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6035907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64.71KB
河南省南阳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南阳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南阳一中2015年高二春期阶段测试
历史试题
试卷Ⅰ(共60分)
本卷为选择题,共30个,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先秦时期,儒墨二家并为显学,儒家试图通过改良传统和缓和矛盾来促成统治稳定,墨家试图通过维持道义和安定民生来造就天下大同。
根据所学判断下列材料属于儒家观点的是
A.朝廷有礼,上下相亲;民悦其爱者,弗可敌也
B.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
C.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D.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辨乎
2.钱穆说:
“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
A.儒学理论化B.儒学思辩化C.儒学宗教化D.儒学功利化
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术”指
A.吸收了道教、法家等思想的儒学 B.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C.正统的孔孟学说 D.儒家学说与权术
4.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D.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5.顾炎武说:
“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6.下列何者,不可以代表士人的经世致用思想
A.“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
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C.“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A.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8.《水浒传》自诞生以来,颇受民众欢迎。
很多画家都
曾为其画过插图,对东亚各国的小说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右图是明代刻本《水浒传》插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现了原作者具有较强的绘画功底
B.插图书迎合了明朝市民阶层的喜好
C.反映了明朝文入画的流行
D.弥补了原著作内容枯燥,语言艰涩的缺陷
9.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10.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
A.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11.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D.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12.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13.“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
梁启超的观点表明
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 B.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
C.以暴力推翻满清的必要性 D.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14.《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15.“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
”该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提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C.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D.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
16.毛泽东说: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新民主主义国家B.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17.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我们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他们为代表的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B.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18.“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19.西班牙《世界报》报道:
“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
“中国正在奋起直追。
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这两则报道最有可能是对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A.“东方红Ⅰ号”发射成功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20.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
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在于
A.宣扬人文精神B.提倡妇女参政C.主张人民主权D.反对轮番而治
21.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
“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
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A.追求人自由B.反对禁欲主义C.追求现实幸福D.反对等级观念
22.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思潮的重大质变
C.社会上层的倡导D.传统文化的影响
23.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
“信徒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该话的思想从本质上
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B.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C.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24.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
”这一主张属于
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说C.人民主权说D.社会契约论
25.“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康德D.卢梭
26.“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
27.“这个人是科学革命的集大成者,是个机敏的观察家,他恰如其分地把宇宙描述成是有秩序的、机械的、物质的和因为上帝推动而运动的”。
这位杰出人物是
A.伽利略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
28.“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29.“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他们的表达形式或荒诞离奇,或夸张变形,或抽象难懂,他们传达了对世界的感受,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
”这种强调主观感受的、颠覆传统的文艺潮流被称为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印象主义
30.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
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
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B.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
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D.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
第Ⅱ部分(共40分)
本卷为材料阅读题,其中31、32题为必做题,33、34、35、36题考生任选其一作答,多选的按第一题计分。
答题前请考生在答题卷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31.(13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体现其重要的社会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
刑主杀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主编者《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理由。
(4分)
(2)依据材料二,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
(2分)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
(4分)
(3)在材料三中,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
(3分)
32.(15分)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
“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符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
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革新的社会方案有何不同。
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6分)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
(3分)
第33、34、35、36题考生任选其一作答,多选的按第一题计分。
答题前请考生在答题卷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33.(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及“星(新)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
