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及其相关知识.docx
- 文档编号:26000039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59.96KB
蜂蜜及其相关知识.docx
《蜂蜜及其相关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蜂蜜及其相关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蜂蜜及其相关知识
养蜂
资深养蜂人一枚,是典型的子承父业,从小在蜂场长大,96年开始正式养蜂,到现在已近有17个年头了,主要是小转地的放牧蜜蜂。
作为养蜂人,比较关注蜂蜜方面的资讯,经常在网上,电视上会看到各种关于蜂蜜论述,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很多时候,这些内容是相互矛盾的,让我们看的越来越迷糊。
可能是专家和商家有各自的立场,分别代表各自的利益吧。
养了这么多年的蜜蜂,心里总会有点想法,所以在这开个帖子,用养蜂人的视角来和大家聊聊真假蜂蜜---是的,这帖子与正义无关,只是想让大家多买一瓶正真的蜂蜜,养蜂人就能好过一点点。
为了让这个帖子寿命长点,更多人能看到,大家回帖请遵守规定。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我博客,那里会陆续添加更多资料。
还有,养蜂人擅长的是打蜜取浆,不擅长码字,写不出活泼生动的网文,大伙凑合着看,谢谢!
关于如何鉴别真假蜂蜜,这个比较繁复,大家众说纷纭,有些方法是对的,但有局限性,有些根本就是在误导,在后面,我会根据我所知道的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
有点啰嗦哈!
请大家耐下心来。
其实我在想,如果我们知道蜂蜜的来由,了解一些基本的东西,很多时候是可以避免当冤大头的。
蜂蜜的主要来源是蜜蜂收集的花蜜。
大自然是很神奇的,虫媒授粉植物通过甜甜的花蜜来吸引昆虫(主要是蜜蜂),而达到给它授粉的目的,蜂儿采回花蜜酿造成蜂蜜,作为食物保存,两者得以相互繁衍生存。
我们养蜂人实际上是掠夺了蜜蜂的口粮,从这个地方的花期转到另一个地方的花期,刺激蜜蜂不停的采蜜来增加收入。
所以大家才有机会吃到各个品种的蜂蜜。
说实话,养蜂人辛苦的追花夺蜜,为的是能多赚点钱,好回家建房,娶媳妇,生娃,供读书,赡养老父老母。
大家转蜂场赶花,肯定会选产量稳定高产的花期,不然的话,那就意味着是浪费不会等人的花季,亏路费,亏饲料,亏..亏..。
所以就会要求这种花的面积要够大,几千亩是基本要求。
受气候的影响较小,不能老是低温,不然蜜蜂没法出勤采蜜。
分泌花蜜的量要大,花期要长,这一算下来符合要求的开花植物就不多了,这也是市场上油菜蜜洋槐蜜柑橘蜜荆条蜜椴树蜜枣花蜜油葵蜜占大头的原因。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植物开花泌蜜是天经地义,但也不是所有的虫媒授粉植物都有花蜜的,有些植物是只有花粉而没有花蜜的,或者花蜜很少,不足以采到蜂蜜,比如我们湖北的荷花,蜜蜂能采到很多花粉,但取不到蜂蜜.
