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5947103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52.30KB
饲料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饲料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饲料学考试复习资料
饲料学
饲料是指凡能被动物采食又能提供给动物某种或多种营养素的物质,人们称之为饲料,从广义上讲,能强化饲养效果的某些非营养物质如各种添加剂也归为饲料之列。
第一章能量饲料(energyfeeds)
能量饲料是一类在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为第一条件,同时粗蛋白质含量小于20%,含有较高能量的一类饲料。
主要包括禾本科植物的籽实,籽实加工副产品,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块根、块茎、瓜果类及液体能量饲料等。
第一节谷物的籽实类饲料
一、籽实类饲料营养概述
(一)籽实的结构
籽实是动物所采食的饲料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通常在饲料配方中占50%左右,是重要的饲料原料。
谷物籽实也称为“种子”,其外形有球形、卵圆形、纺锤形或扁椭圆形不等。
各种谷类籽实由外向内均可分为4个部分,依次为:
种皮、糊粉层、胚乳和胚。
在籽实的成熟过程中,4种组织的功能不同,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也不同。
(二)籽实的营养特点
1、可利用能值高
籽实类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无氮浸出物,无氮浸出物平均含量在70%以上,并且粗纤维含量较低,平均粗纤维含量在5%以下,只有带壳麦类在10%左右。
所以籽实类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较高,可利用能值较高,这是籽实类饲料最突出的特点。
2、蛋白质含量低,品质差
籽实类饲料蛋白质含量平均仅在10%左右,与其所含有的能值相比,蛋白质含量较低,难以满足动物对蛋白质的要求。
但是由于该类饲料是全价配合饲料的主体,所以其蛋白质含量和品质对全价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质和量具有较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籽实类饲料其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只有50%~7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几乎都是赖氨酸,蛋氨酸含量也较少。
3、矿物质含量不平衡
矿物质含量普遍较低,缺钙。
虽然表面磷的含量较高,但主要是植酸磷,其利用率较低,同时由于它的存在还可以干扰其他矿物质元素的利用,所以有效磷的含量也不高,在实际饲喂过程中要注意补充钙、磷等矿物质。
4、维生素含量不平衡
一般来说,籽实类饲料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l、烟酸、维生素E。
而较缺乏维生素B2、维生素D和维生素A。
二、玉米
(一)概述
玉米(maizecorn,学名ZeamaysL..)为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作物,俗称玉蜀黍、苞谷等。
玉米原产于墨西哥及其邻近中美洲的其他地区,大约在16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玉米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在中国现有种植作物中,玉米产量仅次于水稻及小麦而居杂粮之首。
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为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地。
玉米籽粒形状有不同类型,据此可分为硬粒型、马齿型、爆裂型、蜡质型、甜质型五种;按我国国家标准把粮食用玉米按商品属性分为黄玉米、白玉米、糯玉米及杂玉米四种;玉米按其颜色还可分为黄玉米、白玉米和红玉米。
饲料用玉米以黄玉米为主。
全世界玉米约有70%~75%用作动物饲料,仅有15%~20%用作粮食,剩下的15%~5%作为工业原料。
其实玉米在食品及酿造工业中应用极广,其副产品如酒糟、玉米蛋白粉、玉米胚芽饼等也是主要的饲料原料。
玉米籽粒可分为种皮、胚乳和胚。
其中种皮约占籽实总重量的5%~6%,胚乳占80%~85%,在所有谷物的籽实中,玉米的胚特别大,占10%~15%。
(二)营养特点
1、可利用能值高
