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docx
- 文档编号:25983814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0.50KB
自然辩证法.docx
《自然辩证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内容及学科性质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9世纪70年代由恩格斯创立,DialecticsofNature。
目的:
阐述辩证法的客观性。
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
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突出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研究各门具体科学中出现的一系列哲学问题。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钱学森)—自然观
四大起源:
天体起源与演化、地球起源与演化、生物起源与演化、人类起源与演化
4.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
科学哲学:
科学的思想概念作为人文主义批判,反思的对象
科学哲学
西方哲学存在主义:
萨特尔《存在与虚无》
人本主义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潜意识
逻辑实证主义:
爱因斯坦、海森堡
科学哲学证伪主义:
波普尔Popper
历史主义:
库恩Kuhn
5.公认的观点:
简述题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含:
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
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四.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实践哲学
本体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
自然知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知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
思维知识——辩证逻辑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作用
一、地位:
独立层次——介于哲学与具体自然科学之间o
二、作用:
1.对哲学产生的作用:
a.提供理论依据;b.提供丰富营养;c.有利于哲学对科学的指导
2.对科学的作用:
a.提供认识的原则;b.有利于人们善于利用和创建新的研究方法;c.保证科技研究的连续性;d.逻辑分析工具的作用,消除思维的混乱及不必要的争论
第三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前史——自然哲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1.背景:
1873年5月30恩给马写了封信,以批判当时错误的哲学派别
庸俗唯物主义:
当时错误的哲学派别:
新康德主义:
康德:
“自在之物”不可知,怀疑论,不可知论。
认为万物皆为上帝所创,认为社会主义为永恒的准则,不可能成为社会制度的实现。
一批自然科学家(生理心理学家)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一种分泌物。
2.《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过程:
第一阶段:
1873—1876年,《自然辩证法》包括:
论文10篇、杂轮169个、计划草案2个
第二阶段:
1878—1883年
3.《自然辩证法》的体系结构与主要内容:
思考题
全书由论文、札记、计划草案181个组成,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6部分
部分
结构
论文
札记
1
导言
《导言》
科学历史摘要
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自然性。
2
自然科学与哲学
《<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与哲学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错误
3
辩证法
《辩证法》
《偶然性和必然性》、《关于判断的分类》、《关于耐格里的没有能力认识无限》
论述了:
唯物辩证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内容和形式、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
4
物质运动形式
《运动基本形式》
物质运动形式的科学分类
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空的关系。
5
各门具体学科中的辩证法
《运动的量度—功》《潮汐摩擦》《热》《电》
[力学与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探讨了各门具体学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
劳动创造了人
《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劳动在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
4.《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
三.自然辩证法的现状与发展:
(略)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
思考题:
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简述)
2.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
(论述)
①两种原子论②相同相异③相同相异在哪(400字)
3.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说中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思想。
4.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o
5.结合古代科技成果,论述方法论的巨大成就。
结合一个领域数学或力学展开即可成果是暂时的,方法是永恒的
第一节古代自然哲学与自然观
一.探讨世界本原——元素论:
创始人;泰勒斯—水是本原。
“科学之祖”
米利都学派:
阿那克西曼德:
“无限者”、“科学抽象论”
阿那克西•米尼:
“气”万物本原,量变——质变
1.赫拉克立特:
“火”万物本原、“活火说”、“万物皆流、无物常在”、“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2.“八卦”学说:
《易经》——乾、坤、震、巽(xùn)、坎、离、艮、兑。
阴阳二进制
3.“五行”学说: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
二.原子论:
1.留基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L-D):
要点:
①原子和虚空。
原子构成事物的本原,在虚空中不停运动。
虚空≠虚无,是大量原子的存在; ②原子的特性:
A.看不见摸不到的实物粒子;B.既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C.原子在只有大小形状位置次序等数量特征的差异,本质相同。
③原子的运动导致事物的产生和灭亡,原子由于偶然的偏斜运动发生碰撞聚合则事物形成;离散,事物消失。
2.伊壁鸠鲁的原子论: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L-D原子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伊氏是对前人的继承,差异点是伊氏是对前人的发展。
要点:
①始原原子和结构原子。
原子有结构,但不可分割。
②原子特性:
A.看不见摸不到的实物粒子B.既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C.原子有重量,正是由于重量的不同导致原子性质的不同。
(L-D的发展) ③用原子运动导致事物的产生与消亡,但其依据不同。
伊氏运用吸引与排斥,矛盾,重力原因和其他力学原理揭示了事物碰撞聚合产生离散消亡,把偶然的偏斜纳入必然范畴之中。
3.卢克莱修的原子论:
功绩在于运用了原论揭示了自然现象。
