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建筑风格.docx
- 文档编号:25967458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87.12KB
宋朝建筑风格.docx
《宋朝建筑风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朝建筑风格.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朝建筑风格
宋代建筑风格
(一)
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更有很大进步,这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宋代的建筑也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宋代的城市形成了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建筑都有了新发展。
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完全呈现出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
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即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宋代砖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和桥梁。
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
木结构建筑采用了“材”为标准的模数制和工料定额制,使建筑设计施工达到了一定程序的规范化。
宋代,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的园林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
中国古典园林重在写意,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水、岩壑、花木等一同表现某种艺术境界。
较有代表性的宋代园林包括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
宋代颁行了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这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著。
此书的颁行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新的水平。
、
宋代有北宋和南宋,和辽、金、西夏基本属于同一时期!
如果单是该时期汉人统治下的只木构建筑确实没有几座了!
太原晋祠圣母殿、宁波保国寺大殿、正定隆兴寺、少林寺初祖庵、肇庆梅庵大雄宝殿、玄妙观三清殿、江油飞天藏莆田元妙观三清殿、福州华林寺大殿、虎丘云严寺二山门(同时期的有:
应县木塔、独乐寺、上下华严寺、善化寺、佛光寺文殊殿、朔州崇福寺、涞源阁院寺大殿、文殊殿、济源奉先观三清殿,晋东南的辽金建筑还有很多)。
----------------------------------------------------------------------------------------------------------------------------------------
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军事上较为衰落的朝代,但在经济、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更有很大进步,这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宋代的城市形成了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建筑都有了新发展。
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完全呈现出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
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即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宋代砖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科学园设计主要是佛塔和桥梁。
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体育馆设计的典范。
