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5938659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2.98KB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
“大伯,您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
”
“哪一点不像呢?
”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
“碰壁?
”我说,“你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
”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鲁迅先生的鼻子本来是天生的,为什么说是碰壁碰的呢?
从中体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请你结合当时鲁迅先生生活的社会环境,谈一谈你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句话的理解。
(4)“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说一说大家为什么笑呢?
【答案】
(1)伯父和“我”谈碰壁。
(2)这是鲁迅用幽默的说法暗示自己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
幽默。
(3)鲁迅先生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中,他经常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害怕鲁迅先生的文章,不许他发表文章,而且还要逮捕他。
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当时社会很黑暗,自己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经常受到挫折与迫害。
(4)笑我的单纯和幼稚。
【解析】【分析】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评价人物性格特点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3)谈自己的理解,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伯父和“我”谈碰壁。
(2)这是鲁迅用幽默的说法暗示自己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
幽默。
(3)鲁迅先生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中,他经常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害怕鲁迅先生的文章,不许他发表文章,而且还要逮捕他。
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当时社会很黑暗,自己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经常受到挫折与迫害。
(4)笑我的单纯和幼稚。
【点评】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呼吸 摇曳 凝视 察看
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写花的作用的句子。
(3)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中写外界关注花的句子。
【答案】
(1)摇曳;呼吸;察看;凝视
(2)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3)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摇曳、呼吸、察看、凝视
(2)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3)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课外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鲁迅《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1)这段描写语言生动,作者用________ 、________来描写菜畦和桑葚,用________ 、________来形容黄蜂和叫天子,这是分别从________ 和________两个方面生动而形象的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表现了自由快乐的儿童生活乐趣。
(2)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划线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3)“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一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百草园的________。
“这里“指________ 。
(4)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5)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碧绿;紫红;肥胖;轻捷;颜色;形态
(2)①不能。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不能。
“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3)拟人;声响;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5)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3)此题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
(1)碧绿、紫红、肥胖、轻捷、颜色、形态
(2)①不能。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不能。
“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3)拟人、声响、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5)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对短文中心思想的能力。
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
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
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和酶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140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1)有生命的天体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2)“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
”“至少”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3)“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
【答案】
(1)①温度一般应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②必要的水分③适当成分的大气④有足够的光和热。
(2)“至少”是表示“表示最小的限度”的意思,表明生命起源的过程除了这几个条件,还可能需要其他条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3)列数字;水星温度很高,不适宜生命存在,十分具有说服力。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
(1)①温度一般应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②必要的水分③适当成分的大气④有足够的光和热。
(2)“至少”是表示“表示最小的限度”的意思,表明生命起源的过程除了这几个条件,还可能需要其他条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3)列数字;水星温度很高,不适宜生命存在,十分具有说服力。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考查对有无此词语的辨析能力。
(3)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___(愉快 愉悦)。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_(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___________(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___________(勾勒 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___________(yín yíng)一道___________(奇丽 奇特)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写出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写出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草原》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舒庆春,满族人,被称为________。
代表作有《________》《茶馆》《骆驼祥子》等。
(4)写出出文中的拟人句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
(5)写出文中的比喻句:
________。
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________。
【答案】
(1)愉悦;柔美;勾勒;奇丽
(2)xuān;yíng
(3)老舍;人民艺术家;龙须沟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连静止的牛马都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草原景色之中。
(5)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海中的点点白帆;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解析】【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勾画是勾勒描绘。
愉快只是一般的快乐愉悦是身心上的快乐感受吧。
