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锦秋中学元朗.docx
- 文档编号:25976961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04
- 大小:241.08KB
裘锦秋中学元朗.docx
《裘锦秋中学元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裘锦秋中学元朗.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裘锦秋中学元朗
裘錦秋中學(元朗)
初中通識教育科
教師手冊
2006-2007
資助機構:
【目錄】
一課程理念P.3
二.課程宗旨P.4
三.課程目標P.5
四校本通識教育科課程架構p.6
五學習範疇p.7-9
六教學建議
甲.校本各級通識教學綱要p.10-13
乙.教學策略p.14-15
丙.學習活動p.16-18
丁.教節堂數分配建議p.19-21
七課業及考試評估要求p.22-25
八家課政策與習作安排p.26
九學科考察活動p.27-31
十本年度科務安排p.32-36
十一教學進度表p.37-38
十二科務安排
1教師分工及工作簡介p.39
2擬題分工p.39
3共同備課p.40
4教科書及自編教材與工作紙p.40
5利用資訊科技學習p.40
十三參考書目、期刊及雜誌、視像教材套、p.41-60
網頁資源及光碟目錄編碼
十四附錄
1本港通識教育全方位考察景點舉隅摘錄p.63
2科內通傳的便條格式p.64
<一>課程理念
學生應該是所有學習活動的主體,也是所有教育服務及努力的最終對象。
通識教育的學習者是學生本身,促使學生個人在個人、社會及人文學習領域中得到發展的教育。
1.「通識教育」這名稱,顯示本科的課程設計,旨在讓學生透過研習一系列與他們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從而啟發思考,使他們在研習過程中以新的角度去看居住的社區、香港特別行政區、以至整個中國及全世界。
因此,本科的基本宗旨是幫助學生學習一些有學養的人應具備的技能。
課程綱要所包括的題材,只是用以達到此目的的工具,而學習與課題有關的內容,並非本科的最終目的。
2.學生方面,通識科可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及動機,本科著重學生於掌握基本概念及技能後,通過親身經歷,主動探究及作出反省,此理念除能幫助學生實際掌握有關知識外,更能促進學生對所學習的課題建立全面的了解。
本科更透過專題研習及考察活動,學生將不同科目的學習要素駢繫起來。
使學生所學的更生活化,從而提高學習動機。
3.教師方面,本校老師透過共同設計課程及共同備課,使老師互相學習及交流教學心得,教師更有機會參與多元化的考察及教學活動計劃,提高教師的教學經驗及累積課程統整的實踐經驗,此為寶貴而實用的經驗。
教師更可嘗試不同教學法。
掌握一些新的教學技巧,透過教師的協作,突破科目上的界限。
4.透過發展校本課程,學校及老師取得校本課程發展的具體經驗,如協調各科教師的合作,獲取校長、教師和家長的支持,學校行政的配合及利用社區資源。
使學校將來更具信心嘗試其他創新的教學模式。
<二>課程宗旨(參考個人.社會及人文學習領域課程指引(2001)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宗旨,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社會和世界,維持健康的個人發展,成為具有信心、知識與責任感的人,從而為家庭、社區、國家及世界謀求幸福。
課程的宗旨在使學生:
∙發展身心健康的生活模式,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和珍惜與家人及其他社會人士的和諧關係;
∙理解過去的人、地與事件間不斷轉變的關係,與這些轉變如何影響今日及未來的人類社會;
∙欣賞本身所屬文化的特質和價值,和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並尊重其他社群的文化及承傳;
∙理解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是會受到某地的自然和人文形貌及其地域、活動和形式所影響的;
∙表現主動而具責任感的公民精神,而這種精神是建基於對個人和群體的角色、權利和責任的理解和尊重,對社會公義的重視,對本地、國家和全球問題的關注。
<三>課程目標
本科的目標是鼓勵學生:
1.掌握更多人文社會資訊,對香港特別行政區、以至整個中國及全世界產生興趣和關注;
2.發展自我研習的技能,獨立運用學習素材,及自律地分配學習時間及處理事情的優先次序,以增強自己對學習的自信心,從而進入一個為滿足自己對知識的好奇而學習的境界;
3.能夠分析構成複雜整體的各部份,評估證據是否足夠支持結論,並將各部份所得的資料綜合為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或就問題能以口頭及文字發表完整的意見;
