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6028471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9.76KB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具:
教学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
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
(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做第一小题,右边的两组做第二小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开始)
7×28+7×72
7×(28+72)
(2)、评出胜负。
(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
可以看出右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问同学)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
)
这两道题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
7×28+7×72=7×(28+72)
(3)命名猜想。
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我们就先将他的这个发现命名为××猜想。
(板书:
猜想)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我们下面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其它的题里是否也成立。
2、商场“五一”举行让利大折扣,王老师趁这机会去为参加校园歌手比赛的五位同学挑选服装,请看大屏幕:
(出示情境图)
(1)看到这幅图画,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你想提什么问题?
(2)你能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吗?
(3)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4)交流反馈:
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
65×5+45×5(65+45)×5
(5)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
认真观察屏幕上的这个等式,你还能举出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
(板书:
举例)
把自己举出的例子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谁来说一说自己举的例子,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可举三个例子)轻声读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4、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现在谁能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板书:
总结)(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
(2)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了××猜想,在举例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与结果不一样的例子?
能不能举一个这样的反例。
(3)看来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同学,恭喜你!
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乘法分配律。
(板书)
(4)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反馈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用字母表示:
〔a+b〕×c=a×c+b×c
用语言叙述:
两个数的各乘第三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三个数相乘,再求和。
(5)大屏幕出示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总结,学生齐读。
三、探索发展,应用规律
(1)、我们发现了乘法分配律,那么它对我们的计算有什么帮助呢?
(板书:
应用)(学生举例说)
(2)对,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请同桌合作研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好?
请看大屏幕:
谁来读一下题。
(8+4)×2534×72+34×28
(完后让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重点说这两题都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
四、巩固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报,全班共同校对。
明确:
根据什么这样填写?
第1题和第2题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判断。
然后请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每位学生都用两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板演。
明确:
这两种算法有什么联系?
符合什么规律?
小结:
通过长方形周长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也说明了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到,乘法分配律我们早已不自觉地在运用了。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各自按运算顺序计算,指定两人板演,共同订正。
提问:
每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哪一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小结:
有时是先乘再求和比较简便,有时是先求两数的和再乘比较简便,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对待。
五、总结回顾。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8~P49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
125×8=25×9×4=18×25×4=
125×16=75+25=89×100=
教师请个别学生口算并说出部分题的口算依据及应用的定律。
2、再出示:
119×56+119×44=
师;这一题,谁能口算出来?
老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相信吗?
是不是老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
你们想不想知道?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课本插图
师:
你们看,工人叔叔正在工作呢,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
我看到两个工人叔叔在贴瓷砖。
生:
我发现一个叔叔贴这面墙壁,另一个叔叔贴另一面墙壁。
生:
老师,我发现两个叔叔贴的瓷砖一起数的话,一行有10块,一共有9列。
师:
你真细心。
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估计
师:
谁能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试着估计。
3、列式解答
师:
同学们的估计是否正确呢?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瓷砖究竟有多少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
师:
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生:
6×9+4×9(板书)
=54+36
=90(块)
师:
这边的6×9和4×9分别是算什么?
生:
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
师:
哦,然后两面的块数再相加,就是贴的总块数。
你们明白吗?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
我是这样列的,(6+4)×9(板书)
=10×9
=90(块)
师:
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
两面墙共有9列,一行有6+4块,所以我先算出一行有10块,再用10×9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
师:
你真行,找到了这种方法。
现在同学们看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
计算方法不一样,结果却是一样的。
师:
所以这两个式子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学符号连接起来?
生:
等于号。
教师板书。
4、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
观察等号两边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生:
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生:
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
师:
是这样吗?
你们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5、举例验证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如:
(40+4)×25和40×25+4×25
63×64+63×36和63×(64+36)
讨论交流:
(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还有什么发现?
(简便计算)
师: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字母表示。
师: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最后教师板书:
(a+b)×c=a×c+b×c并带读。
7、揭示课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文第49页的“试一试”。
请同桌讨论探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80+4)×25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
2、34×72+34×28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3、让生观察:
36×3
=30×3+6×3
=90+18
=108
师:
你能说说这样计算的道理吗?
生独自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总结。
师: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真的很棒。
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
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
希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校有5个同学就要去参加“无锡市少儿书法大赛”了,书法组的张老师准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漂亮的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提问: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再问:
买5件上衣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
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再算一算。
反馈:
你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为什么这样列式?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再分别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助解释。
谈话:
两个算式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等,那你会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教师板书,让学生读一读。
谈话:
刚才我们算的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如果张老师不这样选择,还可以怎样选择?
(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
提问:
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
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根据学生回答,列出算式:
32×5+45×5和(32+45)×5。
再问: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启发:
比较这两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深入体验,丰富感知。
引导:
看表情,相信大家一定或多或少地发现了等式两边算式之间的联系。
现在请每个小组拿出信封中写有算式的纸条,想一想在这几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哪些不能?
分组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
最后两组为什么不能用等号连起来?
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分别是多少?
有办法使他们变得相等吗?
要求:
你能写出一些这样的等式吗?
先试一试,再算一算你写出的等式两边是不是相等。
学生举例并组织交流。
3、揭示规律。
提问:
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
谈话: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反馈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小结:
a加b的和乘c,与a乘c的积加b乘c的积的和是相等的。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板书:
(a+b)×c=a×c+b×c]
三、实践运用,巩固内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反馈。
2、“想想做做”第2题。
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题目,指名口答。
回答第2小题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3、“想想做做”第3题。
(略)
四、梳理知识,反思总结
提问: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想对大家说?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4、5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 数学 上册 乘法 分配律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