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
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
材料二 新加坡改革大事记
经济
设立经济发展局,开发裕廊、红山等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
政府机构
成立廉政公署
社会
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的政府组屋,廉价提供给民众。
教育
决定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法律、习俗
严厉处罚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倡导的行为:
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
外交
1967年8月新加坡积极协助成立并加入东盟
材料三 新加坡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
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据网络资源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加坡改革的背景。
(4分)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处。
(8分)
34.(12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
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
凡是脱离自然状态而联合成为一个共同体的人们,必须被认为他们把联合成共同体这一目的所必需的一切权力都交给这个共同体的大多数……只要一致同意联合成为一个政治社会,这一点就能办到,而这种同意,是完全可以作为加入或建立一个国家的个人之间现存的或应该存在的合约的。
因此,开始组织并实际组织成任何政治社会的,不过是一些能够服从大多数而进行结合并组成这种社会的自由人的同意。
这样,而且只有这样,才曾或才能创立世界上任何合法的政府。
——摘自洛克《政府论》
(1)概括上述材料所体现出的民主思想。
(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简析洛克的民主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6分)
35.(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二次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都表示在德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愿望,并达成了相关的协定。
然而,共同敌人消失后,美苏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冲突,放弃了合作的意愿,进行对立和对抗。
从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到1949年两个德国的出现,美、苏、英、法曾举行过6次外长会议,试图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合作途径。
事实表明,以美英法为一方,苏联为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做出妥协。
材料二 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
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和经济联系。
1948年6月24日,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
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
接着西方三国决定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
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
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
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
“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的粗鲁和野蛮,使得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对抗的背景。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栝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和影响。
(7分)
36.(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
“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
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柴等事。
其拾柴收粪等事,必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习之。
”“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知风味。
”“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
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以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
”——摘自《曾国藩家书》
材料二 民国学者郭斌和教授认为:
“曾文正,即我国旧有教育理想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
故能才德兼备,文武兼资。
求一平均发展道德文章事功三才之成就,可与文正相比者,实不数数觏。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摘自《曾文正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曾国藩的主要教育思想。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郭斌和与革命党人评价曾国藩的角度。
我们应依据何种标准评价曾国藩。
并指出影响评价人物的主要因素。
(6分)
高二历史阶段测试参考答案
1—5ADBCB6—10CABBA11—15CBDCD
16—20ACBBD21—25CABDC26—30ADCCD
31.
(1)理由:
在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分)
(2)特点:
以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学,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分)
区别:
道家的“道”是指世界万物的本原(自然法则),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
董仲舒的“道”是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社会法则)。
(4分)
(3)理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3分)
32.
(1)态度:
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
(4分)目的:
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2分)
(2)不同:
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
(2分)经济根源: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4分)
(3)相似点:
借助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开明民主。
(3分)
33.
(1)刚摆脱殖民统治,求发展巩固独立成当务之急;“星(新)马分治”,国小、自然资源缺乏。
(4分)
(2)改革措施全面而有效;注重发挥政府社会职能,以保障民生;注重政府廉政建设;依法治国;重视教育,强调国民素质的提高;积极依托区域优势,走区域经济集团化道路;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不照搬西方模式。
(言之成理1点2分,满分为8分)
34.
(1)思想:
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享有与生俱来的权利;政府是在志愿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6分)
(2)影响:
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体现出资产阶级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认识;社会契约否定了君权神授的君主专制政体,为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做了有力的辩护;洛克的政治主张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分)
35.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苏失去合作基础;战后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间的矛盾加剧;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5分)
(2)方式:
封锁与反封锁;外交照会;在联合国安理会斗争。
影响:
促进德国分裂,加剧了美苏对抗,推动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7分)
36.
(1)主要教育思想:
孝友;耕读;勤敬;戒傲惰。
(6分)
(2)评价角度:
郭斌和从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之荣的角度评价的。
革命党人是从曾国藩镇压农民运动和镇压人民反侵略运动的角度评价的。
(2分)
标准: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全面评价。
(2分)
影响因素:
研究者的阶级立场、史料占有情况、时代性、评价角度等。
(2分)
52.
(1)制度:
郡国并行制。
变化:
高帝时诸侯王实际上统治其封国;景帝时失去对其封国的统治权,失去官吏的任免权;成帝时诸侯王国成为相当于郡一级的行政单位。
(8分)
(2)特点:
给事中有封驳权;给事中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完全取决于皇帝(或没有否决权)。
(6分)
(3)评分标准:
第一等:
(6分或5分)
观点方面:
观点理解正确,即提及皇权专制在封建社会始终是强大的;宋以前的皇权受到限制;清时绝对君权达到最完备的形态。
论证方面:
有机结合材料,按清晰的逻辑关系充分论证。
如论证“皇权专制在封建社会始终是强大的”,要提及汉初的诸侯国的势力逐渐消亡,唐代给事中有封驳权,但否决权在于皇帝。
表述方面:
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第二等:
(4分或3分)
观点方面:
观点理解基本正确,如不提及皇权专制在封建社会始终是强大的。
论证方面:
结合材料,合理论证观点,逻辑关系明显。
表述方面:
有层次,详略不当。
第三等:
(2分或1分或0分)
观点方面:
观点理解不够准确。
如只提及一个观点,其他观点含糊不清。
论证方面:
未能或很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南阳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 南阳 一中 学年 下学 阶段 测试 历史试题 Word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