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岱山县大衢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
- 文档编号:25974628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7.40KB
浙江省岱山县大衢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
《浙江省岱山县大衢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岱山县大衢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岱山县大衢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浙江省岱山县大衢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一、选择题(24分,每题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悚然(sǒng) 坍圮(tān)朱拓(tuò)B.新正(zhèng)倔强(jiàng)炮烙(lào)
C.监生(jiàn)歆享(xīn)亘古不变(gèng)D.形骸(hái) 谬种(miù) 熨帖(yù)
2.下列各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渣滓 唾弃 俨然 励精图治B.寒喧 渲泄 踌蹰 相形见绌
C.彷徨 震撼 急燥 一愁莫展D.瘦削 怨府 无耐 莫明其妙
3.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野草的茫茫中______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_______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②北京大学和一些高等学府的相继_________ ,____着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开端……
③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_____,显得更美了。
A..呼啸 唱 创建 标志 呼应 B.刮 流 创立 标志 照应
C.呼啸 流 创建 标识 照应 D.刮 唱 创立 标识 呼应
4、下列句中的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他待人很热情,很和蔼,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
B、最近一个时期,学生“减负”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C、上个星期,由于加强了管理,迟到的学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D、对这件事所产生的恶劣影响,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已经渐渐步入贫富十分悬殊的社会阶段了,我并不怀疑“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先见之明,但是面对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我们的政府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应对策略。
B.近年来,部分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捕渔活动的渔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C.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它对 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6.加横线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B.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停止)
C.圣人无常师(固定的老师)D.披草而坐(身上披着)
7、“洎牧以谗诛”中“以”,与下列句子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不赂者以赂者丧D.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B.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C.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吾从而师之
9.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李牧连却之
③舞幽壑之潜蛟 ④朝歌夜弦
⑤侣鱼虾而友麋鹿 ⑥箕踞而遨
⑦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⑧吾从而师之
A.①⑦∕②⑧∕③④∕⑤⑥ B.①⑧∕②③∕⑥⑦∕④⑤
C.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D.①⑦∕②③∕④⑥∕⑤⑧
10.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客有吹洞箫者B.何为其然也?
C.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1.下列是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最后的常春藤叶》小说结局体现了“欧·亨利式的结尾”的特点。
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
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
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B.《林黛玉进贾府》中,当饭后丫鬟捧茶来时,“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这说明林黛玉很有心计,为给贾府的人一个好印象,改掉了自己的习惯。
C.《荷塘月色》文章结尾写到江南采莲的情景,是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的江南采莲的风俗,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惦念,也说明了作者完全从自己“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结尾的“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说明作者回到现实。
结尾语开头呼应。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诗人以廉颇比自己,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身许国的的豪迈之情。
1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是《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祝福》选自《呐喊》。
B.《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是美国的欧·亨利,他与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
C.《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和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他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他首创豪放词,他的大部分词作是豪放风格的。
D.《一个人的遭遇》作者是德国的海因里希·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作者是俄国的肖霍洛夫,他们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3.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
(3分)
天气是醉人的温暖,恰好是樱花落尽的时节。
①在这里正是一年好景的残春,到处有媚丽的光景使人流连。
②细沙的行人道上满是狼藉的粉色花片,有些便沾挂在平铺的碧草上。
③北面与西面山上全罩着淡蓝色的衣帔;小燕子来回在林中穿,跳。
④几树梨花还点缀着嫩白的残瓣。
正确的顺序是▲
14.依据上下文,补全下面一首小诗。
要求句式一致,修辞得当。
(4分)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曲调/是欢快甜美/还是凝重悲怆/只要你的曲子还在演唱着。
生活总是美好的/ ▲ / ▲ / ▲ / ▲ 。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故事/是新鲜生动/还是陈旧老套/只要你的故事还在讲述着。
15.现今的网络媒体不再让读者只是成为新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可以以“跟帖”的方式主动参与评论。
网友们面对一个新闻事件,有的冷峻思索,理性表达,但也有人破口大骂,或散布一些不负责任的消极言论。
文明上网,人人有责;理性言论,社会受益。
请你针对下面的事件,也发一帖,表明你的想法。
(不超过60字)(4分)
2010年10月16日,保定市某单位22岁的实习生李启铭,酒后驾车到河北大学生活区送朋友,将两名女生撞伤(其中一人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李启铭仍驾车继续行驶,还口吐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当地公安局副局长)”。
三、现代文阅读。
(2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8分、每小题2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
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
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
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
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
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
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
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家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墨子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
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
16.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
B.墨子见过的百国《春秋》,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只剩下鲁国《春秋》,因此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
C.墨子说他见过百国《春秋》,说明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而绝大多数均已被秦始皇烧毁。
D.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鲁国《春秋》。
如果不烧这些书,墨子见到的《春秋》会有百部以上。
17.徐文认为“春秋”不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
B.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
C.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为名,并非鲁国一国。
D.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
1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夏、商、周三代的名称,是由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
B.“春秋”这一时代称谓始于战国,两汉时人们继承了这一称谓。
C.“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以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作为历史背景的。
D.产生于战国的“天命靡常”的观点,是“战国”时代得名的依据。
19.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王室东迁后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因此,只好听任鲁国的统治者以“春秋”作为时代的称谓。
B.徐文提出商榷的意思是,即使“春秋”的命名与史书有关,也不能认定是以鲁国的国史命名,因为各国国史均名为“春秋”。
C.春秋时,周王室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被破坏,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便失去存在的基础。
D.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权力的再分配、思想的解放使传统的历史年代学观点产生了一些变化。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6分)
郁孤台之魂
徐南铁
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
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仍在台上徘徊。
你还在俯望着江水吗?
