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八 文综历史.docx
- 文档编号:26035229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4.09KB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八 文综历史.docx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八 文综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八 文综历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八文综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八
高三文综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下图是名为“中国牌”的邓小平漫画像,在这位中国现代化建设引路者手中的牌上,写的是“中国式现代化”。
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实行市场经济
D.同第三世界结盟,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2.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这段材料说明( )
A.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B.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D.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3.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
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4.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据此推断合理的是,作者( )
A.关注民族危机,主张教育救国B.质疑华夷观念,推崇西方文明
C.顺应时代潮流,主张与时俱进D.忧虑社会革命,怀念清朝统治
5.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
这表明( )
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
6.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7.“海上(指明代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指明代的灶户,可以开垦明朝廷拨给他们的土地作为服盐役的生活保证),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徐光启《农政全书》)材料表明,明代( )
A.某些地区形成了棉花专业化经营区域B.植棉业已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支柱
C.农业生产普遍出现了多种经营的方式D.明朝政府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8.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得到巩固,但社会矛盾变得日益尖锐和复杂。
反映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约翰·克里斯朵夫》D.《老人与海》
9.副总理李先念说:
“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
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援建项目的撤销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0.罗斯福提出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
为实现上述主张,新政采取的措施是( )
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②推行以工代赈
③发放紧急救济资金④整顿财政金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发展外向型经济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
“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人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
普鲁士与洛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登堡、巴登、黑森……律贝克、不来梅和汉堡。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皇帝……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摘编自《l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1905年、1907年清政府两次派出以政府高级官员为首的政治考察团赴欧美和日本等西方国家进行考察,它拉开了清末预备立宪的序幕。
在考察中,考察团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用心、仔细。
……最终,在立宪问题上,清廷采取了师仿德日的政体模式。
——摘编自柴松霞《清末五大臣对德国宪政的考察》
材料三清末新政时期,中国“依法治国”的首倡者、近代法律学先驱沈家本参照西方各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律法制度,包括制定了《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新刑律》、《民律草案》等根本性大法,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已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实行陪审和律师制度、改良监狱等也逐步进入中国法律体系。
清末新政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律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趾高气昂的中华法系第一次低下头来学习各国法律优长,为此后中国法律走向规定了大致不变的路线图。
——摘编自马勇《晚清二十年》
(1)据材料一,概括宪法所赋予德意志帝国皇帝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宪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的考察团“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用心”的原因。
结合材料三概括清末法律改革的特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14(19分).报刊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
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
迨光绪二十一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
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
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材料二若夫新闻事实之报道,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凡全球文明国报馆所应尽之义务,不敢不勉,此则同人以言报国之微志也。
——梁启超《时报》发刊词
材料三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
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
“《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四“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呜歧、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
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摘自冯自由《革命逸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我国报刊发展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人自办报纸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认为“报馆所应尽之义务”有哪些?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对辛亥革命所起的作用。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文是1873年俾斯麦对日本赴欧美考察团的谈话,对日本当时的统治集团有很大的影响。
他说:
“方今世界各国,虽皆声称以亲睦礼仪相交往,然此全系表面文章,实乃强弱相凌,大小相侮。
……彼之所谓公法,虽号称保全列国之典章,然而一旦大国争夺利益之时,若与己有利,则依据公法,毫不改变;若与己不利,则翻然诉诸武力,固无常规也。
小国孜孜省顾条文与公理,不敢越雷池一步,以尽其力保全自主之权,然遭其簸弄凌侮之政略,则每每几乎不能自主。
是以(普鲁士兵)慷慨激奋,一度振兴国力,欲成为国与国对等之权实施外交之国,乃振奋爱国心,积数十载,遂至近年始达成所愿。
”
材料二 日本伊藤博文于1882年3月为考察宪法去欧洲,在德国听了毛瑟的讲课,在奥地利听了施坦因的讲课。
留欧三个月便掌握了制胜自由民权派的理论和手段。
他满怀信心地说:
“充分确立了巩固皇室基础,使大权不至旁落的大道理。
”
——远山茂林《日本近现史》第Ⅰ卷
材料三 在德国和日本,封建统治连同强大的官僚等级制度都被保存下来了。
这就使德日有别于英、美、法。
后者由于本来就缺少封建制度或由于战胜了它,而使近现代进程起步较早,并且现代化是在民主制的保护下进行——我们大致可以合理地归类为资产阶级革命。
——B·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俾斯麦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不要摘抄原文)。
这一基本原则确认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伊藤博文考察欧洲的目的是什么?
