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docx
- 文档编号:25962293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5.09KB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docx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
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
表内除法
(一)
单元组成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单元教
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
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
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
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
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
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
除法2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三周星期一
备课人
兰春梅
课题
平均分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8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
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教材第7页的情境图。
师:
二
(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请同学们看看学校给我们准备了什么食品?
(糖、蛋糕、桔子、火腿肠等等)我想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你们能帮我把这些食品分一分吗?
让学生看一看,各小组是怎么分的?
抽学生说一说各小组是怎么分的?
二、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1
出示例1:
把6块糖分成3份,分一分。
(1)请同学们分组动手分一分。
(2)分完后请学生分组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并
在黑板上演示。
生1:
①第1份:
1颗②第2份:
1颗③第3份:
4颗
生2:
①第1份:
1颗②第2份:
2颗③第3份:
3颗
生3:
①第1份:
2颗②第2份:
2颗③第3份:
2颗
提问:
你们认为哪个学生分的好?
回答:
第3个学生。
提问:
为什么?
回答:
前两个学生每份分得不一样多,不公平。
只有第3个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公平。
师:
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
叫什么分呢?
(学生取名:
平分、公平分……)
在数学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
2、集体游戏:
我们班有40位同学参加游戏,分成8组做,平均每组几人?
同桌之间交流,合作。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知道平均每组几人。
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
四、总结
师:
今天学到了什么?
最喜欢的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的1、2题。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2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三周星期二
备课人
兰春梅
课题
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教材第9页例2,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交流,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
学具、主题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
喜欢去哪里春游?
出示春游租船的情景图。
师:
瞧!
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究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2,出示例2情景图。
师:
同学们已经懂得了平均分的道理,我们就尝试下如何平均18个水果吧。
生:
我们会按照要求把这些水果分好。
师:
那就请同学们按照教材的分法做吧。
生1:
1个1个地把18个水果分到6个盘子里。
生2:
先是每个盘子里放2个水果,然后再一个盘子里放一个水果。
生3:
每个盘子里一次放3个水果。
师:
刚才同学们的分水果的方法都是正确的,因为最后每个盘子里的水果都是3个。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师:
同学们再想一想,怎么样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两份呢?
每一份最后是多少?
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生分小组完成后,师指名小组代表讲述操作过程。
2、学习例3
师:
刚才的活动是把10瓶酸奶平均分成2份,最后每份是5瓶酸奶。
大家仔细想一下:
如果5瓶酸奶为一份,10瓶酸奶可以分成几份呢?
生:
2份
师出示例3情景图。
师:
如果每份是2个果冻,8个果冻可以分成几份?
大家做一下吧。
生独立完成,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新知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3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三周星期三
备课人
兰春梅
课题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教材第13页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熊猫分竹笋”具体情景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除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材第八个五年计划13页例4的图片,学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再出示题目: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
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小结:
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2、教师:
分竹笋的问题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
除法)
二、新课教学
1、出示教材第13页的例4
师: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生……
师:
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运算,今天的这个问题需要运用——除法来解决,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
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指导列式计算。
1要分的竹笋是几个?
(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2把12平均分成几份?
(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3每份是几?
(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
12÷4=3(个)
4鼓励学生说一说12÷4=3这个算式是怎样写出来的,巩固列式的过程。
3、学习除法的意义及读法。
1师:
12÷4=3这个算式表示:
“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
2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
18÷6=3
师:
同学们!
这是什么算式?
你会读吗?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再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4、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提问:
一共有多少条鱼?
平均放在几个盘子里?
每个盘子里放几条?
怎样列式?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2题
(1)采用“开火车”“接力赛”等不同形式组织练习做第1题。
(2)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
四、全课小结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4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三周星期四
备课人
兰春梅
课题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教材第14页例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教材第14页例5的主题图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导入
1、读一读,并说一说每一道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16÷4=420÷5=418÷6=3
2、教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新课教学
1、出示教材第14页的例5
师:
现在小熊猫要分竹笋,你能帮它分一分吗?
有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师: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每一份是4个竹笋)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讲桌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
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是怎样的?
小结:
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等号的前面。
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
20÷4=5
生:
请学生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
③认识各除法部分的名称
师:
除法算式和加减法一样,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吗?
20÷4=5(20:
被除数4:
除数5:
商)
出示除法算式21÷7=3,,25÷5=5。
让学生小组内说一说这两道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3、小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
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师检查。
(2)让学生自己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同桌之间说一说。
2、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四、课堂小结
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三6,7,8题。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5课时
授课时间
第四周星期一
备课人
兰春梅
课题
被除数小于12的除法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教材第18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桃的图片、涂色纸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边播放课件边讲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
有一天,小猴和他的好伙伴下山去玩,走着走着,他们看到一棵桃树上接满了又红又大的桃,急忙摘了一些,兴冲冲地回家了。
猴妈妈看到孩子拿回了这么多桃,可高兴了,说:
“今天,妈妈给你们分桃吃。
”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师:
小猴摘了多少个桃?