由于玉米含有的无氮浸出物可高达72%左右,且主要是淀粉,其消化率较高;脂肪含量也较高,可达到3.5%~4.5%;粗纤维含量较少,仅为2%左右,总的结果是玉米的可利用能值较高,可以说是籽实类饲料中能值最高的一种。
2、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
脂肪主要存在于胚中,且含有较多的必需脂肪酸,其中亚油酸高达60%,如果在全价配合饲料中,玉米的比例达到50%以上时,就可完全满足动物对亚油酸的需要量,由于脂肪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所以大量采购玉米时要注意其含水量,特别是应保存在通气干燥处,否则玉米易出现脂肪酸败的现象。
3、蛋白质含量低,且品质差
籽实类饲料中含有的蛋白质占10%左右,品质较差,缺乏赖氨酸和色氨酸,因为玉米含有球蛋白、清蛋白和谷蛋白较少,而玉米醇溶蛋白和交链玉米醇溶蛋白较高,而这二种蛋白含有脯氨酸、谷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较多,而缺乏赖氨酸,所以导致其蛋白质品质较差。
4、维生素含量不平衡
黄玉米中含有较高的维生素A原和维生素E,而缺乏维生素D和维生素K;富含较高的维生素B1,而缺乏维生素B2和烟酸。
5、矿物质含量不足
玉米中缺乏钙,可利用磷含量低,微量元素铁、铜、锰、锌、硒等含量都较低,所以在全价配合饲料中大量使用玉米时要注意补充矿物质。
6、黄玉米含有丰富的黄色素
黄玉米中的色素主要存在于胚乳部分,主要成分是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其总含量可高达20mg/kg,对鸡的皮肤、爪、喙及蛋黄着色起重要作用,尤其对蛋黄着色的效果十分显著。
由于黄玉米可引起猪的脂肪变黄,所以可造成猪屠体品质的下降,尽量少用。
三、高粱
(一)概述
高粱是比较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在世界粗粮作物中,高粱的产量仅次于玉米和大麦而居世界第三位,我国高粱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10,居第四位。
高粱这种作物的适应性很强,从南方热带到北方寒温带都可栽培,我国产量最高的省份为辽宁、山西和吉林三省。
高粱的品种很多,我国的国家标准《粮食用高粱》(ZBB-22004-85)把高粱分为食用高粱及其他高粱两大类,其中饲用高粱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作饲料,在美国猪的能量类饲料中,高粱的用量仅次于玉米,而在我国高粱主要用作酿酒,直接用于饲料的量较少。
(二)营养特点
在高粱的籽粒中,胚乳部分约占80%,胚芽部分占11%,种皮占6%。
其营养特点同玉米相当,其中蛋白质含量稍高于玉米,蛋白质品质较差,缺乏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
并且高粱的蛋白质较玉米蛋白质不易消化,主要是高粱外周胚乳中的蛋白质浓度高于玉米,且极为致密和坚硬,蛋白质与淀粉之间结合紧密,可抵抗物理消化及酶的消化,所以其蛋白质和淀粉消化率都较玉米低。
高粱的脂肪含量低于玉米,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稍高于玉米,其熔点稍高,利于猪胴体品质的提高。
高粱中的维生素以B2、B6的含量同玉米相当,泛酸、烟酸及生物素的含量高于玉米,但是烟酸和生物素的利用率却较低。
抗营养因子方面,单宁是高粱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黄谷高粱和白高粱一般含单宁为0.2%~0.45%,褐色高粱含单宁为0.6%~3.6%,其中单宁含量判断标准为含单宁量低于0.4%的高粱为低单宁高粱;达到0.66%的称为中单宁含量高粱;高于1.5%单宁的高粱为高单宁含量高粱。
单宁可明显地降低高粱的适口性、消化率及动物的生产性能,特别是对鸡类的影响最大,单宁除影响养分的可消化性外,如果给鸡饲喂单宁含量高的高粱,还可引起雏鸡关节肿胀,长期饲喂还可可导致胫骨短粗症的发生,并且即使在饲料中额外添加蛋氨酸、维生素及矿物质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第二节谷物加工副产品类饲料
一、麦麸(wheatbran)
(一)概述
小麦麸也称为麸皮,它是以小麦籽实为原料加工面粉后的副产品。
由于我们人类食用的小麦粉主要由胚乳构成的,加工小麦粉的精细程度不同,并且在小麦粉中还混入部分的糊粉层和内、外胚乳层,再加上生产小麦粉用的小麦的品种不同,其所剩小麦麸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也不同。
但总的来说,以同等小麦加工小麦粉时,其出粉率越高,所形成的小麦麸营养价值越低;相反,小麦粉的出粉率越低,则形成的小麦麸的营养价值就越高。
(二)营养特点
小麦麸属于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也较高的中低档能量饲料,一般在配合饲料中的用量为10%左右。
