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师优卷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效仿真模拟练二54.docx
- 文档编号:25981803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52.87KB
优师优卷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效仿真模拟练二54.docx
《优师优卷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效仿真模拟练二5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师优卷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效仿真模拟练二5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师优卷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效仿真模拟练二54
高效仿真模拟练
(二)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贬谪是对负罪官吏的一种行政处罚,是一种强制性措施,通过对负罪者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
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贬谪制度起源甚早。
到了唐五代,贬谪制度亦因之完整、严密起来,成为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补充。
②综观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的贬谪史,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其内里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表现出难以缕述的丰富样态,但从整体来看,宽严交替、株连面广、贬杀结合、文士多逐臣,乃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
这几大特点,深层次地反映了唐五代贬谪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某些规律。
③唐五代的贬谪主要有既降品秩又远迁异地者、降秩而不出京者、不出京品秩不降而投闲置散者、被贬出外品秩不降反升者等几种情形;唐五代的贬官主要有左降官、责授正员官、量移官和流人等几种类型;而一些史书未明言为贬实则与贬谪无异的外任,如节度使、观察使、刺史及东都分司官等,亦当视同贬官。
但无论是典型的贬官,还是普通的贬官,在实质上都有相同的一面,那就是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都体现了政治这柄双刃剑给予逐臣的警戒和惩罚。
④我们知道,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
从大的方面讲,“修身、齐家”的士人必须借助现实的政治权力才能“治国、平天下”;从小的方面讲,个人禄位、仕途风光等亦须尽可能接近君王才能获得。
就君与臣的关系而言,品级愈高,职掌愈重要,愈见君主的信任与器重;而由高官降为卑职,由清要之所到闲散之地,由庙堂之迩到江湖之遥,都意味着与君主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的扩大与疏远,都意味着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弱化与沦落。
⑤这种君臣之间的掌控权,握在君主和用事者手里。
他们通过改变君臣的距离,来操纵臣僚下属的升降荣辱,进而实现对文武百官的驾驭。
其正面效应,是对那些欺罔、逞欲、不职、不法的官吏予以应有的惩戒,使已犯者受罚,未犯者知惧,从而约束官员的行为,维护朝廷政治运转的稳定进行。
这也是贬谪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
其负面效应,一方面表现为昏戾之君逞雷霆之威而无节制,小人窃柄,弄权者得以上下其手,挟私报怨;另一方面,则造成了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国,万死投荒,使得他们大有为之生命在穷山恶水中被消耗的现象。
(取材于尚永亮《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贬谪是指对负罪官吏采取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的一种强制性行政处罚措施。
B.贬谪制度发展到唐五代时期“臻于完整”,其表现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原因复杂,样态丰富,特点鲜明。
C.古代士人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君主,小至“修身、齐家”,大至“治国、平天下”,无一例外。
D.典型贬官和普通贬官的实质有相同的地方,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以及政治权力的威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重点阐释了唐五代时期贬谪制度的特点、类型、本质和影响,条分缕析,鞭辟入里。
B.通观全文,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正反对比等论证方式,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C.第二段列举唐五代贬官的特点,揭示了该制度的成因、影响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
D.第四段围绕“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一句展开,论题集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五代的贬谪史,是这一时期政治现实的体现,也是这一时期士人生存状态和命运沉浮的写照。
B.唐五代时期,封建君主借助贬谪制度,成功地实现了对文武百官的驾驭,有效地巩固了专制统治。
C.士人品级的高低,职掌的轻重等个人际遇与其受君主信任、器重的程度以及关系亲疏密切相关。
D.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国,万死投荒,在本质上暴露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残酷暴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八杂