4.獨立地思考,使他們願意就問題尋找各種的變通辦法,評估別人的意見,並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別人的觀點,或者當理由充份時,維持自己的觀點;
5.發揮創意,應用本身的技能、學識和經驗,以新的方法辨別問題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6.教導學生有關社群生活及政治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他們將來能負重任、定策略,對本港社會及國家作出貢獻。
7.發展各種的學習能力,訓練學生蒐集、分析、綜合及評估各種不同社會問題資料的能力,使他們能辨別問題根源所在,並對這些問題作多方面的考慮及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8.使學生認識中國民族和文化的特點,增強學生對中國的歸屬和國民身份的認同。
培養學生熱愛國家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及生活方式。
<四>校本初中通識教育科課程架構
為配合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的實行,本校綜合了過往施行校本課程的經驗,結合過往人文學科的教學經驗及資源,於2006-2007推行的校本初中通識教育科架構如下:
提供以學生為本的學習經歷
六個課程認知度向
九價
項個家學社國國值
共人庭校會家際觀
通社民社與
能區族會態
力度
透過
達至
(參考個人、社會及人文學習領域課程指引(2001)
<五>學習範疇
知識方面
∙本校初中通識教育課程的知識體系乃參考教育統籌局<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2001)學習指引>的六個學習範疇,有助組織在學習領域內的主要學習主題/部分。
∙這六個範疇為:
1.個人與群性發展
2.時間、延續與轉變
3.文化與承傳
4.地方與環境
5.資源與經濟活動
6.社會體系與公民精神
本校初中通識教育科,根據這六個範疇,也代表探究課題的不同角度,使學生能從群體和個人的角度了解人(範疇1及6)與時間(範疇2)、空間及環境(範疇4)、文化及物質世界(範疇3及5)的關係,亦提供了一個架構以安排本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既可避免內容重複,亦保持連貫。
∙比起傳統的學科,以「範疇」來畫分內容是較為整全的方式,從下列各項可以說明:
▪範疇把學習內容組織起來,使能力和技能、價值觀和態度、知識和理解的培養連結為整體的學習過程。
例如,範疇3「文化與承傳」連繫起中國文化的認識和比較不同文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對保護本地文化遺產的關注。
▪範疇把跨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例如,在探究「香港的資源運用」時,範疇5把環境教育、地理科、經濟科、社會教育科等有關的內容結合起來。
▪範疇可容納未有納入傳統課程的內容和新知識,例如,範疇1可容納與心理學有關的內容,以分析與個人有關的議題如「青少年的朋輩壓力」;範疇2可引入新角度,如未來視野,以幫助學生探討如「全球意念網絡化對未來社會發展的影響」等議題。
∙這六個範疇及有關的副範疇提供了主要學習概念及知識的建議,及在探究過程中,處理有關本科的主題和議題所採取的角度。
這六個範疇、有關的副範疇和相關的角度詳列如下: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六個範疇
範疇
副範疇
角度
1.個人與群性發展
∙自尊
∙自我管理
∙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際關係
∙與性有關的議題
個人作為個體和社會的一分子(此範疇綜合個人與社會教育、健康教育、公民教育和倫理及宗教教育的內容和知識)
2.時間、延續與轉變
∙時間與時序
∙認識過去
∙轉變與延續
∙歷史的詮釋
人與時間的關係
(此範疇以歷史教育的內容和知識為主,也綜合了地理教育、公民教育和倫理及宗教教育的內容和知識)
3.文化與承傳
∙文化基礎
∙習俗與傳統
∙現代世界的挑戰和影響
∙文化差異與相互作用
人存在於文化世界中
(此範疇綜合歷史教育、地理教育、倫理及宗教教育及文化研究的內容和知識)
4.地方與環境
∙某地的自然和人文形貌
∙空間連繫與相互關係
∙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
∙保育和可持續發展
人與空間和環境的關係
(此範疇綜合地理教育、環境教育、經濟教育、歷史教育的內容和知識)
5.資源與經濟活動
∙資源的運用
∙生產及消費
∙人與工作
∙交易
物質世界中的人
