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6017042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135.49KB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docx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
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
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
教育活动的主体。
其中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
受教育者:
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3、教育的起源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
【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4、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古代中国教育
古代印度教育
古代埃及教育
古代希腊、罗马教育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
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
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5、学校教育的三种发展形势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含义: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2、
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a.《学记》:
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
b.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
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1、教育学学科的诞生: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3、教育学的发展
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
文化教育学
b.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
批判教育学
c.当代教育学发展
d..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专题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强调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孟子(人性本善)、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
外铄论(强调教育环境的作用)
【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一打婴儿”言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与外在共同作用)
【斯特恩<德国>】
3、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可能性】
环境【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学校教育【加速个体发展】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二、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1、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a.观察b.注意c.记忆d.思维e.情感f.自我意识
2、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1、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老师父母的夸奖
3、对学习形式的兴趣甚于学习内容
4、对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
专题四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
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1、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
1、学生的本质特征:
1、发展性2、有潜能3、差异性4、主动性5、独立性
2、学生身份和法律地位: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四大原则: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3、学生的合法权利与义务
权利:
(1)生存权;
(2)受教育权;(3)人身权。
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机构的管理制度。
二、教师
1、教师职业特点1、传道授业者
2、知心者
3、管理者
4、协调者
5、研究者
2、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主观能动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1.教学活动
2.从事科研
3.指导学生学习,评定学生成绩
4.按时获取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带薪休假
5.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以及建议
6.参与进修或其他培训
义务:
1、遵纪守法、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方针政策,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开展有益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
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
(1)学科专业素养;
(2)教育专业素养;
(3)综合能力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2)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3)健康的心理,愉悦的情感;
(4)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新型师生关系
1、内涵教育关系:
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人格关系:
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道德关系:
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2、要求与意义要求:
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意义:
有助于挖掘师生关系的潜在教育价值;
有助于改善师生的学校生活状态;
有助于师生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
有助于师生追寻崭新的生命意义。
3、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要发扬教育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几种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
分组教学
设计教学法
道尔顿制
4、班级授课制a.概念
b.产生与发展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c.优越性——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d.局限性【难以照顾到个别差异性】
e.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
f.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钻研教材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了解学生组织教学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检查复习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讲授新教材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巩固新教材
课外辅导【启发式】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科学性、有效性、可靠性】
评价方法观察法
测验法
调查法
自我评价法
专题八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职责与任务:
a.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b.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c.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d.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e.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2、小学班主任常规工作:
以“学生守则”为依据
学生群体
a.了解学生学生个体
b.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中心环节】
c.
建立学生档案(分为四个环节:
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d.个别教育
e.
班会活动
f.协调各种教育影响(1、学生自评;2、小组评议;3、班主任评价;4、、信息反馈)
g.
操行评定基本情况
h.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
本学期主要的活动与安排
3、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
对先进生的教育工作先进生的心理特征:
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先进生的教育:
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后进生工作后进生心理特征【①不适度的自尊心;②学习动机不强;③意志力薄弱】
关心爱护、尊重;
后进生的教育培养激发学习动机,利用“闪光点”
二、班级管理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2..班级平行管理3.班级民主管理4.班级目标管理】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专题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a.教育心理学绝的研究内容: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
b.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
教师:
[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
表现手段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c.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育性原则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量的研究【实验法、测量法】
质的研究【观察法、调查法】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1924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980潘菽主编了《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专题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1、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心理发展的阶段:
出生——成熟——衰老——死亡。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启示:
学习准备【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的水平和特点】
关键期【即敏感期】
区别于前运算阶段的主要标志
3、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与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2—7岁)(感知内化为形象以及表象图式,思维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整体性)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具有抽象思维逻辑,具有可逆性、补偿性与灵活性)
4最近发展区: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水平,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他建议采用支架式教学来帮助学生达到新的水平】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承认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间的过渡状态。
5、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婴儿期:
(0—1.5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2、儿童早期:
(1.5-3岁):
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3、学前期:
(3-6、7岁):
任务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学龄期:
(6、7-12岁):
任务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5、青少年期(12-18岁):
任务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实的实现。
6、成年早期(18-25岁):
任务培养获得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感。
7、成年中期(25-50岁):
任务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8、成年晚期(50岁以后):
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6、自我意识的概念(包含三种心理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7、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8、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二、学生的个别差异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1、
认知差异认知风格差异沉思型与冲动型
智力差异具体型与抽象型
2、认知差异的教育启示【认知方式/风格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3、
性格差异【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分类
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对事物的反应方式外倾型
性格的理智特征内倾型
性格的情绪特征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独立型
性格的意志特征顺从型
4、性格差异的教育启示
5、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a.特殊儿童的类型智力超常儿童【IQ>140】
弱智儿童【IQ<70】
学习困难儿童
聋、盲、哑儿童
b.特殊儿童的教育随班就读
普通班加巡回辅导
普通班加资源教室
设置特殊班
专题三学习理论
一、学习概述
1、学习的定义
广义的学习包括人和动物的学习,是指个体在活动中通过后天经验引起行为或心理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学习,其特点有:
a.人类学习需要掌握现代流传的历史经验与文化知识;
b.人类学习过程寓于生活实践中,语言是其重要工具;
c.人类学习是有目的、自觉、主动的过程。
2、加涅的学习分类信号学习
1、学习层次分类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技能
2、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从学习内容看,我国学者将学习分为:
知识学习;技能学习;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二、学习的基本理论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尝试—错误论【亦称“试错论”】
a.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学习的主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b.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获得与消退
[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刺激泛化与分化
c.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分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正强化<激励>
强化规律:
强化负强化<撤销惩罚>
针对好的行为
消退<撤销强化物>
针对不好的行为
惩罚
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再现与动机
2、认知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型—顿悟说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动机原则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学习观:
获得——转化——评价结构原则
教学观:
掌掌握基本的教学原则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收学习论a.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四个维度】
即:
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学习进行的方式
b.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课堂教学原则:
逐渐分化、综合贯通
②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三观:
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学习观。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启示:
(1)教师要岁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括。
(2)教师除讲授学习材料以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成新的能力和技巧,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组织、评价、监督自己的认知过程,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最终学会独立进行理解性的学习。
4、人本主义【代表人物:
罗杰斯】
a.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b.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专题四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1、动机及其功能
1)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过程,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2)
动机的功能:
a.激活功能:
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某项活动的内部动力;
b.指向功能:
在动机的支配下,有机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
c.强化功能:
当动机把某项活动引起之后,动机并不能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发展起作用,即维持或调整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
2、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1、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力包括以下三种因素推力
拉力
压力
2、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学习需要和内驱力这两个是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
学习期待与诱因内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高尚的动机
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远景性动机
近景性动机间接近景性动机
直接近景性动机
二、学习动机理论与教育启示
1、
强化理论【巴普洛夫和斯金纳】
2、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直接强化
3、
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替代性强化
4、
成败归因理论【韦纳】自我强化
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人的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6、
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设置榜样
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7、
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核心是兴趣和好奇心】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倒U型】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从“努力归因、现实归因”入手]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公平、注重差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招聘 考试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