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测试专题一2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
- 文档编号:26027736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72.66KB
南方新课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测试专题一2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
《南方新课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测试专题一2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新课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测试专题一2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方新课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测试专题一2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
学案2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6·衡水中学一模)下图为“手机软件Yahooweather的截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
解析:
图中显示,此时北京时间为9:
00,由此可知120°E地方时为9:
00,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
00的经线为165°E,为西半球;图中显示7:
09日出,17:
36日落,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即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综上分析,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故选D。
答案:
D
2.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
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
D.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的较长的时段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北京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7:
09和17:
36,则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故B项正确、D项错误。
由于北京昼较短,太阳直射点距离赤道较远,赤道附近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正午影子较长,A项错误。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不能确定,南极地区极昼范围的变化无法确定,C项错误。
答案:
B
3.(2016·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如果只考虑日照条件,则甲乙丙丁四地楼间距最近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根据图中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分析,乙地位于赤道,是物体影子最小的地区,所以四地中楼间距最近。
答案:
B
(2016·重庆一中摸底)下图所示全球刚好同属一个日期,曲线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读图完成4~5题。
4.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10°N,0°B.20°N,0°
C.20°N,180°D.10°N,180°
5.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海东侧积雪厚度加大
B.孟加拉国处于旱季
C.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地区气温低于0℃
D.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夜时期
解析:
第4题,由“所示全球刚好同属一个日期”,可以判断180°经线为0时(或24时),0°经线为12时,根据0°经线为12时可以判断直射点经度为0°,根据180°为0时,可以判断图中70°N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进一步可判断太阳直射20°N。
第5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20°N,为北半球的下半年,日本海东侧积雪厚度减小,故A项错误;孟加拉国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为雨季,B项错误;哈萨克斯坦夏季大部分地区气温高于0℃,C项错误;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南半球为冬半年,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夜时期,故D项正确。
答案:
4.B 5.D
6.(2016·安徽皖南八校三模)南极智利省的首府为威廉姆斯港,在当地时间(65°W的区时)5:
20迎来曙光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与该地区属一个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C.北京时间为17:
20
D.我国江淮地区为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
解析:
由经度可知威廉姆斯港位于西四区,当地时间5:
20时,北京时间为17:
20。
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但无法判断是向南还是向北移动;与该地区属于同一时期范围的是145°W向东至180°,约占全球的九分之八;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为冬半年,而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在夏季。
答案:
C
(2016·安徽江南十校一模)某地位于北回归线,当地人们习惯将久不穿盖的衣被晒于阳光下除湿灭菌,俗称“晒霉”。
当地房地产商为促进销售,高层商品房建有正南和正北“双阳台”,如下图所示。
为防止高空坠物伤及无辜,晾晒衣被等限于阳台内,不准突出阳台之外(假设都是晴天且无其他物体遮挡)。
据此完成7~8题。
(导学号53490066)
7.当地“晒霉”效果最差的是(下列时刻为地方时)( )
A.南阳台春分日10:
00 B.南阳台夏至日12:
00
C.南阳台秋分日14:
00D.北阳台夏至日6:
00
8.一年中正南、正北墙面阳光照射时间差值达最大值后的一周内( )
A.地球的公转速度加快
B.晨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的点将北移
C.地球上的极夜范围将变大
D.我国各地昼夜变化幅度将缩小
解析:
第7题,“晒霉”取决于阳光照射。
该地地处北回归线,夏至日12时太阳直射楼顶,南北阳台均无阳光直射,“晒霉”效果最差,故选B项。
第8题,夏至日北回归线上某地全天太阳在偏北方向,昼长大于12小时,正北墙面日照时长大于12小时,正南墙面日照时长为0小时,差值大于12小时,为最大值。
其他时段正南正北墙面日照时长差值等于或小于12小时。
一年中正南、正北墙面阳光照射时间差值达最大值后的一周内为6月下旬,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接近赤道,因此我国各地昼夜变化幅度将缩小,故选D项。
答案:
7.B 8.D
(2016·湖南十三校一模)读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图(极夜期不考虑负值),完成9~10题。