(此範疇綜合經濟教育、地理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內容和知識)
6.社會體制與公民精神
∙權利、義務和公德
∙社會規範、規則和法律
∙本地居民身分、國民身分和世界公民身分
∙社會體系、政治體系及其相互關係
人組成的群體
(此範疇綜合公民教育、政治教育和倫理及宗教教育的相關內容和知識)
共通能力
本校初中通識教育科回應了香港課程教育改革提出的能力培養,這包括九種共通能力,即是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和研習能力。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2001,pp.1)。
其中本校初中通教育科更特別重視批判性思考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價值觀與態度
核心價值:
個人
輔助價值:
個人
態度
-生命神聖
-真理
-美的訴求
-真誠
-人性專嚴
-理性
-創造力
-勇氣
-自由
-情感
-個人獨特性
-自尊
-自省
-自律
-修身
-道德規模
-自決
-思想開闊
-獨立
-進取
-正直
-簡模
-敏感
-謙遜
-堅毅
-樂觀
-樂於參與
-批判性
-具創意
-欣賞
-移情
-關懷
-積極
-有信心
-合作
-負責任
-善於應變
-開放
-尊重
-自己
-別人
-生命
-素質及卓越
-證據
-公平
-法治
-不同生活方式、信仰及見解
-環境
-樂於學習
-勤奮
-對核心及輔助價值有承擔
核心價值:
社會
輔助價值:
社會
-平等
-善良
-仁慈
-愛心
-自由
-共同福祉
-守望相助
-正義
-信任
-互相依賴
-可持續性(環境)
-人類整體福祉
-多元化
-正律的法律程序
-民主
-自由
-共同意志
-愛國心
-寬容
-平等機會
-文化及文明承傳
-人權與責任
-理性
-歸屬慼
-團結一致
(取材自個人.社會及人文學習領域課程指引(2001)
<六>教學建議
甲.初中通識科教學綱要
(1)中一級通識科教學綱要:
(課程已於2005-2006開展)
教學單元
教學主題
教學重點
導言
◆甚麼是通識教育
◆本科以綜合為組織模式
◆本科學些甚麼
◆如何學習本科
◆從何處入手
◆為甚麼要修讀此科
單元一:
【個人】
第一章
學習有方
◆認識及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
◆掌握合適的學習策略
◆明白有效的讀書方法
◆掌握各種記憶法
◆掌握腦圖的使用法
◆撰寫筆記方法大公開
第二章
我是誰?
◆舉世無雙
◆天生我多才
◆偶像祟拜
第三章
我是一個完美的人嗎?
◆多元智能的發展
◆做自己的朋友-有自尊的人
◆情緒發展
◆不一樣的情緒
◆惰緒管理站
單元二:
【個人與家庭/學校/社區】
第四章
我們的學校
◆中一迎新談感受
◆面對升中的焦慮
◆邁向中學新階段—校史
◆為甚麼我們要參加課外活動
◆怎樣建立學校的歸屬感
第五章
規則與法律
◆為甚麼要循規蹈矩
◆規則的意義
◆規則面面觀
◆校園檢閱
◆社會有甚麼規則要遵守
◆香港的司法制度及精神
◆香港的法律精神
◆香港的警務及懲教工作
◆齊來培養公德心
第六章
我們的家庭
◆父母與子女的本份
◆了解父母
◆父母與子女的溝通
◆與父母建立良好的關係
◆與家庭成員相處
◆和諧之家
◆家庭紛爭
第七章
認識我們的社區
◆地圖的使用
◆如何利用地圖比例
◆格網座標及格網方格
◆找出我們社區的方向
◆確定學校的區位
◆天水圍的新市鎮發展
◆天水圍的規劃理念
◆天水圍新市鎮的土地利用
◆香港新市鎮的發展
◆發展新市鎮原因及特徵
◆地區行政概況:
區議會
◆齊來參與社區環境
單元三:
【個人與社會】
第八章
香港百年風雲
◆1842至1945年的香港
◆英國佔領香港的經過
◆居民的生活方式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香港
◆中英聯合聲明
◆一國兩制與行使主權
第九章
香港城市規劃方式
◆香港的城市規劃
◆香港土地資源的開發
◆香港的海陸空交通
◆規劃香港的未來
第十章
香港/國際時事議題
-------------
單元四:
【個人與國家】
第十一章
國民身份認同
◆認識祖國
◆香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
◆認識中國國籍
單元五:
【個人與世界】
第十二章
資訊的世界
◆「資」多一點點
◆資訊有多重要
◆資訊科技的應用及發展
◆有效地運用資訊科技
第十三章
時間巨輪–文藝復興
◆中世紀的歐洲
◆何謂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的原因、特徵、成就及影響。
第十四章
香港/國際時事議題
-------------
(2)中二級通識科教學綱要:
(課程於2006-2007開展)
教學單元
教學主題
教學重點
導言
單元一:
【個人】
第一章
約會與愛戀
(自編教材)
◆約會的動機與心態
◆約會的原則與正確態度
◆真愛與迷戀的分別
單元二:
【個人與社會】
第二章
傳媒與你
(自編教材)
◆傳媒的定義
◆傳媒的類型
◆傳媒的功能
