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一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doc.docx
- 文档编号:25937957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24KB
灵台一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doc.docx
《灵台一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台一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灵台一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doc
灵台一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讨论稿)
为贯彻省市县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精神,确保自2010年秋季起,我校高一年级进入新课程实验,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初稿)。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新课程实验,使我校确立现代课程意识,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秩序和课程管理机制;锐意教研教改,逐步探索构建符合课改理念和策略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评价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科研引领实验,促进学生主动、全面、个性化的发展;锤炼打造一支理解新课程、驾驭新课程,与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地位相适应的骨干教师队伍,推进名师工程建设。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富有时代精神和特色的学校高中新课程体系,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我校尽快走上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以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和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目标,为培养和早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1、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索适应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新路子,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3、探索使培养对象具有广阔胸怀和未来眼光,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体魄和心理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向社会和高校输送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4、创新学校课程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以适应新课程的实施;提高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规范办学行为,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高中课程教学管理体系。
5、开展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模式下的发展性评价研究实验,探索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
6、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保证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不断学习和反思,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使新课程实验过程同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7、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并逐步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8、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管理、评价制度,保证学生在该学习领域学有所得,会得相应的学分。
9、作为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为验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学科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提供详实的数据和有关资料。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周建荣
副组长:
张树伟张玉敏王东平昋华干荣忠罗伟
成员:
任超群杨永宏王中堂刘继宗于学军胡永忠王宏科郭哲曹天升柳中革冯卫东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若干人(待定)。
职责:
(1)负责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
(2)对因新课改而引起的学校管理的变革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保障课程改革实施的顺利进行。
下设以下工作组:
(1)、新课程建设与管理组
组长:
干荣忠
组员:
任超群王宏科
职责:
①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编制我校三年《课程设置方案》、《灵台一中2010—2011年高一新生课程方案》、《灵台一中教学班与行政班文化课教学分类推进实施办法》、《灵台一中学生选修课开设及选课指导意见》、《灵台一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办法》、《灵台一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办法。
②负责这些制度的实施、修订和解释。
(2)、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组
组长:
罗伟
组员:
于学军曹天升
职责:
①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负责制定《灵台一中新课程教师培训方案》、《灵台一中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方案》、《灵台一中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灵台一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灵台一中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②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硏训的制度建设与实施,负责这些制度的实施、修订和解释。
(3)、学生学业发展性评价组
组长:
张玉敏
组员:
杨永宏柳中革
职责:
①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负责制定、编印《灵台一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手册》、设计学生成长记录袋。
②负责研究学生学业发展性评价的方式方法,负责实施、修订以上制度。
(4)、新课程教学教师评价组
组长:
昋华
组员:
刘继宗
职责:
①负责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测,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灵台一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考核实施办法》、《灵台一中“精彩课堂”推选办法》、《灵台一中教学基本功大赛实施办法》。
②负责实施、修订以上制度。
(5)、新课程教学装备组
组长:
张树伟
