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6046091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1.51KB
衡水金卷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衡水金卷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金卷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衡水金卷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衡水金卷2020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古代小说专门史之一。
除了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之外,《史略》还对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进行了有效借鉴。
首先,鲁迅重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尝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小说的某些现象。
对于《世说新语》,鲁迅认为“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正因为这样的社会环境,《世说新语》才会“成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关于宋传奇与唐传奇的不同,鲁迅认为前者“大抵托之古事,不敢及近”,因为“宋好劝惩,摭实而泥,飞动之致,眇不可期,传奇命脉,至斯以绝”。
正是由于宋朝较唐朝重理念,尚说教,好教训,所以宋传奇必然立论“高尚”,强求劝诫,缺少世俗气和人情味,缺少唐传奇的生气和活力。
其次,鲁迅重视核心概念的阐释。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中,他在考证的基础上率先阐明了小说概念的内涵。
他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到了唐传奇时才真正孕育成熟,“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鲁迅认为唐传奇真正具备了小说“有意识地讲故事”的特征,而且为了讲好故事,开始注重语言和修辞的“文辞华艳”“叙述宛转”等“主体性”元素,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文体。
再次,鲁迅运用西方近代科学研究的归纳方法,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较为科学的分类并总结其特点。
对于魏晋六朝小说,鲁迅用“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进行分类;对宋代的短篇白话小说,用“话本”和“拟话本”予以命名;对明清小说,则用“人情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狭邪小说”和“谴责小说”分类。
这样的归纳,不但对浩繁的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区分,而且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或形式上的特点。
鲁迅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阐明了小说与社会的关系,厘清了古代小说概念内涵,归纳分析了其类型和特点,从而使中国古代小说史的书写核心概念明确,研究体系规范,学科意识突出。
鲁迅在《史略》中所形成的方法论,对其后的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可谓泽被后世。
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讲义》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史略》方法论的影响,也注重社会环境对文学现象和文学风格的影响,游国恩认为,谈玄之风的流行导致了魏晋文学重辞藻、尚韵律的诗赋风格。
今天,鲁迅当年所期盼的“大家动手,研究戏剧的写戏剧史,研究诗的写诗史,研究汉的写汉,研究唐的写唐”之局面早已实现,在中国文学史的撰写、出版和研究已经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繁盛局面时,在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面临着“文学史研究立足中国本位”的命题时,我们不应忘记《史略》在中国文学史发轫期所做出的贡献。
(摘编自刘东方《<中国小说史略>的传世价值》)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略》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还融合了西方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对此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B.鲁迅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世说新语》成为“名士教科书”的原因,认为是当时“读书人非常重视品评声名的好坏,全在于只言片语”的社会环境使然。
C.鲁迅厘清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内涵,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及形式上的特点,明确了古代小说史书写的核心概念。
D.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讲义》中对魏晋文学诗赋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史略》方法论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分论点层层递进,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史略》对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的有效借鉴。
B.文章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列举了宋传奇的一些缺点,进而阐述了唐传奇比宋传奇更具生气和活力。
C.文章第四段通过引述鲁迅对古代小说分类或命名的具体做法,论证了鲁迅运用西方归纳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是具有价值的。
D.文章结尾着重分析了《史略》的研究方法对后世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的重要影响,凸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最早的论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专著,为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B.古代小说从六朝的粗陈梗概演进到唐传奇的“文辞华艳”“叙述宛转”,标志着古代小说从萌芽走向成熟。
C.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史略》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此中国古代小说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面临着“立足中国本位”的命题,需要我们从《史略》中获取启示,思考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研究黑洞十多年,最接近我对黑洞想象的是2014年电影《星际穿越》中卡冈都亚的样子。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黑洞研究创新团组负责人苟利军说。
卡冈都亚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个黑洞。
但科学从来都不仅仅止步于想象。