其颜色为淡褐色到红褐色物质。
与小麦相比,其营养特点如下:
1、有效能值低
由于它比小麦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和粗灰分,因而它的有效能值较低,在生产配合饲料时还需要添加其他的高能量饲料原料。
2、蛋白质含量较小麦高,品质也较好
蛋白质的具体含量则由于生产的面粉类型不同,其变异较大。
总体来说,蛋白质含量较较玉米高。
3、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
含有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多,但是B族维生素中烟酸的利用率较低,仅为35%左右。
4、矿物质含量较为丰富
小麦麸中特别富含微量元素如锰、锌等,铁的含量在不同的小麦麸之间差异较大,磷的含量较高,但是多为植酸磷,好在小麦麸中的植酸酶的活性较高,但是含钙量较低,且钙磷比例不平衡,在配制全价饲料时如果不适当添加钙可导致动物瘫痪,所以要注意补充钙质。
5、具有特殊的物理结构
小麦麸结构疏松,其容重一般在0.32~0.39kg/L.,是一种片状结构、含有粗纤维较高,具有轻泻作用,可防便秘。
但是在配合饲料中如果使用量过高,可使配合料容重下降,而影响动物的采食量,特别是对于禽等胃容量较小的动物,其影响较大。
(三)饲喂价值
小麦麸是良好的动物用饲料,对于一些大型动物可以在配合饲料中适量增加添加量,但是在长期大量使用时,一定注意补充钙质,否则易引起动物营养性甲状腺机能亢进,导致骨骼脱矿化,骨骼纤维化,从而引起骨骼变形,特别是马属动物,则可出现典型的“大头症”。
另外,由于小麦麸的低能与具有轻泻作用,具有保健作用,可防止动物便秘和过肥。
特别是在育成鸡、产蛋鸡的饲料中使用效果特别好,可起到调节能量浓度、限饲的作用;而对于肥育的动物,则不可以大量使用,否则可影响育肥的效果,但是使用小麦麸可以提高动物产品品质,使脂肪变白而提高产品的档次。
二、米糠(ricebran)
(一)概述
米糠也称为米皮糠、细米糠,它是精制糙米时由稻谷的皮糠层及部分胚芽构成的副产品,糠是由果皮、种皮、外胚乳和糊粉层等部分组成的,这四部分也是糙米的糠层,其中果皮和种皮称为外糠层;外胚乳和糊粉层称为内糠层。
在碾米时,大多数情况下,糙米皮层及胚的部分被分离成为米糠。
在初加工糙米时的副产品稻壳常称为砻糠,其产品主要成分为粗纤维,饲用价值不高,常作为动物养殖过程中的垫料。
在实际生产中,常将稻壳与米糠混合,其混合物即大家常说的统糠,其营养价值随米糠的含量不同,其变异较大。
米糠经过脱脂后成为脱脂米糠,其中经压榨法脱脂产物称为米糠饼;而经有机溶剂脱脂产物称为米糠粕。
(二)营养特点
米糠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赖氨酸、粗纤维、脂肪等。
特别是脂肪的含量较高,以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的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占79.2%左右。
米糠的有效能值较高,与玉米相当。
含钙量低,含磷量以有机磷为主,利用率低,钙磷不平衡。
微量元素以铁、锰含量较为丰富,而铜含量较低。
米糠中富含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但是缺少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D。
在米糠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稻壳、NSP等抗营养因子,可引起蛋白质消化障碍和雏鸡胰腺肥大,影响矿物质和其他养分的利用。
第三节根茎瓜类饲料
我国传统用饲料原料主要有甘薯、马铃薯及木薯等,这类饲料中干物质较高而粗纤维含量较低,如果以干物质计,则其有效能值与谷物籽实相当,所以称其为能量饲料。
这类饲料最大的营养特点是含水量高,过去称为多汁饲料,干物质含量低,除薯类可高达30%之外,其他的都不超过20%,干物质中粗纤维通常不超过10%,粗蛋白质只有5%~10%,本类饲料常用来饲喂牛、羊等反刍动物,是它们冬季主要青饲料类。
第四节液体能量饲料
一、油脂
(一)概述
饲料工业中使用的油脂主要是指各种植物性和动物性脂肪,其主要成分都为甘油三酯,习惯上常将在常温下呈固态存在的称为脂;在常温下呈液态存在的称为油。
饲料工业中应用的油脂主要包括动物油脂、植物油脂和工业生产的粉末油脂,常把工业生产的粉末油脂称为固体脂肪。
它是将动物脂肪或植物油经过特殊处理后,将油脂与酪蛋白、乳糖、淀粉等赋形剂混合而成的小颗粒状油脂,它不易氧化酸败,使用比较方便。
(二)营养特点
1、可提高饲料能量水平,改善动物生产性能
油脂所含有的能量为谷物籽实所含能量的3倍,且易于被动物所消化吸收。
研究表明,动物的生产性能随着饲料中所含有的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例如,饲料中添加油脂可显著地提高禽类的产蛋量和饲料转化率、可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和增重。