组员:
王中堂郭哲
职责:
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技术装备标准》负责必需的教学设备的装配和供应。
(6)、信息化建设组
组长:
郭文
组员:
信息技术老师
职责: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负责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添置、保养,保障技术培训及支持。
2、新课程实验学科指导组:
为保证新课程实施工作顺利进行,组织全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按学科分别成立各学科指导组。
组长:
干荣忠罗伟
副组长:
各处室负责人
语文学科组:
于贵红李建锋
数学学科组:
曹明科姚永和
英语学科组:
李克锋胡玉强
思想政治学科组:
李文全
历史学科组:
郭党生
地理学科组:
董亚平
物理学科组:
何惠民曹天成
化学学科组:
闫志利
生物学科组:
司旺雄
技术学科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郭文
艺术学科组(音乐、美术):
孔海平徐兰娟
体育与健康学科组:
马安明
心理调适组:
周玉锋
综合实践活动组:
各年级组长、各行政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
(1)在学校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协调各学科的新课程实验与研究工作。
(2)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和课程说明,报学校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审定。
四、实验范围
1、实验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2个科目以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
2、实验对象:
2010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
3、实验周期:
2010年9月—2013年8月。
五、实验步骤
1、学习培训阶段(2010年4月—8月)
(1)聘请专家作课程改革辅导报告;为老师们提供系列学习资料。
(2)召开新课程改革学习研讨会,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参考意见。
(3)分批派出校级领导、教务处主任、学科组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型的学习培训;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
(4)检查、了解老师们开设选修课程的意向和能力,整合、规范学校原有的选修课程的管理。
2、课程方案的初步形成阶段(2010年6月—8月)
根据甘肃教育厅关于《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结合学校师资情况以及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制订《灵台一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详细制订出《灵台一中高中三年课程设置方案》、《灵台一中教学班与行政班文化课教学分类推进实施办法》、《灵台一中学生选修课开设及选课指导》、《灵台一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灵台一中新课程教师培训方案》、《灵台一中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方案》、《灵台一中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灵台一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灵台一中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灵台一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考核实施办法》、《灵台一中“精彩课堂”推选办法》、《灵台一中教学基本功大赛实施办法》、《灵台一中学生学业发展性评价办法》、编印《灵台一中学生学业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手册》、设计学生成长记录袋,确定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初步人选。
3、教学阶段(2010年9月开始)
依据《灵台一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实施教学操作,学校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在教学要求中不能忽视基础性,在教学设计上要保证课程模块的整体性;强调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关注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动态生成性;关注课堂教学的情感性。
要不断地开发课程资源,使学校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
要建立选课指导制度,使学生逐步适应新课程的学习。
要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学校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
1、课程设置的原则
1符合国家和省上的课程要求
※所有普通高中必修课必须100%开设。
选修一课程的开出率,不低于所提供模块的80%。
尽可能开设多种选修二课程(校本课程)。
※每一学生每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取得一定学分,达标后才能毕业。
※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包括必修内容加深选修,宜从高一第二学段以后全面引入,文科类选修课可较早引入)。
※高三下学期,学校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
②符合学校的实际条件
校舍;设备(实验、专门仪器、网络);师资(数量、结构、、素质。
③符合学生的愿望
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选课情况,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方案。
④形成自己的特色。
2、由新课程建设与管理组负责制定《灵台一中课程设置方案》。
(二)课程的选定和审定
由校课程委员会负责课程的选定和审定。
1、由各学科组根据新课程方案和实际情况提出科目开设方案。
实际情况包括教室、功能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和资源,师资、课程模块的先后顺序和预测的学生选修情况。
在一学年结束前提出下一学年的本学科必修课、选修课开设方案和课程说明。
2、学校公布课程设置方案。
校课程委员会对各科目开设方案进行汇总和调整,并在本学年结束前公布下一学年供学生选择的所有课程开设表
3、学生选课。
学校同时公布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对学生提供选课辅导,学生根据意愿和学校课程设置方案选课。
4、学校排课。
班主任组织上报。
学校对选课结果加以汇总与调整,再由校课程委员会排出下一学期课程表并公布。
5、学生制定自己的课程表。
学生可根据学校课程表确认和调整自己所选的课程,
6、课程调整
高二、高三级课程置设方案,可在国家和省高中课程改革有关配套政策出台,各科试验教材、尤其是选修教材正式出版,以及我省高中课改试验实践取得一定阶段性经验后再加以充实调整。
七、考核评价
(一)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1、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
2、三学年中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3、选修一中至获得22学分,选修二中至少获得6学分;
4、学分必须达到144学分才能毕业。
(二)学分认定
1、学分认定的基本方法:
(1)由学校负责认定的学分;
(2)学分分值为整数;
2、学分认定的依据:
(1)学科类学分的认定:
以学科模块为单位,按模块规定的分值认定。
(2)学分认定的具体要求:
1学习的学时数达到规定要求;
②考勤符合学校规定;
③模块考核合格后才能认定学科类模块学分。
考核不合格的,必修模块允许补考或重修,选修模块也允许补考、重修、另选。
学校必须十分重视必修和选修模块的补考、重修的组织。
特别是必修模块重修,高一第二学期起就要有所安排。