如今,一个名为“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的国际合作项目决定给黑洞拍张照。
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分别位于南极、智利(2个)、墨西哥、美国本土、夏威夷(2个)和西班牙,组成一个口径尺寸相当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直接观测黑洞的事件视界。
经过两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与验证,首张黑洞图像终于在北京时间4月10日晚上9点公布:
人类在近邻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成功捕获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
这个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与电影中的神秘天体终于露出真容了。
照片或将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并帮助科学家研究黑洞的构造,例如其吸积盘的形成过程,喷流的方向等。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陆由俊说:
“这将是目前为止最漂亮的一张黑洞照片,即使不能达到期待的清晰度,也将让我们与黑洞本质更近一步。
”
(摘编自《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出炉》)
材料二
黑洞首张照片一经发布就引发关注热潮,不仅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也引发国内网友展开热烈无比的全民P图大赛。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袁强表示,公布黑洞照片这一天文盛事激发了包括中国网友在内的全球民众对于黑洞乃至天文学领域的关注与讨论热情,引起民众用多种方式来参与互动的热情,这是天文学最新研究成果与科普的一次非常成功的案例,也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启发:
如何将非常高冷的科学成果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而在民众的互动狂欢背后,也有一些专业的媒体与机构注意到全球8个天文望远镜观测黑洞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处理使用了另一“神器”——超级计算机。
据报道,负责“冲洗”照片的美德两家科研机构用各自的超级计算机将来自8个望远镜的每对可能的数据排成一行。
通过比较,在数学上消除噪音,挑出黑洞的信号。
每台望远镜上安装的高精度原子钟会为输入数据加上时间戳,让分析人员能够在事后对数据流进行匹配。
最终要见到黑洞的“真容”,要将望远镜接收到的无线电波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转换成黑洞的图像。
(摘编自《黑洞首照引发“全民狂欢”的背后》)
材料三
EHT项目负责人谢泼德·多尔曼说:
“我们已经做到了上一代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技术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射电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打开了一个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
”
参与此次EHT合作项目的科研人员共200多名,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有16人。
“在捕获首张黑洞图像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做出了极具国际显示度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研究员自豪地说。
我国科学家长期关注高分辨率黑洞观测和黑洞物理的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在EHT国际合作形成之前就已开展了多方面工作。
在此次EHT合作中,我国科学家在早期EHT国际合作的推动、夏威夷JCMT望远镜的观测、后期的数据处理和结果理论分析等方面做出了中国贡献。
此外,在EHT全球联合观测的2017年3~5月期间,上海65米天马望远镜和新疆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作为东亚VLBI网成员共同参与了密集的毫米波VLBI协同观测,为最终的M87黑洞成像提供了总流量的限制。
毫无疑问,这一次“看见”黑洞的突破性工作是全球科学界合作的典范,离不开数十年观测、技术和理论工作的坚持和积累,更离不开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
作为多年国际合作的结果,EHT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宇宙中最极端天体的新手段。
黑洞就在宇宙中,等着人们去探究。
沈志强认为:
“对M87中心黑洞的顺利成像绝不是EHT国际合作的终点,我们期望,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令人兴奋的结果。
”
(摘编自《5500万年前的黑洞,我看到了你》)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自全球多国多地区的200多名科研人员,利用一个口径与地球直径相当的虚拟望远镜,历时两年,成功捕获了首张黑洞图像。
B.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的公布,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对这一天文盛事兴奋不已,也引发了全球民众的关注与讨论热情。
C.美德两家科研机构用超级计算机,通过对虚拟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进行排列、比较,消除噪音,挑出黑洞的信号并进行处理,从而“冲洗”出了照片。
D.上海65米天马望远镜和新疆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在EHT全球联合观测中直接参与了黑洞事件的观测,为首张黑洞成像做出了重要贡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影《星际穿越》中的卡冈都亚是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个黑洞,如今,黑洞终于露出真容,这说明科学离不开想象力,且从来都不止步于想象。
B.即便在超级计算机的辅助下,科学家们仍然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把世界上第一张黑洞照片“冲洗”出来,可以想象数据处理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C.将技术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射电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便能打开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从而不断获知黑洞奥秘。
D.首张黑洞照片是科学家们联合“拍摄”到的,是全球大合作的一个产物,范志强认为对M87中心黑洞的顺利成像绝不是此次合作的终点,将来的成果让人拭目以待。
6.首张黑洞图像问世具有怎样的科学意义?
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剑 客
于心亮
柳笛是个剑客。
他最大的愿望是想当个木匠。
柳笛每天练完剑,就专心做木工。
可是,他连个小板凳都做不好。
——因此,柳笛很郁闷。
柳笛的剑法很好,击败过很多对手,江湖里有点名气,人送外号:
风吹杨柳。
意思是说柳笛出剑快。
柳笛经常行走江湖,身为剑客,不行走江湖,能叫剑客吗?
认识柳笛的人对柳笛都很佩服。
不认识的,交过手后,也就佩服了。
但柳笛并不太开心。
他一心一意想当个木匠。
大嵩卫城有好几个木匠。
柳笛上门学艺,可没人愿意教。
即使有人勉强答应了,也恭恭敬敬地对待柳笛,小心翼翼地说话,唯唯诺诺地指点。
弄得柳笛很尴尬。
柳笛说:
别把我当成剑客,我现在是徒弟,你是师傅。
话是这样说了,可依旧没人肯教柳笛手艺。
柳笛一生气,想:
击剑的本事我都会,难道还学不会个木工?