迟子建
丢丢的水果铺,是老八杂的一叶肺。
而老八杂,却是哈尔滨的一截糜烂的盲肠,不切不行了。
老八杂不是街名,而是一处棚户区的名字。
这是一带狭长的房屋,有三十多座,住着百余户人家。
房子是青砖的平房和二层的木屋,有七八十年的历史。
它们倚着南岗的马家沟河,错落着排布开来,远远一望,像是一缕飘拂在暮色中的炊烟。
这儿原来叫四辅里,只因它芜杂而喧闹,住的又多是引车卖浆之流,有阅历的人说它像“八杂市”。
因有过“八杂市”和“新八杂市”,人们就叫它“老八杂市”。
不过缀在后面的“市”字有些拗口,时间久了,它就像蝉身上的壳一样无声无息地蜕去了,演变成为“老八杂”。
别看老八杂是暗淡的,破败的,它的背后,却是近二十年城市建设中新起的幢幢高楼。
楼体外墙有粉有黄,有红有蓝,好像老八杂背后插着的五彩的翎毛。
老八杂的清晨比别处的来得要早。
无论冬夏,凌晨四五点钟,那些卖早点的、扫大街的、开公交车的、卖报的、拾废品的、开烟铺的、修鞋的、打零工的,纷纷从家里出来了。
他们穿着粗布衣服,打着呵欠,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到了夜晚,他们会带着一身的汗味,步态疲惫地回家。
别看他们辛劳,他们却是快乐的,这从入夜飘荡在老八杂的歌声中可以深切地感悟得到。
老八杂的人清贫而知足地活着,它背后那些高档住宅小区却把它当成了眼皮底下的一个乞丐,怎么看都不顺眼。
春天的哈尔滨风沙较大,大风往往把老八杂屋顶老化了的油毛毡和院落中的一些废品刮起,树静风止时,那些沿河而行的人,就会看见哈尔滨这条几近干涸的内河上,一带垃圾缓缓地穿城而过,确实大煞风景。
老八杂除了在风天会向城市飘散垃圾,它还会增加空气的污染度。
由于这里没有采暖设施,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要烧煤取暖,烟囱里喷出一团团的煤烟,逢了气压低的日子,这些铅色的烟尘聚集在一起,呛得人直咳嗽,好像盘旋在空中的一群黑压压的乌鸦。
还有,由于电线的老化,这里火灾频仍,而老八杂的街巷大都逼仄,消防车出入困难,一旦大火连成一片,后果不堪设想。
改造老八杂,势在必行了。
政府经过多次论证,下决心要治理这处城市的病灶了。
工程立项后,实力雄厚的龙飘集团取得了对老八杂的开发权。
丁香花开的时节,他们就派人来对现有住户的住房面积进行实地测量,并将动迁补贴的标准公示出来。
如果不回迁,按照每平方米两千五百元的标准进行补偿;如果回迁,每平方米要交纳四百元的小区“增容费”。
也就是说,将来你若想在老八杂生活,即便是住原有的房屋面积,每户至少也要交纳两到三万元,人们对此牢骚满腹。
卖烧饼的张老汉说:
“我住旧房子住服帖了,不想挪窝啊!
我进了鸟笼子,被他们给吊在半空了,还得倒贴钱给他们,我疯了?
”
开发商设计的住房是沿马家沟河的四幢高楼,在高层住宅的下面,有三层的会所和两层的游泳馆。
其余的地方种花种草,设置健身器材。
尚活泉说:
“我天天在外出苦力,晚上回家时腿都软了,那些健身器材,谁他妈用啊!
”
王来贵说:
“这地段的房价如今涨到四千块一个平方了,他们才给我们两千五,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
“我们这里一百多户连一栋楼都使不了,名义上是给我们改善条件,其实他们是靠我们的地皮发横财,咱们可不能上当啊。
”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有人嫌住在高楼里不接地气,人会生病;有人嫌自家赖以为生的架子车没处搁,耽误生计;还有人嫌坐电梯头晕,等于天天踩在云彩上,不会再有好胃口了。
动迁通知在六月份就张贴出来了,限老八杂的人在七月底以前,必须迁出。
但大家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过着日子。
老八杂的人,但凡遇见难事,都爱凑到丢丢那儿请她拿个主意,虽说她是个女人,但却是老八杂人的主心骨。
丢丢四十出头,长脖子,瓜子脸,细眯的小眼睛,喜欢戴耳环和梳发髻。
喝松花江水长大的女孩,大都有着高挑的身材,丢丢便是。
她有一米七,双腿修长。
她的小腿圆润,大腿结实却不乏柔美,似乎你摆到她面前一双舞鞋,她就能踮起脚尖,轻盈地起舞。
丢丢有着男人一样的剑眉,可以看出她性格的凌厉和豪爽;她又有着敦厚的嘴唇,让人能感觉到她为人的厚道。
老八杂那些暗淡破旧的房子,据说是旧哈尔滨的“马市”。
那时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马市”也就兴起了。
“马市”在,就有养马人。
有了养马人,就要有娱乐。
老八杂现存的半座米黄色的小楼,过去就是舞场,是一个俄国商人开的。
它位于老八杂的腹地,主人就是丢丢。
(节选自中篇小说《起舞》)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把老八杂比成一截糜烂的盲肠,既突出了它的重要性,又突出了它的问题。
B.小说详细描写了老八杂对城市风景和空气的污染情况,一方面突出了改造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其居民觉悟低下。
C.老八杂居民对开发商的意见很大,所以,虽然动迁通知早就张贴出来了,人们却不愿搬迁。
D.小说语言质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如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就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作品语言方面的特点。
5.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本,请探究作品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
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
“城镇化”一词的出现显然要晚于“城市化”,这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
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力推中国的城镇化概念,并获得一批颇有见解、影响较广的研究成果。
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它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中共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
这是近50年来中国首次在最高官方文件中使用“城镇化”。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二:
(摘编自《1950—2025年中国与世界城镇化率比较》)
材料三:
