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农业专项.docx
- 文档编号:25992557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5.64KB
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农业专项.docx
《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农业专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农业专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农业专项
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农业专项
工作任务分工方案
一、任务目标
1.根据全省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和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两区同建”统一部署,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目标要求,在滩区各镇村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粮食、优质蔬菜、高效食用菌、优质果品、优质中药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提高滩区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及市场竞争力。
(厅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农业产业扶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头组织落实)
2.到2020年,在黄河两岸滩区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集旅游观光、特色采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文化创意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打造一批农业旅游精品路线。
(生态农业处)
3.到2020年,在滩区各村选择建设一批产业特色明显、规模效益突出、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展规划处、财务处)
4.到2020年,在黄河滩区发展60万亩左右精品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产业扶贫带动能力,全面提升黄河滩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滩区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滩区群众与全省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财务处、种植业处、省农技总站、省果茶站)
5.到2025年,黄河滩区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物质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生产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有效改善,形成产业体系完善、科学技术先进、物质装备优良、组织管理高效、生产方式绿色、品牌优势明显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厅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农业产业扶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头组织落实)
二、投资估算
2018年—2020年,通过涉农资金整合平台,统筹安排高效特色产业、粮食高产创建、生态循环农业、耕地质量提升、水肥一体化示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秸秆综合利用等农业项目资金,根据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安排和年度任务计划,每年向黄河滩区所在县(市、区)投入1亿元,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黄河滩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建设精品农产品生产基地20万亩左右。
三年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亿元,发展精品农产品生产基地60万亩左右。
(厅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农业产业扶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头组织落实)
三、重点发展产业
(一)发展优质粮食产业
突出粮食生产优势地位,以菏泽黄河滩区为核心的入鲁段为重点,辐射带动整个滩区适宜地区,调整优化生产布局,扩大优质小麦、玉米、水稻、杂粮及专用品种等种植规模,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努力提高粮食产能。
实施粮食绿色增产创建工程。
在菏泽市牡丹区、东明县、鄄城县、梁山县、东平县等生产条件较好、交通便利、成方连片,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区域,以小麦、玉米、水稻为重点,规划建设30万亩优质绿色粮食增产示范方,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推广生态绿色技术模式,配套推广高产高效技术,实现均衡增产。
实施优质杂粮高效示范工程。
在东平县、鄄城县、东明县、济南市长清区、章丘区等具有谷子、高粱、大豆、绿豆、红小豆等杂粮杂豆种植传统和生产条件较好的滩区县,建设一批优质杂粮生产基地。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广优质特色品种、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良种良法良机配套、绿色高产高效等技术,重点发展优质特色杂粮。
到2020年,建成优质精品粮食生产基地30万亩;到2025年建成全省优质粮食供给重要供应基地。
(种植业管理处、省农技总站、省土肥总站、省种子总站;省农机局)
专栏1:
粮食产业重点工程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重点区域
辐射区域
粮食绿色高产创建工程
支持发展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产业,完善耕地道路、排灌渠系、土地整平等基础设施,通过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
梁山县、东平县、菏泽市牡丹区、东明县、鄄城县
济南市长清区、天桥区、槐荫区、章丘区、历城区、济阳县、平阴县、高青县、东营市东营区、垦利区、利津县、阳谷县、东阿县、滨州市滨城区、高新区、开发区、博兴县、邹平县、惠民县
优质杂粮高效示范工程