有些植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雌蕊和雄蕊已经退化了,所以既无花蜜更无花粉,玫瑰就是其中的代表;还有些植物有没花蜜不清楚,但蜜蜂不可能采到,比如金银花,它的花管又细又长,蜜蜂的吻根本够不找,所以不可能采到花蜜。
吃过新西兰的蜂蜜,我才对蜂蜜有了些了解。
首先,蜂蜜是用纯黑色的瓶子装的,这是因为,蜂蜜里有活性酶,活性酶不能见光;其次,蜂蜜的活性酶是有等级的,比如:
16+,意思是这种蜂蜜已达到最高等级。
还有,新西兰有法律,严禁养蜂人使用促进蜜蜂采蜜的药物,所以,这种蜂蜜售价较贵,一瓶150刀,大约折合人民币900元。
野菊花的情况也比较相似,虽然它面积够大,花期也很长,但它开花的时间很晚,泌蜜的量也不大,主要是受气温的影响很明显,比如我地的野菊花在10月下旬开花,它一般都长在山地,11点之前云山雾罩,4点太阳落山,适合蜜蜂出勤采蜜的时间很短(意大利蜜蜂的出勤温度临界点大约在14度,要求阳光良好),采这点蜜只够蜜蜂自己消耗,而且大部分养蜂人也不愿取出来,因为冬天到了,蜜蜂也需要过冬饲料,取出后还要补喂,越冬的蜜蜂需要冬眠休整,否则寿命会大大减少,影响来年一年的收入,得不偿失。
需要说明的是,这几个蜜的产量很少,极不稳定,价格很高。
需要碰年景,一般养蜂人才会有点,不大可能形成大宗的商品蜜,白菜价而且销量巨大,大家要小心购买。
有很多网友都用“蜂蜜回珠拉丝”以及“滴蜜法”来辨别真假蜂蜜的问题,其实这存在一个误区。
拉丝和回缩只是用肉眼来测定蜂蜜里水份含量的方法。
水份含量越低就越稠,所以会出现明显的拉丝和回缩,但同样的假蜂蜜如果很稠,也会拉丝和回缩,而且比真蜂蜜更明显,也更容易做到。
比如添加粘稠剂和高温浓缩。
而养蜂人生产的真蜂蜜要达到含水量在20%以内,需要蜜蜂在蜂箱里酿造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甚至更长,也只能勉强达到拉丝和回缩的程度,如果再向上提高质量的话就需要蜜蜂酿造更长的时间,同样也会减少更多的产量,也就意味着成本会成倍的提升,而且蜂蜜的粘稠程度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同样的蜂蜜在冬天拉丝很明显,但在夏天就会显得稀些。
关于苹果蜜,梨花蜜,还是那句话,气温太低了,花上的蜜也不多,也不够蜜蜂出勤的温度。
再说了,这花开的太早(3到4月),一个冬天过下来,本地的蜂场,每箱的蜜蜂只有夏天的20%左右,根本没有足够的蜜蜂去采蜜,而南方的蜜蜂虽然能提前繁殖,但大家都去赶稳产高产的油菜蜜去了,我周围的蜂友是没有人愿意早早的去北方赶那些不靠谱的花期的。
说到这,大家明白了吧。
上面写了所谓的"稀有蜂蜜,珍贵蜂蜜",到这就不说它们了,相信有很多帖子都有写过,大家在买这些蜂蜜的时候,一定要多想想,看它是不是符合蜜蜂采蜜的自然限制,以及养蜂人去赶花的经济限制。
后面,我会以蜂蜜的物理特性来分析蜂蜜的真假,化学特性就不写了,因为不太了解,不敢瞎说。
可能有网友又会不解了,既然用蜂蜜“回珠和拉丝”的方法不能判断蜂蜜的真假,那么为什么电视上的专家会这样宣传呢?
其实这与我朝零售瓶装蜂蜜的生产工艺有关,也与养蜂行业令人不堪的现状有关。
但遗憾的是,我们养蜂人生产的蜂蜜,绝大部分都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往往是在蜂巢中酿造的时间不到12小时,就被取出,可想而知了,这蜂蜜的水分含量高达30%以上,这种蜜我们叫做“水蜜”。
不要小看这10%的差距,对于蜜蜂来说,这10%意味着它们将少花费3天到1个星期的时间来酿造;对于养蜂人来说,这10%意味着这个花期的产量将会有2—3倍的提升,但对于吃蜂蜜的人来说,这10%意味着他买到的蜂蜜将过不了炎热的夏天,会变酸,发酵,最后腐败掉。
这时候,该我们的商家和加工厂现身了,这些不能长期保存的水蜜,统统都会在工业化的车间里,用长时间高温的方法,把多出的水分蒸发掉,直到水分含量降到18%左右,我们管这叫“浓缩”,专家称“消毒”。
当然,也有厂商用调入果葡糖浆和增稠剂的方法,来降低含水量。
总之,这些蜂蜜到后来,都达到了“国标”标准,拿倒了“QS食品安全”认证,瓶瓶蜂蜜都会“回珠,拉丝,断线回缩”。
所以这也成了专家宣传的,检验真假蜂蜜的标准手段。
那么,这样的蜂蜜到底如何呢?
君不见,那些蜂蜜瓶的标签上写的什么?
没错,是“用温开水冲饮”,为什么呢?
因为高温会分解蜂蜜中的营养,杀掉里面的活性物质,但是,这时不管买家用什么水冲蜂蜜都无所谓了,真杯具!
