,画中刻绘有羽人、飞廉.羽人是为道学仙之人,身生几寸长的毛羽,能从地上自升到楼台之上,作飞天状.飞廉是一种神物,乘上它就可以升天,所以凡是表现神仙思想的地方,常常刻绘飞廉.南阳汉画像石中的飞廉,头似龙而非龙,身似鹿而非鹿,身生两翼后拖蛇尾,两只飞廉,一前一后追逐奔跑,神态生动自然.大家看这幅神人骑虎射怪兽图,能看出它的雕刻技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吗?
对,这叫阴线刻,在汉画像石中是不多见的.南阳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多属于剔地并施有横竖纹衬地的浅浮雕,用粗劲的阴线表达画像的细部.画像构思大胆巧妙,线条运用刚柔得度,画像中的各种形象给人以古拙粗放,苍劲豪迈的感觉.早期的汉画像石,也有采用平地浅浮雕和阴线刻的雕刻方法,但这种画像石出土数量不多,因而也就越发显得珍贵.
南阳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社会史、美术史的重要材料,它数量多,内容丰富,属于墓门及桅楹的居多.汉代工匠在石刻中充分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成功地刻画出众多的艺术形象.无论是车马的奔驰,宴乐的喧哗,授经时的肃穆,歌舞时的欢乐,都安排得疏密有致,特别是表现人物、动物的力与速度方面获得极大的成功.汉代人民的生产劳动、建筑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画像石刻中有充分的体现,这是反映耕作场面的,这是在捕鱼,这是汉代的独轮车.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汉代封建贵族阶层的生活情景,这也是南阳汉画像石刻的主要表现对象.不尽的高楼重阁,对称竖立的汉阙;骈驾飞驰的战车;看,在长长的导骑射田猎.......这副鼓乐宴飨图还采用了上部直视,下部俯视的表现手法,酒杯用陷下去的窝状来体现,构思可谓奇特.看这些车骑出行图、田猎图、斗鸡图,无一不是他们生前骄奢生活的写照.作为供墓主人死后继续奴役的对象,画像中还刻绘有成群的奴婢侍从,杨柳细腰的高髻侍女,男奴操戈执盾,守卫在殿堂门阙之外,女婢端灯执奁,侍奉在贵族身边.此情此景.栩栩如生,使我们步入汉画馆,有一日梦回千年之感.
河南南阳社旗山陕会馆导游词(三)
社旗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镇,坐落在南阳东北45公里处.它东与驻马店市泌阳县接壤,西和南阳县宛城区毗连,北和方城县交界,南与唐河县为邻.1965年建立社旗县,社旗镇为县委、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社旗镇原名赊旗店,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商业古镇.据有关资料记载:
该镇初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清代康乾年间最为繁盛,为河南四大名镇之一.民间有天下店数赊店之称.当时该镇为水旱码头,南船北马,总集百货,尤多秦晋盐茶大贾,为南北九省交通要道,全国有13个省的商人在此经商,仅各省商人建的同乡会馆就有:
山陕会馆、湖北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福建会馆等十余个.全镇人口13万,镇内有72道街,现存较为完整的古街道有十余条.1989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我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
位于镇中心的山陕会馆原名山陕同乡会馆,又名山陕庙、关公祠,曾称鼎元社,是座巍峨壮观,-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古建筑群,系清代山西、陕西旅居赊旗镇的富商大贾接客迎仕、联谊集会和焚香祭奠的场所,因养有监管僧道亦称山陕庙.正殿供奉关羽坐像,所以会馆的绝大部分对联、门榻、匾额都是颂扬关羽的功德,故又称关公祠,道光年间称鼎元社,民国十二年改称山陕会馆.
