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彭泽二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6047783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5.84KB
江西省彭泽二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
《江西省彭泽二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彭泽二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彭泽二中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
江西省彭泽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3月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诗、赋、词、曲、小说、散文、骈文等各种文学体裁,以及绘画、音乐等艺术种类都可以创造出意境。
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
意境的形成,有赖于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二者的交融。
或情随境生;或移情入境;或体贴物情,物我情融。
有时意境很快就达到鲜明清晰的地步,有时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础上深化、开拓。
《漫叟诗话》说:
杜甫的《曲江对酒》中的两句诗,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黄鸟时兼白鸟飞”,后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此诗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长安任拾遗时所作,他对肃宗既怀有幻想,又感到失望。
久坐江畔,寂寞无聊之感袭上心来。
“桃花欲共杨花语”,偏于想象,意境活泼,与此时心情不合。
“桃花细逐杨花落”偏于写实,意境清寂,正好表现久坐无聊的心情。
诗词中鲜明的富于启示性的意境不胜枚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这些诗句,我们反复体味,即可进入那意境之中,获得美的享受。
有些抒情写景的散文和骈文,也有诗的意境。
王勃的《滕王阁序》、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自不待言。
即使是先秦诸子散文,也有诗一样的片段。
如《侍坐》章,孔子让他们各言其志,其他人都直截了当地说,而曾皙是借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的: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戏曲中的曲词尤其注重意境的表现。
有些曲词善于描摹景物,烘托气氛,抒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王实甫《长亭送别》的曲子: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
中国文学的创作注重表现意境,文学的鉴赏也应该力求感受并进入意境。
当我们读着那些意境深远的作品时,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个心灵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
有时是自己过去的审美经验被唤起,和诗人取得共鸣。
有时仿佛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对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
怎样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呢?
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戏曲鉴赏也是如此。
中国戏曲的表演有很强的虚拟性,乘车荡舟,骑马作战,叩门登楼,各种各样的动作都是由演员通过虚拟的方式加以表现,舞台上并没有真实的布景。
那山山水水,千军万马,都要由观众自己去想象。
而读剧本时,眼前没有布景,也没有演员。
读者要借助剧本文字想象舞台的情景,让死的文字一个个活起来,变成一些生动的场景,这样才能进入它的意境。
(选自《中国文学鉴赏》,袁行霈,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意境是作家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的结果,它可以使读者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
B.意境创造不受文学体裁和艺术种类的限制,注重创造意境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
C.意境或是情随境生,或是移情入境,或是体贴物情,物我情融,都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D.意境是文学艺术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对初始之境不断深化、开拓才能创造清晰的意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阅读意境深远的作品,定会让我们忘记周围的一切,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B.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注重表现意境,读者在鉴赏文学作品时也要力求感受意境并进入意境。
C.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到文学作品的意境中,有时可以与作者产生共鸣,有时也可以获得新理解。
D.戏曲的舞台上虽没有真实的布景,但演员虚拟性很强的表演也会给观众以联想与想象的空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鲜明的富于启示性的意境,我们反复体味,即可领略到其雄奇壮阔之美。
B.杜甫妙改后的诗句“桃花细逐杨花落”,意境清寂,偏于想象,恰切地表现了他久坐江畔的寂寞无聊之感。
C.《侍坐》章中其他人直截了当地各言其志,曾皙则借描述性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表达自己“礼治”的志向。
D.《长亭送别》中【正宫】[端正好]通过营造凄凉的意境表达主人公难分难舍的离情,可见戏曲的曲词也有意境之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共19分)
虞集,字伯生。
父汲,娶杨氏。
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
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
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
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
“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
”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
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
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
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
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
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
“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
”祖常犹未以为然。
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元史•虞集虞刚简虞汲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还长沙比:
等到。
B.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速:
招致。
C.不少暇佚佚:
丢失。
D.文虽善,不与也与:
赞许。