因为有人已经替我们提前高温过了。
这些高温过的蜂蜜,除了糖分,其他的营养成分已经所剩无几了,蜂蜜的花香味道也挥发了,口感也变得很差,要么有糊味,要么有酸味,或者都是一个味(果葡糖浆的味道),这也是我们再也找不到小时候,偷吃蜂蜜那种感觉的原因。
那么,我们养蜂人能生产高浓度的好蜜吗?
为什么要生产水蜜呢?
真假蜂蜜该怎么区分呢?
别急,后面给大伙慢慢道来。
以前父亲在世的时候,曾经回忆以前养蜂人的情况,那时候大家都是一个星期,甚至十天半个月,才取一次蜜,取的都是天然的成熟蜜(水分含量20%以下,术语41.5波美度),谁要是取的蜜太稀,会被同行笑话的。
而且在收购的时候,蜂蜜每底1度,价钱少两毛,那时候蜂蜜8毛钱一斤,也就是说,每低一度会减价25%,低2度少50%的价钱,38波美度以下的拒收。
大放卫星的时代到来后,养蜂业也要放卫星。
于是大伙都抢着取蜜,上午蜜蜂采回的花蜜,下午就打出来,结果产量成倍提升,质量却直线下降。
这样的蜂蜜是不能过夏天的,温度高时,耐糖酵母菌在里面大量繁殖,分解蜂蜜里的糖分,变成水,酒精和气体。
保存一段时间后,蜜里会有酒味,酸味,摇动后会膨胀起泡。
所以高温浓缩的生产工艺孕育而生,在我朝,加工厂开始成为蜂蜜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这也是所谓“消毒”的来由。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愈演愈烈。
中国的蜂蜜,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成为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好蜜有很多的,像东北的椴树蜜,南方的荔枝蜜,北方的枣花蜜,洋槐蜜,我们这的柑橘蜜,都是很不错的蜜,板栗蜜不是苦的,而是臭的,不好闻。
到这,网友会想,现在“市场经济”了,搞优质优价又不难,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为什么还是这样呢,难不成养蜂人的良心真的都变黑了,非要生产低价水蜜?
是啊...市场经济了,买卖自由了,但是养蜂人一年生产的好几吨蜂蜜,不可能都直接买给喝蜜的人吧。
大部分还是要卖给那几个加工厂,加工厂养了一堆人,不搞加工了,因为都是成熟蜜了,那加工厂还有存在的理由吗?
而且天然成熟蜜的成本比水蜜要高的多,所以加工厂是没有兴趣去高价收购天然成熟蜜的,那么养蜂人就更没有理由和钱过不去了
说到这,不得不说到调和蜜,所谓的调和蜜,实际上是大米,玉米加工的果葡糖浆按比例调和而成的,这不到3元/每斤的东西,与我们养的蜜蜂,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但是蜂蜜的国标标准却很难检测出来。
这种蜜在超市包装蜜里面的比重令人触目惊心。
天然成熟蜜在批发市场上,得不到应有的价值体现。
零售市场,上又干不过调和蜜。
所有的这一切....体制的惯性,利益的纠葛,假货的冲击,造成了一个劣币驱良币的恶性循环。
所以天然成熟蜜一直是是叫的欢,但产量小,走的量更小。
不信大家可以去购物网站上看看,真正的养蜂人开的店子,那些包装简陋的天然蜜,大部分都是什么境遇。
断的有网友在问,辨别真假蜂蜜的方法,说起辨别真假蜂蜜,是老生长谈了,有什么滴蜜法,燃烧法,化学实验法,结晶法,但多少都有点....是是而非的感觉,不同的蜂蜜适用不同的方法,如果你想整一招来对待不同的蜂蜜,那就是刻舟求剑了,会错失好蜜,也会错认假蜜,呵呵
因为我国地大物博,有各种各样的花期,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蜂蜜,花种不同,地域不同,都会有所差异,有水白色的洋槐蜜,也有深色的枣花蜜和蓝荆条蜜,更不用说荞麦乌桕板栗蜜什么的了。
一刀切的标准注定是不合适的,带上各种检测蜂蜜的工具去购买蜂蜜也不太现实,下面就根据我养蜂17年的经验,说说作为养蜂人对真假蜂蜜的认识,因为蜂蜜的体系比较大,水也很深,写的可能有些点杂乱,大家多包涵,感觉我写的辛苦的网友就来顶一下贴吧。
1:
闻,揭开容器的一瞬间,蜂蜜有淡淡的花香,隔一会就不明显了,花香有各种不同,看是什么蜜,比如油菜蜜有特殊的油菜辛辣味道,柑橘蜜有点偏酸,五倍子蜜有点药味,偏苦,枣花的香味浓郁,有点接近红枣的味道。
有些蜜的味道,与它所来自的花种的味道并没有必然的相同性。
但是不管什么蜜,这种天然的花香是人工无法模仿的,要注意的是,这些香味都很淡,太过浓烈和刺鼻的话,是值得怀疑的!
