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配置及改善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6002251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17.46KB
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配置及改善分析.docx
《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配置及改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配置及改善分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配置及改善分析
一、引言
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恶化,自然资源也处于紧缩的状态,为了缓解因环境变化导致的健康问题,每年都有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支出。
为保障人民的健康生活,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应当主动调控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随着我国经济进步,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也不断完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
财政体制从“计划财政”逐步转变为“公共财政”。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经济发展等作为财政的基本职能也已经明确。
与私人商品不同,医疗卫生资源是一种公共商品,需要政府保障其资源充足,供给均衡。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对医疗机构实行“差额补助、承担亏损”的财政政策,医疗机构的运行由政府全责负担。
在此时期,医疗资源配置均衡,但人均资源较少。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且医疗卫生领域不断改革,我国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较过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且人们的医疗卫生负担也不断增大。
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存在长期的贫困状况,人均收入较少,在市场导向的作用下,医疗资源不断向城市地区靠拢,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差距不断拉大,难以均衡。
就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来看,城市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条件较好,而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条件较差,无法满足农村居民正常的医疗卫生资源需求,且农村地区的卫生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都存在不足。
本文基于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异的事实,分析我国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非均衡配置的具体情况,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主要分为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
1、理论方面。
Hadorn(1991)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出发,不赞同对医疗卫生服务进行划分,他认为这一行为与平等原则相违背,同时他认为只有公平救治才更能体现出重视生命,因此他提倡“公平救治”为原则进行分配医疗资源。
Hurlcy(2000)认为应当将医疗资源分配给需要的人手中,根据按需分配原则,最需要医疗资源的人可以从医疗资源中获益并将医疗资源的效率最大化,从而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配置。
Atharina(2006)从理论公平和结果公平入手,认为只有这两方面同时达到才算是医疗资源真正得到了均衡配置。
2、实证方面。
公平筹资、公平利用和结果公平是国外学者研究城乡医疗资源配置的主要角度。
医疗支出属于经常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主要来源于税收、社会和私人等三种形式。
早在1989年,Gottschalk利用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的医疗经费来源数据进行了横向对比,结果发现,只有没有采用累退性的筹资形式,而美国则与这些国家不同。
之后,Wagstaff(2007)扩大了比较范围,在Gottschalk研究的基础上,还分析了丹麦、葡萄牙、法国、荷兰、瑞士等国家的医疗卫生经费来源,发现在税收公平方面,累进税要优于累退税收形式。
Larison(1995)利用自评健康法发现,相比富裕群体,贫困群体占有的医疗卫生资源要少得多。
Wagstaff(2000)总结了以往研究的经验,将研究视角集中在微观家庭层面,他提出两种公平筹资的度量方式:
横向公平与竖向公平。
若可支配收入相同的家庭拥有大致相同的医疗卫生支出,就较横向公平;相反,纵向公平是指收入水平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医疗卫生支出。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医疗资源均衡配置的研究起步较晚,存在理论研究少、实证研究多的特点。
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配置公平、供需分析、非均等分配等。
1、配置公平方面。
尹冬梅(1999)采用入户调查方法、描述性统计方法、Gini系数、Iorenz曲线以及concentration指数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贫困农村居民在健康、卫生服务的提供、可及性以及卫生服务的筹资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公平性。
徐凌中(2001)认为世界各国采取的主要卫生筹资政策或多或少都没有把公平性有机融合进去,为了将公平性落实到卫生筹资政策中,应当将重点聚焦于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的提供之中,比起较为富裕的群体,穷人和低收入者更需要卫生筹资政策的倾斜,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预付制度,有利于完善卫生筹资政策,使社会公平运行。
吴成丕(2003)以我国医疗保险改革中的危害模式为研究对象,利用公平性评估发现威海模式可以对收入影响的不平等进行一定的改善,他进一步对我国医疗保险改革前后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前筹资不平等的情况较为严重,改革后有所改善,但筹资系统的再分配效应加大了收入不平等。
应晓华(2004)围绕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社会公平的关系,通过实地调查法发现提高社会公平性的一个方式就是改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王庆彬(2010)通过研究参保缴费、财政补贴、起付线、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等医保待遇数据,发现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存在较大差异。
和立道(2011)整合了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费用和医疗卫生资源数据,发现城市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要远高于农村地区,针对这一发展不均衡,他提出可以通过加大财政倾斜角度、优化城乡医保制度、不断改革医疗体制等手段改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
谭琼(2013)研究了从2005年到2011年成都市城乡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数据,利用广义熵指数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总体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的差距,其次为农村之间的差距。
2、供需分析方面。
在供需分析方面,我国大多学者认为城乡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存在较大差异,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正常需求。
还有部分学者将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供给质量进行比较,认为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质量较差。
海闻等人(2002)通过研究全国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比例发现,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率在农村地区较高,农村居民的健康不能得到保障。
随着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农村地区的卫生保健状况越来越差,李为平等人(2003)将研究重点聚焦于我国农村卫生保健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通过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支出、健康保障制度和卫生服务供给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谢红(2004)分析我国卫生资源的现状时发现,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投入较低、缺乏足够的医疗卫生人才且服务水平和服务治疗较低,无法满足农村地区居民的正常需求。
吕国营(2009)认为我国“看病难、看病贵”是由于医疗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高层级医院与基层医疗组织之间资源配置存在两极分化,医疗供需双方的配置存在错位。
仇雨临(2011)通过分析东莞、太仓、成都、西安四个城市的数据发现,只有统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有效实现城乡医保整合,城乡医保整合的重点在于将不同群体的医保收益进行均衡配置。
3、非均衡分配方面。
张车伟(2003)认为,健康指标越高,农村劳动生产率越高,呈明显的正向关系。
和立道(2011)认为新农合制度的作用较为有限,因为农村医疗的服务质量并没有改善,所以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也无法得到提高。
刘乐山(2005)认为,因为城乡居民存在较为明显的收入差距,城市地区更容易积累人力资本,即城市人口的健康收益更大。
姚蕾(2006)认为,医疗卫生资源在长期发展下,逐渐倾向城市地区,造成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差距过大,将造成居民心理上的不公平,不利于社会安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乡 医疗 资源 均衡 配置 改善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