5.下列对文中画双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B.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C.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D.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
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
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
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D.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
三岁时他随家人避难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了解经书内容,通晓其大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5分)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5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8--9题。
(11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
①郑协:
南宋遗民。
②芊芊:
草木茂盛。
8、这首诗写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两种。
(6分)
9、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5分)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解释“小年”的两句是“,。
(2)在《蜀相》中杜甫用“ , ”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
(3)陆游在《书愤》中用“,”来表达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虚拟
毕飞宇
这个冬天特别冷。
祖父神情淡然,但手指头在动,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祖父的大限不远了,他要对我交代什么了。
父亲看在眼里,退了出去。
望着父亲的背影,祖父很轻地咳了两声。
我了解我的祖父,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说。
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祖父把时问全部给了学生,父亲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父亲没有考上,祖父的57个学生考了31个,在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
九月,省报的记者把祖父的故事写成一篇长文:
《春蚕到死丝方尽》。
黑体的通栏标题很吓人的,还配了祖父的一张标准像。
祖父在享尽殊荣的同时冷静下来了,突然就有了愧疚。
他建议他的儿子去补习。
可祖父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春蚕》是一只无坚不摧的拳头,把父亲的自信给砸烂了,父亲拒绝了“春蚕”的建议:
“忙你的去吧。
”
父亲不是省油的灯,他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口吻酷似祖父。
那些年,这样的事求之不得呢。
局长爽快地让父亲进了县教育局。
一月后,祖父急匆匆地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他瘦小的身体暴发出了雷霆般的震怒:
上补习班去!
局长打圆场了:
“教育局挺好的……”祖父指着局长的鼻尖:
庸俗!
鼠目寸光!
一年之后,祖父做了校长,而教育局长有机会出任副县长了。
在组织部人员面前,祖父重复了那六个宇,教育局长功亏一篑,他的委屈和忿懑落在了父亲头上。
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
祖父很少喝醉,但是,只要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
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呕吐出来的“对不起”毁掉了这一对父子,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也说话,却不看对方的眼睛。
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材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面极广,
诸如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荣誉机构,院士、教授、研究员、副省长、副县长,
办公室主任、董事长。
也有记不住的时候,他在记忆阻塞之前往往要做一次深呼吸,随后,
一声长叹。
这一声长叹比马桶的下水道还要深不可测。
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高智商。
一旦遇上,不管你是谁,他的血管就陡增激情,奔涌起宗教般的颠狂和牺牲精神,沉着,持久。
“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
父亲退出去了,我打破沉默:
“嗨,不就是爸爸那点事嘛……”
祖父说:
“这事吧,我有责任。
我呢,痛苦了好久。
你爸退休那天,我就释怀了……”
我很意外——他的眼神里不是释怀。
“……你说……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
”祖父凄然地望着我。
似乎鼓足了勇气。
这算什么事呢。
“当年荣校长l82个。
我数过两遍。
”祖父十分凄凉地憋了半天,轻声却又清晰地说。
荣校长的职务是祖父接替的,“182”也成了祖父岁岁年年的梦。
“你想要多少个就有多少个!
”我想让说话轻松一点,特地挑选了嘻哈的语气。
“不能做假。
”语气剥板,严厉,中学教师特有,“不能做假!
”
祖父赋闲多年了,他又不像荣校长在岗位上轰轰烈烈地倒下去的;再说了,这年头早就不是1982年了;再再说了,这是什么时候?
大家都忙着过年呢。
我的祖父,我们县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他死在了小年二十六。
这一天特别特别地冷。
祖父曾为解寂寞,开了微博,我在上边发了讣告。
微博长久寂寞。
我取出钱包,来到了花圈出租处,要来纸,笔,墨。
我努力回忆祖父大醉的那些夜晚说出的那些名字职务单位,我不可能记得住,但意思无非是这样的——
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罗绍林遥寄哀思
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员茅开民遥寄哀思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储阳遥寄哀思
……
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并不悲伤。
事后我没有数,我不想知道具体数据。
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
父亲没有给祖父送花圈,只是亲笔书写了一幅挽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千。
父亲一直站在遗体旁,却没有瞻仰祖父的遗容,一秒也没有。
他紧抿双唇,头有些昂,目光在扫视他手书的挽联,最终落在下联上。
他没有泪,但是,毕竟上了岁数,有了水光,
很亮,像洞穿。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在小说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也是故事的参与者,在祖父与父亲间充当二人情感的润滑剂。
B.教育局长因祖父是名人而为父亲安排工作,后又因未能如愿升官而迁怒于父亲,这说明他是一个公报私仇的无耻小人。
C.祖父临终前,他的种种表现让“我很意外”,按常理,祖父应在这时对我父亲致歉,但祖父却没有,这说明祖孙隔膜也很大。
D.本文叙述手法巧妙,倒叙的运用让父亲的故事自然插入,使文章前后呼应、浑然一体,颇似《祝福》中对祥林嫂故事的处理。
E.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表面上是指“我”为祖父的葬礼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实际上是表明祖父一生的功绩是真实存在的。
(2)小说中祖父的儿子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3)文中写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材生,这个情节有何作用?