柳笛就自学,闲着没事就叮叮当当,做板凳,做柜子,做桌子,做箱子……没想到居然很受人们的欢迎,就连城里最有钱的钱百万也收藏了柳笛做的一个小马扎儿。
城里的木匠们眼珠子都绿了,柳笛随便做个物件,就顶他们一年赚的了。
但柳笛做的那些个东西……啧啧,真是不好评说。
木匠们都暗自叹气:
早知当初,咱也做个剑客就好啦!
此时的柳笛干木工活,就越干越起劲,越干越高兴,他开心地想,无论做什么,都得讲究个天赋,瞧瞧,自己除了会击剑,木匠活儿干得也很不错嘛!
如此一来,柳笛做木工的时间就多了,练剑的时间就少了。
因此,当有个黑脸剑客上门来挑战的时候,柳笛就落败了。
柳笛很扫颜面,他说:
“给我半年时间,我会去找你,击败你!
”黑脸剑客说:
“不用你去找,我自会登门来,你等着吧!
”黑脸剑客说完离开,还顺手劈断了一棵槐树。
柳笛很郁闷。
但大嵩卫城的人却很高兴,笑传着柳笛被击败的消息。
被击败后的柳笛闭门谢客,专心练习剑法。
大嵩卫城的人也都很关注这码事儿,甚至还都爬墙头去偷看……所有人都期盼着半年后的决斗,争论着柳笛到底是输还是赢。
弹指一挥间,半年就过去了。
柳笛挥剑一劈,劈断了两棵槐树。
黑脸剑客果然如约而至。
大嵩卫城的人都跑来看,把柳笛家的门框都挤倒了。
没办法,决斗场地设在了城西的演武场……连官方也惊动了,派了人来,四下吆喝着维持秩序。
决斗开始后,柳笛果然不负“风吹杨柳”的名头,出剑快得悄无声息……懂行的人都说柳笛这半年没白练,剑法进步了许多。
可是,打到最后,柳笛还是被击败了!
有好多人都巴望着柳笛输,尤其是那些木匠们。
见到柳笛被击败后,他们高兴得很。
黑脸剑客也很高兴,他不屑地狂笑着,说:
“大嵩卫城真是没能人,呸!
”
如此一来,大嵩卫城的人就不乐意了,尤其是那几个木匠带头,四周呼啦啦涌上去,把黑脸剑客摁倒在地就来了一顿狂揍……把黑脸剑客揍的呀,都变成花脸剑客了。
最后还是柳笛把人们扒拉开,好不容易才劝退了大家。
打这以后,人们看见柳笛就不再佩服他了,尤其是那些收藏过柳笛做的板凳、柜子、桌子、箱子等物件的人们,也都不收藏了,不是扔了,就是塞到炉灶里烧了火……
柳笛两次被击败虽然郁闷,但不至于伤心。
但此刻,柳笛伤心了。
柳笛握着剑,一下子劈在墙角的石头上,把剑给磕断了。
柳笛不再练剑。
也不再当剑客了。
柳笛专心去学木匠。
此时木匠师傅们就肯收柳笛为徒了,不仅指手画脚支使柳笛去干这干那,而且哪里稍有做得不到位,就会挨一顿训斥,甚至还能挨上一板子!
渐渐的,人们就忘记了柳笛曾是个剑客。
连柳笛自己也都忘记了。
柳笛的木工活儿已经做得很好,做出来的凳子、柜子、桌子、箱子不仅很像样儿,而且还有人肯请他去家里做各种家具了……此时的柳笛,已是个真正的木匠了。
这一回,柳笛在一户人家里忙活了许多日,把需做的家具都做好了,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院子里,好看极了。
柳笛很开心,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可没想到,此时来土匪了。
见人就打,见物就抢,四处哭声一片。
柳笛拦住土匪头子不让抢他新做的家具。
土匪头子岂是好惹的,飞起一脚,踢向新做的家具……土匪头子惨叫起来。
因为地上掉了一只断脚。
不知何时,柳笛手里多了一把剑。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笛勤奋自学木工,所做物件很受人欢迎,甚至连城里的钱百万都收藏了柳笛做的物件,这足见柳笛木工手艺高超,收藏价值高。
B.运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
C.小说结尾写柳笛手里的剑和土匪头子掉了一只脚,这一细节描写,说明柳笛的剑法好,出剑快,与文章开头部分遥相呼应。
D.小说写了柳笛的三次郁闷,第一次是因为他木工做得不够好,第二、三次郁闷是因为他被黑脸剑客击败了,弄得他很尴尬,好无奈。
8.简要分析柳笛这个人物形象。
(6分)
9.“柳笛两次被击败虽然郁闷,但不至于伤心。
但此刻,柳笛伤心了”,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柳笛伤心的原因。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
纶沉毅知兵。
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
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
加右参政,会忧去。
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贼林朝曦。
朝曦者,大盗张琏余党也。
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纶及广东兵追擒之。
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
四十二年春,再起纶。
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
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
令参将戚继光以中军薄贼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
诏加右副都御史。
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
又考旧制,建水砦五,扼海口,荐继光为总兵官以镇守之,广东境内悉定。
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
隆庆元年,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
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
是岁秋,蓟、昌无警。
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
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
“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
”遂与继光图上方略,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
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