依法执政能力是党领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增效剂,具体表现为依法决策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城镇化进程中依法执政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破解制度难题、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面对城镇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法治是最好的化解之道。
一方面,建立健全以保障农民权利为核心的法治体系。
从人口学意义上看,城镇化的本质问题是农民问题。
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
通过立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构建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通过司法保障农民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长期帮扶机制;等等。
另一方面,提高党对新型城镇化的依法决策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在党领导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制定发展规划,推进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利,维护社会稳定;要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坚持依法决策和科学决策,城镇化政策的调整、农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修改、城镇地址和规模的确定等都要依法依规进行。
(摘编自焦晓云《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力》)
材料四: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但在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重物轻人、“兴城不兴业,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违背了城镇化规律。
所以,中央一再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明确提出“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摘编自彭焕才《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城镇化的关键》)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城镇化率起步低,但是一直在增长,特别是1980年以后,我国城镇化率增长迅速,预计到202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5%。
B.从1950年开始,世界城镇化率虽然增长有快有慢,但是一直缓慢上升,预计到2025年,世界城镇化率约是1950年的两倍。
C.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率比中国城镇化率起步高,几乎呈直线式增长,并且曾经长期高于中国,但是2005年之后被中国超过。
D.较发达地区城镇化率最高,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80%;虽然我国的城镇化率与之相比有差距,但这种差距预计会越来越小。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这也是各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经历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
B.中国学者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创造了“城镇化”这一概念,并在后来的研究中获得一批研究成果,富有见解,影响较广。
C.虽然“城镇化”出现的时间比“城市化”要晚,但是中共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官方文件中使用了“城镇化”,却没有提到“城市化”。
D.中央预见一些地方将会偏离“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的方向,违背城镇化建设规律,只重“物”而轻“人”,所以一再发声,进行纠偏。
9.我国应如何做好城镇化建设工作?
请根据材料简要回答。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何胤,字子季。
年八岁,居忧哀毁若成人。
既长好学。
师事沛国刘献,受《易》及《礼记》《毛诗》,又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其业皆通。
而纵情诞节,时人未之知也,唯献与汝南周颙深器异之。
起家齐秘书郎,迁太子舍人。
出为建安太守,为政有恩信,民不忍欺。
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
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转为国子祭酒。
郁林嗣位,胤为后族,甚见亲待。
累迁左民尚书。
胤虽贵显,常怀止足。
建武初,已筑室郊外,号曰小山,恒与学徒游处其内。
至是,遂卖园宅,欲入东山,未及发,闻谢朏罢吴兴郡不还,胤恐后之,乃拜表辞职,不待报辄去。
明帝大怒,使御史中丞袁昂奏收胤,寻有诏许之。
胤以会稽山多灵异,往游焉,居若邪山云门寺。
永元中,征太常、太子詹事,并不就。
高祖霸府建,引胤为军谋祭酒,胤不至。
高祖践阼,诏为特进、右光禄大夫,亦不就。
有敕给白衣尚书禄,胤固辞。
有敕山阴库钱月给五万,胤又不受。
于是遣何子朗、孔寿等六人于东山受学。
太守衡阳王元简深加礼敬,月中常命驾式闾,谈论终日。
胤以若邪处势迫隘,不容生徒,乃迁秦望山。
胤家世年皆不永,唯祖尚之至七十二。
胤年登祖寿,乃移还吴,作《别山诗》一首,言甚凄怆。
至吴,居虎丘西寺讲经论,学徒复随之,东境守宰经途者,莫不毕至。
中大通三年,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梁书·何胤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
B.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
C.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
D.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毛诗》,指毛亨和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即现流行于世的《诗经》。
