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全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
- 文档编号:26052055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70.17KB
浙教版八年级上全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
《浙教版八年级上全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八年级上全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八年级上全册科学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水以各种不同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
2.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3.一个人体内有2/3是水分,儿童体内有4/5是水分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
5.水的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
大循环——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结论:
水的运动经历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等循环变化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负氢多父亲多)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不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密度的公式:
ρ=m/v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kg/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kg,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
kg/m3或g/cm3(注:
g·cm-3是g/cm3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2)两者的关系:
1g/cm3=1000kg/m3
(3)水的密度:
1×103kg/m3或1g/c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
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第四节水的压强
1、压力的定义:
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
总是与受力面垂直
3、压力的大小:
不一定等于重力(与重力没有直接关系)
4、压力的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互相接触②有挤压的效果
5、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压强的定义: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强的含义:
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的计算公式:
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单位:
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6、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②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②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7、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因而对容器的侧壁也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②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③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④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gh)
第五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
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
F浮=G排=ρ排gv排
4、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
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 ②F浮>G上浮 ③F浮=G悬浮此时V排=V物 ④F浮=G漂浮此时V排 注意: 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 F浮+F支持力=G) 5、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ρ物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 6、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排g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 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 因为F浮=ρ排g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密度计所受浮力不变) 7、计算浮力的4种方法: ①F浮=G排=ρ液gv排②F浮=G③F浮=G-F拉④F浮=F下-F上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溶液: (1)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单一物质) (2)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溶液: 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乳浊液: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体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混合物: 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未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溶质为水) 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 饱和溶液是对某种的溶质而言的。 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B.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3、浓溶液和稀溶液: 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是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叫稀溶液 注意: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 (1)四个关键词: 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解度曲线: 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硝酸钾,影响很大,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溶解性的四个等级 20℃,溶解度 大于10克 1-10克 1-0.01克 小于0.01克 溶解性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7.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 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m1A1%=m2A2%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 用天平称取;液体: 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注意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区别: 项目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温度 有关 无关 状态 一定要达到饱和 不一定饱和 溶剂量 100克 不一定 单位 克 无单位 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有固定的熔点。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 适用于所有固体,但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②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的净化方法: 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 1、水资源从广义上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 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 3、水的净化 ①沉淀法a、自然沉淀法 B、加入凝聚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②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③蒸馏法原理: 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 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其中蒸馏法的除杂效果最好) 4、粗盐提纯: 步骤: 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粗盐提纯中玻璃棒的作用: (1)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2)引流(3)蒸发时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暴沸 5、防止水污染 (1)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①工业废水、废渣等②农业废水③生活污水。 (2)饮用水的卫生①家庭饮用水的净化: 水中加入明矾使杂质沉淀而除去②饮用水的消毒: 使用漂白粉杀菌。 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大气层 1、大气层: 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出现的现象有: 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 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 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 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 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天气与气候各举一例: *天气: 晴空万里气候: 冬雨夏干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 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1)百叶箱的门朝北开,是为了防止阳光直接照射箱内的仪器。 (2)白色的,不容易吸热,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百叶箱离地面要有一定的高度标准,一般是1.5米左右,因为在这个高度上空气变化比较稳定,并且这个高度通常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更具实用价值。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 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 日出前后。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 22℃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举例: (1)*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 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内部大气压强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 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 原因: 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 B、马德堡半球实验: 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标准大气压P=1.01x105帕即760毫米水银柱 B、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C、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 D、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3、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气体(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少 具体事例: (1)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 原因: 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 (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 第四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1、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A、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B、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 C、高压区: 多晴朗天气,空气干燥;低压区: 多阴雨天气,天空多云。 