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六单元新.docx
- 文档编号:26029081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8.16KB
语文三年级六单元新.docx
《语文三年级六单元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三年级六单元新.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三年级六单元新
年级:
三年级学科:
语文主备人:
张福存时间2014.11第六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
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应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
单元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听说读写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生字条里的生字,正确书写田字格里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本单元生字条里的生字,正确书写田字格里的生字。
2、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3、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单元教学方法与措施: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单元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2、搜集有关祖国美丽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
单元教学时间:
《古诗两首》2课时《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香港,璀璨的明珠》1课时
《语文园地五》3课时
单元预习课
【预习目标】:
1、认识41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预习过程】:
单元预习设计:
本单元选编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及“语文园地六。
”
1、古诗两首
1、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楚江孤帆潋滟空蒙奇
2、读课文,回答问题。
(1)自读《望天门山》,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著名诗人()。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句诗的意思是:
(3)《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代诗人()写的一首描写()美景的诗。
(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句诗的意思是:
2、富饶的西沙群岛
1、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
富饶成群结队
2、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参划
3、读课文,回答问题。
(1)自读课文,用“”画出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的句子,并有感情的读两遍。
(2)再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富饶?
(3)自读第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鱼的样子的语句。
文中“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说明了什么?
5、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3、美丽的小兴安岭
1、解释词语。
(写在课本上)
葱葱茏笼诱人
2、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
(注音组词)
舍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讲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第一自然段概括地叙述了小兴安岭的特点是()。
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小兴安岭()的景色;第六自然段对全文作了总结,赞美小兴安岭的()与()。
4、香港,璀璨的明珠
1、解释词语。
(写在课本上)
琳琅满目一应俱全璀璨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从()、()、()、()等方面介绍了香港的()和(),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和()之情。
3、读课文,回答问题。
自读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想想作者分别从香港的、、和具体介绍香港的和。
4、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搜集有关香港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如,香港的历史、香港的回归、香港的现在等。
21、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感情朗读训练点】:
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
两首古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认读生字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3、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祖国风光图片)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或风光秀丽,或雄伟壮阔,自古以来,许多诗人为我国的壮丽山河,留下了千古佳句,唐朝大诗人李白在25岁那年,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板书课题)
2、分析题意
“望”是什么意思?
作者看的什么?
(出示天门山图片)教师介绍天门山:
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芜湖市北郊的长江两岸,在江西的叫西梁山,在江东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过渡句:
当年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的乘舟顺江而下,途径天门山时,年轻浪漫,一派天真的李白写下了这首诗。
二、成果展示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
3、交流识字办法
换一换:
断—继梦—楚壮、状—妆
熟字加偏旁:
女—妆瓜—孤凡—帆
4、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读后想一想,诗人李白在天门山都望到了哪些景物?
三、精读古诗,读中感悟
1、读了诗句,发现了什么?
诗中除了题目中有“望”字,诗句中有“望”字吗 ?
教师小结:
全诗除了题目《望天门山》有望字,诗句中却没有一个望字,然而仔细品味,我们会发现每一句诗句中都隐含着“望”字,并且这个望字流露出了作者的“山水真情”,下面我们逐句分析一下。
2、分析第一句
出示课件,指读第一句。
(1)第一句作者望出了什么?
(望到了天门山。
天门山断开了。
)
(2)天门山是怎么断开的?
被楚江冲开的。
楚江指现在的什么?
( 长江)
(3)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奔腾的长江水把天门山冲断了)。
长江水这么厉害,有这么大的本领,你从这厉害的水中看出了什么气势?
板书:
望——波澜壮阔的气势
(4)指导朗读:
谁能读一读这句,要读出长江水波澜壮阔的气势。
归纳:
诗的第一句读后自然会映入这样的画面:
浩荡的长江水,飞奔而下,把本来一个整体的天门山冲击成东西两座山。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望见长江水那波澜转过的气势,作者如何能诞生: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诗句呢。
3、出示课件,指读第二句。
(1)第二句作者望出了什么?
为什么会转变方向,水流的不是很有气势吗?
(2)你的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流到天门山突然转了弯,向北流去)
小结: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流到天门山后,突然转了个弯,向北飞奔而去,这里又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姿险峻,不是吗?
