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难易度及覆盖面地分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5968411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19KB
题型难易度及覆盖面地分析报告.docx
《题型难易度及覆盖面地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型难易度及覆盖面地分析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题型难易度及覆盖面地分析报告
题型难易度及覆盖面的分析
"随着课改的深入,考试评价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做相应的改变,突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关注;在发展性上,积极寻求试题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加大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知识的考查力度。
具体而言,此次命题题量大,题目类型琐碎灵活。
不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及口算、笔算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考察了学生认真审题及细心答题的习惯。
考生卷面得分率及失分状况分析
"试卷共分六个大题:
(一)填一填。
共7小题。
出错最多的是第5,7题。
这道题是考查学生对“找规律”“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的知识的掌握,出错原因是部分学生没有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学得不扎实。
(二)直接写出得数
共12小题。
8×4÷6超纲了,我校改成8×4÷4,学生多能做对。
(三)列竖式计算。
共三题,正确率较高。
(四)我会画。
学生失分率较高,不能正确定位,图形画得不准确。
(五)统计。
第四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中失分,原因是没看清题目给的数字信息,很混乱。
(六)解决问题。
共3小题。
特别是第3小题,此题本身有一定难度。
并且在这一个题目中出现了3个不同的问题,学生不知道逐一解答,反而无从下手,将上面“便宜约--元”答在最下面,而且他们不明白“现在买”的意思,在加上要先约后算,增加了难度,好多学生不懂题意,加上分值较大,造成学生失分率比较高,看来在今后教学中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需要强化训练。
1、低年级学生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3、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
4、教师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培养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才施教。
赞同
4
|
此次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
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
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
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六个大题。
2、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
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例如:
(1)看图说出学校与家的距离。
(2)家电商场一天销售情况小调查。
(3)买家电的花费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也就需要孩子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体现了灵活性。
在考察学生“数的运用”的内容多是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显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二、质量分析
二年级共有7个班人,合计 分,人均 分,优秀率,及格率 。
三、试卷具体分析
试卷共分六个大题:
(一)填一填。
共6小题。
出错最多的是第3题。
这道题是超纲的,学生基本不会填,第6题是做有余数的除法,少部分学生不会计算。
(二)判断题。
共5小题。
第2小题分针走一小格和时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样的,一些学生对时间,特别是认钟没能掌握。
(三)选择题。
其中的第4小题考察学生正方形上的直角与三角板上的直角哪个大。
学生认为正方形比三角板要大,所以角也要大,或相反的认为。
认为两个都是直角该一样大的同学较少。
(四)算一算。
此题分为口算、估算、笔算三种形式,题量较大,对学生来讲,稍不细心就会出错,计算能力很强的学生也会因为马虎没有全对,有部分学生因做减法借了没还而出错。
在计算方面仍需要加强练习。
(五)动手画一画,做一做。
通过考察发现还有及个别学生对于锐角与钝角没能分开。
在认钟的时候没分清时针和分针。
(六)解决问题。
共5小题。
特别是第1小题,此题本身有一定难度。
有两个问题,多数学生没完成第2个问题。
加上分值较大,造成学生失分率比较高。
第3小题一部分学生没看懂图。
第4题多数学生选的两件商品加起来不是最接近500元。
看来在今后教学中学生认真细心的答题习惯需要强化训练。
四、对试卷的评价:
随着课改的深入,考试评价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做相应的改变,突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关注;在发展性上,积极寻求试题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加大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知识的考查力度。
不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及口算、笔算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考察了学生认真审题及细心答题的习惯。
五、从答卷情况看教与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试卷各种不同题型的抽样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较为牢固。
学生书写大部分较为整洁,格式相对规范,反映出教师对学生书写习惯培养的重视,学生学得相对较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但从答卷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做题细心方面,仍有欠缺,需要继续加强。
六、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1、低年级学生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3、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
4、教师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培养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为下一学期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小学数学培训学习总结
转眼间,为期几个月的网上学习就快结束了,在这段时间的培训学习中,我在网上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专题报告,使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数学的魅力。
学习中的新理念新视野就像一扇窗,打开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这对于我在今后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此次培训收获颇丰、让我受益非浅。
一、学习让我更新了观念,转变了思路。
通过学习,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了每一位老师都需要重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学生也在改变,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时代,否则就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淘汰,而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更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改变师本位的思想,不断进行观念的更新。
二、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指出,教师与学生的身份要定位在生本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必须改变传统的“师”主,“生”客的课堂状态,不断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更适应我们的课堂,发挥课堂最大的效应。
