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设.docx
- 文档编号:25962351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560.10KB
计算机网络课设.docx
《计算机网络课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课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课设
计算机网络
——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
指导教师:
一、Intranet服务器的架设
一、域名服务器DNS
1.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让读者了解DNS服务器及客户端的配置过程,理解Internet网络中DNS域名解析的过程,从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这部分章节的理解。
2.实验所需要的设备
两台已连成局域网的计算机,一台为DNS服务器,另外一台为DNS的客户机。
3.DNS服务器的原理
每个DNS服务器在进行域名到IP地址的解析时,如果对某个域名不能解析,则该DNS服务器能够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找别的DNS服务器进行解析。
域名服务器分为三类:
(1)本地域名服务器。
一般在客户机上设置DNS服务器的IP地址时,这个DNS服务器一般都是指向本地域名服务器。
(2)根域名服务器。
当一个本地域名服务器不能解析一个域名时,该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某个根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
(3)授权域名服务器。
每一个主机都必须在授机域名服务器处注册登记。
通常,一个主机的授权域名服务器就是它的本地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的一个域名服务器。
4.Windows下的DNS服务器的构建
4.1、DNS服务器的安装
实验室已经安装好了DNS,所以在做课设时并不需要再安装DNS服务。
4.2、DNS服务器的设置——新建区域
(1)打开DNS控制台。
依次选择“开始→程序→管理工具→DNS”,打开DNS管理对话框
(2)双击图1-4DNS控制台中的服务器名
(3)在“正向搜索区域”单击鼠标右键。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区域”,这样会弹出“新建区域向导”对话框,
(4)输入区域名称。
(5)由于前面选择的是标准主要区域,那么设置后的内容是放在一个文本文件中的,要求用户输入这个文本文件的名字。
这里不要改动其默认设置,单击“下一步”按钮,会出现“正在完成新建区域向导”对话框,直接单击“完成”按钮,结束新建一个区域的工作。
4.3.、DNS服务器的设置——新建主机
当一个区域建立之后,就可在这个区域上再建立子区域,如果要建立“”区域,那么就可在上面新建立的“”区域下建立子区域“computer”,子区域下又可再建立新的子区域。
当区域建立完成之后,就可在区域之上再新建主机了。
这里建立一个“www”的主机,当建立成功之后,域名就完成了,方法如下:
(1)在新建的区域单击鼠标右键,如图1-10所示,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上选中“新建主机”
(2)在“名称”栏中输入主机名www,在“IP地址”栏中输入对应主机的IP地址,然后单击“添加主机”按钮,将出现创建成功的对话框,
4.4.、DNS服务器的设置——新建反向搜索区域
反向搜索区域是指建立一种通过IP地址来找到其域名的一种方法,
(1)在“反向搜索区域”条目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上选择“新建区域”。
(2)这里在“网络ID”栏中输入IP地址的前三个字节作为区域:
211.85.193。
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3)输入这个文本文件的名字。
这里不要改动其默认设置,单击“下一步”按钮,会出现“正在完成新建区域向导”对话框,直接单击“完成”按钮,结束新建一个区域的工作。
4.5、DNS服务器的设置——新建指针
当反向搜索区域建立之后,还要在具体的区域上建立相应的指针。
(1)在上一步中新建的区域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上选择“新建指针”,打开“新建指针”对话框。
(2)在“主机IP号”栏中,输入指针为:
29,“主机名”栏中输入该指针所对应的域名,这里是。
这样就建立了10.83.2.29转换为之间的对应关系。
(3)输入完数据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反向搜索区域”的设置。
4.6、DNS客户端的设置
当建立了一个DNS服务器之后,要想使网络中的其它主机(也叫DNS客户机)也能通过这个DNS服务器进行解析,还必须在这些DNS客户机上进行一些设置才行,即要告诉这些客户机,网络上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是谁,告诉的方法就是通过在客户机设置DNS服务器的IP地址。
4.7、DNS的验证
在DNS的客户机上,可通过由Windows所提供的“nslookup”命令来验证所有的DNS设置是否正确。
方法如下:
依次单击“开始→运行”,并在弹出的文本框中输入“nslookup”命令,打开一个“命令提示符”对话框,输入后,按Enter键,可显示出该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10.83.2.29;也可输入IP地址,可显示出所对应的域名,如图所示。
4.8.、DNS服务器的文本文件内容
在设置DNS服务器的正向解析时所生成的文件文件“.dns”的内容如下:
5,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知道了如何配置DNS服务器。
在实验时,刚开始2台电脑使用nslookup来验证时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后来仔细查找错误后是由于电脑上的DNS客户端的设置没有设置好,修改后就得出了结果。
二、WWW服务器
1.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让读者了解Windows2000下的WWW服务器的配置过程,并学会建立一个网页,并设置其为主页,以及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的概念,从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这部分章节的理解。
2.实验所需要的设备
两台已连成局域网的计算机,一台作WWW服务器,另外一台作客户机。
3.实验要求
建立一个WWW服务器。
要求:
(1)在一个Web服务器上建立两个Web站点,一个是默认Web站点,端口号是80,另一个端口号是8080,并分别显示两个不同的主页,并通过浏览器能分别访问.