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落成,共经六帝137年.占地面积10885.29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196平方米.主体建筑自南而北沿中轴线有琉璃照壁、悬镒楼、大拜殿和春秋楼,左右陪衬建筑相互对称,自南至北有:
东西辕门、东西马厩、钟鼓二楼、东西廊房和大拜殿两侧的药王、马王两座陪殿.建筑布局形成前、中、后三进院落,布局严谨合理,殿堂楼阁疏密有间,北高南低,鳞次栉比,气势雄浑,相映生辉.各类建筑物共152间,室内外全用青白色大理石铺砌,建筑物采用石雕、木刻、火铸或陶瓷塑精美图案作装饰.据碑文记载:
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耗白银数百万两.总之,会馆的总体设计追求诗情画意,陈设装饰极尽富贵华丽.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看这面琉璃照壁,是仿照北京故宫九龙壁建起的,高10.4米,宽13米,厚1.70米,单檐硬山顶,是用1000多块彩釉大方砖砌造起来的.壁的两面饰有精巧剔透的二龙戏珠、龙虎争斗,丹凤朝阳、鲤鱼跳龙门、凤穿牡丹、五龙捧圣以及姿态各异的九条龙和福、禄、寿等图案.照壁正中横书义冠古今.两侧竖写两副对联浩气已吞吴并魏,麻光常阴晋与秦,经壁辉光媲美富,羹墙瞻仰对英灵.表达了山西、陕西人对关羽这个同乡仰慕追念之情.字迹采用金黄色古写隶体,显得庄严肃穆生辉.
照壁陪衬建筑有相互对称的东辕门、西辕门、东马厩、西马厩环抱成会馆前院.我们现在进前院参观.院中立有白玉雕狮一对.狮前立铁旗杆,铁旗杆高15米,重5万余斤,青石须弥座,束腰部雕天马、麒麟、狮子、异兽图,须弥座上立铁狮,旗杆穿狮而过.旗杆上有大、中、小三个云斗,每个云斗上有四个风铎,云斗间行龙缠绕,顶部原各站一只展翅欲飞的凤鸟,抗日战争时期,东边的一只鸟被日本飞机炸掉.铁旗杆铸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据传为分节拥土铸造而成.辕门东西相对,筑于高大砖券拱门上,为单檐歇山顶.下有砖护栏围绕,高12.37米,正中分别嵌石刻升自阶、阅其履匾额.
这是悬镒楼,又名八卦楼,是会馆的戏楼,兴建于嘉庆元年(1786年),竣工于道光元年(1821年),历时25年.楼高18.36米,长20米,宽18米,分上中下三层,为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正脊两侧装饰有行龙、牡丹图案,中间置琉璃楼,内刻天五尺三字,楼门两边对联为此地即是普陀山,何必远求到南海.楼内竖20根合抱大柱,下有三层柱础,上层多为鼓形,下层为正方形鼓座,四面雕刻麒麟、狮子、牛、马等图案.楼北面为戏台,上挂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浩生社立悬镒楼匾额.悬镒两字系山西明末书法家傅青主所写(是从山西托来的).楼字系叶县清末举人许靖所写.两侧石柱上分别刻还将[日事重新演,聊借俳优作古人,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对联.舞台屏上悬挂既和县平匾额.戏台上下布满木、石雕刻图案,其内容多以古代传统戏曲有关.
这分别是钟楼和鼓楼,相对称坐落于悬镒楼两侧,钟楼内悬大钟一口,钟高5尺,重2千余斤,人称聚将钟,亦称金钟报晓,鼓楼在西侧,内悬挂更鼓一面.
现在我们穿过戏楼进入万人庭院,即会馆的中心大院.院内全部用一尺见方的青石铺地,中铺甫道,甫路两边系条石,有柱洞可以搭棚,甫路左右庭院及两厢分别为男女观众场地,院内可容万人看戏,故又称万人庭院,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石牌坊,坐落于大殿前3米高的月台上,其分左中右三座.
中间一座为三间四柱式,须弥座方校,柱的两侧附以抱鼓石,中柱两侧鼓面刻:
俞伯牙爱琴、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周敦颐爱莲、米元章爱石、嵇康爱竹、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八爱图.中坊上雕福、禄、寿三星.匾书孟氏难言这浩然,相传是社旗拨贡张玉炎撰写.配坊左上刻杜甫吟诗,右上雕李白骑鲸,中坊背面上刻五福图,匾书:
履中蹈和优入圣城.
河南南阳武侯祠导游词(四)
各位朋友,早上好!
现在,我就带大家去游览位于南阳市西郊卧龙岗上的武侯词.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草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留下的故址,当年刘皇叔三顾之处,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把诸葛亮的地方.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汉末山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他幼年丧父,后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牧刘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便带着弟弟诸葛均在南阳卧龙岗结庐躬耕,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布衣生活.但他广交天下名士,满腹经纶,腹藏良谋,隐居求志,宁静致远.当时的大名士庞德公把他比为一条待时腾飞的卧龙.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自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离开了躬耕十载的卧龙岗,参加了刘备的政治集团,后官拜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死后溢忠武侯,因此历代诸葛亮祠庙均称为武侯祠.
