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词背诵赏析.docx
- 文档编号:26016863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44.70KB
初中诗词背诵赏析.docx
《初中诗词背诵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诗词背诵赏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诗词背诵赏析
初中诗词背诵、赏析
一、八年级上
《望岳》解读:
全诗无一“望”字,却处处写望见的泰山的景物:
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望岳而想象到将来登岳的情景。
胸怀宏博,用笔不凡。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首句设问,总括泰山的的全貌,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
作者是以距离之广远烘托出泰山之高峻,这既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也是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超诗才的体现。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这是以“昏晓分割”来衬托山势的高大。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这是由远观而近看。
层云缭绕不已,故心胸为之激荡;由于细看甚久,以致眼眶都有破裂的感觉。
虽然如此,诗人仍然在望,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诗,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
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后世多引用此联,来抒发这样的情怀。
1、的《望岳》诗共有三首。
这首《望岳》是咏的。
2、?
齐鲁青未了。
3、荡胸生层云,。
4、诗中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的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诗句是,。
5、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的气概的诗句是,。
6、诗中由远观而近看,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的诗句是,。
7、诗中表明作者登山决心和崇高思想境界的诗句是,。
8、《望岳》全诗无一“”字,却处处写的的景物:
由而,由到,由而想象到将来的情景。
9、《望岳》诗句开篇,总括泰山的,而突出其的山势,作者是从烘托出。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泰山而望的感受,描绘出了一幅苍茫开阔的“泰山图”,字里行间洋溢首青年杜甫那种蓬勃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由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想到登岳。
c.“造化钟神秀”,一个“钟”字,把大自然写得有情,突出了自然的神奇伟大,鬼斧神工。
d.“阴阳割昏晓”中的一个“割”字,写出了泰山的山高所产生的同一时间里泰山有阴有阳,有明有暗的奇妙景象;这个很普通的字的神奇作用,正显示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作风。
《使至塞上》解读:
是王维边塞诗中的力作。
首联交待出使的经过。
写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去察看,过居廷属国。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描写边塞的情势。
因和胡人只有一箭之隔,风吹蓬草即过边塞,北飞的大雁也从头顶飞入胡地的上空。
可见诗已到了边关前沿。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
“大”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是写其景物的单调;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渺无尽头的黄河,惟有“长”字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
一“长”一“直”又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
作者此行目的是慰边,但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在前线。
可见虽然打了胜仗,都护并没有放松警戒。
诗句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它传诵千古,主要在于颈联写得太好,意境深远,可见颈联在一首诗中的作用。
1、这是一首王维奉命出使边塞慰问将士们的边塞诗,具体表现边塞特色景物的诗句是,具体表现边塞地域地点的词语是。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誉为千古名句。
该诗句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请结合具体词语作分析。
3、判断正误。
错的打×,对的打√。
①“使至塞上”的“使”是“使者”的意思,因此“使至塞上”是主谓短语。
()
②首联交待出使的经过。
奉命出征,独当重任,到边塞去察看,过居延属国。
()
③颔联描写边塞情势。
风吹蓬草即过边塞,北飞的大雁也从头顶飞入胡地的上空。
可见诗人已到了边关前沿。
()
④颈联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
写景壮观,气势流畅。
()
⑤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
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
《春望》解读: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它表面是描写城市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着诗人无限的慨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由于感伤国破家散,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听到那动听的鸟鸣,反而更加增添了自己的作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里,诗人将“时”和“别”具体化,所“感”的“时”是“烽火连三月”,所“恨”的“别”是“家书抵万金”;而“时”是造成“别”的原因。
“白头骚更短,深欲不胜簪。
”这两句,诗人描绘了一个忧国念家的具体形象:
头发早就白了,而经过战乱的煎熬,变得越来越稀少,用手抓一抓,(发现)少得简直就插不住簪子了。
如果说,上两句是诗人的内心感受,这两句则是内心感受的外化,是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
1、按要求默写:
①《春望》中忧国念家的句子是:
②《春望》中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联是:
③描绘一个忧国念家者的具体形象的诗句是:
④淋漓尽致地倾吐感伤之情的诗句是:
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感的时是:
所恨的是: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时”“别”是什么关系?
3、诗的颈联与尾联是什么关系?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6、简要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评析。
石壕吏(杜甫)
1、《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有名的这一历史事件之中,诗写“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诗人“暮投石壕村”时“翁”与“妇”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
①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②诗人此时的感情是什么?
2、这首诗以什么方式来表现全诗的主要内容的?
试分析用这种方式的好处?
3、《石壕吏》中写了“夜色”,它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1、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或理想?
2、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的画面。
3、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愿”字含义。
4、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起得平淡,明白如话,好像一个老农娓娓道来,透露了诗人热爱农村劳动的心情。
B.三四两句一早一晚:
早起去锄草,直到黄昏月出后才扛着锄回家。
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苦辛,从“理荒秽”中可体现出来。
C.五六两句承上句而来,描绘了道路狭隘、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诗人垦荒南亩的劳动的艰辛。
D.“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
“愿无违”是说诗人不怕劳动的艰辛,不怕露水沾衣,只怕朝廷又要他去做官的思虑。
渡荆门送别(李白)
1、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______和此行的______。
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3、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4、颈联描写长江的进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绘的意境。
5、从尾连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6、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否删去你有什么看法?