当然,也有些真蜜,味道比较特殊和强烈,比如板栗就是臭的,但我相信没有人会去买这种蜂蜜的。
2:
喝,真蜂蜜是甜的(废话),但这种甜味比较复杂,不是单纯的甜,厚重而回味较长,总之比较复杂,(呵呵!
)不好用语言描述,需要用心去品尝比较,这种情况冲水喝比较明显。
真蜂蜜直接口服会有刺激喉咙的感觉,有点腻,一般情况下是甜在喉间的,有心的盆友可以用白糖比较下,直接口服白糖,是甜在两腮的。
关于甜度,不太好说,每人的味道感觉不一样,每种花蜜的甜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土蜂蜜的甜度低于意蜂蜜,意蜂蜜里面,洋槐蜜比较清淡,枣花蜜,荆条蜜比较甜,五倍子蜂蜜的口味虽重,但也不是太甜。
3:
看,蜂蜜里因为除了糖分和水分外,还有各种其他物质,比如矿物质,酶物质,花粉微粒等等,再加上蜂蜜都会结晶或者准备结晶(虽然还是液态,但蜂蜜的结晶微粒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大面积的融合),所以大部分都是不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而且越是浓度高(含水量小)的蜂蜜,通透性越差。
一般的假蜜反而会更透明,不信大伙可以在超市观察一下,淡黄色特别透明的蜂蜜(透过蜂蜜可以清楚的看到标签上的字),那就是假的不能再假的调和蜜了,当然也有例外,荔枝龙眼蜜没见过,不敢瞎说,纯正的洋槐蜜水白色的情况下(请注意是水白色时),透明性是比较好的。
4:
结晶,真蜂蜜都会结晶,只不过不同品种的蜂蜜,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结晶程度有所不同,结晶后的颜色也会有所差异,从白色到土黄色都有。
即便是洋槐蜜也会结晶的,只不过很慢,不等他结晶我们都喝完了,看不到结晶不代表不结晶。
有的蜂蜜结晶后比较细腻,比如洋槐,紫云英,椴树蜜,油菜蜜;有的颗粒比较大,比如荆条蜜,葵花籽蜜;有的结晶比较硬,比如狼牙刺蜜;大部分蜂蜜都是从下往上结晶,也有例外的,五倍子蜂蜜结晶层有时却在上面,比较奇怪。
但是,所有的结晶蜜用手捻之即化。
(上面关于结晶状态的描述,一般是指纯正的单花蜜,如果有杂花蜜在里面,肯定会有所不同。
)是的,长时间不结晶的蜂蜜是值得怀疑的。
5:
关于蜂蜜拉丝和滴在纸上边缘的扩散。
很多人用这种方法来检测蜂蜜的真假,这种方法也许是电视上的专家所授,也许是路边的小摊贩推波助澜,但是在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个事实,这种方法只是用感官来观察蜂蜜稠稀(水分含量)的方法,拉丝明显和边缘不扩散只是代表水分含量小,不代表是真货,假蜂蜜通过熬制或者勾兑,完全能轻易的做到比真蜂蜜更稠的状态。
还有,拉丝法也受到温度的影响,同样的蜂蜜,在夏天和冬天(没结晶的情况下)表现是有很大差异的。
关于辨别真假蜂蜜的方法,就先写的这了,说实话,用眼睛和鼻子,嘴巴的土方法法判断蜂蜜的真假,让普通买家来掌握,是有点困难的,要有经常喝真蜂蜜的经验才行。
但悲剧的是,好多人都一直喝的假蜜,调和蜜。
遇到真正的蜂蜜,他会说是假的,呵呵!