据清康熙《龙岗志》记载,武侯祠始建于魏晋后期,经历代的不断修缮和增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今天我们看到的武侯祠,共占地200余亩,殿房150多间,检联70多副,碑刻300余块,是我国纪念诸葛亮最大的古建筑群.今日的武侯祠保持的基本上是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祠院依岗而建,南滨白河,北障紫山,地势开阔,势如卧龙.院内丛竹视讽,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宜人,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脍炙人口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好了,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武侯祠的人口,大家看这座千古人龙石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遍体布满雕饰.千古人龙的意思是指诸葛亮是人中之龙,隐喻卧龙岗是藏龙卧虎之地.大家看这第二道坊为三顾坊,清道光年间所立,两面刻有汉昭烈皇帝三顾处和真神人,是为了纪念刘备三顾纳贤而立.士为知己者死,正是由于刘备这诚恳的三顾,才使得诸葛亮离开了隐居十年的卧龙岗,辅佐刘备,戎马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才能三分天下,成就帝业,诸葛亮因而功高盖世,万古流芳.刘备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面是实实在在,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这个优点可真的值得我们当今的一些领导学习呀!
真神人三个字,出自苏轼《武候庙记》颂扬诸葛亮的一段话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大家看石坊北边的卧龙潭,那些边有三棵古楸树,相传是当年刘、美、张三顾时系马的树,现在还存在的那一棵,大家猜一猜,1700多年前,树上拴的是谁的马呢?
穿过三顾坊,走过仙人桥,这条甫道直通山门.山门为武侯祠正门,古朴端庄,正中券门额上石匾镌刻的武侯祠三个大字,系郭沫若先生所题.过了山门,即进入武侯祠的第一进院落,庭院宽敞,古柏蔽日,青砖墁地,古朴自然.院中甬道上三代遗才石坊与大拜殿相对应.这里是赞扬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可与三代的贤人伊尹、吕尚、傅说等相比.我们转过来再看韬略宗师四个大字,韬略原指中国古代兵书《六韬》和《三略》,后世用来指用兵的谋略,这里也是赞扬诸葛亮的文韬武略的.
各位团友,这就是大拜殿,它是武侯祠的主体建筑.大拜殿正门悬挂着清道光三年(1823年)南阳知府廖文锦行书隐居求志匾额,殿内塑的是孔明端坐正面像,他纶巾羽扇,风度庄严,正是东汉末年隐居儒士的典型装束.左边是他的长子诸葛瞻,右边是长孙诸葛尚.殿堂的檐下柱上挂满了历代名人骚客的对联和匾额,这些碑额和对联无不充满世人对诸葛亮的敬重仰慕之情.
请看这副:
吕蟠溪伊莘野王佐其才乎继以宛琅琊得主有常经论不焕,齐鲍叔郑子皮圣门所许也合之徐元直见贤能举豪杰奋兴.这副对联歌颂了吕尚、伊尹、管仲、诸葛亮这些能够帮助帝王力挽狂澜治国安邦的政治家,又赞颂了像鲍叔牙、郑子皮、徐元直这些举荐有才之士的伯乐,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
请看这副:
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结庐在紫峰白水以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这里,品指的是等级、品位.
莘野渭滨,代指隐居时的伊尹、吕尚.两朝指的是先主刘备,后主刘禅.惊司马指的是诸葛亮死后用木像就使得司马懿丧胆落魄.下联中紫峰白水指的是南阳市郊的紫山和白河,曲吟梁父,即吟咏《梁父吟》,《梁父吟》写的是齐相曼婴以二桃杀三士的故事,相传为诸葛亮所作.这副对联充分赞颂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和丰功伟绩.他当年躬耕隐居,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完全可与前贤伊尹、吕尚出仕前的高尚行为相比美;他把茅庐建在紫山脚下,白河之滨,自比管仲、乐毅,人比为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正恰似卧虎藏龙;他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庐对纵论天下风云,战略决策成竹在胸,显示了他的政治远见和旷世奇才;他的前后《出师表》是多么的壮怀激烈,感人泪下!