B.伏腊,指伏祭和腊祭之日,伏祭在夏季伏日举行,腊祭在农历十月举行。
C.霸府,是指晋、南北朝和五代时势力强大,终成王业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
D.践阼,意为走上台阶主位,常表示即位、登基之意,文中就是指高祖登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胤谨守孝道,而且好学不倦。
年少时为父母守丧,极为悲伤;他曾拜刘献为师,学习《易经》《礼记》及《毛诗》,又到钟山定林寺听讲佛经。
B.何胤治政仁德,对民恩义有加。
他担任建安太守时,每年让囚犯短期回家两次与亲属相聚,到了规定期限,囚犯们都没有私自逃跑而准时回到牢房。
C.何胤淡泊名利,常怀归隐之心。
他卖掉了自己的宅院,只在郊外建造的房子和朋友游玩;他担心谢朏先他步隐居东山,未等朝廷同意就离京归隐。
D.何胤才德兼备,受到时人敬重。
萧元简对他以礼相待,经常到他家中与他整天谈论;他在虎丘西寺讲论经学,东部地方长官路过时都要到寺中听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而纵情诞节,时人未之知也,唯献与汝南周颙深器异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敕给白衣尚书禄,胤固辞。
有敕山阴库钱月给五万,胤又不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风入松·寄柯敬仲①
(元)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②。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注】①陶宗仪《辍耕录》云:
吾乡柯敬仲先生,际遇文宗,起家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以避言路居吴下。
②银字泥缄:
指书信。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从家里生活写起,直抒胸臆,写出即使有美人舞姿的陪伴,自己还是盼望与老友相聚。
B.上下阕都以春天为背景,画面匀称明艳,意境柔和妩媚、动静相宜,让多少读者为之迷醉。
C.上阕回忆二人春日在金銮殿当值,被允许传呼执烛宫人、天热可穿轻罗朝衫的礼遇和安逸。
D.下阕写御沟冰化,冰白水蓝,初融的冰水形态逼真、恰切,燕子的叫声也是流动、变化的。
15.“杏花春雨江南”乃词中名句,历来为词家所称赏,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时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9分)
戈壁滩以其简单的灰褐色顽固地撞击着我的视线,举目所见处,是一片苍茫辽阔的灰暗。
单调的色彩,使人无聊厌倦,昏昏欲睡。
亨导把我从迷蒙中震醒,把总想结合在一起的上下眼睑毫不客气地撑开。
车窗外,偶尔有漠风夹杂着沙尘________________,绝尘而去,卷起几片梭梭草的残枝在空中翻着跟头从眼前飘过。
正当一双眼睛被灰蒙蒙的色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一汪绿色的泉水就这样不经意间突兀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如戴着黄色面具的少女,只露出水汪汪的一只大眼睛。
我这双疲惫无神的眼睛,遇到这碧绿清澈的眼睛时,瞬间明亮了起来。
眼晴锁定目标,________________,大步流星地走近,只想亲近戈壁大漠中那奇特的泉,那让无数游人________________的泉,那引无数摄影家________________的泉,那令无数文人雅士咏之记之的泉。
离泉不远处有一石竖立,( )。
大家喊:
“快来合影!
快来合影!
”便向那石头处奔去……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正当一双眼睛被灰蒙蒙的色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一汪绿色的泉水就这样不经意间出现在我的面前,如戴着黄色面具的少女,只露出水汪汪的一只大眼睛。
B.正当一双眼睛被灰蒙蒙的色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一汪绿色的泉水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如戴着黄色面具的少女,只露出水汪汪的一只大眼睛。
C.正当一双眼睛被灰蒙蒙的色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一汪绿色的泉水就这样不经意间出现在我的面前,如戴着黄色面具的少女,只露出一只水汪汪的大眼睛。
D.正当一双眼睛被灰蒙蒙的色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一汪绿色的泉水就这样不经意间突兀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如戴着黄色面具的少女,只露出一只水汪汪的大眼睛。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上书“第一泉”三个红色大字,字是行书,十分醒目
B.三个红色大字“第一泉”写在上面,字是行书,十分醒目
C.上书“第一泉”三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的字是行书
D.三个红色大字“第一泉”写在上面,十分醒目的字是行书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款款而来 聚精会神 顶礼膜拜 神魂颠倒
B.款款而来 心无旁骛 五体投地 魂牵梦萦
C.疾驰而来 聚精会神 五体投地 神魂颠倒
D.疾驰而来 心无旁骛 顶礼膜拜 魂牵梦萦
20.下面是雅安XX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报》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5分)
《语文报》编辑部:
我是雅安X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
久闻你刊大名,决定向你刊投稿。
现奉上作品《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
还望务必拨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张晓
2018年2月11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师优卷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高效 仿真 模拟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