宋代,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的园林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
中国古典园林重在写意,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水、岩壑、花木等一同表现某种艺术境界。
较有代表性的宋代园林包括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
宋代颁行了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这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著。
此书的颁行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新的水平.
-----------------------------------------------------------------------------------------------------------------------------------------
六和塔,位于杭州,高60米,于公元1156年重建,于1165年完工。
宋朝建筑,泛指在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的宋朝时期,于北宋南宋境内的建筑,一如以往的朝代,继承著前朝的建筑传统。
宋朝建筑-简介
宋朝在经济、手工业和科学技术方面都有发展,使得宋代的建筑师、木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建筑方式也日渐趋向系统化与模组化,建筑物慢慢出现了自由多变的组合,并且绽放出成熟的风格并且拥有更专业的外型。
为了增强室内的空间与采光度,采用了减柱法和移柱法,梁柱上的斗拱铺作层数增多,更出现了不规整形的梁柱铺排形式,跳出了唐朝梁柱铺排的工整模式。
虽然宋朝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但杰出的建筑都是佛塔、石桥、木桥、园林、皇陵与宫殿。
由于注重意境的园林设计特意追求把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的意境,所以这一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柔弱纤秀,曲线柔和,注重装饰,华丽而繁细。
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不像唐代浑厚的风格,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
油漆的大量使用,颜色十分突出。
在窗棂,梁柱与石座的雕刻与彩绘的变化十分丰富,柱子造型更是变化多端。
虽然数千年来,建筑智慧依靠口耳相传,子承父业相传下来,关于建筑的文献亦早已存在,而且在已经出版的水墨画中所描绘的建筑物让历史学家更能了解宋朝建筑的配搭,但是宋朝的建筑文献-《营造法式》对施工和度量的描述非常深入,比以前的文献更有组织,让以后的朝代建筑有了可靠的依据。
另一方面,朝廷设立了专门负责建筑营造及相关的官职与机构-将作监来掌管宫室建筑,让建筑智慧有系统地流传下来。
宋朝建筑-背景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城内成外到处都是商店。
宋朝在经济活动、农业、文化、都市化与人口各方面都有高速的发展。
唐朝的人口最多曾经只是大约6000万,而宋朝人口却由当初的约1亿增加到末期的约1亿2000万。
大部分的宋朝政治性城市都发展为经济中心,譬如汴京与临安。
建筑方式突破了以前里坊制的制度,转变为坊巷制,摆脱了里坊围墙的限制,容许商店直接面向街道。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时间约束。
各地充满了驿站、商店和中国戏曲舞台-勾栏。
由于社会开始出现官商合流,经济活动非常蓬勃,所以商业建筑盛极一时。
农业方面,开垦的土地与亩产量皆为唐代的两倍。
华北地区的铁产量曾高达15万吨左右。
造船业方面,能够制造运载千吨货物的船只。
人民生活富庶,弥漫着追求享受的风气,皇室、官员、富商、文人争相建造园林。
文化方面,理学、文学、艺术都有较大的发展。
自北宋起,儒学与佛教复兴,道教盛行,三者互相融合。
因此,佛塔、寺院大量兴建。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标志了史学的发展。
教育方面,除了朝廷筹办官学,地方民间也大量举办学校,促使书院四处林立。
当时著名的书院有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和茅山书院。
宋朝建筑-城市建设
北宋首都开封始建于战国时期,前身为大梁城,经过唐代与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和后周的营建,出现了街道狭窄与楼房拥挤的问题。