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呕心沥血,辅佐两代君主建立了蜀汉伟业.
试想正是有了刘、关、张到此地三顾茅庐,才有了诸葛亮的出仕,也才有了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三国战争风云历史.尽管历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变幻,世事沧桑,但诸葛大名垂宇宙,三国佳话天下扬,诸葛亮留下来的政治、军事、治国方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诸葛亮的不朽英名,永远值得人们怀念.此时此刻,站在武侯祠里,缅怀孔明一生伟业,怎不使我们神游往古,浮想联翩?
想当初诸葛亮隐居南阳卧龙岗头,苦读史书,放眼天下,立下雄心大志,关心社会民生,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一旦时来运转,皇叔三顾,草庐一对,卧龙腾飞,火烧博望,天下三分,奈何蜀汉末年,摊上个扶不起的阿斗,又加上国力不济,诸葛亮虽壮心不已,为统一中原,六出祁山,但孤掌难鸣,更可叹积劳成疾,5丈原病死在军旅之中.后人思之,无不扼腕感慨.正像杜甫的《蜀相》的诗中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河南南阳医圣祠导游词(五)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位于南阳古城东关温凉河畔的医圣祠.医圣祠是我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仲景名玑,生于150年,卒于219年,正处于中国东汉末年这一动乱的历史时期.他在继承前人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勇于实践,潜心于中医药的研究,终于写成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为一炉,开辩证论治之先河,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人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部书和《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张仲景因此被后世医家称为医圣,后人在其家乡南阳修建祠庙以祭祀.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纪念张仲景的专祠――医圣祠.
各位请看.这便是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医圣祠大门,郭沫若先生1959年12月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大门前这一对炮楼式的建筑称为子母门阙,高的为母阙,低的为子阙,其形象如同一位母亲怀抱一婴儿.在中国汉代的建筑群中,时常可以见到这种建筑物,一可以起瞭望哨的作用,二可以作烽火台,三起装饰作用.大门上的这对青铜制品称为铺首衔环其虎嘴中叨一圆环,它象征着威严和雄伟.这对铺首衔环重约三百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铺首衔环.
大家请看,门庭内的这块巨大石屏,是一块完整的石料制成的,长高各为3.5米,重达6吨,是中国当代碑林一绝.石屏正面雕刻的是已故名医黄竹斋先生撰写的《张仲景传》,它生动地描述了张仲景辉煌的一生和对中国中医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两侧的对联是中国有名的老中医任应秋教授题写的,上联是:
阴阳有三,辩病还须辩证.阴阳有三是指三阴(少阴、太阴、阙阴)和三阳(少阳、太阳、阳明).辩病还须辩证是说要想治好病人的病症,必须要依据张仲景的辩证论治学说,也就是根据病人得病的时间、地点,结合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对症下药.下联是:
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意思是说:
医生和治理国家的宰相没有区别,医生治人,宰相治国,然而要把国家治理好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人民健康、安乐、生活美满.
石屏背面雕刻的是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序》.在序言中,张仲景说明了自已走上医学道路的原因.他写道: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以来,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者十居其七.东汉末年瘟疫的大流行,百姓因得不到治疗而大批死去,这种凄惨的局面和仲景家族自身的遭遇,促使他立志学医,走上了救民于水火的艰难道路.
我们现在看到的四个塑像,分别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四位大医学家的塑像.这位是医和,医和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名.医,距今有2700多年,那时他认为疾病不是鬼神作祟,而是大自然的变化作用于人体引起的,医和后面的为王叔和,他是魏晋时期的医学家,距今lOOO多年.他精研医学,重视诊脉,著成《脉经》一书、同时,他搜集、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其得以流传至今.左边的这两个塑像,前面的是华伦,后面是李时珍.华佗和仲景是同时代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儿、妇、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他在世界上首创使用麻沸散(酒内浸入麻醉类草药),进行腹腔手术.他还依照虎、熊、猿、鹿、鸟的形体动作,创五禽戏,用以强健身体,治疗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李时珍是明朝医学家,距今470多年,他花费27年时间,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近200万字,该书总结了中国几千年的药物治疗经验,把药物学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后来该书传人日本、朝鲜、越南,17~18世纪传人欧洲,对世界医药学和生物学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精选 河南 南阳 名胜 旅游 景区 导游 词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