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讲学稿.docx
- 文档编号:25988717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4.30KB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讲学稿.docx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讲学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讲学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讲学稿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讲学稿
第二单兀讲学稿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教学目标】
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帝国的建立等史实;说说阿拉伯文化的成就。
学习收集、处理和组织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伊斯兰教的创立在阿拉伯国家统一、帝国的建立等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比较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六至七世纪阿拉伯半岛的基本情况、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阿拉伯民间故事。
感受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理解宗教对政治、社会生活、文化的影响。
通过了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感受世界文明的融合。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古代文化的成就。
教学难点: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课前预习】
伊斯兰教教徒称为。
著名的城市巴格达曾经是哪个帝国的都城,并是当时世
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A、罗马帝国;B、查理曼帝国;c、阿拉伯帝国;D、法兰克帝国
【学与教的过程】
一、伊斯兰帝国的创建与阿拉伯帝国
古代阿拉伯半岛的基本情况
阅读课本P61-62内容,并观察图3-27《阿拉伯半岛地图》,结合七年级上册《干旱的宝地》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西亚的阿拉伯半岛现今的一些基本情况,请几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那么你是否了解古代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国家的情况吗?
知道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吗?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扩张中的作用
观察图3-25《古兰经》思考:
伊斯兰教创立的社会背景?
既七世纪时阿拉伯社会的
阶级矛盾、社会情况?
叙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概括穆罕默德的精神?
说说伊斯兰教教义?
列举世界三大宗教,比较它们产生的背景、教义的异同
点?
简述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过程
小结: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扩张中的作用?
阿拉伯帝国可以用四个一来概括:
一个人物、一个宗教、
一个帝国、一种文明,分别指出是哪四个?
二、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
阅读课本P62-64内容,归纳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
内容
建筑
文学
地理
【课堂巩固】
在世界文化的贡献方面有这样一种说法:
“希腊人的脑,
中国人的手,阿拉伯的人的脚。
”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结合地理知识分析说说你对“阿拉伯人的脚”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填空。
有三个信奉宗教的人分别说了三段话:
甲说: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恶事最易做,善事最难行。
阿弥陀佛。
乙说:
行善者自受其益,作恶者自受其害。
我今生今世的最大的心愿就是去麦加朝拜。
丙说:
主啊!
我是你忠实的奴仆。
你叫有权位的人失位,
叫卑贱的人高升
甲信奉的是教,该教产生的时间是
创始人是。
乙信奉的是教,该教产生的时间是
创始人是。
丙信奉的是教,该教产生的时间是
创始人是。
【拓展延伸】
把你认为最能体现下列文明或历史时期特点的内容用短语填写在表格中。
古代雅典
女口:
雅典的民主制;奥运会的发源地……
古代斯巴达
古罗马帝国
欧洲
中世纪时期
古代阿拉伯
帝国
【作业布置】P20-22第三
课题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样性
总课时
第22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设计者
吕建忠
授课时间
0.10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能力
学生能辨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宗教景观的差异。
学生能了解宗教景观的内涵。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世界三大宗教景观差异,了解宗教景观的象征意义,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
与价
值观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社会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景观,
提咼自己的综合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的展开。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收集相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资料特别是宗教建筑方面的资料,如印度佛塔、日本佛寺、中国佛寺等;收集中国南北方的戏台图片;收集家乡的宗教建筑和戏台方面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类与引导,使学生正确区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
能说说在旅游后给您印象最深的景点有哪些吗?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
过程
什么是宗教景观
提问:
什么是文化景观?
什么是宗教景观?
引导学生看教材,了解“文化景观”这一概念,再由此引出“宗教文化景观”的含义。
阅读图3—36《天主教堂》、图3—37《佛教寺庙》、图3—38《清真寺》,思考:
都是宗教建筑,它们相同吗?