宋太祖登基后,便开始对开封进行大量改建,主要是扩建皇城宫城;修筑外城;疏通四条河道,即汴河、五丈河、金水河和蔡河;兴建生产工场,筹办手工业的管理机构,包括了工部、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等等。
各个工场有专门分工,仅仅军器监已经设立51种不同的作,譬如木作、马甲作与铁甲作,每一个作设立作坊。
整个开封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层城垣所构成。
外城周界达到50里,建于后周,由于开封地处平原,外城可加强军事防卫。
内城是唐代汴州城,周界20里,并留有护城河。
开封城内的中央为宫城,四周被皇城包围着。
宫城南部出口为宣德门,门外向南开辟宽阔的御街,成为开封的中轴线。
御街阔300米,直接通往外城的南门,两旁设立御廊,御街中央的御道只许皇家使用。
御街两旁都是行政机关,例如明堂、秘书省和尚书省等。
道路的布局除了出于交通的考量外,还要显示礼制秩序。
开封主要干道-“御路”呈现井字形网络,一般街道则以方格网络分布。
根据《东京梦华录》,御路宽阔,路心设有两行红色杈子,表示皇家专用的御道,杈子设有砖石瓷砌的御水沟。
路旁种有莲花、桃花、梨树、杏树,互相杂间。
可见,道路设计超越了实用层次,并趋向艺术层次。
宋朝建筑-瓦市与勾栏
唐朝以来的封闭的里坊制度瓦解,各类市集遍布大街小巷与桥头路口。
早市、夜市、庙市与各类节日市集非常常见。
经济繁荣,生活富裕,娱乐繁盛,开封内外都有瓦市。
瓦市,又名瓦舍、瓦肆、瓦子,是宋朝商品贸易的市集,也是杂剧艺人的集中地。
吴自牧在《梦梁录》解释:
“瓦舍,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在《梦梁录》卷十九《瓦舍》中记载:
“杭城、绍兴间驻跸于此,殿岩杨和王因军士多西北人,是以城内设立瓦舍,招集妓乐,以为军士暇日娱戏之地。
”根据《东京梦华录》卷二记录了汴京其中一个瓦市的情形: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自丁先现、王团子、张七圣辈,后来可有人于此做场。
”由此可知,表演戏剧的艺人多会利用栏杆搭建勾栏,作为临时表演场地。
一个大的瓦市能够容纳十多个勾栏。
根据元代杜仁杰的散曲《庄家不识勾栏》:
“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团坐。
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是人旋涡。
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寨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可见勾栏是以木材兴建,设有门口,进门后上坡,观众分层一排一排坐。
根据宋朝《西湖老人繁胜录》:
“临安有名的瓦肆应有清冷桥畔的南瓦、三元楼的中瓦、众安桥的北瓦、三桥街的大瓦等。
北瓦最大,内有勾栏十三座。
”可见当时的有很多瓦市,并且吸引了大量固定的观众,也吸引了不能够进入官场的文人投入创作事业,促使宋朝杂剧的兴盛。
宋朝建筑-宫殿
开封的皇宫前身是唐代汴州宣武军节度使的使衙署。
到了后梁,才开始兴建宫殿。
宋太祖登基后,马上大力扩建,超越原有建筑的规模。
宫城周界长大约五里,南面建有三门,分别为宣德门、左掖门和右掖门。
宫城东西各有东华门与西华门,北有拱宸门。
宫城从南至北,分有外朝区、内庭区西部、内庭区东部与后院。
外朝区位于城南,有大庆殿群组、文德殿群组、紫宸殿群组、政事堂-枢密院建筑群、西南区与东南区。
内庭区西部是皇帝生活的地方,而内庭区东部则是太子居住的地方。
城北的后院是皇家的园林,除了布置假山水池、奇花异木,还建有亭台楼阁、宴会场所、藏书楼等等。
虽然皇宫划分为多个建筑群,但布局模式多采用工字殿型制度。
一般都沿着一条中轴线安排,建筑群核心的大殿有凸字形台基,殿后有阁,两旁有挟殿,挟殿通往四周的走廊。
宫内设立钟楼鼓楼,作报时之用。
宋朝建筑-园林
宋朝的园林可分为四大类别,供帝王休息享乐的皇家园林与宗室外戚、高官富商所拥有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陵寝园林。
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园林都有自己要表现的内容与主旨,配以假山、人造池、廊、亭、堂、榭、阁、花木与动物。
虽然宋朝国力不比唐朝强,园林规模也比较小,但园林内的设计更见精巧。
琼林苑,建于干德2年(公元964年),位于河南开封外城顺天门西南。
苑内满种长松古柏、石榴、樱桃等,大部分来自福建广东一带,并且建有很多亭榭,以茱莉、山丹、瑞香、含笑点缀。
苑内东南角落,有高约数十米的华嘴冈,冈上的横观层楼辉煌华丽。
山下池塘有画船,名叫凤炯,水面建有拱桥,称作若虹,杨柳布满堤岸。
北宋《金明池夺标图》描绘了金明池当时的景况
金明池,北宋著名别苑,又名西池,始建于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位于开封市以西郑门口村附近。
原本周世宗为了征服南唐,所以训练水军,让水军在金明池演习,故又名教池。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曾在金明池检阅水军演练。