我就遇到过这重情况。
但是,这些是常识性的东西,相信关注着帖子的人,都是喜欢喝蜂蜜的,我说出来后,大家平时多尝试和对比,总有掌握的时候,免得一直在假蜜和假蜜之间打转转。
后面,我会来说说养蜂人和白沙糖的关系;土蜂蜜和意蜂蜜的差别;以及原生蜂蜜是不是真的有毒?
毒从何来?
谢谢大家的支持!
一脾蜂有两千只,盛花期三天可以采满一脾蜜约一斤半,但是成熟必须一个星期以上,所以高价蜜一般都是一个星期以上的,叫做封盖蜜,就是蜜被蜜蜂用蜡封好了的,这种蜜成熟度最好,价也最高。
紫云英是牧草吧,学名苜蓿。
貌似紫云英跟油菜花是最容易得到的蜜源。
本地有一种纯黑色的蜜蜂,俗名叫铁嘴胡蜂,体型有帖子里蜜蜂的2倍多,此蜂不筑巢,喜欢把竹子,芦苇咬开一个圆洞进去居住。
这种蜜蜂的蜜最好吃,蜜囊整个一粒黄豆那么大,少时居农村时常常结伴去找寻这种蜜蜂。
这种蜂蜇人也是挺厉害的,少时一玩伴脸就被蜇得象面包。
现在去农村已经很难见到此类黑蜜蜂了,不过有次在浙江某地山里见到了一次。
本地还有好几种蜜蜂,大都是钻土墙筑巢的,不过楼主这种商品蜂来了之后就难觅踪影了。
楼主这种蜜蜂好像不是中国本土的蜜蜂 国内南方周末早就有过报道了:
国内所有商店、超市的蜂蜜,包括所有的所谓知名品牌蜂蜜,基本都是假蜂蜜,是用大米糖浆做的。
国内有很多大米糖浆厂,其产品直接供应蜂蜜加工企业,直接就变成“蜂蜜”产品了。
大部分真的蜂蜜都出口了。
很多蜂蜜厂,压根就没有什么蜂蜜,糖浆、色素、香精一兑,就成了蜂蜜了。
你只要想想,那么大一罐子蜂蜜,价钱才几十元,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蜂蜜啊?
这么说吧,你吃的就是大米糖浆而已。
所以,要买真蜂蜜,还是买进口的。
但现在国内市场有些进口蜂蜜可能也不完全有保证,有的还是国内出口在国外加工包装后再返回来卖,摇身一变成了进口货了,大价钱。
不可否认,养蜂人真的会购买大量的白砂糖,这不是什么秘密,也不必遮遮掩掩。
说到这里,有必要说一说蜂蜜在蜂场的生产模式。
帖子前面说过,蜜蜂采蜜并储存蜂蜜,并不是想我们想象的那样,是要准备奉献给我们的甜美食物,而是为了自己种群的发展,给后代在缺花少蜜的季节储存的蜂粮。
而养蜂人在有蜜的花期,会不停的掠夺蜜蜂的口粮,来增加蜜蜂对饥饿的危机感,刺激它们勤奋的工作,从而提高了产量。
所以养蜂人总是从这个花期匆忙的迁徙到下个花期。
不要小看蜜蜂的采蜜能力,在天气好的盛花期,一箱蜜蜂能一天收集6-10斤花蜜,甚至更多。
当然,小蜜蜂的食量同样让人吃惊,每天1斤左右的蜂蜜被吃掉是很正常的。
但是,有蜜的花期不会一直能延续下去,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冷雨,花期的泌蜜就会戛然而止,也许蜜蜂马上就会面临饥饿;比如深秋和冬天,花期的断档。
这个时候就需要养蜂人来反哺,用蜂蜜来补喂肯定是不合算的,所以大家会用白糖来维持蜜蜂的生存需要。
在我们湖北,一箱蜜蜂在过冬前需要20~30斤的白糖来饲喂,才不会在冬天被饿死。
到了二月份,蜜蜂开始繁殖后代,它们的食量更加惊人,养蜂人眼巴巴的盼望着油菜花早点开放,等着气温回升,因为好晴天蜜蜂才能采蜜,才能够自己吃,才能不用再每天补喂白糖,这才意味着一个冬天漫长的投资开始结束———很明显,饲喂白砂糖是养蜂人的成本,而非收益。
我在蜂蜜公司做过,对内情比较了解。
可以负责任地讲,即使是大型商超,你也不可能买到纯正的蜂蜜。
蜂蜜在高温浓缩前,都添加了果脯糖浆,比例一般是25%,目的是节约成本。
不过我没有见过添加色素、香精之类的玩意。
至于各种标签的蜂蜜,也全是假的,颜色不同,是因为在蜂蜜中添加了熬过的白糖(熬的时间不同,颜色不同,添加在蜂蜜后颜色也不同,看起来就像是不同品种的蜂蜜)。
洋槐蜜、紫云英蜜、枣花蜜……,标签随便贴,甚至连生产日期都是随意调喷码,早产也不奇怪。
凭拉丝和口感作简单鉴别,相对靠谱,尤其是口感。
但是要完全100%准确,唯一的办法就是到质监局作检测,不过我相信谁也耗不起。
不会有人天真到问我厂家是如何通过质监局检测的吧?