掌握相关概念。
三大宗教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体现了在文化景观方面的差异。
这种差异说明了人类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
实际上文化景观是极为丰富的,千姿百态的。
下面我们以三大宗教文化景观为例,来了解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是如何与别的文化发生融合的,自身又是如何发展或变化的等问题。
依次展示:
图3-35《中国的
佛寺》、图一33《印度的佛塔》、图3—34《日本的佛3寺》,并出示两个思考题:
这三个建筑有何相
活动:
1.由学生扮演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中国佛教建筑的形态和构造,再展示印度佛塔和日本佛寺的图片,揭示佛教传播的路线。
请各小组结合“导游”的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
过程
不同的宗教景观告诉我们什么?
同和不同之处?
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同?
绍和上述两个思考题开展讨论,重点讨论形成不同风格
的原因。
讨论结束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交流结果。
通过三个建筑物的比较,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展示图3—36《天主教堂》、图3—37《佛教寺庙》、图3—38《清真寺》
思考:
1.从功能上看,这三个建筑物有什么相同之处?
天主教堂和清真寺的建筑都采用了哪项技术?
你能告诉
大家这项技术的优点吗?
你知道它们的建筑风格分别具有何象征意义吗?
通过上述两组宗教建筑物的比较,说明文化的多样性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展示图3-39《教堂前面的广场》、图3-40《中国北方的戏台》和图3-41《中国南方的戏台》,指导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讨论:
1.中国和西方的宗教景观在布局上有何不同?
你
能试着分析其原因吗?
中国南北方宗教景观在布局上又有何不同?
你觉得主
要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不同?
通过以“各地不同的宗教景观”为案例的学习,我们初
步感受了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也来试一试
组织学生“试试”:
引导学生说说本地的宗教景观,再展示自己制作的关于
本地宗教景观的图片及资料的小报或幻灯片。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确定哪几个是可能有探究价值的宗教景观,并确定几个探究主题,供各学习小组选择。
指导各学习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的探究主题和采用的方
法;组内成员完成具体分工,明确任务,并制定出具体的活动计划。
板书
设计
三大宗教与宗教景观>不同的宗教景观反映了不
同的文化内涵
-->让我们去探索身边的文化
作业设计
《作业本》P37、1-4
作业评批记录
上交
情况
全批全改
批改时间
0、13
讲评时间
0、13
典型问题记录
石窟寺是宗教文化景观吗?
为什么?
纠改
措施
自我纠正互相纠正
小老师指导教师讲解第三单元讲学稿
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教学目标】
了解欧洲文明的起源地及其发展脉络。
通过资料比较,能分析出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不同特点。
了解罗马兴起、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帝国衰落的基
本脉络
通过读图了解罗马帝国的版图范围。
通过课文资料理解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原因。
通过欧洲古典文明与大河文明的比较、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比较、雅典文明与斯巴达文明的比较,让学生感受人类文明发展的多元性与独特性。
【重点难点】雅典的民主制及成因和局限性
【课前预习】
爱琴文明是文明的开端,爱琴文明包括
—文明和文明。
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古希腊出现了一系列城邦,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城邦是和。
公元前509年,建立;公元前27年,
—自称“元首”,实际上成为,古罗马进入
—时期。
公元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
亡,它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的崩溃,逐步形成。
【学与教的过程】
框:
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爱琴文明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
此四文明古国的文明有何共同点?
看图册P20《古代希腊》图,思考:
说说古希腊的地域范围。
从地图上看,它与亚非文明古国有什么不同?
看课本P50,思考:
爱琴文明的时间及中心?
如何证明该地有文明?
城邦国家
看课本P51页,思考:
什么是城邦?
哪两个城邦最重要?
雅典雅典的自然环境如何?
自然环境对雅典的经济有何影响?
雅典的民主制度
1表格
机构
组成
职责
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陪审法庭
2问题:
雅典将军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的葬礼上发表演说时说到“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雅典的国家大事怎样决定?
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在雅典哪些人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通过上述分析谈谈你对雅典民主制度的理解。
斯巴达。
阅读课本P52第二段,说说斯巴达人社会有何特点?
对我国有何启示?
第二框:
从共和国到大帝国1、看课本P52-53内容,结合图3-10及社会图册P22,问:
你知道罗马城的传说吗?
、罗马人与哪个城邦的人民有相似之处?
这个共同之处对罗马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简述罗马的发展过程,在罗马的发展过程中,政治制度有什么变化?