支持发展优质谷子、高粱、大豆、杂豆等杂粮产业,扶持完善基础设施,推广优质特色品种、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良种良法良机配套、绿色高产高效等技术,组织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
济南市长清区、章丘区、梁山县、东平县、鄄城县、东明县
济南市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济阳县、平阴县、高青县、东营市东营区、垦利区、利津县、阳谷县、东阿县、滨州市滨城区、高新区、开发区、博兴县、邹平县、惠民县、菏泽市牡丹区
(二)发展优质蔬菜产业
充分利用滩区丰富的水土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优质蔬菜产业,突出蔬菜生产优势区域,在以菏泽黄河滩区为核心的入鲁段和以济南黄河滩区为核心的中段为重点,辐射带动整个滩区适宜地区,大力发展优质蔬菜产业,培育高端优质品牌,优化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产业的加工增值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滩区群众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
实施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工程。
优化设施蔬菜区域布局,建设优质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在济南市长清区、平阴县、济阳县、东平县、鄄城县、东明县等蔬菜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滩区县,规划建设蔬菜标准化生产园。
实施露地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在平阴县、东平县、鄄城县、东明县等具有传统种植习惯的滩区县,重点发展富硒西瓜、甜瓜、叶菜、茄果等瓜菜品种。
实施蔬菜集约化育苗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在济南市章丘区、济阳县、平阴县、鄄城县、东明县等蔬菜生产面积较大的县,规划建设一批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
到2020年,建成优质精品蔬菜生产基地20万亩以上;到2025年,优质精品蔬菜生产基地达到30万亩以上,产品商品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
(财务处、种植业管理处、省农技总站)
专栏2:
蔬菜产业重点工程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重点区域
辐射区域
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工程
支持发展设施蔬菜,推广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先进栽培技术应用、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
重点支持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建设,发展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园区。
济南市长清区、平阴县、济阳县、东平县、鄄城县、东明县
济南市章丘区、历城区、高青县、东营市东营区、垦利区、利津县、梁山县、东平县、齐河县、阳谷县、东阿县、滨州市滨城区、高新区、开发区、博兴县、邹平县、惠民县、菏泽市牡丹区、郓城县
露天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完善水电路等基础条件,科学规划,培肥地力;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移栽机、田园管理机等技术装备,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平阴县、东平县、鄄城县、东明县
济南市长清区、章丘区、历城区、济阳县、高青县、东营市东营区、垦利区、利津县、梁山县、阳谷县、东阿县、滨州市滨城区、高新区、开发区、博兴县、邹平县、惠民县、菏泽市牡丹区、鄄城县
蔬菜集约化育苗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重点建设新型节能育苗温室,配套先进育苗设施装备,选用优质抗病砧木,推广嫁接育苗,提高育苗质量,提高商品苗率。
济南市章丘区、平阴县、济阳县、鄄城县、东明县
济南市长清区、历城区、高青县、东营市东营区、垦利区、利津县、梁山县、东平县、德州市齐河县、阳谷县、东阿县、滨州市滨城区、高新区、开发区、博兴县、邹平县、惠民县、菏泽市牡丹区、郓城县
(三)发展高效食用菌产业
依托滩区丰富的有机原料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黄河滩区三个片区中,突出资源节约化、生产标准化、产业链条化、产品高端化,通过打造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菌种繁育、菌渣高效循环和产品研发出口等产业不同特色的示范园,大力发展高效食用菌产业。
实施食用菌良种繁育建设示范工程。
依托省会区域优势,以济南黄河滩区为核心的中段为重点,围绕鸡腿菇、金针菇、茶树菇和平菇等本地区优势生产品种,在济南长清区、济阳县、平阴县,着力打造集菌种繁育、菌包供应、新模式展示与推广的现代良种繁育示范园。
实施菌包专业化生产示范工程。
以济南章丘区、东平县为重点,围绕平菇、黑木耳等大宗菇类品种和银耳、长根菇等珍稀菇类品种,引导发展原料处理、出菇管理、储运销售,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着力打造集菌包供应、储运销售和精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示范园,促进滩区群众从食用菌产业各环节就业和增收。
实施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示范推广工程。
以东营、滨州黄河滩区为重点的入海段为推广区域,在滨州市滨城区、惠民县、利津县等县(区),着力打造集食用菌新品种研发、新模式推广、新产品出口的外向型产业示范园。
实施食用菌轻简化生产示范推广工程。
以菏泽黄河滩区为核心的入鲁段为重点,围绕毛木耳、平菇、黑木耳等当地主栽品种,充分利用附近的玉米芯、棉柴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加快推广轻简、高效食用菌生产品种和模式,在菏泽市牡丹区、东明县等县(区),重点打造大宗品种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财务处、省农技总站)
专栏3:
食用菌产业重点工程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重点区域
辐射区域
食用菌良种繁育建设示范工程
支持发展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建设,新品种引进、选育、示范推广,重点支持菌种繁育生产设施和设备建设。
济南长清区、济阳县、平阴县
济南市天桥区、章丘区、历城区、高青县、东营市东营区、垦利区、利津县、梁山县、东平县、滨州市滨城区、高新区、开发区、博兴县、邹平县、惠民县、菏泽市牡丹区、郓城县、东明县、鄄城县
菌包专业化生产示范工程
支持发展菌包专业化生产、新技术引进推广,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菌包生产仪器设备购置和新基质研发、新技术引进推广。
