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二.docx
- 文档编号:25979520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46.24KB
生物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二.docx
《生物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二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
(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50.0分)
1.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可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某种性状和扩大可供选择的范围
B.杂交育种通过基因重组和人工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后期,使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D.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无籽性状是可以遗传的
2.将某种二倍体植物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③到④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
B.由⑤×⑥过程形成的⑧植株既不属于物种⑤,也不属于物种⑥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D.由⑦到⑨的过程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3.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的基因,并以质粒为运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抗枯萎病的金茶花与原金茶花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
B.质粒是能自我复制的小型细胞器,因此适合做运载体
C.抗枯萎基因最终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组中,该技术应用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病金茶花,将来产生的配子不一定含抗病基因
4.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用普通小麦(6N=42)和黑麦(2N=14)杂交获得杂种幼苗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据此可推断出( )
A.小黑麦的各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相同
B.小黑麦的产生丰富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C.小黑麦含有8个染色体组,其单倍体可育
D.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通过下列方法可以分别将它们的后代转变为以下基因型:
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多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的部位是( )
A.核苷和磷酸之间的键
B.碱基之间的氢键
C.两个核苷酸之间的键
D.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键
7.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 )
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
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
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为新物种形成提供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D.长期的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9.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
A.
B.
C.
D.
10.如图是有关遗传和生物进化原理的概念图,结合此图,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图中①是自然选择,②是种群基因频率,③是生殖隔离
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③,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③的根本原因
D.某个生物个体体细胞产生基因突变,也必然会影响②的改变
1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
B.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不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
12.地球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
A.单细胞、有氧呼吸型生物
B.多细胞、无氧呼吸型生物
C.单细胞、无氧呼吸型生物
D.多细胞、有氧呼吸型生物
1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Na+
B.载体蛋白、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蛋白、尿素
D.K+、葡萄糖、氨基酸、尿素、H2O
14.2016年8月7日,我国选手张梦雪在巴西里约女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为中国队赢得首金.张梦雪平时训练刻苦,手掌经常磨出“水泡”,若要水泡自然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5.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粟
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
C.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16.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C.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D.24小时尿量和尿比重可作为内环境的检测指标
17.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
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红细胞在①中流动
B.图中①中含有激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③④中氧气含量最高的是③
18.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
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
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19.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20.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C.ATP的合成和分解
D.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
21.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 )
A.婴儿的脊髓内的低级中枢还未发育完全
B.婴儿的泌尿系统还未发育完全
C.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着脊髓内的低级中枢
D.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并不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2.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23.
如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C.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D.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24.下丘脑是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中枢,下列各项中属于下丘脑功能的一组是( )
①释放抗利尿激素 ②调控促激素的分泌 ③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
④产生冷觉 ⑤渗透压感受器 ⑥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25.有关神经调节过程中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
(1)神经递质存在于②,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兴奋在①处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导
(3)丙图中与结构②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其中物质外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若甲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5)在人体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若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表现为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则受伤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A.
(1)
(2)(4)
B.
(2)(3)(5)
C.(3)(4)(5)
D.
(1)(3)(5)
26.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的兴奋性
27.
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在该过程中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
28.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下列关于学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学习中形成的神经联系永远不会消失
B.学习可以导致新的神经元形成
C.学习是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D.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大脑皮层的发达程度几乎无关
30.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个神经元,a、b是电流表.在四个神经元的任意一点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一定能使两电流表都发生偏转的神经元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1.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32.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
A.甲状腺素
B.雌激素
C.促甲状腺素
D.促性腺激素
33.如图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
B.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C.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D.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34.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VLDL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
B.VLDL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
C.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
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35.某健康人在上午11点前仅进食了早餐,如图为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点时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增加,A 点时体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将血糖转化成各种氨基酸
C.B点时肝糖原开始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D.激素只运输给靶细胞,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36.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如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与神经递质不可能作用于同一细胞
B.过量饮酒可导致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D.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激素
37.
