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选修1人民版模块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5996584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51.04KB
学年高中历史选修1人民版模块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选修1人民版模块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选修1人民版模块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选修1人民版模块综合检测卷Word版含答案
模块综合检测卷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诗句中涉及的改革措施是( )
A.财产等级制度 B.解负令
C.津贴制度D.陶片放逐法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财产等级,故A项错误;材料中“许多被出卖的人们……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表明解放债务奴隶,故B项正确;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故C项错误;克利斯提尼制定了“陶片放逐法”,故D项错误。
答案:
B
2.亚里士多德这样评价某次改革:
“(它)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
”因为这次改革( )
A.初步改变了雅典贵族统治的局面
B.在雅典实现了以法治国
C.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
D.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解析:
梭伦改革通过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财产等级制等措施,初步改变了雅典贵族统治的局面,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拯救了雅典,故A项正确;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并未实现以法治国,故B项错误;C项是梭伦改革对经济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故排除;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与材料“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3.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
正如梭伦自己在诗中所说,“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
由此看来,梭伦改革( )
A.是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
B.以缓和阶级矛盾为目的
C.协调了贵族的内部矛盾
D.承认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解析:
梭伦执政时进行了民主改革,但是从材料中的“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看,奴隶主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结合诗中的比喻可知,他要用这两个机构稳定出现危机的统治,故A项正确;目的的表述应是维护统治,不是缓和奴隶主与奴隶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民主的推行要协调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不是贵族内部的矛盾,故C项错误;经过改革,普通公民的确享有了一定的参政权力,故D项错误。
答案:
A
4.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倍其赋”。
对此规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有利于小农经济形成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
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倍其赋”可知赋税的加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可知分家后形成新的家庭,有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可知强制分家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未体现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5.汉初一篇文章记载:
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
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商鞅变法的影响
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
解析:
土地兼并主要导致贫富差距加大,与材料中自立门户无关,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要求自立门户,主要是在土地私有制下,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故B项正确;战争频繁与自立门户无关,故C项错误;“休养生息”政策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6.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其共同的作用是( )
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解析:
梭伦改革是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奠定基础,当时雅典不存在君主统治,强化了君主的权力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是按照财产多少划分政治权利,没有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都打破了依靠出身血缘即可掌握政治权利的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商鞅变法加强君主专制,没有奠定民主政治基础,故D项错误。
答案:
C
7.《战国策·秦策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农耕经济的繁荣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度量衡的主要原因是农耕经济的发展,其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与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
C
8.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
北朝的强盛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作者旨在强调( )
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
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解析:
材料并未论述政策的稳定性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北朝强盛的原因在于“交替的胡化、汉化”,但并未说明北魏成为“强大的帝国”,故B项错误;材料讨论的重心在于北朝全盛的原因,而非隋唐统治,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北朝在“交替的胡化、汉化”中,积蓄了体制的力量,实现了历史的进步,故D项正确。
答案:
D
9.“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是下面哪一个法令实行的原因( )
A.青苗法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
解析:
青苗法的内容是:
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以较低利息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秋后偿还,农民由此免受地主豪绅的高利贷盘剥,符合材料内容,故A项正确;市易法的内容是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不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错误;方田均税法的内容是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不符合材料内容,故C项错误;募役法主要内容是纳钱代役,享有免役特权的官僚地主也要收取免役钱,故D项错误。
答案:
A
10.下列改革中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决定性措施是( )
A.商鞅废井田,开阡陌
B.孝文帝禁穿胡服,改穿汉服
C.庆历新政中整顿吏治
D.王安石推行均输法、市易法
解析:
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变,从而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故A项正确;孝文帝禁穿胡服,改穿汉服,有利于鲜卑族的移风易俗和汉化,但这不是促进社会转型的决定性措施,故B项错误;庆历新政中整顿吏治,是为了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谈不上社会的转型,故C项错误;王安石推行均输法、市易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挽救封建统治危机,与社会转型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A
11.马丁·路德说:
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
该观点意在( )
A.主张因行称义B.否定神学