著《物性论》
三.宇宙论(天体论):
了解平地圆柱十天体九重天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
四.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古代自然观的三个组成部分:
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问题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天体论(宇宙论)
1.本质特性:
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用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产生与演化。
与唯心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在反映自然界状况时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从自然界本来面目出发进行客观反映,将本原与状况间实现了统一。
诸如“八卦”“五行”学说。
前者用八种事物后者用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
前者用阴阳交感,后者用相生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之一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并实现了两者的统一。
2.直观性:
将世界本原归咎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不懂得一般与特殊二者关系。
将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一般的概念。
3.猜测性:
用理解的或幻想的代替现实关系,甚至用主观臆想填补事实空白。
4.思辨性;(哲学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以付诸现实实践的检验,甚至规避实践检验o
第二节古代科技成果与方法论成就
一.数学与方法论:
思考题:
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发明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同时运用和完善了一系列方法,包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实验方法解析方法。
成就最丰富的还是数学方法。
成果是暂时的,方法是永恒的
1.毕达哥拉斯学派:
※重大突破:
将数形结合,并创解析方法
2.苏格拉底:
创立“学园派”
佯谬法(悖论):
助产法:
3.欧几里得几何学:
古代科学的最高成就。
《几何原本》,运用演绎推理方法建立科学体系。
体系壮观、内容丰富、推理严谨、逻辑性强。
4.阿基米德的成就将实验方法引入数学,运用实验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
二.力学与方法论:
1.杠杆原理:
2.浮力定律:
三.其它
1.亚里士多德的成就a自然哲学目的探求原因b创立生物学,将实验方法具体化著《工具篇》
2.中国农学
3.分析法二分法
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思考题:
1.简述哥白尼“日心说”是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
2.浅析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3.简析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4.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所做出的重的贡献。
5.结合19世纪6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第一节自然科学争取独立的伟大战争
一.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在意大利兴起分工协作
2.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证明地球在自转
3.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
二.《天体运行论》从天文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
1.哥白尼创立日心说:
Comperhiens(1473-1543)1543年5月23日,《天体运行论》
2.日心说的内容:
1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围绕太阳运行
2地球在运动,并带着月亮及其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一年一周。
地球也自转,每转一昼夜;
3月亮是地球的卫士;
4离太阳近的天体运行周期短,离太阳远的天体运行周期长。
3.意义:
1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天体运行论,“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是自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言书,日心说远远超过了天文学,公开勇敢的向宗教神学挑战,动摇了宗教统治的根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起推动作用。
2“将颠倒了近2000年的地日关系重新正立过来,把天文学建立在真正的科学基础之上,为其它科学冲破宗教神学的桎梏,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纷纷独立,建立体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
4.日心说的传播与发展:
1布鲁诺宣传捍卫日心说:
Bruno,1584年,发表《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宇宙是由众多像太阳系的星系组成)1600年2月17日遭火刑o
2伽利略宣传发展日心说:
Galelie(1562-1642),1632年发表《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三.《人体构造论》从医学领域想宗教神学发起挑战:
1.维萨里(比利时)Vesarlius,1543《人体构造论》
盖仑三液体说脑脊液静脉血动脉血
2.赛尔维特(西班牙)Servet,1543年发表《基督教的复兴》提出血液在心肺小循环理论。
当年遭火刑。
3.哈维《心血运动论》
第三节近代前期自然科学发展与形而上学自然观
一.方法论的突破:
1.实验科学的兴起:
直接目的
主体内容
社会生产
改造自然物质财富
重复性体力
科学实验
认识自然精神财富
创造性智力
2.归纳方法重新振兴:
培根:
求同法、差异法、共变法
穆勒:
求同差异法、剩余法
3.演绎法逐渐完善:
笛卡尔——四法则:
①清晰明白法则;②分析法则;③秩序法则;④完整性法则。
二.自然科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1.天文学——天体运行规律:
椭圆运动定律太阳位于焦点上
面积定律太阳与行星相连的向径在相同的时间扫过的面积相同
和协定律
2.力学: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绝对时空观”
时间,绝对的,真正的,数学的时间,总是自身流逝的,由于其本性与外界的任何事物无关,总是均匀不变的
空间:
绝对的空间,由于其本性与外界的任何事物无关,永远是相同的,不变的
一句话,时间,空间绝对不变
将时空提升到哲学高度来分析物质的运动及自己的力学成就,体现了很高的哲学水平和能力
随科技的发展,绝对时空观暴露了很多弊端,
①割裂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之间的关系,不清楚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②否认了时空表现形式的相对性,时间空间的表现形式与物质的存在及运动形式不同,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其表现形式存在多样性。
③否认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时间空间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牛顿硬性将绝对时空概念强加于不同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使物质运动形式与它的时空概念相一致,——本末倒置
3.
