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docx
- 文档编号:25977689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8.70KB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docx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
第27讲 免疫调节
课时跟踪训练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4,7,9,11
3.免疫功能异常
6,8,13
4.免疫学应用
12
5.综合
3,5,10,14,15,16
基础过关
1.(2016·山东临沂调研)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
B.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
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杀死了大量人体细胞所致
解析:
“脊髓”应属神经调节的低级中枢而不是免疫器官,“骨髓”才属免疫器官;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应属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HIV破坏了免疫系统后,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2.下列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第一、二道防线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针对性强
B.吞噬细胞在第二、三道防线中都起作用
C.溶菌酶、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在第三道防线中起作用
D.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解析:
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作用范围广,不具有特异性,针对性不强;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在第二道防线中起作用,抗体在第三道防线中起作用;第三道防线具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3.(2017·湖北荆州质检)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非特异性免疫主要依靠淋巴细胞来实现
B.人体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C.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菌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传递抗原
解析:
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发挥作用;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还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
4.(2016·云南昆明期末)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
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C.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分泌大量抗体
D.仅受到抗原的刺激,B细胞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
记忆细胞本身不能分泌抗体,当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
5.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是一种蛋白质,会使感染者的突触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而引起肌肉痉挛。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痉挛毒素与抑制性神经递质竞争受体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B.破伤风杆菌及产生的痉挛毒素在免疫中分别属于抗原和抗体
C.预防破伤风时,第二次注射疫苗产生的浆细胞全来自B细胞
D.对于感染者,尽早注射抗毒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痉挛毒素的作用是影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而不是与神经递质竞争受体;破伤风杆菌及产生的痉挛毒素在免疫中都属于抗原;预防破伤风时,第二次注射疫苗产生的浆细胞来自B细胞和记忆细胞;感染者需注射抗毒血清,因为血清中有抗体。
6.下列关于免疫异常疾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过敏反应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反应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解析:
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组织胺不是由浆细胞产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剧烈的过敏反应也会危及生命;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T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丧失,多死于复合感染或肿瘤。
7.(2016·江西赣州期末)大多数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康复时间大约为一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病毒感染后会刺激人体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B.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T、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C.抗体吞噬、消化病毒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D.康复过程中靶细胞裂解,这属于细胞坏死
解析:
病毒侵入机体后引起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引起体液免疫产生抗体;B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抗体不能吞噬、消化病毒,而是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或凝集成团;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对机体是有利的,属于细胞凋亡。
能力达标
8.(2016·山东临沂摸底)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所致
B.“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C.所有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酶
D.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
解析: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人工版本”MMP9酶使机体内有抗体产生,由此可判断此免疫属于体液免疫;“人工版本”MMP9酶注入机体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因此“人工版本”MMP9酶相当于抗原,人体内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MMP9酶的抗体能和MMP9酶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消除体内的MMP9酶,就能治疗MMP9酶引发的自身免疫病。
9.(2016·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解析:
HIV感染人群体内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更易感染甲型H1N1流感;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HIV为RNA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疫苗效果难以持久;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抗原,攻击靶细胞使之裂解死亡,再进一步吞噬、消灭抗原,若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则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可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摧毁大多数病毒,人体内能产生大量抗体,则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10.无胸腺裸鼠(简称裸鼠)是医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胸腺是T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B.裸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但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C.裸鼠在自然环境下无法生存,说明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D.若裸鼠注射某新型疫苗后致死,则该疫苗存在安全性问题
解析:
T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转移到胸腺中成熟,T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结中;裸鼠无胸腺,无T细胞,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中T细胞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故体液免疫也会大大减弱;机体主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疫苗的主要成分为减毒或灭活的病毒,注射疫苗致死,说明该疫苗存在安全性问题。
11.(2015·福建卷,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解析:
该种疾病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细胞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导致的,属于自身免疫病;因患者胰岛B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直接作用下而裂解死亡,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可用于该疾病的治疗。
12.乙肝是由于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引起的,接种乙肝疫苗可激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显著降低发病率。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浆细胞受到刺激将大量分裂并释放抗体