请说明
7、这首诗中的“随”字好在哪里?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1、《登岳阳楼(其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另外两座是:
3、诗的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其中“风霜”一次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比较杜甫的《登高》,谈谈你对“陈与义诗宗杜甫”的理解。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八年级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读: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之首紧接白诗尾,点明自己在巴山楚水这荒凉地度过了二十三年之久,表现了诗人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两句通过用典,表现出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
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惆怅的心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
本联含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便乘势而下,表现刘禹锡在朋友热情关怀下,振作精神,投向生活,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②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二十三年弃置身()④暂凭杯酒长精神()
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3、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提示诗句的含义。
4、这首诗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5、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6、写诗人用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付世变,含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诗句是()。
7、通过用典,表现诗人十分复杂心情的诗句是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乐天”指谁?
9、诗的首联与白诗的尾联相应和,表现了什么?
10、颔联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具体指的是什么?
11、颈联刘禹锡以“”和“”自喻,固然无不(),却也()。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中,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
14、对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颈联展望未来风光,形象壮丽,显出了慷慨昂扬的气概。
b.诗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变化,蕴含哲理。
c.诗人在诗中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显得十分悲观。
d.诗人借他创造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15、“见赠”中的“见”字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原意是什么?
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解读:
诗词前四句从视觉角度写高原上疾风暴雪的情景,突出其气候之奇。
其中一个“卷”字,写出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
一个“折”字,则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一个“即”字,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的时的惊异之情。
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候,竟然以为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此是名句。
次六句写酷寒中的军营生活。
“瀚海”二句从帐内写到账外,仍紧扣“寒”来写。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花空留马行处。
”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蹄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
以景传情,言尽意未绝。
1、诗中描绘边塞风光,展示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景象的诗句是:
,。
2、诗中运用画面色彩对比的手法,在冷色的基调上染上一层暖色,使冷色更冷的诗句是:
3、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笔端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的诗句。
)
4、诗人将春景比冬景,想象、造境俱称奇绝的诗句是:
(咏雪的千古名句。
或:
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的诗句。
)
5、诗中作者笔触由帐外转入帐内,写雪天苦寒生活情景的诗句是:
,。
6、运用互文修辞,从侧面烘托大雪寒威的诗句
7、这首诗的主旨是,诗中中心景物是。
8、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各填2字)
9、诗中能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诗句是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对它的妙处你能说出一、二吗?
11、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中“空留”有何深刻含义?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4、对下面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上句写风,下句写景。
写风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雪时用一“即”字突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花喻雪,联想奇妙,给人的感觉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以此传出作者赏雪时的惊喜之情。
c.“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云”由帐外写到帐内,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冰不翻”这又是一幅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北风劲吹,红旗却冻得不能翻动,突出了天气的奇寒。
《赤壁》解读: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为名,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交代兴感之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虽历经许多岁月,并未完全销蚀掉;经过一番磨洗之后,认出这它三国赤壁大战时的遗物,顿生“思古之幽情”。
后两句写的便是这“幽情”——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那么,大乔、小乔就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供曹操享受了。
诗歌妙就妙在不直接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
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真可谓别出心裁。
1、《赤壁》是朝诗人经过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为名,实则是之作。
2、,自将磨洗认前朝。
3、《赤壁》中评古论今的句子是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赤壁》中最精彩的久为人们传诵的两名,其中的周郎指的是,这两句诗妙在不直接叙写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两个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迁,以见,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
5、对《赤壁》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一开头由一支断戟生发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慨叹,交代兴感之由。
b.诗句中的“自将”,即自己将要;“认前朝”,字面上是说认识到前朝的遗物,同时包含着要认识前朝的经验教训的意思。
c.后两句意思是说,假使东风不给周郎方便,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d.诗人熟稔兵法,他之所以在诗中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地归结为偶然的东风,恐怕正是自负知兵,而又得不到朝廷常识,便借题发挥,生“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慨叹。
《过零丁洋》
解读: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一写自己靠明经而入仕,二写自己率兵勤王,但局势艰危;其中一为关系个人政治前途的大事,一为关系南宋王朝存亡的大事。
首联是先写个人后写国家,那么颔联就是先写国家后写个人。
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其爱国赤诚之心可见一斑。
颈联紧承前意,进一步加以渲染。
“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自然对仗,将诗人昨日的惶恐、眼下的零丁之感渲染得淋漓尽致。
以上三联诗人将家国恨、哀怨情渲染到了极致,尾联诗人一笔宕开,为后人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这一句气势磅礴,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1、《过零丁洋》是(时代)爱国诗人在被俘获经过时所作。
2、辛苦遭逢起一经,。
3、,零丁洋里叹零丁。
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体现了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5、《过零丁洋》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6、《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
7、《过零丁洋》中运用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联。
8、诗中的“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一层是,一层是。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请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例子:
。
10、对《过零丁洋》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从全诗看,诗人生活在南宋行将灭亡的时候。
b.作者参加了频繁的抗元斗争,作此诗时,诗人正率军抗元。
c.作者对国家山河破碎和自己身世浮沉感到无奈和无助。
d.诗中表达了诗人不惜以死报国的耿耿忠心。
《已亥杂诗》解读: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怀着无边的离愁别绪,“我”辞别京师,骑马东去,要回到远在天涯的家乡。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虽打算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我”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句中“落红”实际上是诗人自况。
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
1、《已亥杂诗》的作者是代著名家家。
2、浩荡离愁白日斜,。
3、《已亥杂诗》中以落花喻表明心志的名句是
4、生命是什么?