2、油脂可提高代谢能的利用率,增加净能量
油脂可以产生额外的热能效应,因为饲料中添加的油脂可以与原基础饲粮内的油脂在脂肪酸组成上发生协同作用,互相补充而提高脂肪总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添加油脂还可以促进基础饲粮中的非脂养分的利用率,其总的结果是使饲料各级能值利用率得到提高。
3、可增进动物的食欲,提高动物采食量
因为油脂的适口性较好,动物比较喜欢采食,所以添加油脂的饲料口感比较好,动物的采食量较高,可较好地提高动物养殖的总体经济效益。
4、添加油脂可以缓解不良环境温度对动物产生的应激
因为油脂的体增热小,在高温环境中,由于油脂可提高饲料中的能量浓度,此时即使动物的采食量下降,也可摄入足够的能量,防止动物生产性能的下降,又可减少动物体增热的产生,而缓解热应激对动物的损害;在寒冷时,动物为维持体温恒定,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此时,添加油脂可防止动物生产性能的下降。
5、添加富含必需脂肪酸的油脂可以生产具有保健作用的动物产品
可以利用鱼油中富含有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强人类的智力和提高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证明可以利用猪、禽在其饲料中添加富含这些必需脂肪酸的鱼油,而生产出具有相应营养功能的动物产品。
6、油脂的非营养性功能
油脂可以改善饲料的外观及适口性,生产颗粒饲料时添加油脂可以减少模具的磨损,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油脂可降低饲料的粉尘,而减少损失。
试验证明,在预混料中添加1%~2%油脂可减少粉尘20%~50%,其中微量组分减少30%~50%;在粉料中添加油脂5%,可使空气中的粉尘减少50%左右。
第三章蛋白质补充料(proteinsupplements)
蛋白质补充料是一类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为第一条件,同时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一类饲料。
包括豆科植物的籽实类,豆科植物籽实加工副产品即饼、粕类,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类饲料及工业副产品类蛋白质饲料等。
第一节豆科植物的籽实类饲料
常见的豆类有大豆、蚕豆和豌豆等,它们的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些共性:
它们的蛋白质主要都由球蛋白和清蛋白所组成,所以其蛋白质组成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平衡情况都明显优于谷物蛋白质中的醇溶蛋白。
所以总的蛋白质品质优于谷物蛋白质,其利用率为谷物蛋白质的1~3倍;
粗纤维含量一般不高,基本上与谷物饲料相当,其能值同中等能量饲料相当;
矿物质含量也基本上与谷物饲料相当,也是磷多钙少,磷多为有机磷,钙磷不平衡;
维生素含量也基本上同谷物相当,B族维生素丰富,缺乏维生素A、D;
生的豆类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不经过处理可严重影响其使用效果。
一、大豆(soybean)
(一)营养特点
1、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
大豆中含有约35%的粗蛋白质,且蛋白质的品质较好,所含有的各种必需氨基酸组成及利用率都较高,特别是赖氨酸含量高达2%左右,缺点是它所含有的蛋氨酸量相对较少,它是大豆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2、脂肪含量较高,有效能值较高
大豆平均含有17%的粗脂,其有效能值较高。
所以大豆不仅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补充料,同时它所提供的能量也较高。
其可利用能值高于玉米,属高能高蛋白质类饲料。
并且大豆脂肪酸中约85%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
另外,大豆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磷脂,具有乳化作用。
3、粗纤维含量少
大豆的粗纤维含量较少,平均为4%左右,其含量比玉米高,与其他的谷物籽实类饲料相当。
4、无氮浸出物含量低于谷实类饲料
大豆所含有的无氮浸出物仅占26%左右,其中含有蔗糖占27%、水苏糖占16%、阿拉伯树胶占18%、半乳聚糖占22%、纤维占18%。
5、粗灰分含量与谷实类饲料相当