大蜂场的生产季节比较忙,在盛花期几乎每天都在取蜜,这些蜜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免费的,而白糖现在要3块多钱一斤,白糖造假在以“吨”计算的批发业务中很容易被检测出来——化学试剂“一滴灵”在检测蜂蜜中的蔗糖含量过程中方便快捷,几乎是收购商必备的工具,而且有经验的业内人士,单凭味道就可以品尝出来。
而在以“斤”为单位的零售中,真正的养蜂人是不屑于去作假的。
那么,市场上以白砂糖为原料的假蜜来自于那里呢?
主要来来自于以流动的小贩,以及在路边长时间不流动,以销售为目地的小蜂场。
所谓的“岩蜜”就是小贩们的经典之作---在小摊上我们经常能遇到成块状,上面有树叶,蜂巢或者青苔痕迹的“土蜂蜜”,美其名曰“岩蜜”,说是来自于石缝或者树洞的老蜂蜜,所以比较坚硬,卖的时候要用锤子来敲碎,具有非凡的功效。
其实这是最假的假蜜,蜂蜜不可能硬到这种程度,即便是最出名的硬蜜,云南野坝子蜂蜜也达不到这种程度,如果真有这种稀罕物,也不可能处处都有它的踪迹,时时出现。
至于在路边的假蜂场,他们的蜜蜂一般不多,只有几箱,又长时间不赶花,能出产多少成熟的稠蜂蜜呢?
进货的话,因为他的卖价都不太高,不怎么合算,所以一般都是在售假。
蜂蜜在冬天放久了会析出结晶;荞麦蜜颜色较深,有一点臭味。
大家都知道:
“糖甜不如蜜”就是说蜂蜜特殊的甜,甜到有一点吼嗓子,这是其他糖类根本达不到的。
蜂蜜可以用来保护皮肤,擦在手上,蜜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使皮肤不干燥,这也是其他糖类所不及的。
您再仔细观察蜂蜜里,有可能看到蜂子大腿上的细小绒毛,这是蜂农在搅蜜前,用毛刷轻轻地少下巢础片上的蜂子,不慎碰掉的,也是在所难免的。
医药公司卖的瓶装蜂蜜,多数不纯至于兑一些什么,我不知道不敢瞎说。
信很多朋友,都有在路边蜂场买蜂蜜的经历。
其实,我们只要观察下蜂箱的数量和高矮,很多时候就能避免买到假货。
一般以生产为目的的蜂场,蜂箱数量比较多,大多是2层的高箱,会随着花期转场赶花。
这样的蜂场一般都不会卖假蜜。
而以销售为目的的蜂场,蜂箱的数量少,都是矮箱,长期静止不赶花,是很不靠谱的。
为什么卖假蜜的蜂场,蜂箱都很少呢?
是因为,每个地方的花期都是有限的,而他们不转场赶花,蜜蜂在没花的季节,需要喂糖,才能活命。
蜂箱越多,喂的越多,卖点蜂蜜赚的钱都贴补给蜜蜂吃掉了,所以这样的蜂场,蜂箱的数量一般不会超过20箱,而且都是蜜蜂数量很少的矮箱。
以前亲戚养蜂,送过一些蜂蜜,像沙子一样,不全溶不全固,有一层白色物,样子确实不讨巧。
很多朋友问蜂蜜结晶的问题,想想也是的,说起蜂蜜,不管真假,都绕不开结晶这个话题。
所以,只好又回过头来,把结晶拿出来,单独讨论一下。
那么,固态的结晶蜂蜜到底好不好呢?