9.满足①至②区间变化幅度的最大纬度范围为( )
A.23.5°~66.5°B.0°~23.5°
C.66.5°~90°D.0°~90°
10.①处不可能( )
A.四季分明
B.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半年极昼,半年极夜
D.全年昼夜平分
解析:
第9题,若极夜期不考虑负值,赤道上与极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均为23.5°,回归线至极圈变化幅度为47°,其他纬度均为23.5°至47°。
所以,满足①至②区间变化幅度的最大纬度范围为0°~90°。
第10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值可知,①处可能为赤道或者极点。
如果是赤道,则会昼夜平分,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若为极点,则会半年极昼、半年极夜。
但都不可能四季分明。
答案:
9.D 10.A
(2016·湖南六校联考)当地时间2016年1月10日下午,我国自主研发4500米级无人无缆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完成大洋“首秀”。
据此完成下题。
11.当日,处在测试区的“潜龙二号”的母船(30°S附近)上桅杆的日影( )
A.影子逆时针转动B.正午影子指向正北
C.影子日变化角度为180°D.日影始于西南
解析:
母船位于南半球且在太阳直射点以南,1月份时太阳从东南方升起,正午时太阳在正北方,再在西南方落下,所以日出时影子从西北方开始,逆时针旋转,正午影子指向正南、日落时指向东北方,转过的角度超过180°。
答案:
A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6·上海十三校联考)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4分)
(导学号53490067)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P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
(6分)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______。
(3分)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如果A点的时间为19时20分,B点所属时区是________。
(3分)
(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
(6分)
(6)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
(3分)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知135°E为0时,由此可知直射点的经线为45°W;由晨线与经线夹角为20°,结合昼夜分布可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
P点位于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处,其纬度为70°N。
第
(2)题,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明显长于A、B点所在纬线的昼弧,故C点昼长最长。
第(3)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70°S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
第(4)题,由图可知135°E为0时或24时,如果A点地方时为19时20分,由此可计算出A点与135°E的经度差为70°,由此可知B点在135°E以东且相差70°,计算可知B点经度为155°W,属于西十区。
第(5)题,此时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两种可能,即向北或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将有变长或变短两种情况。
第(6)题,此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从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
(1)(20°N,45°W) 70°N
(2)C
(3)70°S及其以南地区 (4)西十区
(5)一种情况:
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变短,另一种情况:
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变长。
(6)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13.(2016·潍坊统考)下面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2分)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
(3分)
(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正确选项字母)(3分)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D.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3分)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__________(6分)
(5)Q地位于M的________方向。
(3分)
(6)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
(4分)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示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可知,120°W平分了昼半球,所以地方时为12时,120°W为太阳直射点的经线;晨昏线和70°N纬线相切,且70°N以内为极夜,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由于出现极夜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所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S,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S120°W)。
第
(2)题,根据太阳直射20°S可知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较长,纽约的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为夏季,巴西高原草木葱茏,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较低位置。
第(3)题,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直射点纬度南纬20°向南北两侧递减。
第(4)题,该日,Q地刚好出现极夜,Q地夜长大于P地夜;M地位于晨线(135°E)上,与12时经线(120°W)相差了105°,昼长为2×105°/15°=14小时。
第(5)题,Q地位于(20°S,120°W),M地位于(34°S,135°E),两地经度相加超过180°,所以Q地位于M的东北方向。
第(6)题,Q地对趾点的坐标是(70°S,60°E),刚好出现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为40°=(90°-50°),0时太阳高度为0°。
答案:
(1)(20°S,120°W)
(2)C (3)从南纬20°向南北两侧递减
(4)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 14小时 (5)东北
(6)如下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方 课堂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测试 专题 地球 公转 及其 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