大豆中所含有的粗灰分与谷类籽实相似,也是钙少于磷,大部分磷为有机磷,其利用率较低,但是其含钙量高于玉米,微量元素中只有铁的含量较高,但是不同品种间含量数值差异较大。
6、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需要对其进行处理才可提高利用率。
(三)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1944年被发现的,它主要存在于大豆籽实的子叶中,尤其是子叶的外侧部分含量极高,约占大豆蛋白的6%左右。
2、大豆凝集素(SBA)
大豆凝集素是于1951年被发现的,它能够疑集动物和人的红细胞,它的分子组成中含有4.5%甘露糖和1%氨基葡萄糖的糖蛋白,不耐热。
3、胃肠胀气因子
在大豆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中,有一定比例的低碳糖如棉籽糖和水苏糖等,这些糖类在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内不能被消化,而被肠道中的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氢及少量的甲烷,从而引起动物肠道发生胀气,并可导致动物产生腹痛、腹泻及肠鸣等。
胀气因子耐高温,但可溶于水中和80%的酒精中,而被除去。
4、大豆抗原
大豆抗原因子是近年来广泛引起关注的抗营养因子,因为大量试验证实断奶仔猪饲料中抗原所引起的肠道短暂的过敏反应是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因素。
5、脲酶
在生的大豆中所含有的脲酶活性是很高的。
虽然脲酶本身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影响不大,但是在饲料中含有非蛋白氮(在饲料中经常含有的一类营养物质)如尿素一同喂给反刍动物时,就可以加速尿素分解而引起氨中毒。
因为脲酶不耐热,所以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去除该抗营养因子。
6、植酸
与谷实类饲料相同,在大豆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植酸,它可以与矿物质结合生成盐类,而干扰矿物质元素和其他养分的吸收利用。
第二节饼、粕类饲料
饼粕类饲料是油料籽实取油后的副产品。
油料籽实包括大豆、棉籽、油菜籽、花生等。
总的来说,饼粕类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般在20%~50%,其中蛋白质主要以清蛋白和球蛋白为主,是很好的蛋白质类饲料,具体的营养价值因原料种类和取油方法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
一、大豆饼、粕
(一)概述
大豆饼、粕是以大豆为原料取油后的副产品。
由于取油方法的不同,而分为饼和粕两大类:
我们常把以压榨法或夯榨法取油后的副产品称为大豆饼(soybeanmeal--expeller);将用浸提法或经预压后再浸提取油后的副产品称为大豆粕(soybeanmeal—solvent)。
1、大豆饼
大豆用压榨法取油的工艺主要分为二个过程:
第一过程是油料的清选、破碎、软化、轧胚,油料温度保持在60~80℃;第二个过程是料胚蒸炒,一般温度为100~125℃后再加机械压力,使油与饼分离。
2、大豆粕
用浸提法取油则是利用有机溶剂在55~65℃下浸泡料胚,提取油脂后将湿粕烘干,一般保持温度在105~120℃,最后制成油脂和粕;预压浸提法是先用温度较低和压力较小的压榨处理,使油料籽实的油脂大部分被脱去,然后,再用有机溶剂浸提,此法具有压榨和浸提法的优点,而对大豆蛋白质品质影响较小,是比较理想的取油方法。
据资料预测,到20世纪90年代国产大豆饼、粕用于饲料的总量约为500万t.。
所以大豆饼、粕是一类很重要的饲料原料。
(二)大豆饼、粕饲料的营养特点
由于取油工艺的差异,用浸提法取油可比用传统的压榨法取油多取油4%~5%左右,大豆饼中残脂为5%~7%,大豆粕中残脂为1%~2%。
所以说,大豆饼的有效能值较高,而大豆粕中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同样大豆粕中含有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也较大豆饼高,并且大豆粕中残脂少易于保存。
总的来说,大豆饼、粕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较丰富,特别是动物常感到缺乏的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及组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等含量都较高。