(2)建立一个虚拟目录,显示另一个Web页
(3)对某些IP地址不允许访问
(4)设置不同的主文档
4.实验原理
WWW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Web浏览器将请求发送到Web服务器,服务器响应这种请求,将其所请求的页面或文档传送给Web浏览器,浏览器获得Web页面,这就是所谓的下载过程,Web浏览就是一个从服务器下载页面的过程。
用户输入不同的域名地址,可以打开特定的Web服务器的相应文档,下载到浏览器上,浏览器解释HTML所描述的动画、声音、文本和图形图像,以及需要进一步链接的URL,展现给用户的是极其丰富的超文本信息。
5.Windows2003下用IIS配置WWW服务器
5.1、安装WWW服务器
实验室电脑上也已经安装了IIS.,IIS中的WWW服务器也安装了。
5.2、打开IIS管理器控制台
打开IIS管理器控制台的方法是依次选择“开始→程序→管理工具→Internet服务管理器”。
5.3.、修改“默认Web站点”的属性
用鼠标右键单击“默认Web站点”,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上选择“属性”选项,按照指导书上的说明进行设置。
5.4.、设置“主目录”选项
5.5、设置“文档”选项
5.6、创建虚拟目录
6.实验的验证方式
(1)给出访问不同Web站点的的屏幕截图
(2)给出访问一个虚拟目录的屏幕截图
(3)设置IP地址不允许访问的屏幕截图
7,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Windows2003下的WWW服务器的配置过程,并学会建立一个网页,并设置其为默认主页,了解了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的概念。
三、Windows2000Server下的FTP服务器构建
1.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让读者了解Windows2000Server下的FTP服务器及客户端的配置过程,从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这部分章节的理解。
2.实验所需要的设备
两台已连成局域网的计算机,一台作FTP服务器,另外一台作FTP的客户机。
3.实验要求
使用IIS的建立FTP服务器。
FTP的地址使用在DNS实验中所建立的并使用匿名用户帐号进行登录。
登录方式有浏览器方式、命令提示符方式、CuteFTP方式三种,并分别能进行上传和下载文件。
4.实验原理
文件传送协议FTP只提供文件传送的一些基本的服务,它使用TCP可靠的运输服务。
FTP的主要功能是减少或消除在不同操作系统下处理文件的不兼容性。
一个FTP服务器进程可同时为多个客户进程提供服务。
FTP的服务器进程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个是主进程,负责接受新的请求;另外有若干个从属进程,是负责处理单个请求。
主进程工作步骤:
(1)打开熟知端口(端口号为21),使客户进程能连接上;
(2)等待客户进程发起连接建立请求;
(3)启动从属进程来处理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
从属进程对客户进程的请求处理完毕后即终止,但从属进程在运行期间根据需要还可能创建其他一些子进程。
(4)回到等待状态,继续接受其他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
主进程与从属进程的处理是并发地进行。
FTP的工作情况如图1-62所示。
在进行文件传输时,FTP的客户和服务器之间要建立两个连接:
“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5.实验步骤
5.1、FTP服务器的安装
5.2、FTP服务器的设置
(1)依次选择“开始→程序→管理工具→Internet服务管理器”,在“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器中,右击“Internet信息服务”下的“默认FTP站点”。
(2)选择“属性”选项即可打开服务器属性配置窗口。
(3)选择主目录选项卡,通过“主目录”选项卡,可以设置FTP站点的主目录。
主目录的含义是当用户通过FTP的客户端程序登录到FTP服务器后所能看到的目录,可以通过“浏览”按钮来选择一个目录;还可设置FTP客户对该目录的权限是读取还是写入;同时还可以设置目录的风格。
(4)设置“信息”选项
此选项卡设置服务器发送给用户的信息。
在“欢迎信息”编辑框内输入欢迎信息,此信息将在用户成功登录到服务器后显示给用户的。