蜂蜜为什会结晶呢?
影响它结晶的原因有哪些呢?
结晶后都有哪些形态?
上面说过,蜂蜜中含有大量的小分子葡萄糖。
其实蜂蜜结晶,主要是葡萄糖在结晶。
葡萄糖的结晶核,附着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上,慢慢沉淀,最终成为白色的固态结晶。
这是真蜂蜜的特性,理论上,真蜂蜜都会结晶。
但结晶的蜂蜜,却不一定都是真的。
其实蜂蜜结晶是一种物理变化,其营养结构并没有任何变化,有点类似于水和冰的关系。
固态和液态在适宜的条件下,是能相互转换的。
那么,蜂蜜结晶,都受那些条件的影响呢?
我们弄清楚这些,对分辨真假蜂蜜是有用处的。
1.葡萄糖的含量。
不同品种的蜂蜜,因为来自不同的花蜜,所以营养结构会有一定的差异,葡萄糖的比重越高,就越容易结晶,果糖比重大的蜂蜜结晶就比较慢。
容易结晶的常规蜂蜜有油菜蜜,椴树蜜,荆条蜜。
相对结晶较慢的蜜有杨槐蜜,枣花蜜,柑橘蜜等。
也养过蜂,对比之下,觉得现在市场上卖的蜂蜜九成都是掺了糖水的,真蜂蜜不用尝只要用鼻子闻一闻就知道了,因为真蜂蜜有花香气。
而现在市场上的蜂蜜呢,80%以上是白糖水,而且添加得很艺术,即把白糖水喂蜜蜂,蜜蜂把白糖水搬进蜂巢,养蜂人当面客人把蜂巢拿出来割开盖子,当面放进摇蜜机摇出来,给没养过蜂的客人一个假象:
真的没有掺假,真的是真蜂蜜,我看着他割的。
但在我这个养过蜂的人的鼻子面前,就瞒不过去了,我知道这是经过蜜蜂搬运过的白糖水。
花期旺盛时也产真蜂蜜,但主要用于勾兑无花季节产的糖水“蜜”。
2.蜂蜜里的水分含量。
同一品种的蜂蜜,水分含量越高的,越不容易结晶,结晶后为糊状。
越稠的蜂蜜,结晶越快,结晶越硬。
(勺子还是能挖的动哦,挖不动,就有问题了)
3.温度。
蜂蜜在13℃~14℃的时候是最容易结晶的,过高或过低,结晶都会变慢。
温度太高,不会结晶。
并且长时间的高温,已经结晶的蜂蜜,会慢慢变松软,融化。
4.蜂蜜里的微粒。
蜂蜜里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比如矿物质微粒,花粉微粒,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灰尘微粒。
这些微粒,为蜂蜜的结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结晶颗粒必须要附着在这些微粒上,才会形成大面积的沉淀。
市场上的包装蜜很难结晶,是因为超细的过滤,去掉了这些微粒---当然,这对蜂蜜的营养价值是有影响的;或者它们根本不结晶,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很纯净的高糖糖浆调和的。
一个大蜂场的蜂胶产量1年大约在5~10KG,这与蜂群的强弱有关。
也与蜂场所处的位置有关,因为蜂胶的只要来源是树木上的树脂,树木多的地方,产量就高一些,,反之亦然。
5.密封程度和蜂蜜的多寡。
通过我17年的养蜂经验发现,蜂蜜如果在容器里密封的比较紧,不敞气的话,结晶很慢,一旦揭开后,会迅速结晶。
还有,蜂蜜越少,越容易结晶,不信大家可以试试,把液态的蜂蜜滴一点在外面,它要比瓶子里蜜早结晶。
一般来说,同样品种的蜂蜜,全结晶的蜂蜜比半结晶的质量要好,结晶结实的比糊状结晶的要好。
因为科学检测的结果认为,结晶蜜的含水量会下降,在9%左右(天然成熟蜜在20%左右),多出的水分会析出(举个例子,在结晶蜂蜜中间挖个窝,过一段时间去看,窝里会有比较稀的蜜水。
),所以水分过高的蜂蜜,在半结晶后,上面不结晶的那部分,会更加的稀,容易变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蜂蜜 及其 相关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