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一种激素,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某人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中时,①的分泌减少,③的分泌增加
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
C.当人体缺碘时①和②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D.给某人注射③,反馈调节会使①和②的分泌增加
38.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萄葡糖加速
39.以下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的是( )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提供能量
40.2010年4月5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件,被困的153名矿工有115名奇迹般获救,并有显著的生命特征.被困期间,有关他们体内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困期间,可通过减少排尿,保持水分平衡
B.获救后,仍有生命特征,说明血糖仍保持平衡
C.被困期间,他们体内对血糖含量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胰岛素
D.体重均减轻,主要原因是组织蛋白和脂肪的分解利用
41.如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参与了③过程
B.该实验中涉及到的原理包括细胞的全能性、染色体变异、细胞增殖等
C.植株A、B为二倍体,植株C属于单倍体
D.获得植株B的育种方式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42.如图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转基因动物和植物的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通常为受精卵,则通过②过程产生的转基因绵羊体细胞中都含有目的基因
B.通过①过程形成重组质粒只需要两种工具
C.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属于无性生殖
D.通过①③过程产生的抗虫棉需要检验抗虫效果
43.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b基因没有.下面是利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多次杂交试验的结果:
实验一:
野生型×品系甲→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
无豌豆素=1:
3
实验二:
品系甲×品系乙→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
无豌豆素=3:
13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据实验二,可判定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C.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7种,其中杂种植株占的比例为
D.让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全部自交,单株收获F2植株上的种子并进行统计,发现所结种子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44.设某种群中只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两个种
群甲和乙,如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为0.5
C.T时刻甲、乙种群开始出现生殖隔离
D.环境直接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
45.
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46.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香草酸受体位于突触后膜
B.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
C.上述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
47.如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48.如图是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胰岛B细胞受损
B.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
C.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
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
49.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
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
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
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
50.
下列哪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如图准确表示( )
A.①表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②、③、④分别是生存斗争、用进废退、共同进化
B.①表示生物多样性,②、③、④分别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C.①表示细胞外液,②、③、④分别是血液、组织液、淋巴液
D.①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②、③、④分别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51.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野生型青蒿为二倍体,茎秆中白色(Y)对紫色(y)为显性,叶片中稀裂叶(R)对分裂叶(r)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分析回答问题:
(1)通过一定的处理让野生型青蒿成为三倍体植株,该三倍体青蒿______(填“可育”或“髙度不育”),这种三倍体青蒿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2)用X射线照射分裂叶青蒿以后,r基因中一小段碱基序列发生变化,使分裂叶转变为稀裂叶,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
(3)现用白秆分裂叶植株与紫秆稀裂叶植株杂交,F1均表现为白秆稀裂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
(4)染色体变异可导致R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整体缺失,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缺失的植株可以存活,两条都缺失的植株不能存活.现有基因型为YyOR的植株(“O”代表该染色体缺失,下同)与基因型为yyOr的植株杂交,子一代中y的基因频率为______,子一代存活植株中紫秆稀裂叶的比例是______.
5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回答:
(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填字母); B、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
(2)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至少两类物质)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_____、HPO32-等离子有关.
(3)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
53.脊髓前角内有一些细胞可经轴突回返作用,反馈性地调节原先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和其他神经元.图甲为三个相联系的神经元,神经元1和3形成神经回路,图乙为神经元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神经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______.
(2)某些反射在停止刺激后,反射活动仍然持续一段时间,即所谓的“后放”.图甲说明出现“后放”现象的机理是神经元1产生兴奋,经神经元3的______(填正、负)反馈调节,维持神经元1的兴奋状态.
(3)若图乙代表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其______(特点).
(4)若图乙代表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将与图中______(填图乙标号)结合.若在c处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上Cl-内流,则产生作用时,图乙A侧为______(填正、负)电位.
54.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与血糖调节有一定的关系,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脂肪及体重的调控方面.研究发现,目前绝大部分的肥胖病人都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的,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摄食行为和细胞代谢不正常.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①-⑤代表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与图中a激素呈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如果a激素合成与分泌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据图可得,瘦素作用的靶器官是②______,其接受瘦素的信号后,经过反应和处理形成一定的刺激传至结构④,令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
(3)目前绝大部分的肥胖病人血清中的瘦素浓度______.若要使用瘦素来治疗某些
人的肥胖症,能否直接口服?
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
1.C 2.D 3.D 4.B 5.B 6.C 7.C 8.B 9.B 10.D 11.A 12.C 13.D 14.D 15.B 16.C 17.D 18.B 19.C 20.B 21.C 22.A 23.D 24.A 25.D 26.C 27.C 28.A 29.C 30.A 31.C 32.D 33.D 34.C 35.C 36.C 37.C 38.C 39.D 40.D 41.D 42.B 43.D 44.A 45.D 46.A 47.A 48.B 49.D 50.B
51.高度不育;可遗传;基因突变;YYrr和yyRR;7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河北省 鸡泽县 一中 学学 年高 上学 综合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