2、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A、高山反应B、拔火罐原理C、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增压;D、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加压的宇航服。 3、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A、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B、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 具体事例: *在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原因: 高山上,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高压锅的使用原理: 气压升高,沸点升高 4、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A、真空压缩保存袋 B、吸尘器: 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 原理: 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气压差,在这一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净的空气,气压差越大,吸尘器能力越强。 第五节风 1、风是怎样形成的? A、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B、风: 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风向,风速 A、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常用的风向有八种,表示方法: 西南风 气象观测中常用风向标观测风向 B、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 米/秒。 千米/时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有0—12级,气象观测中常用风速仪观测风速。 3、风与人类的关系: A、有利----风是一种资源,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等; B、不利-----破坏性风会对人类产生危 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 1、空气的湿度: 大气中水蒸气的多少。 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1)相对湿度: 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 常用百分比(%)表示 (2)空气湿度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空气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 所以空气湿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观测湿度的仪器是: 湿度计,最常用的湿度计是: 干湿球湿度计,它实质上是两支特殊的温度计。 (4)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然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可以得出相对湿度。 (5)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 (6)天气谚语: “燕子低飞要下雨”------大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翅膀变软,飞得很低,燕子也就低飞觅食。 2、降水 (1)降水的形成条件: A、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B、气温继续下降,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 C、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 (2)降水: 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3)降雨量: 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度量单位----毫米;测量仪器---雨量筒 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获得天气预报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等媒体或气象预报; (2)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 (3)通过气象观测,自己制作天气预报。 2、怎样看天气预报 (1)阴”指天空的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 “少云”指天空的总云量在5/10到3/10,“晴”指天空总云量在3/10以下 (2)小雨: 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 12小时内降水5-15毫米大雨: 12小时内降水大于15毫米。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1)常见的天气系统: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锋系统、暖锋系统。 (2)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A、高压系统: 天气晴好,B、低压系统: 阴雨天气 C、冷、暖锋面系统: 锋面上天气变化比较复杂 冷锋: 冷空气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暖锋: 暖空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升温天气 (3)特殊的天气系统: 台风------实际上是属于强低压系统 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 (1)气候的含义: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天气与气候: A、区别: 短时间与长时间;B、联系: 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我国的纬度位置: 主要在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地区在热带 例子: 我国最南的海南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 ---------就是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A、比热: 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 比热单位: 焦/(千克.℃)读作: 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 J/(kg•℃) 水的比热: 4.2×103焦/(千克•℃)是什么? 表示的含义--1kg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 比热表的阅读: ⑴水的比热最大。 (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 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 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所以,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 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 气温: 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 l原因: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降水: 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l原因: 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3)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A、定义: 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 B、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C、风向: a夏季---吹夏季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b冬季---吹冬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D、性质: 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故干燥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故湿润多雨 E、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A、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 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B、山地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C、我国降水最多的城市: 台湾火烧寮 原因: 该市位于台湾山脉东侧的迎风坡上,有丰富的地形雨。 第九节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 1、东部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区: 是指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区。 而降水主要来自湿润的夏季风 (2)、季风气候区的范围: 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 (3)、季风气候的类型: 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4)、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 冬季: 气温低,降水少;夏季: 气温高,降水多, 全年降水比较丰富。 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5)、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 A、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B、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 D、冬季的低温又常形成寒潮、冻害、暴雪等恶劣天气。 (6)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可能形成台风、干旱、洪水等气象灾害 2、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1)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 指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 (2)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特点: 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随季节变化大。 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但日照充沛。 (3)干旱气候的利弊: 气温较差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如棉花、瓜果的生产。 (4)干旱气候区的生物在行为和形态上的适应性: a仙人球的茎为什么那么粗,叶子为什么会变成刺? 为了适用干旱气候,粗的茎利于储存水分,叶刺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b沙漠中的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屁股的原因? 让凝结在身上的水沿着身体流到嘴里,这是它们获得水分的主要办法 3、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寒潮、台风和洪水 (1)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它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危害: 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a危害: A、大风;B、暴雨;C、风暴潮, b有利: 在干旱的季节,台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 (3)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a自然原因: 持续性降水、台风b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如: 破坏植被,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人类活动与气候密切相关 A、有利于改良气候的人类活动: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的农业灌溉等 B、引起气候恶化的人类活动: 破坏植被,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过度放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八 年级 上全册 科学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