济南章丘区、东平县
济南市历城区、济阳县、平阴县、高青县、东营市东营区、垦利区、利津县、阳谷县、东阿县,滨州市滨城区、高新区、开发区、博兴县、邹平县、菏泽市牡丹区、郓城县、东明县、鄄城县
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示范推广工程
支持发展食用菌高效栽培和周年化生产,重点扶持周年化生产菇房建设、出口型菌包生产线建设、和立体高效栽培设备配置。
滨州市滨城区、惠民县、利津县
济南市长清区、天桥区、槐荫区、章丘区、历城区、济阳县、平阴县,高青县、梁山县、东平县、齐河县、聊城市阳谷县、东阿县、菏泽市牡丹区、郓城县、东明县、鄄城县
食用菌轻简化生产示范推广工程
支持发展秸秆综合利用、轻简化、标准化生产的研究与示范,推广食用菌生态循环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重点扶持食用菌标准生产菇棚(房)建设、质量控制等设备配置,技术培训示范与推广。
菏泽市牡丹区、东明县、鄄城县
济南市长清区、章丘区、历城区、济阳县、平阴县、高青县、东营市东营区、垦利区、利津县、梁山县、东平县、齐河县、阳谷县、东阿县、滨州市滨城区、高新区、开发区、博兴县、邹平县、惠民县
(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
充分发挥滩区资源优势、综合考虑种植习惯和经济社会条件等因素,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高效特色果品产业,推广矮化宽行种植模式和绿色生态防护技术,建设集生产示范、休闲采摘为一体的优质高效水果示范园区。
在以菏泽黄河滩区为核心的入鲁段,选择东平县、菏泽市牡丹区、鄄城县、东明县等滩区县,重点发展耐涝性好的华硕、红露、优系红富士、维纳斯黄金等苹果优良品种,新梨七号、黄冠、秋月等梨优良品种和夏黑、巨玫瑰、阳光玫瑰等优良葡萄品种;在以济南黄河滩区为核心的中段,选择济南市长清区、章丘区、平阴县等滩区县,重点发展华硕、元帅系、易着色的烟富系列等苹果优良品种,新梨七号、黄冠、秋月等梨优良品种;在以滨州黄河滩区为重点的入海段,选择滨州市滨城区、惠民县等滩区县,重点发展新梨七号、黄冠、黄金、锦玉、秋月等梨优良品种,阳光玫瑰、红宝石无核等葡萄优良品种。
到2020年,建成优质高端果品基地10万亩以上;到2025年,形成优质高端果品产业带。
(财务处、省果茶站)
专栏4:
水果产业重点工程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重点区域
辐射区域
高效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工程
支持发展水果产业,加强名优农产品示范基地或园区建设,推广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先进栽培技术应用、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促进水果产业提质增效。
济南市长清区、章丘区、平阴县、东平县、滨州市滨城区、惠民县、菏泽市牡丹区、东明县、鄄城县
济南市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济阳县、高青县、东营市东营区、利津县、齐河县、阳谷县、东阿县、滨州市高新区、开发区、博兴县、邹平县
(五)发展优质中药材产业
发挥滩区品种资源及种植传统优势,确定产业骨干品种,优化区域品种优势,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要求,以丹皮、白芍、白术、白芷、瓜蒌、半夏、山药、菊花、麦冬、罗布麻、枸杞等特色道地药材为主,打造黄河滩区中药材生产优势区。
以菏泽黄河滩区为核心的入鲁段为重点,辐射带动整个滩区适宜地区,在菏泽市牡丹区、东明县、鄄城县等滩区县,集中建设一批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及产品高质化开发利用为一体的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园区。
重点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生态产业园。
依托园区建设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改革药材种植模式,示范推广“药-粮”和“药-林”套作种植技术,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因区、因地、因药制宜,大力培育新型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引导承包土地和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
鼓励龙头企业参与生产基地建设,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及GAP、HACCP等管理体系认证。
(财务处、省农技总站)
专栏5:
中药材产业重点工程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重点区域
辐射区域
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工程
鼓励发展中药材产业,重点支持大青叶、板蓝根、丹皮、白芍、山药、菊花等中药材品种,支持名优农产品示范基地或园区建设,推广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先进栽培技术应用、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促进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菏泽市牡丹区、鄄城县、东明县
济南市长清区、章丘区、历城区、济阳县、平阴县、高青县、东营市东营区、垦利区、利津县、梁山县、东平县、齐河县、阳谷县、东阿县、滨州市滨城区、高新区、开发区、博兴县、邹平县、惠民县
(六)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
立足黄河滩区生态、资源、区位和文化优势,充分发挥旅游综合带动作用,紧密结合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实际,以济南、东营、滨州、菏泽等市黄河滩区为重点,辐射带动整个滩区适宜地区,支持乡村资源基础较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干群发展愿望强烈、适宜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村庄,发展特色采摘、农耕体验、农业公园等休闲农业新业态,打造一批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园区,开发黄河风情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千里黄河生态文化观光长廊。
实施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工程。
以开发具有生态、观光、体验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重点,在济南市长清区、章丘区、梁山县、东平县、滨州市滨城区、开发区、菏泽市牡丹区、东明县、鄄城县等滩区县(区),引入农业产业化、信息化龙头企业,发展特色采摘、产品加工、现代物流、旅游观光、养生度假等关联产业,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程。
