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5970811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5.67KB
最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
《最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制卷人:
向晖
(一)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
“五日不雨可乎?
”曰:
“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
”曰:
“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2)余至扶风之明年 ( )
(3)既而弥月不雨 (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
(4分)
(二)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译:
4.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
(2分)
(1)
(2)
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
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
为什么?
(三)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大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
(4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性嗜酒( )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饮少辄醉( )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滁皆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
(4分)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4分)
(1)“五柳先生”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两个选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
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
(四)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粗的词。
(2分)
蜀之鄙有二僧 贫者语于富者曰__________________
树林阴翳 游人去而禽鸟乐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而”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身而取义 B.面山而居 C.登轼而望之 D.人不知而不愠
3.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问题。
①(甲)段中画线的“子何恃而往”这句话,表现出富者对贫者将去南海一事持怎样的态度?
对这种态度,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怎样评价(乙)段中“太守”的“醉”与“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
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
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
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
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
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
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意思。
(4分)
①伛偻提携提携:
______________ ②宴醋之乐酣:
_______________
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绝:
____________ 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宝:
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其节见于艰危B、①醒能述以文②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
C、①禽鸟知山林之乐②食之未必不佳D、 ①泉香而酒洌 ②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
①此:
指滁州。
②掇:
拾取,采取。
③上:
皇上。
④刺史:
代称知州。
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阴。
秀:
____________②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
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
(用文中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
“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
“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
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
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③为民上:
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含义。
(4分)
①太守谓谁( )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 )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____________的思想。
(2分)
4.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 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壑尤/美 B.作亭/者谁 C.饮少辄/醉 D.昨/游江上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懂山水。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
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
(用原文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联系文段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③。
蒲苇莲芡④,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注释]①灵壁:
即今安徽灵壁县。
张氏之园:
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
汴(biàn):
汴水。
②余浸:
支流。
③岩阜:
假山。
④芡(qiàn):
水生植物。
⑤富:
丰饶的物产。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_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 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竹森然以高 修:
______ (4)以为陂池 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
(2分)
春季:
_______________ 秋季:
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
(2分)
A:
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甲】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业①不知书,忠烈勇武,有智谋。
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
代②北苦寒,人多服毡罽③,业但挟纩④,露坐治军事,傍⑤不设火,侍者殆僵仆⑥,而业怡然无寒色。
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
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
“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
”众皆感泣不肯去。
【注释】①业:
即杨业,又名杨继业,山西太原人,宋代著名将领。
②代:
地名,治所在今山西代县。
③毡罽(jì):
毛织品。
④纩(kuàng):
丝棉絮。
⑤傍:
同“旁”。
⑥殆僵仆:
几乎倒下。
1.请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2分)( )
A.太守自谓也 业谓曰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业怡然无寒色
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故士卒乐为之用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众皆感泣不肯去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甲】文中的“醉翁之意”有什么含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乙】文记载的“朔州之败”事件中,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醉翁亭记 最新 醉翁亭 对比 阅读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