高峻坚固的山峰岂能容忍江水的肆意横流,所以奔涌到天门山只能“至此回”了。
不难看出这一句通过水势,写作者望出了天门山的雄姿伟岸。
板书:
雄姿伟岸的奇观
(3)谁能读一读这句?
要读出天门山的雄伟。
过渡句:
望尽两岸青山排闼,忘却夹江水势汹涌,此时此刻,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谁能有感情的读读最后两句诗。
4、分析三、四句。
(1)指读这两句。
作者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高兴,喜悦) 为什么高兴?
(2 ) 你知道李白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的吗?
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
诗人是站在小船上。
通过“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我们知道的。
“相对出”应该是两岸的青山变得越来越清晰,是因为诗人坐着小船,越来越靠近天门山。
(3)教师重点讲解“出”的用法。
(4)指导朗读:
谁能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后两句,读出青山绿水的心情。
四、悟诗情
过渡句:
青山、绿水、孤帆、红日,好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短短的几句诗,却表达了作者美丽的山水真情。
(板书:
美丽的山水真情)
1、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你从这幅美丽的画面中看出了什么?
2、 配乐朗读。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让我们跟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次感受这青山绿水带给我们的享受。
五、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
提问:
西湖的景色美吗?
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读出节奏。
)
2、读懂诗意。
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讨论: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怎样的景象?
西湖的美使诗人联想到什么?
西湖与西子有什么相同之处,让诗人产生如此的联想?
诗中有没有写到人的活动?
你从哪里知道?
七、精读古诗、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听了这些,你觉得苏轼对于杭州,对于西湖的感情单单用一个“喜爱”能概括得了吗?
可以用什么词来描述苏轼对杭州,对西湖的深情?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八、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
过渡:
诗之美,美在音律动听,美在语言优美,诗之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请听老师朗诵,闭上眼睛想象,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讨论。
请用你最美的语言把你的所想表达出来。
晴天时诗人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
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让我们欣赏一下阳光明媚中的西湖是不是有你想象中如此美丽。
2、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
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
“山色空蒙雨亦奇”。
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这首诗。
3、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
老师有个疑问一直想不明白,现在请你帮我解答。
西湖美景甚多,为何诗人独写山色,独写水光?
诗之美,在于诗人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只有苏轼才能想到: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因此西湖也叫西子湖,从这足见诗之伟大。
一首诗让一个地方名扬四海,这最是文化的魅力。
九、质疑,释疑
通过学习古诗,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同桌或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将问题提出,集体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有教师进行点拨,讲解。
十、指导书写
1、认读“我会写”中“断、楚、孤、帆”。
2、学生观察范字。
“孤”字的右边是“瓜”,不是“爪”。
“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林”要写的扁一些,下面不要丢掉横。
十一、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总结:
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
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十二、限时作业
1、听写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古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碧水:
开、回
1、望天门山 青山:
中断、出
孤帆:
日边来
2、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水光、山色
淡妆 比西子总相宜
浓抹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会认“饶、屿”等10个生字。
会写“蓝、赖”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欣赏文中优美的语句,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增强环保意识。
【感情朗读训练点】:
2、3、4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课件。
2、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认读生字,圈出新词。
2、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
3、初步理解课后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
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2、多媒体播放风光片。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
(播放完)美吗?
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成果展示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生字。
对比记忆:
篮—蓝状—壮料—科懒—喇练—拣
加一加:
皮—披鱼—渔
同音字辨析:
拣—捡
猜字谜:
“找到各一半”(划)
3、采取多种形式检查生字朗读。
4、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读中悟情
1、想想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自主感悟。
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两方面的?
A、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B、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指点。
3、合作探究。
探究一:
(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A、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B、海水真美呀!
说说瞃,为什么这么美?
(学生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C、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
探究二:
(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A、你为什么喜欢这两段话?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海底珊瑚各种各样海参到处都是大龙虾样子威武鱼多得数不清)
B、教师小结:
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C、学生朗读体验。
重点理解“蠕动”“威武”;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和海底,那么西沙群岛的海滩、海岛又是怎样的呢?
有哪些同学比较感兴趣?
探究三:
(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最有趣的……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A、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
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
怎样怪?