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
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
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
其冬,予告归。
神宗即位,起兵部尚书。
万历初,加太子少保。
给事中雒遵劾纶不称职。
纶三疏乞罢,优诏留之。
五年卒官。
赠太子太保,谥襄敏。
纶终始兵事垂三十年,与继光共事齐名,称“谭、戚”。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B.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C.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D.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谭纶运筹帷幄,深谙兵法。
他本是文官出身,但用兵才能非凡,在抗倭战场上纵横驰骋;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修筑御敌台,控制了要害地区。
B.谭纶临危受命,功名显赫。
他在守丧期间多次被朝廷起用,讨伐大盗余党,抵御倭寇进犯;他截断倭寇海上退路,亲率主力进逼倭寇营垒,大获全胜,收复了一府二县。
C.谭纶宽厚仁爱,忠孝两求。
面对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他请求朝廷缓征、减免当地赋税;面对南寇进犯与边患侵扰,他受命奋勇御敌,也屡次上疏乞求终制。
D.谭纶因才授事,知人善任。
在平定福建、广东的倭患时,他上奏朝廷推荐戚继光担任总兵官镇守;在抗倭斗争中,善用戚继光、刘显、俞大猷等一批后来叱咤风云的战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5分)
(2)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
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游襄阳怀孟浩然
白居易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山水发端,赋中含兴,铺绘出襄阳山水地貌的独特气势,正是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
B.诗人诵读孟诗,感怀其人,由感怀其人,而旅次襄阳,以追寻孟浩然遗踪。
全诗文字清淡简朴,颇有孟浩然气韵。
C.诗人南望鹿门,望得深沉、悠远,山林青翠,蔼蔼芬芳,以壮阔清丽之景将孟浩然的诗风更高一层地表现出来。
D.诗歌由彼及此,由景及人,衔接过渡极为自然,字句之间深蕴对孟浩然的景仰钦敬之心,全无萧瑟悲凉之态。
15.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孟浩然的追怀之情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南朝宋文帝的典故,指出北伐抗金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若草率出兵,即使有“ ”的雄心壮志,也可能是“ ”的结局。
(2)庄子在《逍遥游》中三次对鲲鹏进行描写,开篇第一次描述鹏的脊背时,是“ ”,第三次引用商汤与棘的对话描述鹏的脊背时,则是“ ”,这些在细节上相互补充,使鲲鹏形象更为充盈、饱满、神妙。
(3)《桃花源记》中,“ , ”两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展现了桃花源生活的安定平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今年国庆节期间,一对灵动的红飘带在天安门广场“起舞”,红飘带对称 ,像温暖的臂膀将广场揽入怀中,与巍然耸立的天安门城楼一动一静、一柔一刚 ,令无数游客赞叹不已,也充分体现出设计者与建设者的城建智慧和责任担当。
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国家速滑馆相比,钢结构的红飘带看似简单,实则非常 精准度和质量把控,无论是前期设计方案的优化、巨型构件的运输协调保障,还是入场前地下不明土质探测和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项目团队的艰苦付出。
对前所未有的“曲面”广场景观的设计尝试,红飘带不仅展示出中国建筑业最高操作水平,更充满艺术的魅力。
两条长达200多米的双向扭曲幕墙,总面积约13000平方米,其体量之大、搭建难度之高都是罕见的。
为了检验构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并验证正式入场后的施工方案,在进入天安门广场前,项目部在大兴基地进行了整体预拼装演练,( ),并对每块构件、每片幕墙准确定位,确保在正式安装时严丝合缝,将安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经过200多个日夜的 ,城建人让红飘带在天安门广场飘扬。
飘扬在广场的红飘带,一头连着共和国不能忘记的过去,一头系着中华民族愈加光辉的未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环绕 遥相呼应 讲究 不懈奋战
B.环抱 遥相呼应 讲求 不懈奋战
C.环绕 遥遥相对 讲求 坚守不渝
D.环抱 遥遥相对 讲究 坚守不渝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曲面”广场景观前所未有的设计尝试,红飘带不仅充满艺术的魅力,更展示出中国建筑业最高操作水平。
B.对“曲面”广场景观前所未有的设计尝试,红飘带不仅展示出中国建筑业最高操作水平,更充满艺术的魅力。
C.作为前所未有的“曲面”广场景观设计尝试,红飘带不仅充满艺术的魅力,更展示出中国建筑业最高操作水平。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衡水金卷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衡水 金卷届四省 名校 第二次 联考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