勾勒是用线条画出轮郭,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
奇丽:
奇特而美丽。
奇特:
表示不寻常(行为),特别的,非常罕见的,令人惊奇的奇景。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3)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
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4)拟人句: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5)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
(1)愉悦;柔美;勾勒;奇丽
(2)xuān;yíng
(3)老舍、人民艺术家、龙须沟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连静止的牛马都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草原景色之中。
(5)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海中的点点白帆;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阅读课文片段一,回答问题。
片段一:
①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广场成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5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立起天安门的城楼。
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坚 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②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 瞻)下,8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8面红旗迎风招展。
③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6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qín qíng)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ēnbèn)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细读第②自然段,并作如下标注________。
(4)写出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________。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采用了________的结构方式,重点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
“直奔”用词准确,反映出人们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片段记叙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况,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场面。
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B. 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况,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C. 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会场的设置和布局。
D. 以上都正确。
【答案】
(1)竖;檐;qíng;bèn
(2)比喻;夸张;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人潮涌动、红旗翻动的场面,表现出大典前热烈的气氛。
(3)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天安门城楼宫灯高挂,红旗招展的景象,突出红色色调,渲染出大典热烈、喜庆气氛。
(4)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总分总;工人队伍;郊区的农民;参加开国大典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5)D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这是夸张,“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是比喻。
(3)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竖;檐;qíng;bèn
(2)比喻;夸张;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人潮涌动、红旗翻动的场面,表现出大典前热烈的气氛。
(3)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天安门城楼宫灯高挂,红旗招展的景象,突出红色色调,渲染出大典热烈、喜庆气氛。
(4)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总分总;工人队伍;郊区的农民;参加开国大典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5)D
【点评】
(1)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考查学生对夸张、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7.课外阅读
小草
很多人爱花,因为花朵娇艳多彩;不少人爱柳,因为柳树柔美多姿。
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
小草是报春的使者,它最早把春天到来的信息报告给人们。
不信你瞧,冰雪刚刚融化,大地还未脱尽冬装,这时你如果用手拨开紧贴地面的枯草,就会看到一棵棵、一簇簇的小草,已经钻出针尖一样的嫩绿的尖儿,它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再过些日子,桃红柳绿,万紫千红,小草却默默地躺在万花丛中。
那绿油油、软绵绵的草地,可供孩子们游乐,供大人们休息;那鲜美柔嫩的茎叶,是牛羊虫鸟的美餐。
你别看它的身躯是那样柔弱,而生命力却是惊人的。
狂风暴雨休想摧毁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镰刀锄头,把它拦腰折断,车轮把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从地下倔强地挺直身躯,开始了新的生长。
多么可爱的小草!
我要高声赞美它,赞美它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质,赞美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1) 写出第四小段的段意。
________
(2) 写出开头与结尾照应的句子。
________
(3)短文赞扬小草________。
【答案】
(1)你别看它的身躯是那样柔弱,而生命力却是惊人的
(2)开头:
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
结尾:
多么可爱的小草!
我要高声赞美它,赞美它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质,赞美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3)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只要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认真体会文段中的词语,就不难解答奔道题目。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着皮带(揍 打)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处理 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 拿起)那条青鱼,拿着鱼嘴直戳我的脸。
伙计们(捉弄 戏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吃的呢,简直没有。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_____午饭是稀粥_____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_____至于菜啦_____茶啦_____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_____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
回到我们的村子里去吧!
我再也受不住了!
……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
(1)“揪”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音节是________。
(2)选择括号里运用恰当的词语。
(揍 打)________了我一顿 (处理 收拾)________一条青鱼
(捞起 拿起)________那条青鱼 (捉弄 戏弄)________我
(3)在文中横线上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________午饭是稀粥________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________至于菜啦________茶啦________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________
(4)这段话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方面写出学徒的悲惨生活。
(5)简要说明三次挨打的原因。
①昨晚挨老板一顿打是因为________。
②老板娘拿起鱼嘴直戳“我”的脸是因为________。
③老板随手捞起家伙就打是因为________。
(6)读了这个片断,你想到了什么?
(7)文中画线部分该用________的语感(感情)去读。
【答案】
(1)J;jiū
(2)揍;收拾;捞起;捉弄
(3),;,;;;,;,;。
(4)挨打;挨饿;睡不好觉
(5)“我”摇摇篮时睡着了;“我”收拾鱼时从尾巴上弄起;伙计们捉弄“我”,让“我”偷老板的黄瓜
(6)在沙皇统治下的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是悲惨的,儿童的生活境遇很糟糕,现在我们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课外阅读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