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描写?
(千奇百怪)
B、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
C、有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
D、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吧!
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探究四(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A、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呢?
引导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
谁能把鸟的多“读”出来?
B、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三、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四、质疑,释疑
通过学习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同桌或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将问题提出,集体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有教师进行点拨,讲解。
五、指导书写
1、指名读田字格中的生字。
2、回顾多音字:
参、栖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着重分析指导:
“懒”要注意中间的写法,要注意和刺的左边区分。
“威、武”两个字是独体字,威右边有一撇,武右边没有一撇。
“辈”上面的“非”要变扁,写在横中线的上方,“车”要变短,写在横中线的下方。
“状”右边是“犬”,不要写成“大”。
(3)学生写字。
4、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六、限时作业
1、展开想象,画一画西沙群岛的景物。
2、编写西沙群岛导游词。
如: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位于( )。
这里风景优美,海水( ),海底有( ),海滩上( )。
西沙群岛的物产也很丰富,海里有( ),海岛上有( )。
3、比较组词
峡( ) 滩( ) 义( ) 设( )
狭( ) 摊( ) 意( ) 没( )
防( ) 哨( ) 饶( ) 料( )
纺( )稍( ) 浇( )科( )
七、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底:
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物产丰富 海滩:
贝克、海龟
岛上:
鸟
风景优美:
海水瑰丽无比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美与丰富的物产。
【教学难点】:
欣赏文中优美词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感情朗读训练点】:
2、3、4、5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你喜欢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
为什么?
【课前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4、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教学挂图。
【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认读生字,圈出新词。
2、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
3、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感受到祖国南方的风光美如画。
那祖国的北方怎么样呢?
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去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2、引读“什么的小兴安岭?
”生读“美丽的小兴安岭”。
3、这个“兴”字啊,同学们再读一遍,这个“兴”字可以组什么词?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吗?
(课件出示地图解说)
4、教师简介小兴安岭(课件出示)。
二、成果展示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生字。
对比记忆:
裳—赏楼—缕
加一加:
张—涨当—挡舌—刮央—映
同偏旁的字:
汇—浸欣—软
猜字谜:
一堵大围墙,墙外水汪汪,水从左边来,冲走右边墙。
(汇)
3、采取多种形式检查生字朗读。
4、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说说小兴安岭是个怎样的地方?
三、精读课文
1、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
为什么?
(让学生各抒己见)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即“春季”这段)。
(1)指名读这段话,其它学生边听边用“△”划出作者所描写的景物。
(2)你认为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哪些句子写得很美?
找出来读一读。
假如学生找出以下的句子: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先让学生说说“抽出”的意思,然后换词,再体会用“抽出”一词的好处,最后熟读这句话。
)
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箭队在前进。
(让学生说出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再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
小鹿在溪边散步。
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师:
你是怎样理解“俯下”“欣赏”两词的?
能表演给大家看看吗?
(让学生出来表演)]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春天的画面。
(4)看录像:
关于小兴安岭春季的录像。
(5)小结学习方法①读文段,找出描写的景物。
②欣赏好词佳句。
③感情朗读,想象画面。
3、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试学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段,找出描写的景物。
(2)欣赏好词佳句:
(提示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如“浸”“葱葱茏茏”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
师:
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
好在哪里?
第一句:
重点理解“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封”等词。
第三句:
结合投影片理解。
(3)欣赏录像:
(关于小兴安岭夏季的录像)
4、学生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按方法自学。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①教师板书出秋、冬季作者描写的景物,让学生对照。
②欣赏好词佳句:
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a、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
b、说说词语的意思。
c、可以用什么词代替这个词?
d、用这个词好在哪里?
③看录像:
(关于小兴安岭秋冬季景色的录像)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刚才咱们共同领略了小兴安岭的美景,那么小兴安岭为什么是大花园,是宝库?
(板书: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小兴安岭的?
3、同学们,小兴安岭这么美,不如我们成立一家旅游公司,向中外游客介绍介绍它。
(结合课件用自己的话介绍,教师先示范)
五、总结全文:
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这个宝库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利用和开发。
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去建设它。
为我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质疑,释疑
通过学习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同桌或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将问题提出,集体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有教师进行点拨,讲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三年级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