◆傳媒教育的重要性
◆傳媒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現今的傳媒文化
◆傳媒的角色.責任與特色
◆如何面對傳媒的不良訊息
◆如何善用傳媒
第三章
香港社會問題探究
(自編教材)
◆青少年犯罪問題
◆濫用藥物問題
◆賭博
◆吸煙
第四章
污染與環境保護
(自編教材)
◆污染的類別與成因
◆污染的影響與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如何保護環境
第五章
亞洲國際都會
(教育圖書公司出版社)
◆營商天堂
◆國際金融中心
◆中西文化匯集地
◆旅遊勝地
◆會展之城
第六章
香港/國際時事議題
(自編教材)
-------------
單元四:
【個人與國家】
第七章
中國當前的議題
(教育圖書公司出版社)
◆人口問題
◆能源問題
◆水資源問題
◆荒漠化問題
單元五:
【個人與世界】
第八章
珠江三角洲地區開發
(教育圖書公司出版社)
◆珠江三角洲的概況
◆珠江三角洲的發展
◆小珠三角與大珠三角
◆珠三的面對的挑戰
第九章
全球化現象—麥當奴與可口可樂
(教育圖書公司出版社)
◆全球文化現象知多少
◆解構全球文化的形成
◆全球文化特色面面觀
◆全球文化在社群
◆當全球文化遇上中國
第十章
時間巨輪–法國大革命
(齡記出版社--時間巨輪)
◆法國大革命的原因
◆法國革命的經過
◆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第十一章
香港/國際時事議題
(自編教材)
-------------
乙.教學策略
教師應採用以下的原則教授初中通識教育科:
首先要以學生為主體及以能力作主導,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同時以能力的培養為主導。
其二,教師應營造和諧、開放的討論環境,培養積極參與的精神。
同時以輕鬆的課堂氣氛、生活化的情境和多采多姿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愉快有效地學習。
其三,教師應重視啟發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把握適當時機,因勢利導,啟發學生主動學習。
其四,善用多媒體以輔助教學,教師宜因應需要,在教學中運用多種媒體,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最後,本科應著重培養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多用提問式,避免灌輸式教學,建議教師不應太早給與學生答案,應盡量誘導學生思考問題,找出問題答案所在。
至於具體的方法,分述如下:
1.探究精神的培養
教師可建立一個探究的焦點,鼓勵及安排學生參與資料搜集及研究,引發他們對本科內容產生興趣。
學生可從學習活動中學會搜集資料、選取相關資料及作出結論等技能。
透過這些學習活動,學生亦可建立成功感及自覺地搜集更多資料,以能跟人文社會發展的轉變。
本校初通識教育科課程的設計,讓學生探討一系列與他們日常生活有密切關係的問題,以啟發他們的思考。
課程綱要內每一論題均列出一系列問題,指示探究的路向。
本課程具備自編學生課本及工作紙;後者採用問題形式編寫,是希望強調學習本科須採用問題探究方法,但這並不表示學生必須找尋問題的「正確」答案。
教師應鼓勵學生就所研習的單元探討最新的發展,以便探索背後的爭議和含意;問題探究方法的特色由學生主動學習,藉此可鼓勵學生尋找資料,發表個人意見,從而使他們有機會自我學習。
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只應從旁協助而非提供所有資料。
教師需因應問題的性質、學生的能力及學校的環境,盡量利用每一個機會,自行選擇一種最適合的教學方法。
教師並應嘗試為學生設計各類型的活動以達到本科的教學目標及製造有趣的學習過程。
教師應注意本科所強調是技能的培訓,而非只是知識的獲取。
2.利用時事作為學習的資源
本科其中一個特點在於本科的內容會因為經常受到世事的流變、科技的進步、對人文社會的影響而不斷地改動。
教師應運用最新的時事及資料設計學習活動,並鼓勵學生不斷跟進時事的發展。
每日閱報更是必須的。
經過調適本校過往地理科、歷史科及公民科教學資源,供教師參考及課堂運用。
3.互助學習的安排
假若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各種學習活動,效果必定更佳。
一些活動,例如專題設計、角色扮演、調查等,學生可以從分擔責任和工作中,得以提高部分課題的學習效益。
個別成員提供的數據或資料可匯聚成為小組的數據或資料。
這些小組的數據或資料可以進一步匯聚為全班的。
在某些情況下,例如透過討論和訪問,學生可以吸收別人的經驗,互相學習和印證。
4.個人經驗的應用
本科的宗旨是培養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去認識人文社會,以及培養學習技能,例如批判思考及解決問題的技能。