D.入侵的病毒受效应T细胞和抗体作用失去致病能力,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解析:
乙肝疫苗是灭活的乙肝病毒,不是小分子物质;接种的疫苗作为抗原,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也可产生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分裂;效应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病毒,而是识别被病毒侵入的细胞。
13.下列有关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HIV的特异性受体只存在于人体的T细胞表面
B.HIV的遗传物质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C.HIV感染者细胞免疫下降,但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昆虫等途径传播
解析:
人体对抗HIV依赖的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因此吞噬细胞、记忆细胞等表面都有能识别HIV的受体;HIV的遗传物质通过逆转录形成DNA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感染者细胞免疫下降,体液免疫降低;HIV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HIV不会通过昆虫传播。
14.(2016·湖南长沙期末)根据所学的免疫调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其中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 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是人体的第
道防线,属于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2)寄生在细胞中的结核杆菌必须依靠 才能将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与 产生的 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消化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需要溶酶体参与,原因是 。
(3)对婴幼儿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措施,作为注射疫苗,乙肝疫苗应该具备的特点有 。
人体接种乙肝疫苗时,一般要分三次接种,目的主要是
。
(4)某男子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含单链核糖核苷酸)痊愈后,他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其原因:
①从埃博拉病毒的角度分析:
,
②从该男子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
。
解析:
(1)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其中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清除寄生在细胞内的结核杆菌时,先依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将结核杆菌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再与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消化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需要溶酶体参与,因为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
(3)人体接种疫苗的目的是预防某种传染病,故疫苗应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同时疫苗本身对人体应无伤害,不会使人体患病。
由于二次免疫更快更强,因此多次接种的目的是可产生更多记忆细胞和抗体,起到免疫加强的作用。
(4)从埃博拉病毒的角度分析,由于埃博拉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因此该男子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痊愈后,他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病毒发生了变异,原有的抗体对变异后的埃博拉病毒没有免疫作用,因此可能会再患病;从该男子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体内的埃博拉病毒抗体(或记忆细胞)的数量及存活时间有限,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原有的免疫能力丧失,可能会患病。
答案:
(1)一 三 特异性
(2)效应T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
(3)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对人体无伤害 使人体产生更多记忆细胞和抗体,起到免疫加强的作用
(4)①埃博拉病毒为单链RNA病毒,易发生基因突变 ②体内的埃博拉病毒抗体(记忆细胞)的数量及存活时间有限
15.过敏通常也叫超敏,是指机体对抗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
如图为机体内发生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流程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物质,字母代表不同的细胞,数字代表不同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体液免疫调节过程中,物质甲是 ,物质乙是 ,分析图示可知,第二次注射甲时,产生的浆细胞来源于 (填字母)。
(2)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细胞是上图中的
(填字母)。
(3)过敏反应是指 。
在图中过程中,物质甲是 ,与体液免疫相比,其特有的过程包括 (填数字)。
解析:
(1)在体液免疫调节过程中,物质甲是抗原,物质乙是淋巴因子,物质丙是抗体,A~E依次为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二次免疫时,产生的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C)和记忆细胞(E)。
(2)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包括吞噬细胞和体内的杀菌物质,而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因此,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即题图中的A。
(3)过敏反应是指已发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在过敏反应中物质甲为过敏原,与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特有的过程包括⑩(产生的抗体吸附于某些肥大细胞表面)和⑧(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后直接作用于表面吸附有抗体的肥大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哮喘等疾病。
答案:
(1)抗原 淋巴因子 C、E
(2)A
(3)已发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过敏原 ⑧⑩
拓展提升
16.(2016·四川遂宁二诊)图甲为吞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新机制研究,吞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信号分子VEGFC的表达。
VEGFR3形成反馈环路,抑制TLR4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的
发生。
(1)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 ,TLR4的本质是 。
(2)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引起 ,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 ,从而抑制NFKB活性,降低败血症的发生。
(3)该细胞能够产生溶菌酶直接杀死病原菌,该过程属于 免疫。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发生死亡现象,该现象属于 。
(4)大多数抗原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第一种是必须有T细胞参与才能完成,第二种是有少数抗原物质,可单独刺激B细胞,为了探究细菌脂多糖LPS属于哪一类免疫应答,可以选择相同性别的同龄的小鼠进行LPS接种处理,如下表,实验组对应 组小鼠,如果 ,则该抗原属于第二种。
处理胸腺
是否产生
相应浆细胞
是否产生相
应的抗体
甲组小鼠
切除
乙组小鼠
不切除
(5)一般情况下,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 ,科学家用LPS分先后两次接种小鼠,并检测相应的抗体的产生量,如图乙所示,该实验结果说明 。
解析:
(1)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原,TLR4是受体蛋白。
(2)依题意“抑制TLR4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的发生”,所以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l通路,促进TLR4内吞,从而抑制NFKB活性,降低败血症的发生。
(3)溶菌酶杀死细菌,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的死亡是细胞自身控制的,属于细胞凋亡。
(4)甲组小鼠已经切除胸腺,为实验组,乙组未切除胸腺,为对照组,如果甲、乙两组小鼠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抗体,说明没有T细胞参与也能完成,则该抗原属于第二种。
(5)一般情况下,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科学家用LPS分先后两次接种小鼠,并检测相应的抗体的产生量,据图乙结果可知,再次免疫时和初次免疫相同,并未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故说明初次免疫未产生记忆细胞,故该实验结果说明LPS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浆细胞,但是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
答案:
(1)抗原 糖蛋白
(2)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 TLR4内吞
(3)非特异性 细胞凋亡
(4)甲 甲、乙两组小鼠均产生相应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
(5)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LPS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浆细胞,但是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全国 通用版 一轮 复习 检测 第八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