是谁改变了这种政治体制?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古罗马为什么能从一个小小的罗马城变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观察图3-10,罗马帝国的版图主要包括今天的哪些国
家?
【叙述】古代的罗马帝国虽然强盛一时,但在3世纪陷
入了全面的危机,后来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
476年,西
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这么强大的帝国是如何被灭掉的?
如果你感到好奇,可以在课外查阅有关资料。
【课堂巩固】
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结束的历史事是
A、西罗马帝国灭亡;B、东罗马帝国灭亡;c、基督教
的产生;D、罗马帝国分裂【拓展延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
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
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入帝国。
”
材料中的“帝国”是指哪一个国家?
哪一个海洋成为了
它的内海?
何时分裂为哪两部分?
帝国初期大致相当于中国哪一朝代?
当时中国称该国
什么名?
帝国初期的二百年间经济繁荣,请用一句西方谚语来说
明它的繁荣。
【作业布置】作业本:
P28-31:
1、2、3、4、
6、7、&11、14第三单元讲学稿
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学校:
凤桥镇中学执笔:
董常军审核:
罗杰
【教学目标】
了解古希腊人在哲学、历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
成就。
根据图文资料了解古罗马人在法学、建筑等方面的成
就,理解欧洲古典文化的历史地位。
了解罗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在文化成就方面的信息。
进行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在结构、风格和特点上的比
较,体验文化的传承关系。
进一步了解西方古典文化对后世欧洲文化的影响,进一
步了解西方古典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差异,初步学会正确解读
和对待不同的文化现象
体会创新与开拓精神之宝贵,通过对欧洲古典文明对人类进步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形成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
【重点难点】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化之“根”及古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特点及其影响。
【课前预习】
现代西方人所使用的“哲学”一词,就来自古希腊,它的原意是。
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就制定并颁布了部成文法典,因其刻在十二块铜板上,被称为,而迄今为止
最早的成文法典是。
【学与教的过程】
XX年奥运会是在哪里举行的?
XX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
有同学知道奥运会是怎么来的吗?
2、阅读课本归纳本课内容主要涉及了古代希腊与罗马的哪些文化成就?
看P54图3-11《雅典学院》问:
猜猜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画面情景反映出什么?
观察、分析图3-12思考:
图中的人在做什么?
这人机械运用了什么原理?
5、观察、分析图3-13、3-14思考:
图3-13中的剧场结构、背景、演员、面具中,反映出哪些信息?
图3-14中反映出什么信息?
6、阅读P55段内容,思考罗马法的地位及影响。
阅读P55第二段内容,思考:
古罗马的公共建筑类型主要有多少种?
古罗马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小结:
古希腊与古罗马在哲学、史学、法学、文学、科学、建筑方面的成就
古希腊哲学:
自然科学:
戏剧:
欧洲戏剧的故乡
历史:
古罗马
法律:
罗马法一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建筑:
宗教建筑
道路工程建筑
公共建筑
纪念性建筑
宫殿
【课堂巩固】古希腊、罗马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成就?
【拓展延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罗马法》泛指古代罗马社会整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全部法律,是古代奴隶社会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它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期间的全部法律,也包括东罗马帝国的部分法律。
《罗马法》是伴随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不断积累与完备的。
《罗马法》的渊源是什么?
《罗马法》在法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你认为,罗马统治阶级为什么要制订和完善法律?
【作业布
置】作业本PP28-31:
5、9、10、12、15第三单元讲学稿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学校:
凤桥镇中学执笔:
董常军审核:
罗杰【教学目标】
1、说明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们在不同
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教权和王权的结合
【课前预习】
中世纪是指从到的欧洲。
法兰克人是的一支,法兰克人建立的
王国最为强大。
800年,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的诞生。
1世纪,在罗马统治下的,产生了基督教,其
经典称为《》。
【学与教的过程】一、中世纪的王
国与帝国
复习旧课,提问: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它是被哪一个外
来民族推翻的?
2、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对欧洲政治上产生什么影响呢?
当时欧洲最强大的是哪个王国,它是如何演变的?