就营养价值来说,由于生产饼、粕时的各种条件如原料、温度控制、时间、压力、水分等很难统一,所以饼、粕饲料原料的质量千差万别,特别是当温度过高、加温时间长过时,可降低大豆蛋白溶解度和氨基酸利用率,不耐热的一些氨基酸如胱氨酸分解、还原糖与氨基酸之间发生美拉德反应,导致大部分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含量及利用率大大降低;如果适当的加温,不但可以破坏一些抗营养因子,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反之,如果加温时间过短,温度过低,则一些抗营养因子不能够很好地被破坏,也影响豆饼、粕中蛋白质的利用率。
二、菜籽饼、粕
油菜是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菜籽饼为以油菜籽为原料经过压榨取油后的副产品;而油菜粕为经浸提法或预压后再浸提油后的副产品。
我国的菜籽饼、粕总产量居世界之首,其主产区为长江流域。
油菜饼中粗蛋白质含量为35%~36%,油菜粕中粗蛋白质含量为37%~39%,粗纤维含量为12%~13%,菜籽饼、粕粗蛋白质中所含有的赖氨酸量较高,完全可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但是所含有的含硫氨基酸、色氨酸及苏氨酸相对较少,可免强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它富含铁、锰、锌及硒,但是缺乏铜元素。
饲喂时需要注意,普通菜籽饼、粕中含有致甲状腺肿素,应用时应限量,但解决该问题的根本办法是种植低硫葡萄糖苷、低芥酸即“双低”菜籽品种。
第三节动物性蛋白质类饲料
动物性饲料主要指来源于鱼类、肉类、禽类及乳类产品加工的产品,常用的有鱼粉、血液制品、肉粉、肉骨粉、羽毛粉等。
由于动物性饲料中富含有维生素B12,而B12是动物体生长发育所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所以在人工还不能合成维生素B12之前,一般认为动物性饲料是大宗动物饲料所不可缺少的原料。
但是由于现在已经可以人工合成该种维生素,所以动物性饲料已不再是动物用饲料的必需组分了。
但是,就动物性饲料本身来说,由于其独特的营养成分,仍然为配合饲料组分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饲料。
与植物性饲料相比,动物性饲料具有以下特点:
蛋白质含量高,为40%~90%,大多数都在50%以上。
并且就一般植物性饲料中较易缺乏的必需氨基酸在动物性饲料中含量都很丰富,并且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较高;
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少,不含粗纤维,动物对他们的消化利用率较高;
矿物质元素含量较丰富,特别是钙、磷的含量不但高,而且比例合适,所以动物对矿物质元素的利用率较高;
维生素含量丰富,特别是富含B12;
某些动物性饲料中还含有动物生长未知因子,可以促进动物生长。
一、鱼粉(fishmeal)
(一)概述
鱼粉是利用一种或多种全鱼或是鱼的下脚料(如鱼头、鱼尾、鱼鳍及内脏等)为原料,经过蒸煮、压榨、干燥及粉碎加工之后的粉状物。
如果在加工过程中,把原料鱼经过蒸煮后滤去汁液后,再进行干燥、粉碎得到的鱼粉为普通的鱼粉;如果把滤出或榨出的汁液去油后,浓缩加工成鱼汁膏,再加回到普通鱼粉中制得的鱼粉叫全鱼粉;如果加工的鱼汁膏单独干燥粉碎得到的产品则为鱼精粉;而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仅以鱼的下脚料为原料生产制得的鱼粉则叫粗鱼粉。
在各种鱼粉产品中以全鱼粉质量最好,普通鱼粉次之,粗鱼粉最差。
目前,全世界鱼粉总产量为700万t,产量最多的国家依次为:
日本、智利、秘鲁和美国等国家,年产量在50~90万t。
出口最多的国家为智利、秘鲁,年出口量在60~80万t。
我国鱼粉的消费量在100万t左右,每年需要进口80万t左右。
国产鱼粉的产区主要集中在渐江、上海、福建、山东等省。
但是优质鱼粉量不多,到1996年我国生产鱼粉总量达36万t,但优质鱼粉产量仅达到10万t左右。
鱼粉的加工工艺依据其含脂的高低而不同,常用加工方法如下:
高脂鱼类的加工工艺先用蒸煮或干热风加热,使蛋白质凝固,并促使油脂分离,固形物则由螺旋压榨法压榨,将固体部分烘干制鱼粉。
榨出的汁液经酸化后,喷雾干燥或加热浓缩鱼膏,吹入干热风的温度因热源形式不同,可从100~400℃不等,蒸气间接加热虽然干燥速度慢,但鱼粉质量好。
整鱼去脂、去浸汁、干燥、粉碎后的产品,蛋白质含量可达到50%~60%。
低脂鱼的加工工艺低脂鱼加工产品分为全鱼粉和杂鱼粉两类。
全鱼粉(fullfishmeal)将含脂肪少的鱼的整体用热压榨法分离去油,再将鱼浸液脱水与脱脂鱼粉混合而成。
每100kg全鱼约可出全鱼粉22kg,蛋白质含量高达60%。
杂鱼粉将小杂鱼、虾、蟹以及鱼头、鱼尾、鳍、内脏等干燥粉碎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饲料 考试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