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要用一颗“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根据学生的喜好和个性预设课堂教学,尤其是在课前预设时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大小,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教师始终扮演的是发起者、引导者与组织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学习让我潜心学习,立足课堂。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我会将自己的爱全身的融入到学生中。
在教学中,我会将努力所学的新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避免课程设计“新”,实施方法“旧”的新瓶子装旧酒。
潜心学习,不断进取,借助网络学习的平台,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卓有成效,让学生更加喜欢和热爱,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价值。
四、学习让我真正体会到有效性的价值。
一堂课只有40分钟,如果事先周密考虑,精心设计,那么课堂一定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
就像课堂中说的那样预设与生成是比不可少的。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上课前先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观察、发现、讨论、明确的过程来备课,同时加大学生预习的力度。
课前由学生生成具体问题,然后和我的备课内容结合,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设计,突出课实效性、针对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合作性。
以后每次课后我还要留下心得体会,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结合课堂上的每一细节和同事们的交流,升华为经验理论。
通过学习,获取经验,我已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使我真正懂得了怎样利用网络资源更有效的开展新课程教学。
五、学习让我学会了交流和反思。
通过这次培训,我彻底打开了固步自封的思想,无所顾虑的和学友们、同事们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开拓了教研视野。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的成长起来。
以往我们所做的往往局限到校园里,只是简单地教研组讨论,真的离新方法新理念差之甚远,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交流讨论,真的是感受到了终生学习的重要性,交流讨论的比不可少,只有不断地交流,才能让自己的反思更有成效,更有价值,不再是闭门造车,所以是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我更快地成长起来。
学无止境,教海无涯。
网络学习的时间虽然十分短暂,但所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次的点滴收获,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距离,只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努力实践,不断探索,才能去发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通过大量解决问题的活动逐渐培养的,也是在各个领域数学内容的教学中逐步发展的。
我们要充分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营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提问开始。
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无论是在学校的学习环境中,还是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
激励学生能大胆质疑,乐于讨论,对数学活动充满热情,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活动。
对于学生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如果是科学的,应及时鼓励;如果有不足之处,要正确引导修改。
对于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也要给予表扬,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1.创设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为儿童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景,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走进情景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教材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大量的情境活动,但教材的情境只是提供了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
教学时,教师要在把握住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如有的学生认为警车过不了桥应绕道走,有的学生认为警灯是活的,可以拿下来,还有学生认为在紧急情况下不能顾及警灯的损坏。
在这些问题中,学生是用变化的、发展的、现实的眼光看待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独到的思维方式进行表扬,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善于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解题策略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对结果的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
弗赖登塔尔强调:
“反思是教学的重要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反思是通过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
它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途径。
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学生的学习中,要经常要求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
你是怎样想的?
刚才你是怎样做的?
等等。
用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逐步具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以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毫无帮助,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
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
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使学生扎实的掌握知识,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本文从兴趣的秘密何在,在小学高年级的具体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浅谈提高学习兴趣的的方法。
什么是掌握知识呢?
这就是使周围世界的事物、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真正的掌握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学生感到知识是他进行智慧努力的结果。
他自己去获取知识,同时找到运用知识的领域,从抽象真理过渡到新的具体事实。
当学生生把问题的实质弄明白以后,这就是他顿然领悟的时刻——似乎一片黑暗一下子被鲜明的火光照亮了。
我们深信:
如果在少年时期没有遇到一位脑力劳动的真正的指导者,那他就永远不能学会真正的思维。
我们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时,总要设法使一些知识成为掌握另一些知识的工具——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和知识的牢固性,归根结底都取决于这一点。
或者可以这样说:
怎样安排班级和学校的教学和教育工作,才能使学生希望自己今天在精神上变得比昨天更丰富,在智力上变得比昨天更聪明,使他感觉和体验到自己在治理和思想上的成长,为此而感到自豪,使这些情感成为激发学生去克服困难的动力呢?
要知道学生要好好学习的愿望是跟他乐观的感知世界(认识周围世界,特别是自我认识)不可分割的。
很明显,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一种欢乐的喜爱,如果没有付出紧张的精神去发现真理,并在真理面前感到激动和惊奇,那是谈不上热爱科学热爱知识的。
二、发掘兴趣源泉,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怎样才能把课上的有趣呢?