政和年间,宋徽宗下诏兴建许多亭台、楼阁、花木、假山作为春游和观赏龙舟比赛之用。
金明池呈方形,四周有围墙,北接汴河西水门,南临琼林苑的宝津楼,池中建有仙桥。
桥尽处建有五殿,对岸的龙奥停放大龙舟。
沿岸种植杨柳,东岸搭盖临时观众棚,让百姓观看龙舟比赛。
金明池的殿宇一般采用黄色、蓝色、绿色琉璃瓦,线条十分工整,庄严瑰丽。
北宋诗人梅尧臣、王安石和司马光等人赞赏金明池风光明媚,建筑瑰丽。
可是,到了明崇祯15年(公元1642年),金明池被洪水摧毁了。
北宋的皇家园林-艮岳是中国著名的宫苑。
宋徽宗于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下令在开封的东北部兴建,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完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
根据八卦,艮代表东北方,又代表山。
艮岳位于东华门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占地大约750亩。
艮岳以一山三峰的形状设计,突破了汉朝以来的传统营造模式,不再强调模仿真实山水。
由于宋徽宗是一位具有高深艺术文化修养的皇帝、天才艺术家。
他对诗画艺术迷恋,对奇石着迷,对美的追求近乎苛刻。
为了寿山艮岳的假山,蒐集苏州盛产具有“皱、透、瘦、漏”四大特色的太湖石,并且在苏州设立应奉局。
他又深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建造艮岳的主旨是追求意境,不拘泥细节或者强调神似,把诗情画意加入园林之中,典型山水成了主题。
他对置石、挖池、叠山等技术非常讲究。
园内山峦起伏,众山环列,东有艮岳,南有寿山,西有万松岭。
园林中央只有小小的平地,但山峡之间却有池水与瀑布。
除了自然景观,还添置不少建筑物,譬如药寮、田圃筑室、栈道、介亭、书馆和八仙馆屋。
因此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巧妙、以石为主的假山所组成的皇家园林。
最后,金人灭了北宋,把这个皇家园林拆毁。
除了皇家园林,开封也有不少私家园林。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宋仁宗的宰相富弼所建的富郑公园,宣徽南院使王拱辰的环溪,前身为唐代宰相裴度的湖园。
这些圆林的特点就是娇小、简约、雅致、天然。
富弼的富郑公园位于他的宅院的东侧,入口设有探春亭。
园中挖了一个大水池,水从东北方引入,经过方流亭,从西南方流出。
水池北岸建造假山,假山之北有竹林,假山内有水洞,利用大竹引水出洞。
假山之南建有四景堂,隔着水池,遥望南岸的卧云堂。
卧云堂之南堆土成山,种有梅与竹,山顶建有天光台与梅台。
两者高于丛林,能够观看园内景色。
竹林内建有五个亭,名为从玉、披风、漪岚、夹竹与兼山。
北宋李格非所写的《洛阳名园记》曾经对这些竹子景观作专门描述。
整体布局分南北两区,北区以山为主,比较幽静,南区以平地为主,比较开朗。
环溪布局比较别致,南北各有水池一个,东西各有小桥连接中央的大洲,因此而得名。
主要建筑物都集中在岛上,南池北岸建有法华亭,北池南岸建有凉榭。
岛上山丘之上则有多景楼,能欣赏远方景物。
园林各处种植松树、桧树。
树林间空地模仿岛屿。
这种水景与借景的处理手法成为环溪的特色。
宋朝寺院多集中在临安,因为当时临安是江南的佛教中心,寺院园林遍布各处,以环西最甚。
宋朝建筑-北宋皇陵
北宋时期洛阳古墓内的壁画与斗拱
北宋皇陵位于河南巩义市一带的高原上,覆盖了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4个镇区,东西横跨7公里,南北达到8公里,内有超过1000个陵墓,包括了皇帝陵墓、皇后陵墓、太子公主的陵墓、配偶的陵墓与其他亲属的陵墓,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陵墓群。
当中的帝陵区有21座陪葬皇后陵,15座亲王墓,7座大臣墓,杨六郎、赵普、高怀德、蔡齐、寇准和包拯都安葬这里。
陵墓群始建于干德元年(公元963年),当时是宋太祖为安葬父亲而兴建。
由于金人在公元1127年入侵,北宋只有两位皇帝-宋徽宗与宋钦宗死于牢狱之中。
每个皇陵的规模与建制都大致相同,都根据风水布局坐北面南,由“上宫”、“宫城”、“地宫”、“下宫”四部分组成。
沿着皇陵的通道两侧有大量仪仗石刻与石像,题材包括老虎、公羊、狮子、瑞禽、角端、马匹、马夫、文武臣、武士、内侍等等。
党项姜族西夏皇陵与北宋皇陵相似。
陵墓群中央是个截断塔顶金字塔式的陵墓,由四堵墙壁,四个置中的大门和四座角楼包围着。
距离巩义市大约100公里,位于河南禹县,有一个被妥善地发掘出来的白沙宋墓,是宋朝地下古墓建筑的佼佼者,其古墓内的石雕从门窗、梁柱、斗拱到内墙都是模仿木构建筑。
白沙宋墓内有两个墓室,其锥形天花板与指引着地下墓室入口的大。
宋朝建筑-书院建筑
白鹿洞书院
宋朝的教育制度可分为三类,一是朝廷办的官学,譬如国子学、四门学、太学、武学(古代军事学院)、广文馆、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二是地方办的府学与县学,三是民间办的书院。