比如,安排选修一、选修二和必修模块的重修辅导课同一时间段开设,或者必修模块重修辅导课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开设,可由学生自己选择。
(3)综合实践活动学分的认定:
由学校按照有关标准或办法并按有关程序认定。
*研究性学习活动共15学分。
学生在高一、高二每年都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且二年累积不少于2个研究课题。
其学分认定条件为:
①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方案;
②有完整的研究过程并有记录;
③有课时保证;
④由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完成;
⑤有课题研究结果。
*社会实践共6个学分,每学年2学分。
由学校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态度和实践的效果等进行认定。
*社区服务三年共2个学分。
学校依据既定程序和社区提供的有关学生服务的对象、时间、项目、体会以及被服务者的意见等来认定学分。
2、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
学校确定课程考核负责人→课程考核负责人提交学生考核成绩→学科组审核→教务处复核→主管教学副校长确认→校长审签→学分管理员记入学生学籍表→存档。
学分认定程序中的各个环节,有关负责人必须签署意见并签名。
3、严格学分认定纪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认定学分:
(1)课程模块考核不合格;
(2)未经学校批准,课程模块的实际修习时间低于该模块规定学时数的六分之五;
(3)学习和考核过程中弄虚作假。
(三)继续改革和探索教学评价体系
1、课堂教学评价:
在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基础上,修订补充符合新课程观和新教材观的要求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导引课堂教学过程优化。
2、教学质量评价:
改革考试评价内容和形式,努力形成发展性评价体系。
坚持并完善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等级评价,增加技能操作评价含量;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试点“成长记录袋”评定,探索出符合新课程实施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制度。
3、教师教学工作评价:
谨慎有序地进行备课改革,鼓励“一案多改”、“教后反思”。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不断提高教师驶驭新课程能力的评价制度。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课程考核以教师上课考勤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现为主(如:
小论文、小总结、小制作、小发明、调查报告、小型表演、参加各类竞赛、第二课堂活动等),一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束后,教师将学生上课的考勤原始记录和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上交教务处审核并相应给予评定等级或记分。
5、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八、保障措施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课改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的优劣源于观念。
各学科要始终以学习化组织自我定位,坚持学习理论不放松,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改革的目标。
熟悉《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领悟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体系以及内容要求,特别要重视教学观念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即变学科本位观为整合教学观;变师生授受关系为交往互动关系;变知识和技能的课程目标框架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整合的目标框架;变课堂运行的封闭和预设为开放和生成;变被动、个体、接受的单一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将理念转化为课堂行为的过程中,演变为个体的个性化理念。
(二)课程改革培训先行
1、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工作成败的关键。
为了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确保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并适当超前,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必须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坚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做到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
培训途径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
通过培训,使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掌握新课程的基本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实施的建议等,确保全体教师均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2、校外培训:
学校分批派出各有关人员参加新课程培训活动,对象为校级领导、教务、教研部门领导、各学科骨干教师及担任高一年级教学任务的教师,使他们准确地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管理要求、相关政策以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等。
3、校本培训:
对象为高一全体教师及高二、高三年级有关教师。
培训形式采用讲座、分组学习讨论、教研活动、座谈等,集中讲授与平时自学相结合。
内容主要为:
传达省教育厅领导的讲话精神,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文件和方案;邀请课程专家作报告;印发新课程改革系列培训材料。
通过培训,促使全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传承与革新、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以先进的教育观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我校素质教育向更高阶段迈进。
(三)锐意探究,以教科研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以科研促课改。
认真开展“双学双推”活动,以甘肃省新课程实验样本校专项课题《构建普通高中新课程学习型课堂的研究》为依托,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以教法改革及学习方式转变为突破口,优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方法与实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
通过研讨、公开课、教材培训等形式,加强对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和指导,明确教材改革的内涵及教学操作的方法和策略。
精心选题,科学论证,积极进行课改实验研究,认真积累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本着“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以研促教、以研促改。
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吸取、学习别人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不断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进程。