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前的江。
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
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
如今,废城墙外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木船相连。
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声吗?
对岸的鹧鸪曾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
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深处。
对岸陈列的是工厂、居民,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
幼时就读过你的“郁孤台下清江水”。
那时住在赣州,却不知这郁孤台就在赣州的西北角。
及至知道了城内田螺岭的高阜就是你“西北望长安”的高台,我急匆匆兴冲冲地骑着车奔向那里,想依着你的英魂去领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沉郁、苍凉以及辽邈的历史感。
没想到红漆剥落的院门被一把铁锁紧扣。
抬眼望去,郁孤台一派败落不堪风雨之貌,灰冷、凋敝,连板壁也不全。
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的衣服才见出一分亮色。
但是,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郁孤台的飞檐高高翘起,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
今天,我们终于在郁孤台上相会了!
今天的郁孤台披红点翠,焕然一新,好一副古装的雍容贵态。
我相信,作为一个“横绝六台,扫空万里”的词人,你不会有一座郁孤台的兴衰慨叹。
你的身影不是因台的兴衰而兴衰的。
三层的郁孤台高不过15米,但因建在高处,赣州尽收眼底。
赣州不居交通要冲,除了当地的文人墨客偶尔雅集,郁孤台游人不多。
这更好,我可以静心同钟爱的词人起面对这无限关山无限江天,让无限思绪扑面而来。
我问辛弃疾,在郁孤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接受过那样多的咏唱,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都是文坛巨子,为什么只有你的一首《菩萨蛮》成为千古绝唱?
辛弃疾不语。
我久久凝望着他极目天外的侧影,那非常熟稔的神情渐次幻化为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我猛然明白了!
“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不就是中华文化脉搏上激越的音符?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江风中猎猎作响。
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台颓,这种精神不颓。
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衍……
辛弃疾依然徘徊在郁孤台上。
我走下台来,久久地回望郁孤台。
也许,历史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
郁孤台郁结着民族魂!
20.本文第五段先说“郁孤台一派败落不堪风雨之貌”,后来又说郁孤台“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
(3分)
21.倒数第五段中,作者写了“我猛然明白了”,根据文意,说说作者明白了什么。
(3分)
22.文章第一段写“我与……相会”,结尾二段写“辛疾疾依然……回望郁孤台”“郁孤台郁结着民族魂”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和好处。
(6分)
2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贯穿全文,不仅起到组材的作用,更起到凝结悠悠历史所沉淀的民族之魂与彰显文意的作用。
B.第四段写“鹧鸪已飞入历史深处”“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形象地写出了八百年前的那一段民族屈辱史已经成为过去。
C.作者用“披红点翠,焕然一新”来形容今日的郁孤台,和过去“灰冷、凋敝”“败落不堪”的郁孤台相对比,突出了国盛则台兴的道理。
D.倒数第二段写“历代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前加“也许”,有推测的语气,这比不用“也许”的肯定语气更恰当些。
E.本文选取的角度十分新颖,把八百年的历史人物拉到眼前,与之对话,更能表达作者因仰慕辛弃疾而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思这一旨意。
四、古诗文阅读。
(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27题。
(15分)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
轼疏言:
“陛下岂以灯为悦?
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
”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
“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
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
“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
【注】二宫:
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2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市:
购买
B.违制之坐坐:
判罚
C.尾属于城属:
隶属
D.以虞水之再至虞:
防备
2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2分)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⑥D.②③⑤
2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27.把下面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3分)
(2)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3分)
(3)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8—29题。
(6分)
江城子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
爱吾庐,惬幽居。
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
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
月边渔,雨边锄。
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
谁唤九原摩诘②起,凭画作、倦游③图。
【注】①段成己,金末正大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
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
兄殁后,闭门读书,近四十年。
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
②九原,指墓地;摩诘,唐王维字摩诘。
③游:
即宦游,外出做官。
28.词的上阙运用修辞描写出了的环境。
(2分)
2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五、默写填空。
(7分)
3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7分,任选7格,每一空1分)
(1)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苏洵《六国论》)
(5)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荀子《劝学》)
(7)吾师道也,▲ ?
(《师说》)
(8)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 。
(《荷塘月色》)
(9)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 。
(《沁园春·长沙》)
七、(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参加长跑比赛的选手在走过一片沙滩时,鞋子里灌满了沙子,他匆匆把鞋子脱下,胡乱地把沙子倒出,便又急急地继续往前跑。
可是有一粒沙子仍留在他的鞋里,在他以后的路程中,那粒沙子磨着他的脚,使他走一步,疼一步。
但他并没有停下把鞋子脱掉,抖出那粒磨自己脚的沙子,而仍是匆匆前行,在离终点不远的地方,因脚痛难忍,他不得不止步,最后放弃了比赛。
当他忍着揪心的痛把鞋脱掉时,他发现让自己痛苦了几天并放弃比赛的竞仅仅是一粒沙子。
生活中阻挠我们成功的,有时不是高山、深渊,而是极细小的一粒“沙”。
请以“沙粒与成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所写内容必须在所给的话题之内。
大衢中学2011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题卷(2012.1)
满分:
150分时间:
120分钟
一、选择题(24分,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3.(3分)正确的顺序是
14.(4分)生活总是美好的/ / /
/ 。
15.请你针对给出的事件,也发一帖,表明你的想法。
(不超过60字)(4分)
[
[
100
三、现代文阅读。
(2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8分、每小题2分)
16
17
18
19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6分)
20.(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分)()()
四、古诗文阅读。
(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27题。
(15分)
24
25
26
(每题2分)
27.把下面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8—29题。
(6分)
28.词的上阙运用___________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岱山县 中学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