数学:
常量变量,微积分(解决瞬时运动、切线、曲线所围面积及长度、极值问题)
对数
解析几何——笛卡尔
4.物理学:
热、光、电、磁
5.化学:
波义耳、拉瓦锡
6.生物学:
物种分类人为分类法:
林奈
自然分类法:
布丰
自然发生说
物种由来预感说
渐成说
三.形而上学自然观——自然界绝对不变
1.特性:
1机械性:
用力学观点解释一切,
2形而上学性:
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不彻底性:
没有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于社会领域,其历史观仍是唯心史观
2.产生原因:
1科学原因:
自然科学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只有力学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由此产生了“泛力学”的分析方法
2方法局限:
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将完整的自然界人为的划分了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的加以研究,无视其它领域的进展及取得的成就,甚至排斥其它领域的成就,久之,上升为哲学高度,孤立片面的观点得以产生。
3阶级原因:
资产阶级已成为统治阶级,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形而上学自然观正合乎其需要,得其青睐,使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评价:
1贡献:
a›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解放人们的思想方面起过积极作用;b›使自然科学摆脱宗教神学的桎梏,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得以独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c›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发展,形而上学自然观有其推动作用o
2缺陷:
a›对科学间的交叉渗透起到了不良影响,对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b›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作辩护,妄图阻止社会进一步发展。
第四节伟大的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
一.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后果:
1.内容:
1工作机的改进;
2蒸汽机的改进(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
3机器制造标准化;
4炼钢技术的改进。
2.后果:
1充分显示了科技的威力,使统治者乐于扶持资助科学;
2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3调整了科学技术生产三种关系,使科学真正走到技术生产的前列;
4充分展现科技成果的应用前景。
二.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康德—1735年《宇宙发展史概论》
以原始星云为基础,运用吸引与排斥的矛盾,力学与热力学的有关原理解释了宇宙天体形成与演化,揭示了自然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在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唯心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三.维勒有机化学:
1828年,维勒——《论尿素的人工合成》,
论述了用无机物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获得有机物——尿素,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的观念给予致命打击,揭示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内在联系。
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根据。
四.赖尔的地质渐变论:
1833年,赖尔——《地质学原理》,
书中运用地球内力(火山、地震等)和外力(风霜雨雪、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合理揭示了地质岩层的形成与演化,深刻揭示了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的思想,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增添新的基石
五.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1.过程:
①能量守恒——19世纪40年代,十几位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该定律。
德国年轻医生迈尔从生理学角度提出了该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电学、力学、热学角度提出该定律。
德国霍尔姆兹从数学、生理学、化学等领域证明了该定律。
还有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证明了该定律。
②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恩格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站在哲学高度运用辩证思维科学地概括得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能量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力即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位能、热、放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它们按照一定的量度关系,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因此当一种形式的一定量消失必然有另一种形式的对应量诞生出现。
因此,整个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无限转化”。
2.意义:
1为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2更深刻,全面的论证了物质世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和普通联系之中,不仅揭示了事物的静态联系,进一步揭示了事物处于动态联系中
3使世界永恒运动的哲学论断变为经验的自然科学的事实,对形而上学自然观是致命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最坚固的基石。
六.生物的细胞学说:
两位德国生物学家先后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和适用于整个生物界的细胞学说,实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揭示了不同生物间的内在联系,对形而上学自然观再一次给予了重大打击o
1839年,施莱登《关于植物起源的资料》,1840年,施旺《关于动植物的结构与生长类似性的显微镜研究》。
细胞是一切生物构造的基础,一切生物是细胞生长发育的结果。
七.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1831环球科学考察,1859《物种起源》提出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华莱士、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遗传与变异、同化于异化、生物体与环境
1.自然选择:
种间、种内
自然选择2.人工选择
3.性选择:
温和式(孔雀)、激烈式
达尔文运用生物界所固有的矛盾遗传与变异、同化于异化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等矛盾,解释了生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过程,解决了当时哲学界、科学界、生物学界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
