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课时备课.docx
- 文档编号:25961160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3.45KB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课时备课.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课时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课时备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
课本73页――――84页
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的读数的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学生学习学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10各数的认识。
包括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等内容,利用这一点来进行类推教学,相信困难不会很大。
目前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已经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和引申,并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有所提高,本知识点建议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进行学习。
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技能目标
1)、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2)、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性目标
1、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措施: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兴趣,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握教学的重点,处理教学内容。
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
计数单位“个”和“十”在数数的过程中为了计数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读数和写数的依据,教学时,从“用什么方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摆了多少根”这样一个问题入手,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让他们自己摆一摆,看看怎样摆,才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摆了多少根小棒?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感到运用旧知识已经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从而探索,寻求新方法。
学生想出了2根2根地摆,3根3根地摆,5根5根地摆等方法,通过摆放,展示,评议,让学生感悟到把10根成1捆,表示1个十的必要性,或用其他的方法表示。
在展示评议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以1代10的表象,了解个和十的实际大小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认识计数单位,初步感受位值在计数中的作用。
让学生通过,看老师摆小棒,说说这些数的组成;通过自己摆一个喜欢的数,只告诉别人自己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让别人猜猜自己摆了几;通过指名学生上黑板上来摆小棒,并说说数的组成;让学生在摆好一个数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摆的数是由几个一和几个十组成的;通过,让学生猜猜:
老师摆了一个数,是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这个数是几,然后再摆上一根,变成了20根,这时,我们应该怎样摆?
学生很自然地想出:
把这20根小棒扎成2捆的办法,并得出:
2个十是20.
11-20的数数,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个数,离开实物数数的活动,并通过顺看数,倒看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顺着数一个一个的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小下去。
这样处理教学内容,有利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一系列数数的活动中领悟知识。
在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教学中,我还安排了:
(1)、补充直尺上缺少的数。
(2)、请5个分别拿着“20,13,15,18,11”号码的运动员上来按一定的顺序排队这两项练习,这既是对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的巩固和运用,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意义,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3、适度的练习,加强学生数感。
单元课时安排:
总计6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十几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3、数学乐园2课时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课题: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会准确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2、初步认识计算单位“-”和“+”,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和几个一组成。
教具准备:
图片、小棒。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过程:
一.数数导入:
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二.探寻新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比10大一些的数。
(出示课题:
11——20各数的认识)
1、出示教科书P73的主题图。
教师:
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比10多?
揭示课题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
2、教学例1。
让学生随着电脑演示,一根一根地数。
问:
如果10根分一堆,这20根小棒可以分几堆?
(两堆)把每一堆捆成一捆,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几捆?
每一捆就是一个十,捆成2捆,就是几个十?
一捆里有几根小棒?
(10根)。
10根就捆一捆,说明一捆就是一个十,一捆里有10根小棒。
一个十就是10各一,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0里面有几个十?
老师所数学生(111520)学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说说所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数的组成
手摆小棒。
每个学生摆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捆成一捆,最后再摆出1根。
问:
1捆小棒表示什么?
1根呢?
现在桌上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
你知道桌上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吗?
教师: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全班齐读:
“11”。
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1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捆小棒表示几个几?
2个十是多少?
教师:
2个十是20,左边的“2”表示2个十,右边一个1
也没有,就写0,这个数读作二十。
全班齐读:
20。
拍手歌。
1个十,1个一,合起来是11;1个十,2个一,合起来是12;
1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13;1个十,4个一,合起来是14;
1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15;……2个十,0个一,合起来是20。
3、练习。
你会读这个数吗?
学生读教师板书:
11读作十一
分别出示1213141516171819的小棒图。
学生看图,并说说组成,再读数。
出示:
14、16、19、20。
让全班学生独立摆小棒后,教师讲评。
提问:
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学例2。
电脑出示直尺图。
问:
图上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10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1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13比15大还是小?
14和16中间的一个数是几?
比10大又比15小的数是哪几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74做一做的第1题。
全班齐读,然后再个别读。
读完后,再让学生从20倒数到7。
2、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书(完成教科书P74做一做的第2题。
3、摆小棒练习。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4题)
要求学生口头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4、连一连。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5题)
5、找页数。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个十,3个一读作十一
1个十,3个一读作十三
1个十,5个一读作十五
第二课时
课题:
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准备:
小棒若干根、数位筒、计数器,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下去。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
几个一?
4.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
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
11~20各数的写法。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
边数:
“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
教师: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
表示这10根。
教师:
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
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
”(4个一。
)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
”(1个十。
)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
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教师:
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
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
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
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3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
“20”个位的0该不该写?
为什么?
(因为个位的0
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单位也没有。
)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看图填数。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1115171620
4.给小马虎改错误。
①十一写成101②十八写成81③二十写成2
5.做一做1-3题。
6练习十七7-11题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写法
十位个位
14
17
20
第三课时
课题: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2.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
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老师引导。
]
师:
(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师:
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师:
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10+3
师:
等于多少?
为什么?
你是怎么想的?
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板书:
13-3=13-10=
师:
怎样算?
2.教学例5
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上添上2颗珠子,根据拨出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师:
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
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学家给他们起的都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
(边说边板书)你们认识他们了吗?