有效的方法是使他們透過直接參與課堂內外的活動,獲得親身的體會。
模擬活動如角色扮演、遊戲、戲劇或實地考察、訪問和實習,都是達致上述目標的方法。
5.照顧學習差異
本校初中通識教育科的學與教,應能配合不同學生在能力、興趣和需要上的差異。
故此,本科設計了靈活的課程架構,以方便不同的學校採用。
要幫助能力稍遜的學生掌握必須學習的內容,並達到一定水平,便需要加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供關懷的環境,根據他們的學習方式調整學與教的策略,並提供具素質的回饋。
對於能力較高而且學得較快的學生,教師應加入較複雜的議題,並使用合適的學習材料,以能增進他們的創造力、批判性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和領導能力。
協作學習或同儕學習能最有效地切合不同學習者需要,不但能力較低的學生能從別人身上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也可從小組中擔當導師角色而得益不少。
團隊協作往往能協助發展同組各組員的多元智慧;而且因為各人在團隊中皆有不同的貢獻,所以彼此的自尊亦得到建立。
丙.學習活動
1.集體創思:
在課堂或學習活動開始時,集體創思可以加強學生對課題或問題的認識,亦可啟發學生的思考,有助他們自由地及有邏輯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師可在黑板上列出幾個與課題有關的主要字詞,或利用一些實物,例如圖畫、圖表或小冊子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
如果所舉的字詞能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更有助學生對課堂的投入。
教師可著學生發表對這些字詞的意見,並論及不同人可對同一字詞有不同的理解。
教師應在黑板上記錄學生所發表的所有意見,同時應盡量避免在學生發表完意見前干擾或給予任何批評。
最後在下課前可要求學生把討論的要點撮寫下來。
2.比賽
某些學習活動,如遊戲、辯論、海報或標語設計、角色扮演、專題設計或論文寫作等,可採用比賽形式去進行,目的是要營造競賽氣氛,以引導學生盡量表現自己最好的一面。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表現作出評鑒及改善教學。
3.辯論
辯論可培養學生的辯證及判斷能力,亦能訓練學生的語言溝通技巧。
在辯論過程中,學生可領悟到合作與群策群力的重要性。
除了命題恰當外,教師亦須明確地解說辯論規則,以及負責計時的工作。
在辯論過程中,學生亦可擔當評判的角色,評估正反兩方的表現。
判定勝負的準則,可基於表達的方式、立論的明確程度、以及辯論的邏輯性。
辯論過後,可要求學生就正、反兩方論點寫成撮要,作為跟進的學習活動。
4.角色扮演/模擬遊戲
作為一個學習活動,角色扮演/模擬遊戲的目的在幫助學生培養代入感及探討個人價值觀與行為。
教師應向學生描述在進行角色扮演時所應涉及的範圍,並為他們清楚解說進行的步驟。
教師應事先準備角色卡,分發給已經編入角色小組的學生,方便他們討論及交換意見。
教師可輪流到每一小組去,以確定他們的討論已循正軌。
其後,每組應選出一名「匯報員」,負責匯報各組對不同角色的看法,所產生的矛盾及可能的解決方法。
5.專題設計
在學習過程中,專題設計可提高學生的自發性,此外亦可培養學生在資料搜集、理解、分析及評估等方面的技能。
教師可藉此訓練學生選擇性地及有系統地將要點用文字、數據和圖表表達出來。
最重要的是學生可選取自己有興趣的題材或決定專題設計的題目,而教師則在資料搜集的方法上,例如問卷、訪問、互聯網上的資料搜集、圖書館資料研究或觀察等,給予學生指導。
6.訪問調查
訪問調查的目的,在透過直接了解被訪者的態度,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技巧。
決定被訪的對象後,應視乎時間及其他因素而決定被訪人數。
進行訪問前,教師應指導學生注意提問的精確性、客觀性、禮貌以及如何循正式途徑獲准進行訪問調查。
7.討論
討論通常用於協助學生表達個人意見,及引導他們尊重別人的意見。
除了鼓勵不同意見的交流外,討論亦可作為其他學習活動的跟進活動,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及態度。
一般學習活動例如角色扮演、錄影帶或電視節目的觀賞、探訪及集體創思等,都可利用討論有效地總結在活動中所提出的要點。
討論具有綜合的作用,可幫助學生將所學的要點概括及重新組織起來。
8.資料分析與決策
此學習活動可以找出影響資料準確性的因素,分辨事實與見解及鑒定資料所提供的辯證是否有事實根據和合乎邏輯。
活動開始時,應先向學生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裘锦秋 中学 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