(6分)
(4)祖父为什么对“能得到多少个花圈”特别在意?
为什么他实际得到的花圈很少?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在长沙遭遇“天价白开水”事件,华西都市报记者几经联系前往求证,可涉事饭店经理,拒不回应。
②反腐倡廉史诗电影《第一大案》在郑州开拍,对于影迷们关注的刘青山、张子善是如何交代罪行的细节,影片发言人。
③记者暗访违规冻肉被肉食加工人员围殴,据了解,目前,很多问题猪肉流入广东,利益相关方也对此。
A.三缄其口守口如瓶讳莫如深B.三缄其口讳莫如深守口如瓶
C.讳莫如深守口如瓶三缄其口D.守口如瓶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型谍战剧《伪装者》自在湖南卫视热播以来,不少女粉丝的心被剧中人物“明台”的扮演者胡歌俘获。
B.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表明了中国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C.在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之际,电视剧《毛岸英》的播出打开了历史之门,为当今青少年树立了坚强、勇敢、充满人性美的榜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D.亚洲近期多数国家对美国所主导的金融体制表示出强烈的憎恨,纷纷表示将参加由中国所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如今,“娱乐至死”成为国产影视作品引以为豪的追求。
从偶像电影到粉丝电影,从喜剧电影到恶搞电影,一些票房较高电影中的低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
电影作为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
如果我们看看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影片名单,就会发现,这些影片都坚持了价值观上的普遍“正确性”,体现了某种人道主义精神的自觉“担当”,它们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尊重。
A.不应该提供娱乐,应该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担当,更应该肩负起通过价值观的“吸引力”来引人向善向上的责任
B.不仅应该提供娱乐,也应该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担当,肩负起通过价值观的“吸引力”来引入向善向上的责任
C.应该肩负通过价值观的“吸引力”来引导人向善向上的责任,而不是提供娱乐,更应该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担当
D.应该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担当,也应该提供娱乐,更应该肩负起通过价值观的“吸引力”来引人向善向上的责任
15.请指出画线句子所涉及的成语及与之含义相近的成语,并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该句所包含的作者的创作思想。
(5分)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到剧本创作时说:
“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
16.分析下面表格的内容,根据表格传达的主要信息,将下面的文段补充完整。
每点不超过20个字。
(6分)
世界城市化进程:
拥有8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量
1975年
1995年
2015年(预测)
全世界
11
23
36
发达国家(地区)
6
6
6
发展中国家
5
17
30
1995年全世界拥有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由1975年的11个发展到23个,预计到2015年,①。
其中② 。
由此可见,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③。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为了赢得更高的回头率,她经常光顾美容院,天天穿得珠光宝气。
可是,人们的评价却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说她美若天仙,有人说她不过如此,有人说她俗不可耐,还有人说她丑陋不堪。
于是,她求助于佛祖:
“怎样才能使我获得更多的赞美?
”佛祖微微一笑,说:
“‘美’就在你的心里!
你看那罗汉堂五百尊姿态各异的罗汉吧,慈眉善目者固然很多,但面目古怪甚至狰狞可怖者也不少,然而他们都修成了‘正果’。
”
这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文章。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D(理解错误,两种情况杂糅表达。
)
2.A(可能变肯定,原文是“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
3.B(张冠李戴,改后的诗句偏于写实。
)
4.4.C(佚:
安逸。
)
5.B(正确标点:
“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
6.D(从原文看,虞集在得到刻本之前就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
7.