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生
师:
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起的名字,方便吗?
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统一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叫差。
解决计算问题
师:
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
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
请看。
(出示口算卡片)
11+213-210+714-4
11+313-211+28+10
师:
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
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
板书设计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3—3=1010+3=1313—10=3
11+2=1313-2=11
加数加数和减数减数差
第四课时
课题: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混合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从前所学内容
的混合练习,为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准备。
教学重点:
熟练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具准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一数,从1数到20,再从倒20倒数到1,2个2
地顺数,5个5个地顺数。
2.出示11—20各数,要求说出数的组成。
3.填空。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2)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3)1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19的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的数字是。
(5)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十位上有1个十,这个数是4.口算。
10+7=13-3=8+2=17-7=14-3=
1+9=15-10=11+6=5+4=
13+2=16+2=16-3=19-9=7+3+5=
15-4-10=12-2+8=2+8-4=
二.巩固练习
1.指导练习练习十八的第2题。
看图,回答你是怎么知道辣椒的个数。
2.练习十八的第3题。
看图写数,并要求学生说出这三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练习十八的第3题。
观察:
9、10、11懂得了什么?
(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
提问:
从11到?
,?
比11多几?
该怎样列式?
11+4=15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在任意一个方框里打问号,要求
学生算出问号里该填几?
4.游戏。
(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
要求学生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很快地算出每一个算式地得数,并根据要求涂上适当地颜色,最后汇报涂出来的是什么?
(涂出来的是一只漂亮的活泼可爱的小猫图案。
)
第五课时
课题:
数字排队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出课题
二、动中体验排队问题,看图体验交流信息
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一下: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小丽排第十,小雨排第几?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你有办法解决吗?
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独立操作
2.组交流:
怎么排的?
3.汇报操作结果。
问:
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数的时候不能数错,不能数10和15两个数。
强调:
为什么不能数10和15?
引导学生说出,题目要求数两人之间的人数,所以不能数10和15.
4.点讲解用列式解决的方法
15-10-1=4
为什么要减1,减10又是什么意思?
三、游戏活动,运用新知
请15个同学上台排队,并指定两人说说自己从左往右的位置,台下同学闭眼睛猜测。
再说出两名同学之间有几人。
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5-6题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两数中间间隔问题
●●●●●●▲△△△▲
第10第15第4第8
第六课时
课题:
数学乐园
教学目标:
借助“数学乐园”这一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在我们日常游戏活动中,也有数学存在,并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并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等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
教学难点:
复习并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等有关内容。
教具准备
2—10数字卡,3个信箱。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数学乐园去游玩,喜欢吗?
(板书:
数学乐园)
二、复习、运用知识
1、出示数学乐园的游戏图
2.说明游戏规则。
按顺序走,谁先走到终点就谁赢。
每走一格就要答题。
答错了就倒退一格,不能走与别人相同的路线,
1、前后四人一组开始游戏
2、男女竞赛开始玩游戏。
3、拓展游戏
游戏规则不变,把格子内的题目换成由学生自编的题目。
三活动总结
问:
这节课,我们在数学乐园里玩了哪些游戏?
师:
通过今天我们在数学乐园里玩的游戏,我们懂得了“数数、数的组成、加减法、数序、大小比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用。
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去发掘数学的一些小奥秘,并能用你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四补充游戏
师:
请大家看,老师手上有9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一个数字。
现在老师从中抽出一张卡片,看看上面写着数字几?
(8)
问:
几和几组成8?
还有什么不同的组成方法吗?
按顺序想一想几和几组成8一共有几种?
师:
现在老师要求按桌开火车,老师抽出一个数字,同桌合作,根据抽出的数字,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另一个说出另一个数,然后两人合起来说说几和几组成几。
每桌同学的答案要求不一样。
3、送信游戏
(1)出示3个信箱,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
这是什么?
信箱上都写着什么号码?
(3、7、9)。
师:
每位同学桌面上都有一张口算卡,先请大家算算,把算的得数写在口算卡后面,然后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再根据得数把口算卡投到与得数一样的信箱号码中。
如信箱号码与你得数不同,你就把等式贴在黑板上。
(2)老师检查信箱中的等式正确情况。
师:
黑板上找不到信箱的几个算式怎么办?
师:
我们还可以做哪几号信箱?
(1、2、4、5、6、8、10)回去,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做信箱,还可以做其他数字号码的送信游戏。
4、基数、序数
(1)按组把全班同学分成8个纵队。
抽其中一小纵队表演。
师:
从第1位开始,前面4位同学站起来。
师:
从第1位开始,从前往后数第3位同学站起来。
师:
从第1位开始,××同学在第几位?
(全班齐答)
师:
从第l位开始,到××同学为止都站起来,共有几个人?
(全班齐答)
(2)8个纵队同时进行基数、序数训练比赛游戏。
方法同上。
如:
前2位、前5位、第4位、第5位等。
5、比大小。
①两人一队,每人拿10个圆片,站在桌子右边,把一个小篮子放在桌面左边,轮流投圆片,并把投入的个数记下来。
②汇报每队投入的个数情况。
③找几队说一说:
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④按上面说法,同桌同学互相比一比投入个数的大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第六 单元 备课 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