农民的身份如何变成了农奴身份?
在西欧,上下级的关系怎样呢?
二、基督教盛行欧洲阅
读课本P58页,思考1、基督教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
2、简
述基督教的发源地、创立时间、创始人、教义及经典?
早期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
后期呢?
他们的
加入对基督教产生哪些影响?
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
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
变化?
教学提纲
基督教文明和欧洲中世纪
一、中世纪的王国与帝国
.法兰克王国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主要的封建国家
二、基督教盛行的西欧
.基督教的产生
.基督教政治地位的上升
B、
.中世纪基督教的政治地位【课堂巩固】1、史学家称
之为“中世纪”指的是A、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形成时期;
奴隶制占主导地位时期;c、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
地位时期;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时期2、
欧洲中世纪的一句谚语: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①这种关系使封建主之间权利与义务造成混乱②说明当时存在着封建等级制度③当时的封臣只承认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④这种关系使封建主及农奴之间关系井然,社会稳定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区产和并传播的主要社会根源是A、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加深了犹太人的灾难;B、巴
勒斯坦地区长期遭到外族入侵和掠夺c、灾难中的巴勒斯坦
人民希望“救世主”前来救他们;D、罗马帝国对外扩张,
被征服地区民族矛盾激化。
4、在中世纪的德国有一句谚语: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其意思是A、城市的空气真新鲜;
B、农奴在自治的城市住满1年零1天就取得自由民的身份c、人要长寿主要注意保护好空气;D、人人渴望得到自由【拓
展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与半醒状态。
”材料中所说的“纱幕”是指什么?
材料中所说的“人类意识处于睡眠与半醒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作业布置】作业本:
P32-341、2、3、
5、6、9第三单兀讲学稿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有关资料,描述欧洲封建庄园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农奴的地位,了解城市的兴起和行会制度的概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世纪欧洲的经济生活
教学难点:
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及产生原因
【课前预习】
欧洲中世纪时的庄园的最大特点是。
在中世纪,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而成立的社会组织是。
中世纪的欧洲乡村,庄园里的劳动者是。
从11世纪起,欧洲经济逐渐恢复,新兴的城市不断涌现,其中在意大利以手工业闻名欧洲的是。
【学与
教的过程】一、领主的庄园
阅读课本P59内容及《欧洲中世纪庄园图》,问:
庄园中有哪些建筑?
住着哪些人?
2、庄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3、想想看,这样的布局对庄园内的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观察图3-23,找到农奴领主住宅,再找到农奴和领主。
思考:
农奴耕种领主土地,是否意味着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思考:
比较农奴与领主的生活,说说农奴的社会地位。
思考:
谈一谈农奴与奴隶比较,有什么差别?
二、市民的城市1、回忆七年级学过的“文明的中心——城市”一课,思考:
“城市有什么特点?
那么你们知道中世纪欧洲的城市
是什么样子吗?
”欧洲中世纪城市什么时候出现?
为什么用
“复苏”这个词?
当时欧洲中世纪有哪些城市?
各有什么特点?
学习阅读卡,谈一谈为什么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为什
么这位学者会有这样的感受?
2、阅读P60,思考:
行会是怎
样的一个组织呢?
看书本图3—25,猜猜看,它们是哪些行
会的徽章?
你能评价一下行会这个组织吗?
三、小结:
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课堂巩固】1、下列
关于欧洲中世纪乡村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乡村到处是
商人的叫卖声音;B、到处是裁缝店;c、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村落组成的庄园几乎成为自给自的小世界;D、农奴从事生
产劳动,成为庄园的主人。
【拓展延伸】12世纪世纪时在巴
黎的一个街道,裁缝店、理发店、杂货铺吸引着顾客、到处都有商人的叫卖声,一个乡下的学者来到巴黎,看到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他惊讶不已。
请你从政治与经济两个角度就比较欧洲中世纪城市和乡村生活的不同点,解析这位学者为什么会惊讶。
欧洲中世纪城市城市和乡村生活的不同点:
乡村
城市政治经济【作业布置】作业本P32-344、7、8、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社会 第三 单元 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