自由民权派在日本指什么?
在制宪后日本议会和自由民权派处于什么地位(要具体说明)?
(3)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易于接受德国影响的社会历史根源。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军在马马耶夫高地和火车站与德军交战,一星期中车站易手13次,苏军中士巴甫洛夫等24名战士在一幢大楼中顶住德军反复冲击58天;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几乎伤亡三千多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
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
“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
材料二 中途岛战役前,美国情报人员发现日军电报中频繁出现地点代号“AF”。
为确认该地是中途岛,中途岛驻军用被日军破译的密码向美军司令部发出电报,抱怨岛上由于蒸馏水系统故障而缺乏淡水。
不久,美军再次截获日军情报部门发给大本营的密电:
AF缺乏淡水。
AF的谜底终于被揭开。
材料三 在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
——温斯顿·丘吉尔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它对二战的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所述的事件对战役的发展有何影响?
战役的结果对二战发展有何影响?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丘吉尔的话?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四光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他在古生物科的鉴定分类方面的工作、开创中国第四纪冰川学、创建地质力学是对地质科学的最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先生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等职务,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祖国建设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之中,在应用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为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应用地质力学的理论为新中国寻找石油、铀、地热等资源,地震预测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摘自中国科学院网站
材料二 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我国地质界的最高荣誉,是为纪念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李四光对我国科学事业和地质事业的巨大贡献而设立的,旨在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积极从事科学、技术和教育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广大地质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技进步多做贡献。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在颁奖仪式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宣读了《关于颁发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的决定》,授予赵文津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授予夏代祥等8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授予崔盛芹等5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授予曾勇等2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
——摘自中国科学院网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北举办“李四光是我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展览的主要目的。
(2)依据材料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设立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A项错误;“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项正确;C、D两项说法错误。
2.【答案】D
【解析】据材料“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不能说明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属于片面解读材料,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B项错误;据材料“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不能说明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与史实不符,属于对材料的误读,故C项错误;据材料“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可知罗马法具有进步性,据材料“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可知罗马法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故D项正确。
3.【答案】B
【解析】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要求在国际事务中增加日本的发言权,改变“经济大国”“政治小国”形象的呼声日益高涨。
上述情况反映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行动。
4.【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教育问题,故A项错误;“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说明作者对列强持反对态度,故B项错误;该乡村知识分子并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没有顺应时代潮流,故C项错误;作者认为“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说明其忧虑社会革命,怀念清朝统治,故D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材料显示“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与征税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结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说明邦联政府权力较弱,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当时邦联政府已经获得各州的承认,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邦联政府权力,没有提及各州分离的信息,故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在皮毛贸易的影响下,内地农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数不断增多,说明中国内地农村的经济市场化不断提高,故选A。
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排除;C项错在“全面”,排除;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天津开埠通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D。
7.【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明代松江府一带大量种植经济作物棉花,说明当地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故A项正确;B项“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支柱”无法从题干中体现,故B项错误;C项“普遍出现了多种经营的方式”说法无法从题干中体现,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反映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兴起的背景。
A项属于浪漫主义文学,B项属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C项属于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项属于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故选B。
9.【答案】C
【解析】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部环境之一,并不是影响国内恢复和建设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是在1959—1961年,苏联援建项目的撤销是在50年代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和“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可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秩序和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始于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由材料“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可以看出要保障普通民众的生存权,故①②③都是针对普通民众的,④虽然也是罗斯福新政的举措,但是却不是针对普通底层民众的,选择A项符合题意。