生命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天之乐而乐”的政治报负;生命就是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笔下的“,”的奉献精神
5、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已亥杂诗》中所说“,”
6、《已亥杂诗》第一句写诗人离别的忧伤,其中直接表现离愁深重的词语是。
7、《已亥杂诗》后两句表现作者虽辞家居,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
句中“落红”实际上是。
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对的眷恋深情。
8、对《已亥杂诗》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
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水调歌头》
解读:
这是一首在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词。
词前的小序,叙作词原因,领起一篇。
词的上片,写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和想象。
词的下片,写词人月下“无眠”的情状及对人生的沉思、探求。
下片除开头写月移光转(点明时间)而外,以下全属内心独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是人生和自然的规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惟愿别离的人们各自珍重,远隔千里,共浴月光,一同欣赏中秋明月之夜美好的景色,这是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使人感到难堪的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仍处处可见。
他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丽的境界。
应当指出,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在经过一番认真探求之后,他终于得到了人生哲理的启迪。
可见,寓哲理于抒情之中,是这篇词的一个显著特点。
全词既充溢浪漫情怀,又抒发现实感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词人乐观旷达的情绪。
1、“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指的是,。
2、词中寄寓离情,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慰藉的千古名句是(词中写出了普天下离人心愿的语句)
3、词人用让步法宽解愁思,跳脱原境,表现了词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诗句是
4、这首词中,表达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5、表达作者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6、“水调歌头”是,词前小序的作用是。
7、词的上片问,下片问,归根结底是问。
8、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是。
9、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关合人事,表现出自然社会契合的特点。
词的上片借明月,抒发自己的感慨;下片用圆月,抒发之情。
10、全词既充溢浪漫情怀,又抒发现实感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词人的情绪。
11、下列是对“无眠”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词人在幻想如何超凡脱俗。
b.词人对出世还是入世举棋不定,所以辗转难眠。
c.词人还在回忆刚才的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的美妙感觉。
d.月光带出了因离别愁苦的月下人,写出了月下离人离情正浓。
1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饮酒》
解读:
全诗可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从哲理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这四句诗刻画出作者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他不像一般隐士标榜“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人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
原因何在?
诗人直言“心远地自偏”。
正所谓心静,境自静。
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了这深刻的道理。
第五句以下为第二层,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诗人在东篱旁采摘盛开的菊花,无意中望见那郁郁葱葱的庐山,这时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适恬而动,面对这一自然和谐的景色,诗人不禁心旷神怡,若有所悟,其间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2、解释加点的词
结庐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相与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
环境的偏僻幽静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4、本诗中的“飞鸟相马还”与《天净沙·秋思》中的“昏鸦”都写飞禽,诗人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行路难》
解读:
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李白被召入京,玄宗不过是常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终被“赐金放还”。
于是借乐府旧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以及仍然执著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诗起首欲抑先扬,极言宴席的华美。
“斗十千”“直万钱”,手法高度夸张。
李白却一反常态: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透露出内心深沉的苦闷和迷惘,“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接着从“茫然”引出行路难。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情的气势。
然而追求理想的执著和强烈的信念使之不甘自弃,他的思绪一下子飞到遥远的上古,“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个典故运用十分灵活,一隐一仕,互为补充,以上四句用四个意象提示人生遭遇的变幻莫测、意象之间的跳跃,生动表现了诗人心情的变化,也造成结构上的跌宕起伏。
但诗人不可以永远停留在虚无缥渺的幻想之中,一旦回到现实,即刻从希望的高天跌入失望的深谷。
“行路难!
行路难!
”这感情迸发出的反复咏叹,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急切不安。
“多歧路,今安在?
”前途渺茫,莫在所从,心情万分沉重。
但积极用世毕竟是李白人生观的主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是那么信心满怀,在他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生命之舟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辉煌图景。
此诗以丰富雄奇的想象、高度夸张的手法、纵横开阖的气势、激情澎湃的语言,特别是豪迈乐观的感情基调,充分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色,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1、金樽美酒斗十千,。
2、用比喻写诗人失意不得志、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诗句是:
3、用典表明自己虽遭权贵排挤,但总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诗句
4、诗中表明自己的理想总有一天能实现的诗句是:
(也用于困境中激励自己的执着追求理想的诗句。
)
5、这是一首,属。
作者,号,代大诗人。
6、《行路难》原为民间歌谣,后采入乐府。
李白用这个古乐府为题,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但风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诗词 背诵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