兴趣的源泉何在呢?
所谓课上得有兴趣,,就是说:
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是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和奇异的过程。
自然界的万物,他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这个源泉就像是潺潺的小溪,就在我们的眼前,你只要走近去看,在你面前就会展示一幅令人惊异的大自然的秘密的图画;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兴趣的源泉则藏在深处,你得去攀登、挖掘,才能发现它;而很常见的情况是,这个攀登、挖掘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联系的过程本身,这就是兴趣的重要源泉。
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
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离开了脑力劳动,就即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的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那些线索。
我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接洽点和线索,因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中揭示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如果一个学生广泛的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
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结合数学教学实际,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曾在高年级数学讲课时安排这样一个例题,不但能揭示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而且能够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
教育目标是靠教学活动实现的,而决定教学活动成功的首要因素是什么?
关于这一问题,有很多种说法,但是归根结底是如何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事实上,对学生而言,能够唤起他们兴趣的教学,远比绚丽的生涯规划吸引力强。
因此,通过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与能力、优化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等途径,来引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
教师个人的风格及魅力,是引发学习兴趣的“诱导剂”
除去一部分具备天赋的人,绝大多数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培养、锻炼才能具备相应的教师素养。
模仿能少走弯路,我们经常看到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例子,教师形成教学风格,借鉴、模仿很重要,很多教师正是通过模仿走向成功的,但是不经内化的模仿始终会让教学风格显得生硬,给人有形而无神的感觉。
教师的个人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同样的学生、课堂条件及教学内容,有的教师凭借自己良好的教学魅力、特色语言、亲近学生的教学姿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上出一节节好课。
同样的课堂条件下,有的教师教学环节平铺直叙,或者缺乏对学生的尊重,或者表达平淡无奇,这些都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主、开放的教学是兴趣燃烧的“催化剂”
开放、民主的课堂能使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体验,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保持兴趣。
开放、民主的课堂有3个重要特征:
学生的主动参与——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平等合作学习——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及时体验成功——巩固学习效果。
这3个特征必须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才能发挥出作用。
研究性学习——兴趣的“加速器”
研究性学习具有独特的价值,尤其在培养兴趣和能力上更为明显。
以化学教学为例,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实验与探究。
开展研究性学习,
能够启迪思维、形成知识技能、培养科学观和科学方法、开发智能、发展个性、培养良好学风,并在达成上述目标过程中,巩固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对实验能力的要求有:
提出问题,选择和明确课题的能力;科学地选择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利用有关资料的能力;实验思维能力,它涉及对实验现象的认知判断、处理,对活动本身的设计、决策、评价和概括。
在实际教学中,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
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实验都是重复前人的,没多大意义。
殊不知,实验与探究对接触新知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是他们体验发现乐趣,展开科学想象和认识新知的必经之路。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学习兴趣的“助长剂”
课程资源是影响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重要因素。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学生不随意注意产生的印象比随意注意强烈得多,而课外教学资源往往能引发学生的不随意注意,从而对生发、保持学习兴趣产生重要作用。
教学中,除了有限的社会性资源、网络资源外,还应当有效地利用已有的资源,比如教材上的素材,改造以后仍然可以利用;还有同伴之间、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当教师把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用于教学时,学生既新奇又兴奋,学习也相应地专注。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不能单纯为了开发资源而舍弃教材里的好素材,教材中的许多素材是经过千挑万选,具有较好的教育价值,如果能够就地取材,利用好这些资源,何必舍近求远。
如何在教学中把生成性资源的效果最大化,这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
只有深入研究教材并有效地利用生成性资源,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的“火把”越烧越旺。
除上述因素外,练习的有效开展也是学生学习兴趣新的增长点。
课堂上及时的练习,不仅是教师对教学的诊断,更是学生的自我检测和成功体验的重要来源。
然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往往不能全面地检测所学的各个知识点,要想化解这一矛盾,需要对练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索。
首要的是必须明确检测目的,确保练习的有效性,控制其难度。
其次要明确检测内容,也就是要知道检测的知识点和能力类型。
其三,根据需要选择题型能及练习的方法。
其四,题量适当。
如果题量过大,目的不明确,能力不突出,只顾练习的数量不讲质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和反思,不仅对学习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钝化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最终要靠符合教育规律的整体、系统力量来实现。
学习兴趣要激发,更要保持.doc 点击下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题型 难易 覆盖面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