太学开始于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
国子学则始于西晋武帝时,宋朝的国子学只取录七品以上官员的儿子。
四门学始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到了庆历3年,凡是八品以下官员及百姓的儿子都可以入读。
可见,当时的教育规模非常大。
唐代以来,各地学院都设立孔子庙。
宋朝的学院则增建了东庑、西庑、光贤祠等祭祀建筑。
庑是指走廊、廊屋。
一般的都建有大成殿,殿内设孔子像,东西庑则设有孟子像等等。
“大成”一词出自《孟子万章下》:
“孔子之谓集大成也”,意指孔子整理三代至周公的学问,是集大成的学者。
以此为建筑命名,来突显孔子庙的特质。
另外,如果曾经得到皇帝的诏书,学院会兴建御书阁。
譬如平江府学的御书阁,前身为六经阁,邻近池水,是一座两层重檐式建筑。
后来被毁,重建为三层高的御书阁。
除了御书阁,一般学院内设有讲堂,为教学之用;斋舍,为学生宿舍;射圃,为体育训练场地。
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可分为三大类别,前庙后学,即孔子庙、讲堂、藏书楼为一条中轴线,斋舍分布于左右两旁。
典型例子有建康府学。
第二类,右庙左学,典型例子有临安太学,而第三类的左庙右学,代表则有平江府学。
书院的布局却比府学的自由很多。
好像程明道创办的明道书院以两组工字排列房屋,前一组设两层高春风堂楼,楼下是占了七开间的讲堂,中间设立讲座,二楼设有五开间的御书阁,陈列古代典籍。
后一组设主敬堂,占三开间,是会茶场地。
往后的地方就是程明道的祠堂与安放孔孟肖像的燕居堂。
祠堂东西两侧有十五个廊子。
然而书院山长与堂长的办公室在主敬堂两侧。
其他附属建筑物都坐落书院的两侧。
重建于宋朝的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全院占地近3000亩,建筑面积达到3800平方米,院内由五个院落并列组成,分别为礼圣殿、先贤书院(礼圣殿之西)、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和延宾馆。
其他建筑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朱子祠、礼圣门和礼对殿。
礼圣殿,又名大成殿,是建筑群的核心,也是祭祠孔子的地方。
宋朝建筑-寺院
太原市郊晋寺的主殿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
随着宋太祖复兴佛教,很多破旧的佛寺被修复、重建与扩建。
譬如河北正定隆兴寺、德清云岫寺、义县奉国寺。
它们都禀承了唐代佛寺建筑以中轴线为主体布局,宋朝的佛寺仍然以对称和谐为主,并且加强了纵深发展的布局。
河北正定隆兴寺,在隋开皇六年(586年)开始兴建,本来叫做龙藏寺,唐改名为隆兴寺。
北宋开宝4年(公元971年),宋太祖下令兴建大悲宝阁以供奉千手观音菩萨像。
此后,把寺院不断扩建,隆兴寺慢慢形成以大悲阁为核心的宋代建筑群。
整个群体从南到北依次序为山门,在山门后长方形院子分列左右两侧的钟楼和鼓楼,佛寺中央的大觉六师殿,北面的摩尼殿与左右配殿,组成了另一个院子,而整体则构成一个依着中轴线作纵深发展的布局,由外而内,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加强殿宇层次,已经摆脱了以往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的风格。
这种建筑群的布局被称为伽蓝七堂。
在宁波的保国寺,建于北宋大中祥符6年(公元1013年),是现存最好的木结构古建筑。
保国寺以大殿为中心,整个木构建筑全靠巧妙的斗拱和精确的榫卯来支持庞大的屋顶。
大殿的柱子采用多根小圆木拼成。
虽然在潮湿的南方,但能历经900多年的风雨,仍然坚固如初,成为罕见的建筑物。
苏州市玄妙观南宋三清殿
山西太原市郊西南晋寺的主殿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重修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
殿高约19米,宽七间,进深六间,小坡度重檐九脊顶,斗拱硕大雄厚,为典型宋代风格。
大殿四周有围廊,是中国寺庙中少见。
殿前的十字形鱼沼飞梁桥,也是独一无二的。
苏州市玄妙观的主殿三清殿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重建于南宋淳熙年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南宋木构建筑。
殿宇保留了不少宋代遗物,如梁架、斗拱等,规模宏大(面阔9间),雕刻华丽,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朝建筑-佛塔
佛塔在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虽然唐末佛教一度式微,但宋朝复兴佛教,因此仍然有不少佛塔的兴建。
由于佛塔来自印度,以免与皇帝城内的鼓楼与城楼作比较,大部分高的佛塔常见于郊外。