生:
12个。
师:
猴妈妈准备给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板书“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
(学生思考后,师指名列式算式,并板书12÷3)
师:
究竟能分给几只小猴呢?
各小组来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分的过程。
(小组合作分桃,并叙述分的过程)
(最后教师用动画再演示一遍分桃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师:
大家通过动手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
如果我们不动手分,又该怎样想?
(先分小组讨论,之后再分组向大家汇报)
3、点明课题,学习新知
师:
刚才有一组同学用乘法口诀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板书课题)
师:
12÷3的商是几?
你是怎样算的?
谁能说一说?
生:
我想3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板书“三(四)十二”,并让同桌叙述这一思考过程)
4、巩固方法,灵活应用
5、课堂小结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题
2、口算练习
12÷4=()25÷5=()18÷3=()
四、全课总结,深化新知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哪些本领?
五、数学活动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6课时
授课时间
第四周星期二
备课人
兰春梅
课题
被除数大于12的除法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教材第19页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被除数大于12的除法问题。
2过程和方法:
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游戏中巩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被除数大于1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导入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5×2=3×3=4×5=
2、填空
3×()=124×()=8()×5=20
3、把24个包子平均装在盘子里,有多少种装法,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装法和写出除法算式。
二、新课教学
1、引出除法算式24÷4=(),24÷6=(|)
出示例2:
(1)问题一:
面食师傅一共包了24个包子,每屉装4个,可以装几屉?
怎样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通过除法的意义来列出算式,24÷4=?
(2)探索计算方法
引导:
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呢?
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交流:
小组内探讨计算方法。
汇报:
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问题二:
面食师傅一共包了24个包子,装了6屉,每屉装几个?
怎样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通过除法的意义来列出算式,24÷6=()
(4)采用同样的办法,学生讨论自学学会求商的方法。
24÷6=()想:
(四)六二十四,所以商是4
2、师生小结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19页“做一做”的第1题,第2题(让学生说一说该怎样想,再计算。
)
2、教材21页练习四第5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写出除法算式。
练习时,注意让学生总结每题中各算式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
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7课时
授课时间
第四周星期三
备课人
兰春梅
课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和两种平均分方法的区别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教材第23页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种平均方法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旧知,直接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谁还记得什么是“平均分”?
生:
“平均分”就是把一个数分成几份,每份一样多。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平均分的意思)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这里有几道关于“平均分”的问题想考考大家,我们来试试吧,看看谁能全部做对吗?
(课件出示复习题)
(1)有6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
(2)8个小朋友做游戏,平均分成4组。
(3)有12个面包,平均装在4个包装袋中。
以上问题都用课件以图案的形式出示,让学生采用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的方式完成。
师:
同学们都能正确的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并能正确地把一个数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索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教材23页例3第一小题。
(课件出示例3第一小题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每个纸盒放几只”的问题。
师:
“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你能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用什么办法来解决?
”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可能采用多种方法,比如用学具摆一摆、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分一分的方式得出结果,教师在评价时要给予肯定,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平均分”的数量关系来解决会更简单。
师:
刚才同学们说的办法真不错,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可以用除法来计算,15÷3=5(只)(板书画出简易图示,并写上算式)
4、教学教材23页例3第二小题。
(课件出示例3第二小题)
师:
同学们看,这里还有一道题,样子同上道题很像,请同学们仔细读题,想一想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你会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读题,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补充。
师:
从题目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生:
有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需要几个纸盒。
师:
“每个纸盒放5只”是什么意思?
生:
就是把15只蚕宝宝“平均分”在几个纸盒里放5只。
师:
你会用算式来表示吗?
生:
15÷5=3(个)
5比较例题题意,总结规律。
三、尝试练习
1、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并找出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2题。
找个别学生读题,其他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
在这节数学课上,你们已经掌握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谁想说一说你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
五、课外作业:
在生活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关于“平均分”的问题,回家后于爸爸妈妈共同写两道这样的问题并解决。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8课时
授课时间
第四周星期四
备课人
兰春梅
课题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教材第26页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及各部分名称的记忆。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复习2—6的乘法口诀,巩固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师:
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每个小朋友都很努力,不但学会了很多知识,而且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动脑的能力,那么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吧。
(板书课题:
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单元知识整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
并提醒学生思考一下通过这些新朋友在本单元中学到了哪些知识。
2、单元复习
(1)复习平均分的含义及除法的意义。
出示教材第26页第一题主题图。
让学生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和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3)复习2—6的乘法口诀。
学生自由复习乘法口诀后,教师出示一组除法算式,以学生小组的形式比赛,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
用乘法口诀求商,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三、强化提高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3题。
(1)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写出除法算式。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4题
(1)
(2)。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师生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6页下方的思考题。
(1)出示问题,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讨论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共同评价。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
教学
反思
备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