列宁称赞,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基础之上,解决了生物界乃至科学界、哲学界中最困难、最重大的问题,批判了物种神创论、偶然论、不变论的观点,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结语:
面对如此之多的重大科学发现,恩格斯概括新自然观的基本点已经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凝固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是永恒不变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流动和无限循环中发展的。
第四章新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一.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原理:
光速不变,同时性的相对性
结论:
⑴高速运动的物体沿运动方向长短,空间形式与运动密切相关
⑵高速运动的物体上的时钟运行缓慢
⑶物体运动速度极限是光速
⑷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质量最小
哲学意义:
⑴将空间与运动形式紧密联系,空间的形式随运动速度改变而改变
⑵将时间与运动密切联系起来,时间的形式随运动速度改变而改变
⑶时间、空间密不可分,紧密联系相互制约
广义相对论:
原理:
1等效原理,2广义协变原理同一过程在不同坐标系进行处理可保持形式上一致性
结论:
1重引力场时钟运行缓慢2光线通过重引力场发生弯曲
三大推论:
1水量近日点的运动2光线弯曲3光线红移
对时空观贡献:
将物质与时空联系起来,时空的形式与物质分布直接相关,从更深层次上为时空时物质存在方式提供了依据
二、量子力学
第四章科学技术观概括
1.简述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
2.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3.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节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
一.社会生产是科技的基础:
1.社会生产是科技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
1最早的科学技术主要来源于社会生产;
2社会生产不断为科技提出新课题,促进其发展。
2.社会生产不断为科技提供新的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是检验科技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二.社会制度和军事战争的影响:
1.社会制度的影响:
1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制约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各方面:
科技成果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就会得到统治阶级的资助得以发展,反之则不然。
2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有重大的制约作用。
良好的先进的科技政策能充分调动研究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科技发展,反之则不然。
2.军事战争的影响:
弊大于利
1主要表现在巨额投资刺激科技发展;
2军事战争向科学技术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促进科技发展;
3能够带动相关科学的发展。
三.哲学领域:
1.为研究者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对研究成果加以分析o
第二节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
在理论指导下的科技探索活动会出现新事实新现象原有理论难以解释,暴露出不足和缺陷,需要根据新事实新现象补充完善原有理论或提出新理论取代旧理论,从而把科技推向前进。
二.不同学派理论观点之间的争论:
1.产生原因:
人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对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结论,相互订正。
2.作用:
1活跃学术气氛,加速科学发展。
特别是有利于年轻学者脱颖而出,造就年轻人才;
2促使人们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正确的观点;
3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理论创新。
三.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1.原因:
世界的物质同一性
2.途径与作用:
1基础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使科学的理论更加可靠可信,一次为指导改造世界,能提高成功率;
2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有利于理论向现实的转化,形成现实生产力,提高人们然是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3交叉学科、横断学科(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综合学科的出现有利于科学整体突破全面发展。
四.继承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的基础既包括继承前人的成果经验方法,也包括前人留下的难题,吸取前人经受挫折所留下的教训。
创新是研究者的最高追求,创新十分层次的。
提出了前人没有涉及的新定律新原理称为科学的突破;取得的成果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达到了完善的程度称为重大科学突破;取得的成就使整个科学领域发生重大飞跃或创建了一种普遍使用的新方法称为科学革命;取得的成就是整个人类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飞跃称为重大科学革命。
第三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专家学者达成共识,科学技术即是生产力,并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生产力=劳动者科技+(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科技+管理
一.通过教育的途径使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提高劳动者素质,保障劳动者健康,在正产中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二.通过技术革新发明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物化到生产工具中,研制出新的机器设备用于生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三.通过新工艺新发明不断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合理节约使用原有资源,不断开发新资源,增加生产力的物质内涵,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四.管理科学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协调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降低内耗使其最大限度发挥各自功能。
五.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将发挥更大作用。
总之,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是生产力,就社会发展而言是推动力,就政治而言是影响力,就军事而言是威慑力。
所以,在整个世界格局中地位,综合国力如何关键是科学技术
第五章科研课题及选择
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