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4课冷战的缘起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八十五.docx
- 文档编号:25997718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697.12KB
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4课冷战的缘起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八十五.docx
《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4课冷战的缘起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八十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4课冷战的缘起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八十五.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4课冷战的缘起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八十五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4课“冷战”的缘起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八十五
第1题【单选题】
对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发生在二战后的联邦德国境内
②与美国的“冷战”政策有关
③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
④体现了雅尔塔体系的特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B、东欧各国仿效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C、社会主义国家的相互承认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
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
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A、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
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图1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图2是尼克松(左)与勃列日涅夫在1972年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协议上签字;图3是1991年独联体各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所示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B、图2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过程中,美苏推行“缓和”外交,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C、图2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是使美苏关系从缓和走向对峙
D、图3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的影响是两极格局、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崩溃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它并不是苏美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苏美两国都想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至少在冷战中它根本没有“称霸”的意图,最终它似乎没有站到苏美任何一边。
材料中“它”()
A、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B、积极开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分裂
D、积极谋求从经济强国变为政治大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
“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
杜鲁门指的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答案】:
【解析】:
第8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其实,冷战的理论基础就是前不久刚刚去世的乔治·凯南提出的“遏制理论”,即美国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时刻准备使用武力“消除非共产主义世界中所存在的大片较脆弱地区”,制止苏联扩张。
从其含义上来说,冷战既是指1946年开始的美苏之间除了直接动用武力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又是被用来说明当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由过去的联盟关系转向冲突,其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
由此可见,冷战的特征一是涉及范围广泛,二是不直接使用武力,三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
——孔寒冰《冷战并没有真结束》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局面出现的背景。
""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两大阵营冲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8月3O日,麦克阿瑟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开始统治日本。
随后,美国公布了战后初期对日政策,禁止日本人打着宗救旗号搞极端军国主义组织及运动,矛头直指靖国神社。
盟军总司令部军官们强烈建议麦克阿瑟废止靖国神社。
美国的想法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陷入极度恐慌。
靖国神社负责人横井决定利用盟军总司令信教自由的政策,以纯宗教的姿态维护靖国神社。
11月26日,横井拜访盟总宗教科科长巴斯,提出了靖国神社由国家神社变为宗教庙宇的方案。
12月25日,盟总发布了麦克阿瑟第448号指令,同意靖国神社脱离国家管理成为宗救法人,靖国神社终于逃过了灭顶之灾。
几十年后一份盟总的解密文件《关于靖国神社的将来的见解》中赫然写道:
应该保留靖国神社,废止了反而会增加事端。
巴斯后来回忆说:
“继续制裁日本不是我们的愿望,那时的日本正按我们的期望行动。
——摘编自乔林生《当年靖国神社为何未被烧毁》
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对靖国神社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靖国神社态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注重改革的时代原因。
概括指出与1945-1970年的改革相比,美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主要特点。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导条约》全名为《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由美国和苏联于1987年12月签署。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范围内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2014年开始的美俄《中导条约》之争,是冷战后新军备竞赛的一个表现,也是美俄全面争斗中的重要一环。
俄罗斯希望打破苏联解体后造成的战略劣势,重新回到世界领导国家的地位。
而美国则想固化苏联解体的成果,维持其世界统治地位,这候然是一场新的冷战。
和冷战时期相比,当前的对峙内容发生了一些根本的变化。
冷战时期,苏联占有常规力量优势,美国和其北约盟国更依赖核力量,包括战术核武器。
而如今,美国和北约占有常规力量优势,俄罗斯更为依赖核力量。
——摘编自凌胜利《美国为何执意退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导条约》签署的背景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根据材料,指出冷战后美俄军备竞赛的目的和重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
无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
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
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1954年印度支那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开展武装斗争,给法军以沉重的打击,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该地区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其中一部分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
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待,1957年,加纳共和国成立,并成为英联邦的第9个成员国和联合国的第81个成员国,人民大会党组织新政府,恩克鲁玛出任独立后的首任总理,这是在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
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三次非殖民化高潮出现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希特勒和纳粹的统治不只依靠纳粹的恐怖。
希特勒也寻求并赢得了民众的压倒性的认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落败,受到《凡尔赛和约》的羞辱,以及经历魏玛共和国动荡的数年之后,他逐步撕毁条约,让德国人为之欢呼。
纳粹国家严厉打击大萧条时期增多的犯罪现象,获得民众的好评。
约瑟夫·戈培尔是希特勒的宣传部长,他策划培养了对希特勒的崇拜。
元首委任受欢迎的电影制片人莱尼·里芬施塔尔拍摄了《意志的胜利》。
这是一部宏大的宣传电影,展现了精心编排的1934年纽伦堡集会,25万穿制服的德国人经过严密统一的组织,挥舞着纳粹旗帜,向希特勒致敬;这部电影促成了对元首的崇拜……。
同盟国监督着后来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地区的政治制度发展。
直到1951,联邦共和国所通过的所有立法都必须经过西方同盟国的批准。
它们进行了一个从教育开始的去纳粹化过程,但并没有进行任何重大的社会改革。
同盟国坚持认为,德国总统的权力应受到限制,以避免再出现希特勒那无限制的行政权力。
总统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联邦大会由联邦议院全体成员,以及大约相同人数的来自各个州的代表组成。
同时,同盟国的“去纳粹化”计划旨在从所有权力和影响力的职位上清楚所有前纳粹分子,但整体而言,其影响相对较小。
事实证明,不可能从政府、工作和教育行业中清除数以百万计的人……与此同时,冷战使得西方列强更快地接受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及其重整军备加入西方联盟的行动。
——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
根据材料,指出德国纳粹获取民心的手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同盟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去纳粹化”?
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美苏两国都意识到,突发事件可能会引起两个核大国之间灾难性的战争。
美苏之间商谈开始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其中1963年签订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是赫鲁晓夫时期美苏在核裁军领域达成的最重要的条约,又称《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该条约内容简单,仅由5条正文组成,核心内容是禁止除地下核试验外任何地方的核试验,即缔约国保证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大气层范围、外层空间、水下3个环境内,禁止、防止和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其他任何核爆炸。
条约缺少核查条款,对违反条约也未规定任何国际责任。
中国政府于1963年7月31日发表《中国政府主张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核销毁核武器,倡议召开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会议的声明》指出:
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签订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一个愚弄世界人民的大骗局。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也抵制美苏英签订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6年,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据陈刚《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抵制《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
出现这一意想不到的结局的一个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初的殖民主义列强空前地衰落,同样重要的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主义情绪在诸帝国国内得到发展。
此外,战后的两个头等强国美国和苏联对在损害战败的敌人和被削弱的盟国的情况下获取海外殖民地并不感兴趣,这种情况也有助于殖民地革命。
由于日本人以“亚洲人的亚洲”为口号,进行宣传,所以西方帝国主义的政治基础也遭到了破坏。
当日本人最后被迫交出他们的占领地时,他们故意将武器留给当地的民族主义组织,从而尽可能地使西方的统治难以恢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同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动营中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
最后,如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不仅受到了某些地区的战争造成的穷困和苦难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了同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亚非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亚非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答案】:
【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4课 冷战的缘起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八十五 高中历史 选修 20 世纪 战争与和平 14 冷战 缘起 岳麓版 知识点 练习 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