支持滩区开展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美丽休闲乡村、齐鲁美丽田园等示范创建,着力发展农业新业态,培育旅游新产品,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
(生态农业处、产业化办公室)
专栏6: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重点工程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重点区域
辐射区域
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工程
完善沿黄及现代农业旅游园区道路、水电、沟渠等基础设施,改善滩区交通、灌排条件。
通过引景入村、引景入田、引景入户,重点培育发展农家餐饮、乡村住宿项目。
济南市长清区、章丘区、梁山县、东平县、滨州市滨城区、开发区、菏泽市牡丹区、东明县、鄄城县
济南市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济阳县、平阴县、高青县、东营市垦利区、利津县、阳谷县、东阿县、滨州市高新区、邹平县、惠民县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程
在黄河滩区县(区)创建国家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园区。
各滩区县
四、产业扶持政策
为有效实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六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着力在基础设施改造、深化农村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业融合、强化科技创新等方面实施以下六大支撑工程。
(一)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更新改造滩区老化机电设备,完善灌排体系,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建设高效节水灌区。
加大整地改土力度,通过平整土地,完善配套田间排灌沟渠、桥涵闸建设,建设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
(发展规划处;省农机局;省土肥总站)
2.提高耕地质量水平。
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通过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等措施改良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
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快土壤改良修复。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提高机械作业水平,推广适度规模经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生态农业处、省土肥总站、省植保总站、省农机局)
3.加强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升级改造。
加强设施农业规划建设,加强陈旧设施改造,新建一批性能优良、便于自动化操作的蔬菜日光温室和拱圆大棚、工厂化食用菌车间及绿色安全养殖设施,完善水电路等基础条件,推广标准化、智能化技术,提高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水平。
(发展规划处、财务处、种植业管理处、省农技总站)
(二)实施农村改革助力工程,增强产业支撑能力
1.积极推动土地流转。
引导滩区农户采取多种方式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支持滩区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统一经营或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增加滩区农户的财产性收入。
(经管处、经管总站)
2.加快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支持有条件的滩区迁建村,分类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将集体经营性资产和纳入改革范围的其他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权、收益权。
支持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优先承担农业财政项目,财政投入、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可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经管处)
3.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
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滩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服务,推进农业生产服务的社会化、合作化、专业化。
支持农机等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采取土地托管、代耕代种和联耕联种等不同模式,为滩区老弱病残贫困户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共同分享土地规模经营收益。
(省经管总站;省农机局)
(三)实施绿色发展引领工程,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1.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支持滩区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通过集成推广农业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促进基地内乃至周围区域农业生产废弃物生态消纳和循环利用、农牧结合互动,产业融合发展,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样板。
积极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创建活动,探索建立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中循环、基地小循环的生态循环格局。
(生态农业处)
2.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支持在黄河滩区全面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施用有机肥、配方肥、缓释肥、生物肥料和沼液、沼渣,努力减少化肥使用量。
积极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大力推广使用0.01mm以上标准地膜,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推广可控降解地膜栽培技术,实现地膜栽培的清洁生产,消除“白色污染”。