宋朝的佛塔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和花塔。
楼阁式塔可细分为“砖外璧、木檐、木平座式塔”,其代表为六和塔与虎丘塔;“砖外璧、砖檐、砖平座式塔”则以砖仿木,其代表就是开封佑国寺的铁塔;然而无平座的楼阁式塔在模仿过程中进行简化,譬如山西阳城龙泉寺塔;无柱额楼阁式塔摆脱模仿木构的约束,按照砖的特性来建造,例如料敌塔。
密檐式塔方面,现存只有几个方形密檐塔,分布于四川内,譬如释迦如来真身宝塔,特色为重层须弥座与设有副阶的塔身。
花塔则以高筒形覆钵式花束,配上花瓣作装饰。
开封佑国寺的“铁塔”
开封佑国寺的“铁塔”也是宋朝著名建筑。
佑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十年(559年)。
初名独居寺。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为供奉佛舍利,所以增建木塔。
庆历四年(1044年)塔被雷电击毁,皇祐元年(1049年)宋仁宗下令重建,根据原来木塔的式样,改用铁灰色的琉璃砖瓦,所以被俗称“铁塔”。
铁塔塔身呈八角形,高56.88米,共13层。
琉璃砖瓦上刻划的装饰以舞蹈和佛教为主题。
其实中国有真正的铁塔,就在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山的东麓的玉泉寺。
玉泉寺建于南梁时期,隋开皇年间才改名为玉泉寺,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为了供奉舍利子兴建铁塔。
铁塔的铁重53848公斤,塔身高21.28米。
在宋代以木石砖为主的建筑时期,铁塔的檐坡和八角形基座成了新的模范。
1891年的六和塔
六和塔也是宋朝另一著名佛塔。
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北岸的月轮山上,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被毁后重建于公元1156年,于1165年完工。
塔高60米,木檐13层,塔的中心有壁龛,内部镶嵌有《四十二章经》的石刻。
塔内砖雕的题材丰富,有石榴、荷花、宝相、凤凰、孔雀、鹦鹉、狮子、麒麟,还有飞仙等等。
其做法与宋代成书的《营造法式》所载十分吻合,成了历史学家考据的重要资料。
1961年3月4日,六和塔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泉州开元寺内的双子塔也是非常著名。
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名兴致寺,再改名为龙兴寺。
唐代开元26年(公元738年),改名为开元寺。
两个佛塔分别名为镇国塔和仁寿塔。
镇国塔高48.24米,建于公元860年至873年,而仁寿塔,初名无量寿塔,高44.6米,建于公元916年。
经过多次火灾毁坏后,仁寿塔和镇国塔分别在1228年和1238年由自证法师改用石材重建。
1982年2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觉寺的佛塔,俗称白塔,是一个砖砌的密檐式佛塔,位于四川彭县红岩乡红塔村,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
塔高27.54米,共13层。
佛塔设有砖砌须弥座式基座,高8.2米。
塔外檐与唐代长安大雁塔的风格相似,由菱角牙子和叠涩砖构成,檐口特别圆润,内设三层塔室,圆柱配以精良斗拱。
1980年7月7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高67米,建于1056年
佛教建筑在辽国境内也很著名。
虽然大部分都是砖砌和石砌的佛塔,但也有一些佛塔采用砖石或者砖木两种建材兴建而且保留至今。
其中最高最古老的就是佛宫寺释迦塔。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俗称“应县木塔”,呈八角形,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高67米,是宣扬佛法的场所,又是作战的瞭望台。
塔顶安装了一个铁刹,直通梁架之内,以作避雷之用。
塔内采用六十种不同的斗拱。
其建筑风格接近六和塔。
应县木塔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佛塔,而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则保存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
大佛殿始建于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
凌霄塔,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城,共九层,高42米,始建于唐朝至德元年(756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朝 建筑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