2、认真研究实验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教材体系、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
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方式的优化。
特别要加强“艺术”等综合性课程的研究,将音乐、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融合到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的熏陶之中。
通用技术教学也要在“改”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找突破,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探索育人新路子。
3、积极开展门类新颖的课程实施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新的生长点,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两者均是富有价值的课程。
要按其整体性、实践性、探究性的要求,开掘课程资源,优选课题或问题。
通过实践、探究、体验和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展现课程价值。
我校将继续按照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的要求,加大力度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组织展示活动探路,编辑案例专辑辐射,并引领兴趣小组活动、学校特色活动走进校本课程,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在2010--2011年前要按照《灵台一中校本教材开发方案》,组织力量编写出10门左右较高质量的校本教材,同时借鉴实用其他学校好的校本教材,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实验水平,努力构建起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校本课程体系。
4、围绕课改,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教务处会同教科室、政教处组织一批申报立项课题。
(四)重建教学管理制度,为课改提供有力保障
1、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制度重建的实践过程,学校鼓励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尊重教师的首创精神,积极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运行机制,创造性地实施高中新课程。
2、新的选课制度对学校、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就学校而言,要求学校开出国家规定的所有必修课以及80%以上的选修一课程,还要开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选修二)供学生选择〈每个学生至少取得6学分〉,这就给学校设课、学生选课、排课分班、学分管理、统计查询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以前难以想象的工作界面,单是课表,就分有学校总课表、年级分课表、每个教师、学生、教室、行政班、教学班的课表等等,新课程实验所采取的更灵活的制度,打破了以往划一的教学常规,除了观念的更新外,对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要以更民主、更科学、更严格的方法来管理教学、管理学生。
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服务新课程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建立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课改提供有力保障。
(五)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学交流协作
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挑战了原来的课程与教学传统,要求教师变革课程实践的方式,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必须以强有力的校本教研制度给予有力的保证。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解决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
除了坚持和强化原有的科组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科研课题活动、学生评教等制度外,还要增加以学习领域为单位的教研活动,特别要打破年级的界限,强化科组教研制度,为教师们的学习、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鼓励老师们在本职教学岗位上开展教学研究,养成独立思考自我反思的习惯,同时加强教师之间包括不同学科的教学交流与研讨,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教学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六)对学生进行新课程教育,了解新课程带来的变革
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因新课程在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新变化而引发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了解新课程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和挑战,掌握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上好必修课,打好基础,并提供具体实用的选课手册,帮助学生了解学校课程开设情况。
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地选课,制订出自己三年的高中学习计划。
(七)全员参与课程管理,努力形成课改合力
班主任、科任老师全员参与管理,有序地组织教学和有效地指导学生。
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德育管理,开展教育活动,辅之以教学班组织教学。
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等学校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常规管理、学业成绩管理等工作。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团委、学生会在管理中的作用,突出我校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的优势。
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争取各方力量的支持。
积极开拓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与教研部门、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联系,认真咨询和听取有关意见,赋予家长委员会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职能作用,探索建立社区、家长、社会力量有效参与课改的新机制,使学校、社区、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
(八)加强新课程的研究、指导、总结、推广工作
教务处和教科室一起组织各学科成立学科课改中心研究组,由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各学科骨干为成员,集中解决学科课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发现和树立典型,总结和推广成功做法和经验,引领全校学科课改实验,并发现和打造课改骨干教师,提升档次,推进名师工程。
在构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上为省市提供具有示范性的可行样本经验。
灵台一中
2010年7月15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灵台 一中 新课程 实验 工作方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