11.【答案】D
【解析】邓小平“南方讲话”是在1992年。
A、C两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中进行的探索;B项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D项是在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的,从此我国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胆探索。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解析】抓住材料关键句“理学原则进入人的生活世界相当注意”“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表明朱熹重视理学原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运用,理学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符合材料关键句的意思,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理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理学的生活化而非政治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儒学的哲学化,故D项错误。
13.【答案】
(1)权力:
经议会同意对外宣战的权力;召开议会及休会的权力;建议并公布法律及监督法律执行的权力。
(任意两点即可)
影响:
维护了德意志的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任意三点即可)
(2)原因: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清朝统治的威胁;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对清政府的启示。
特点:
确立了法制化和体系化方向;制定了根本性大法,为法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内容;学习各国法律优长,西方法律制度逐步进入中国法律体系。
认识:
清末法律改革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法制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皇帝……以帝国名义宣战”“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等信息来概括德意志帝国皇帝的权力;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维护国家统一、宪政政体的确立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综合分析作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考察团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用心、仔细”以及材料三并结合20世纪初民主革命的影响,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因素回答原因;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律法制度,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等信息来归结特点;第三小问结合所学清末新政的史实从维护统治以及促进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角度组织答案。
14.【答案】
(1)特点:
国人自办报刊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中国人自办报刊的盛行于维新变法时期;有识之士以办报的方式来救亡图存(办报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报刊的创办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原因:
社会时势的需求(民族危机的加深);外国人办报的影响(外情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
(2)义务:
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引导舆论。
(3)作用:
提供与维新派(保皇派)展开论战的阵地;宣传民主共和(民主革命)的思想和观念;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
【解析】第
(1)问,从材料一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解读,前期报纸的兴办集中在上汉口、海、香港、广州等大城市。
“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体现甲午后瓜分在即,救亡图存,宣传维新变法。
“一时报纸,兴也勃焉。
”在社会上产生巨大震动。
原因需从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等角度分析得出。
第
(2)问,由材料二翻译、归纳得出。
第(3)问,“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抓住关键词:
“宣传”、“劝告”、“革命主义”“不流血而获光复得出”。
综合以上解答,得出报刊对辛亥革命起到的积极作用。
15.【答案】
(1)各国竞争是以实力为基础,以强欺弱,强权胜于公法是当时处理国际关系的公认原则。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必须不断体现这一原则。
(2)制定日本宪法;资产阶级民主派(或议会中资产阶级代表人物);1889年制宪后虽设置议会,但内阁不对议会负责,而对天皇负责,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批准才能生效(天皇权力高于议会),天皇有权解散议会,臣民虽获得一些言论集会等自由权利,但要在法律范围内。
(3)日本明治维新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且新军阀集团掌握政权。
【解析】资本主义列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是以自己利益为核心,弱肉强食,这一原则在俾斯麦的言论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回答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第二问,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日本帝国宪法》的特点;日本的军事体制和宪政体制所以要模仿德国,原因在于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致相同,又都有军国主义的传统。
16.【答案】
(1)名称:
斯大林格勒战役。
影响:
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2)影响:
它使美国了解了日本的作战计划,从而得以在局部地区集中优势兵力,打败日本。
战役结果的影响:
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从此美国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3)阿拉曼战役后,英国掌握了北非战场主动权,一步步走向胜利,因而丘吉尔的话是有道理的。
【解析】第
(1)问结合材料“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
‘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发生”进行判断,回答斯大林格勒战役在二战中的历史地位。
第
(2)问考查美军截获日军情报对中途岛战役的影响。
第(3)问理解材料“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判断1942年的阿拉曼战役是非洲战场的转折点。
17.【答案】
(1)举办展览的目的是为了缅怀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李四光,向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宣传李四光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的卓越成就和不朽功勋,以激励青年学生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图强。
(2)设立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为了纪念李四光对我国科学事业和地质事业的巨大贡献,旨在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积极从事科学、技术和教育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广大地质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技进步多做贡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的切入点是对李四光的纪念。
解答本题主要依据材料所述,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思考;注意结合李四光的科学成就进行论证和说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八 文综历史 云南省 建水县 民族 中学 届高三 教学质量 检测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