C.倡导人性解放D.宣扬因信称义
解析:
路德是著名的宗教改革的领导人物,他的这句话说明人们要相信《圣经》,信仰基督教,不是主张因行称义,故A项错误;这句话没有否定神学,故B项错误;这句话也没有提到人性解放,故C项错误;这句话是在说因信称义,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
A.资产阶级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
B.西欧各国的王权普遍得到加强
C.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D.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
解析:
A项表述不准确,B、C两项不符合“最大”,只有D项更符合。
答案:
D
13.“无需罗马教廷特权,(本地)教会对上帝的信条拥有定义的权力。
国王为教会最高首脑,有责任促进基督教信仰的虔诚,有责任维持王国的和平与统一安宁。
”该材料出自( )
A.《九十五条论纲》B.《基督教原理》
C.《大宪章》D.《至尊法案》
解析:
《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掀起宗教改革的开端,主要是揭露兜售赎罪券的丑行,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基督教原理》是加尔文的作品,主要介绍他的预定论和进一步发挥“因信称义”,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大宪章》俗称自由大宪章,是1215年英格兰的国王和贵族之间的一个协议,是对国王专制权力的限制,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在1534年英国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该法案的颁布使英王代替教皇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同时英王也以此确立世俗事务之外对精神生活的权威,故D项正确。
答案:
D
14.拿破仑占领埃及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统治。
下列对其评价不正确的是( )
A.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B.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冲击了埃及封建社会结构
D.稳定了埃及的社会秩序
解析:
法国占领埃及的三年间,埃及人民蒙受了空前的浩劫,排除A。
法国的殖民统治冲击了埃及的封建社会结构,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B、C。
故选D。
答案:
D
15.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遏制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B.整顿了埃及的社会秩序
C.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D.促进埃及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并没有遏制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故A项错误;整顿了埃及的社会秩序不是最大成就,故B项错误;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不是阿里改革的主要影响,故C项错误;阿里改革引进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人才,促进了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埃及的社会面貌,拉开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故D项正确。
答案:
D
16.下列有关四位改革者在土地方面改革措施的说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A.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
B.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
C.废除包税制,改革土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D.颁布“二一九法令”,农奴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取一块份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图片中的人物分别为:
梭伦、商鞅、穆罕默德·阿里和亚历山大二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对应不正确的选项。
B项应该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答案:
B
17.俄日两国均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俄日两国(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D.缺乏民主传统
解析:
俄日两国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则是根源。
答案:
A
18.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曾经大力推行官营工业建设,动用国家力量尽快完成工业化。
结果造成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
日本政府对此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土地私有制,增加国家农业税收入
B.政府增加官办企业拨款,扩大经营规模
C.将大量官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私人经营
D.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取代传统手工业
解析:
A项应该是地税改革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材料看,国营企业建设已经导致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不会再增加拨款、扩大规模,故B项错误;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是国家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创建样板企业后低价出售给个人,继而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正确;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是改革之初的情况,与材料反映的情况不符合,故D项错误。
答案:
C
19.有学者认为:
“似乎十分有悖常理但又千真万确的是,对西方实际统治的反抗已大大有助于完成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征服。
”符合文中所说的“反抗”包括( )
A.太平天国运动和美国独立
B.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
D.明治维新以及五四运动
解析:
明治维新以及五四运动既是反抗列强侵略的举动,同时也有利于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传播,故D正确。
答案:
D
20.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还涉及( )
A.引进西方技术,发展民族工业
B.改革行政制度,强化中央集权
C.宣布制定宪法,确立立宪政体
D.传播西方文化,革新教育内容
解析:
埃及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向欧美引进先进技术,故A项错误;两国改革内容中都注意强化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阿里改革本质上仍然是封建专制,而日本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正确;传播西方文化,发展教育,这是两者相同之处,故D项错误。
答案:
C
21.陈旭麓先生说: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属于甲午战后“群体意义的觉醒”有( )
①地主阶级以“自强”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 ②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甲午战败之前,故①错误;甲午战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后逐渐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故②正确;甲午战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知识分子认识到日本通过变法逐渐强大,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故③正确;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共成立后,而非甲午战败后,故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2.《清史稿》记载:
“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
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
A.康熙帝B.乾隆帝
C.光绪帝D.宣统帝
解析:
A、B两项时期处于康乾盛世,与题干信息“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不符,故A、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是指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启用维新派,变法图强,故C项正确;宣统帝还没亲政,清王朝就已经被推翻,与题干信息“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23.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