同样,在“退出”编辑框内填入信息,此信息将在用户切断与服务器的连接时显示给用户。
最多连接数是设置同时访问站点的人数,这个可以根据服务器性能来决定,如果性能较好,则这个数可以大点,否则小点,当然也可以不作设置,表示不限制最大的连接数。
(5)设置“安全帐号”选项,在FTP服务器属性窗口中单击“安全帐号”,进入“安全帐号”选项卡/
(6)设置“目录安全性”选项
5.3、FTP客户端——DOS
FTP客户端连接FTP服务器一种是使用一些客户端软件,另外一种是使用命令行方式。
要使用FTP的命令行必须首先登录到FTP服务器,登录所使用的命令如下:
ftp主机名(或IP地址)
如果网络是连通的话,此时服务器会提示让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当正确的输入之后就可使用FTP客户端的命令进行相应的上传和下载操作了。
6.实验的验证
给出命令提示符方式的上传和下载文件的屏幕截图。
上传:
下载:
7,实验总结
此次实验和WWW服务器的建立大同小异,在进一步理解WWW服务器如何建立的过程中了解了Windows2000Server下的FTP服务器及客户端的配置过程,强化了理解,提高了我对网页设计的兴趣。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Windows2000Server下的FTP服务器及客户端的配置过程,从而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这部分章节的理解
二、网络编程
一、网络数据包的捕获
1.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是让读者学会利用VBPcap工具进行网络数据包的捕获,为后面进行网络协议分析的程序打下基础。
2.实验要求
利用VisualBasic语言以及VBCap控件来进行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具体要求如下:
(1)获取网卡
(2)显示选中网卡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3)进行网络数据包的捕获。
(4)把所捕获的网络数据包以16进制显示出来。
3.程序设计的思想
//IP解包程序
functionTcap_ip.DecodeIpPack(ip:
string;buf:
pchar;iBufSize:
integer):
integer;
var
SourcePort,DestPort:
word;
iProtocol,iTTL:
integer;
szProtocol:
array[0..MAX_PROTO_TEXT_LEN]ofchar;
szSourceIP:
array[0..MAX_ADDR_LEN]ofchar;
szDestIP:
array[0..MAX_ADDR_LEN]ofchar;
pIpheader:
IP_HEADER;
pTcpHeader:
TCP_HEADER;
pUdpHeader:
UDP_HEADER;
pIcmpHeader:
ICMP_HEADER;
saSource,saDest:
TSockAddrIn;
iIphLen,data_size:
integer;
TcpHeaderLen:
integer;
TcpData:
pchar;
begin
result:
=0;
CopyMemory(@pIpheader,buf,sizeof(pIpheader));
//协议甄别
iProtocol:
=pIpheader.proto;
StrLCopy(szProtocol,pchar(CheckProtocol(iProtocol)),15);
//源地址
saSource.sin_addr.s_addr:
=pIpheader.sourceIP;
strlcopy(szSourceIP,inet_ntoa(saSource.sin_addr),MAX_ADDR_LEN);
//目的地址
saDest.sin_addr.s_addr:
=pIpheader.destIP;
strLcopy(szDestIP,inet_ntoa(saDest.sin_addr),MAX_ADDR_LEN);
iTTL:
=pIpheader.ttl;
//计算IP首部的长度
iIphLen:
=sizeof(pIpheader);
4实验的验证方式
给出捕获数据包后的屏幕截图。
截图:
5、实验总结
此次实验是我第一次用VB来实现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要求,刚开始不知从何入手,但在阅读指导书上关于VB的内容后了解了利用VBpcap工具进行网络数据包的捕获的原理以及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