(1)诸生等候虞集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
“伺”(“等候”“候望”“等待”“等着”等)、“卒”(“完成”“完毕”“终了”等)、“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接连不断”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译出大意给2分;
(2)当时世家子孙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很多【或“当时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世家子孙很多”】,他们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深、厚、重),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
“进用”(“提拔任用”“晋升任用”“推荐任用”等)、“有以”(“有……的办法”“有办法”“用……的方法”等)、“间”(“离间”“使……隔阂,疏远”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译出大意给2分;
【参考译文】
虞集,字伯生。
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
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
等到回到长沙,拜师学习,才得到各经的刻本,(那时)虞集已是读遍了诸经,通晓其大义了。
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但他在学术上却更加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
任国子助教后,就以师道为己任,诸生等候他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
任博士时,虞集曾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个叫刘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
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坚持认为不可宽恕,他说:
“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
”最终开除了刘生。
泰定初年,在礼部举行考试,每次录取的人都是人才。
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
不久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此事,过了两年之后,书才完成,共有八百卷。
皇帝因为虞集宏才博识,所经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当,一时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
虞集每次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
当时世家子孙因才能名声被提拔的人很多,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
没有奏效后,他们就一起摘录虞集的文辞,指责其中有讥讪之意,仰赖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没有能够中伤他。
虞集评论人才,一定以其人的识见器量为先;他评议文章,不以最恰当的言辞使对方折服就不停止,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
虽然因为这两点触怒他人而招致别人诽谤,但虞集始终不因此而改变原则。
光人龚伯璲,凭借才俊而被马祖常喜爱,马祖常任御史中丞时,龚伯璲成为他的门上客。
马祖常屡次称赞他的才学,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荐给朝廷,虞集认为不可,他说:
“此人虽然略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
”马祖常听后仍然不以为然。
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
至正八年虞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8、①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请)杜鹃啼血是以动衬静,春草茂盛,充满生机是乐景写哀请;②融情与景,杨花飘零,杜鹃哀鸣,这些手法的运用抒发了诗人国破家亡后的沉痛心情和对故国的思念。
③视觉听觉结合,春草茂盛,杨花飘零,是眼中所见;杜鹃哀鸣是耳中所闻。
(答出两点即可。
)
9、不同意。
本诗表面上看看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2分)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3分)
10.
(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也先斑
11.(25分)
(1)(5分。
E3分,A2分,B1分)(B.“无耻小人”太过;C.“我很意外”,是因为祖父口头说“释怀”但眼神里“不是释怀”,“种种表现”不对,同时“这说明祖孙隔膜也很大”不妥;D.本文应是插叙,与《祝福》不同)
(2)①自卑:
未得到足够关爱,高考落榜;
②不自信而又胆大妄为:
失去复读的自信,以祖父的名义让教育局长安排工作;
③不宽容:
走不出心理阴影,祖父死后也没有瞻仰遗容。
(6分。
每点2分)
(3)内容上:
①突出了祖父一心为学生,一生都以学生为骄傲的形象;
②对比,以祖父对学生的关注与学生对祖父的冷漠作对比,突出祖父死后的凄凉;
③交代祖父与父亲之间产生隔膜的原因:
祖父因爱高材生而忽略父亲。
结构上:
④为后文“我”为祖父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埋下伏笔。
(6分。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4)第一问:
①“花圈”代表对死者生前的肯定,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
②祖父荣誉感特别强,前半生“享尽殊荣”,担心死后不能像荣校长那样得到认可。
第二问:
③祖父重智育轻德育,导致学生虽然成才却不懂感恩,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④社会对老一辈无私奉献的遗忘,“这年头早就不是1982年了”,时过境迁,人们观念变化。
12A【解析】三缄其口:
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
守口如瓶:
形容说话慎重或严守秘密。
讳莫如深:
紧紧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彭泽 中学 年高 语文 下册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