“戊戌维新……看其形式,则殊多缺点……看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采一国之意,办一国之事,盖立国之大原,于是乎在。
精神既立,则形成随之而进,虽有不备,不忧其后之不改良也,此戊戌维新之真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的缺点是仅学西方一国
B.梁启超放弃君主立宪主张,主张民主共和制
C.梁启超准备掀起新文化运动,推动国民觉悟
D.梁启超肯定了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解析:
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在形式上有很多缺点,故A项错误;梁启超没有放弃君主立宪主张,故B项错误;梁启超准备掀起新文化运动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梁启超在材料中强调戊戌维新之精神作用很重要,有利于以后改革,说明他肯定了维新变法的启蒙作用,故D项正确。
答案:
D
24.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
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①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②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③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④中国式道路是指国共合作完成革命
A.①②B.①②③
C.③④D.①③④
解析:
英国日本式道路也即由清政府主导,走君主立宪,故①正确;美国式道路即辛亥革命导致中国历史巨变,故②正确;俄国式道路在中共成立后所走即城市中心论道路,故③错误;中国式道路指大革命失败后,农村包围城市,故④错误,选持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25.下列选项对如图中史实共同特征的表述最恰当的是( )
A.工业文明促进政治改革
B.资本主义制度广泛建立
C.启蒙思想的传播与扩展
D.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回应
解析:
A、B两项与中国洋务运动内容不相符,C项与题意不符,所以选D。
答案:
D
26.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
无力者,其国必削。
——《商君书·农战》
材料三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四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摒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倡导的价值取向。
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改革措施加以说明。
(10分)
(2)材料二中商鞅认为国家兴盛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是怎样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来保障国家兴盛的这一关键的。
(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别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并指出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不同形式及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6分)
答案:
(1)公平正义(或中庸、不偏不倚)。
措 施
说 明
解负令
维护了贵族的基本财产,但废除了平民的债务
鼓励工商业
既有利于贵族的财富增长,也有利于其他阶层致富
财产等级制
既有利于维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也有利于保证平民的参政机会
四百人会议
贵族垄断国家权力的局面被打破,平民也受到财产等级的限制
(2)关键:
“农战”。
措施:
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3)矛盾:
(商鞅变法)旧贵族与新地主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制等;(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民族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推行均田制和汉化政策等。
形式:
商鞅变法是创设新制度;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学习汉文化。
作用:
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27.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不成功的变法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虽主张改革专制政体,而改革官职又不撤旧衙门,只设新衙门;他们虽主张设置制度局以实现立宪政体,但设计的主旨旨在君民共治,与西方议会抑制君权不同而赋予君主以很大权力;在思想上他们鼓吹民权,主张开发民智,但实践上却提倡“保教”,要把孔学尊为国教而顶礼膜拜。
正是在如何对待西学和传统文化两大问题上,维新派给旧势力留下广阔的活动空间。
改革者的怯弱只能给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增添一份步履艰难的特点。
——沈渭兵《困厄中的近代化》
材料二 康有为的“两考”在当时虽如梁启超所说的在学术思想界引起震动,但除康门弟子和少数人外,几乎受到新旧人物的一致反对。
吴汝纶对严复《天演论》的推崇也说明他是一个思想非常开通的人。
他说“康有为等虽有启沃之功,究仍新进书生之见”“中国旧学深邃,康梁师徒所得中学甚浅,岂能胜删定纂修之任?
斯亦太不自量矣”。
康有为想通过重构中国传统儒学,在思想上主导这场变法维新运动,但其学养却难以令人信服,结果适得其反。
——江中孝《关于康有为和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问题》
材料三 日本维新前在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了一个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阶层,他们是藩政改革的核心力量。
日本民族具有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形成一个稳定而又开放的文化系统。
日本明治维新主要领导人大多数参与了藩政改革,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
——刘越英《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若干条件之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改革者的怯弱”的具体表现。
(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的思想为什么会受到“新人物”的反对?
(3分)
(3)参照材料三对明治维新的认识,说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一次成功的改革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4分)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一“虽主张改革专制政体,而改革官职又不撤旧衙门,只设新衙门;他们虽主张设置制度局以实现立宪政体,但设计的主旨旨在君民共治,与西方议会抑制君权不同而赋予君主以很大权力;在思想上他们鼓吹民权,主张开发民智,但实践上却提倡‘保教’,要把孔学尊为国教而顶礼膜拜”,可以从不撤旧衙门、不抑制君权、保教等角度归纳。
第
(2)问,根据材料二“吴汝纶……是一个思想非常开通的人。
他说‘康有为……所得中学甚浅,岂能胜删定纂修之任?
斯亦太不自量矣’。
康有为……学养却难以令人信服,结果适得其反”,可以从康有为中学学养不足以担当重构儒学之大任的角度组织答案。
第(3)问,根据材料三“……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阶层,他们是藩政改革的核心力量。
日本民族具有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形成一个稳定而又开放的文化系统。
日本明治维新主要领导人……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群众基础、文化特征、领导经验等角度思考回答。
第(4)问,综合上述材料中“经验、领导、文化、学养”等主要信息,可以从领导力量、理论指导、群众基础、斗争意志、学识水平等角度归纳。
答案:
(1)不撤旧衙门;不抑制君权,赋予君主大权;尊孔学为国教。
(2)康有为个人学养不足,对儒家经典随意描画。
(3)缺少群众基础;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不彻底;领导者缺乏政治经验。
(4)成熟的领导力量;完善的理论指导;坚实的群众基础等。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
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尝试。
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
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秦。
——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
从“万世一系”
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
(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4分)
解析:
第
(1)问,结合材料一“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高中历史选修1人民版模块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 学年 高中历史 选修 人民 模块 综合 检测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