到2020年,滩区内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
(生态农业处、省土肥总站、省植保总站、省环能总站)
3.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围绕黄河滩区改善农业农村环境、提供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重点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农村社区推进区域化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和规模化沼气工程建设,促进畜禽粪污收集、存储、处理、利用。
大力推广“果-沼-畜”、“菜-沼-畜”循环农业模式。
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秸秆精细还田、秸秆青贮、秸秆气化、秸秆养殖食用菌等技术,配套建设秸秆收贮体系。
2020年,滩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
(生态农业处、省环能总站)
(四)实施品牌农业建设工程,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1.培育黄河滩区公用品牌。
突出滩区绿色生态的资源环境优势,围绕粮食、蔬菜、果品等产业,着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黄河滩区农产品品牌,做响“黄河滩”农产品区域品牌,率先打造“富硒西瓜”“黄河大米”等代表性产业品牌。
构建“有骨干龙头产业、有龙头生产基地、有知名产品品牌、有质量追溯体系、有充分市场认可度”的“五有”产品品牌体系。
(种植业处、市场信息处、产业化办公室、质监处)
2.开展标准化生产和“三品一标”认证。
加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在黄河滩区全覆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区与“三品一标”认证紧密结合,打造黄河滩区名优农产品。
(质监处、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3.强化品牌形象宣传推介。
滩区县(区)政府积极做好滩区农产品品牌信息发布和消费索引,借助展会、网络、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推介、展示滩区农产品品牌。
(市场信息处、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五)实施农业“新六产”培育工程,创新发展新模式
1.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
积极利用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现有培训项目,依托相关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面向滩区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民,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着力提高其农产品电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育一批懂业务、会操作、能带头脱贫致富的实用型农产品电商人才。
(市场信息处、科技处、经管处、省经管总站)
2.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推进农业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建立信息发布机制。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城市快递网点和社区直接对接,开展生鲜农产品“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
鼓励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购销渠道,扩大网上销售。
(市场信息处)
3.加快推进产业融合。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种养加”“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推动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实现“三链重构”,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的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等“新业态”。
(产业化办公室)
(六)实施农业科技支撑工程,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1.开展专家技术指导。
发挥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重要作用,组织产业专家深入滩区开展技术帮扶和科技服务,推动创新团队专家与滩区农技人员建立紧密联系。
(科技处、省农技总站、省果茶站、省土肥总站、省植保总站、省经管总站、省环能总站、省种子总站、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2.加强滩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积极引导农技推广、科研教学、经营性服务组织等各方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联盟与合作,切实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质量和效率。
大力培养滩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科技处)
3.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
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立足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实际,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产业分层次开展精准培育,重点培育专业大户、新型经营主体领办人和科技带头人,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科技处、农广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农业厅成立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农业产业扶持工作领导小组,厅长任组长,有关厅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加强对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农业产业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 河滩 居民 迁建 农业 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