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届初中毕业班 第1次十校联考 化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5932965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37.84KB
安徽省届初中毕业班 第1次十校联考 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届初中毕业班 第1次十校联考 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届初中毕业班 第1次十校联考 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届初中毕业班第1次十校联考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2017届初中毕业班第1次十校联考化学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48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A.玻璃仪器都可以用作反应器
B.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应先均匀加热,再在固定部位加热
C.取用固体药品可以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D.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除滴瓶上的滴管),严禁采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选择填充题(题型注释)
2、某化妆品广告宣称自然护肤,为了标榜其成分纯属天然,高喊“我们恨化学”,受到舆论的讨伐.下列对化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A.化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B.纯天然的物质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C.化学对保障人体健康毫无作用
D.化学生产有百利而无一害
3、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蓝色褪去的原理,应用如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B.胶头滴管出的果汁的滴数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体积
D.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凡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分解反应
C.物质只有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才是氧化反应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5、近年来,我省部分城市因空气污染而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措施不利于防治雾霾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使用清洁能源
C.垃圾集中焚烧
D.乘坐公交出行
6、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
以下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自来水
B.矿泉水
C.蒸馏水
D.盐汽水
8、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氧气
B.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多少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
9、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氯化钠固体
B.
塞紧橡皮塞
C.
闻气体气味
D.
振荡试管
10、“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评卷人
得分
三、探究题(题型注释)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1)写出装置A中任意两种仪器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选用氯酸钾为药品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
(3)气体的性质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的选择无关的是_______(填序号)。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与氧气是否反应
(4)选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粉末状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一定量的氧气,你认为最理想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分别用物质名称和化学符号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料显示,将新制的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到80℃时,才有较多的氧气产生,而相同质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催化剂,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①小强按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利用如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这带火星木条未复燃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采用相同质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如图丙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图中用实线画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假定两种方法过氧化氢均完全分解)。
_________
12、小李同学和王老师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相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小李同学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口处移开玻璃片,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王老师将塑料袋内的空气排尽,然后向袋内吹气,收集一定体积的呼出的气体,利用仪器侧定气体成分见下表。
室内空气与正常呼吸方式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体积分数)比较:
成分
室内空气
正常呼出的气体
变化值
氧气
20.77%
17.17%
3.60%
二氧化碳
0.056%
3.67%
3.6l%
水蒸气
1.98%
2.50%
0.52%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______________。
(2)小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人盛有人呼出气休的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4)①由表格可知,室内气体与正常呼出的气体相比较,___________的含量变化较大,且变化量基本相等。
②人体内的氧气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写出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反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明是一名“小马虎”,他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实验时遇到了下列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1)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你认为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至少写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3)小红对小明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并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实验①:
取直径0.20mm,含碳0.1%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零星的火星
①分别用物质名称和化学符号写出铁燃烧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______、______。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________。
实验②:
取直径_______,含碳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较明显的
火星四射
14、飞飞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①:
如图甲,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
实验②:
如图乙,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
实验③:
如图丙,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
(1)实验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
A.白烟是水蒸气; 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C.白烟是二氧化碳.
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飞同学在做实验①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___。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实验③中,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信息分析题(题型注释)
15、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
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 ,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编号)。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
(注:
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
16、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__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_________,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参考答案
1、A
2、A
3、B
4、D
5、C
6、A
7、C
8、B
9、C
10、B
11、 锥形瓶 长颈漏斗 D A C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过氧化氢
水+氧气 H2O2
H2O+O2 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氧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12、 氮气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人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含氧气少(或含二氧化碳多) 氧气和二氧化碳 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 C6H12O6+O2
CO2+H2O
13、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①铁丝过粗 ②铁丝表面生锈或③氧气不纯(氧气浓度过低)或④没有用火柴引燃或⑤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 0.20mm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O2
Fe3O4 铁丝的含碳量越高,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越明显
14、 烧杯中有空气(或氧气) B 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而石蜡固体小颗粒可以燃烧 C 最高
15、
(1)B;足量(或过量)
(2)A;检查装置气密性
(3)1/5 难溶于水、不助燃、不可燃等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16、 朝向手心 倒放 C 2/3 预热(或均匀受热) 洗涤(或刷洗)
【解析】
1、试题分析:
A.玻璃仪器都可以用作反应器,是错误的叙述,量筒就不能作反应器;B.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应先均匀加热,再在固定部位加热,是正确的叙述;C.取用固体药品可以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是正确的叙述;D.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除滴瓶上的滴管),严禁采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A
考点:
实验操作
2、试题分析:
A.、化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正确;B.纯天然的物质也含有化学成分,错误;C.化学对保障人体健康起着巨大作用,错误;D.化学生产含有有害成分的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错误。
考点:
考查对化学的认识正误判断的知识。
3、此实验做的是对比实验,所以要求实验的外部条件要一样,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而胶头滴管出的果汁的滴数不影响实验结果,故不是实验过程要控制的条件。
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想得出正确的结论,所用的苹果汁和橙汁的量要相等。
所以操作必须控制所有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必须一致,才有对比的意义,而胶头滴管出的果汁的滴数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不是需要控制的因素。
故选B。
点评:
做对比实验时,必须要求外部条件一致。
4、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其特征是“多变一”,而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
A、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其特征是“多变一”,而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两者并无直接的关系,所以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B、分解反应要求反应物一定是一种,所以凡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
C、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说法错误;
D、红磷的燃烧时磷与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有氧参与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故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故选D。
5、A、植树造林美化环境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B、根据使用太阳能清洁能源,能够减少污染进行分析;
C、垃圾集中焚烧 ,增加了空气污染物的含量、二氧化碳的排放;
D、乘坐公交车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解:
A、植树造林美化环境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不会造成空气污染,说法正确;
B、提倡使用太阳能灯清洁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说法正确;
C、垃圾集中焚烧 ,增加了空气污染物的含量、二氧化碳的排放,说法错误;
D、乘坐公交车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说法正确。
故选C。
6、A、根据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
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应该说出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名称,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7、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来判断。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解:
A、自来水是由可溶性化合物和水组成的,是混合物;
B、矿泉水中含有水、微量的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C、蒸馏水只由一种物质水组成,是纯净物;
D、盐汽水含有水和食盐等,是混合物。
故选C。
点睛:
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8、试题分析: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占78%,错误,B、鱼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而不是易溶于水,错误,C、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多少会影响人体健康,错误,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成,错误,故选B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9、根据基本实验操作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A、称量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与砝码位置放反了,故错误;
B、塞紧橡皮塞时试管不应与桌面接触,否则容易造成试管破裂,故错误;
C、闻气体气味的操作正确;
D、振荡试管时不应该上下振荡应该左右(横向)振荡,故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根据装置特点可以判断装置图的正误,根据操作要求可以判断操作是否符合实验室的规定。
10、试题分析:
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烧制瓷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冶炼生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B。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11、
(1)根据常见仪器名称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
(3)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4)根据反应特点分析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
(5)①根据在加热时水受热会蒸发分析;
②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能分解放出氧气。
解:
(1)由图可知,装置中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等;
(2)实验室用氯酸钾为药品制取氧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D;
(3)选择气体收集方法,不需要考虑气体颜色和热稳定性,根据气体密度是否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来选择排空气法收集,根据气体是否溶于水判断收集气体是否能用排水方法或拍气体液体的方法,故本题选A;
(4)选用粉末状的二氧化锰混,不能选择B装置的多孔隔板,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滴加过氧化氢的速率和量。
故最理想的发生装置是C;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H2O2
H2O+O2;
(5)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发的原因是:
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氧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②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能分解放出氧气,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为:
12、
(1)根据空气的成分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
(3)根据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氧气含量多时物质燃烧的剧烈充分,含量很低时物质不会燃烧解答;
(4)①根据表中信息解答;②根据有机物(C6H10O5)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相关表达式式。
解: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少量氧气减少,但是呼出气体中大量的还是氮气;
(2)二氧化碳能够溶解于水也能够和水发生反应,故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偏小;
(3)人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含氧气少,故伸入燃着的木条后会木条会熄灭;
(4)①根据表中信息可知,O2和CO2的含量变化较大且变化值基本相同;
②C6H10O5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文字表达式为:
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
符号表达式为:
C6H10O5+O2
CO2+5H2O。
13、
(1)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2)根据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收集到的氧气不纯或铁丝表面的铁锈没有清理干净进行解答;
(3)实验①: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写出反应的表达式;
实验②:
根据对比实验的特点分析应用铁的直径,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解: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原因是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改进措施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收集到的氧气不纯或铁丝表面生锈;
(3)实验①:
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
Fe+O2
Fe3O4;
实验②:
根据题意可知,对比实验的变量是含碳量,所以选取的铁丝直径应为0.22mm,含碳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由燃烧的现象可以知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铁丝的含碳量越高,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越明显。
14、
(1)根据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氧气的助燃性分析,蜡烛消耗完杯内的氧气便熄灭了;
(2)白烟是固体小颗粒,根据物质的可燃性分析,水蒸气、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3)本题研究了蜡烛的燃烧,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物质,发现了问题,应该反复实验,来研究黑色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或咨询老师,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了解火焰的三层温度。
解:
(1)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能支持蜡烛燃烧;
(2)关于白烟的成分,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B,理由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而石蜡固体小颗粒可以燃烧;
(3)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做法正确;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做法正确;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做法正确。
(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
15、试题分析:
蜡烛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硫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硫,足量的红磷能使瓶内氧气反
应完,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等于瓶中原有氧气的体积,因此,从实验数据看出,100ml空气中氧气占20ml,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没有和氮气反应,说明氮气不助燃;氮气没有跟氧气反应,说明氮气不可燃;氮气的量不因水而减少,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考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6、
(1)根据取用液体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根据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进行分析。
解: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这么做目的是平衡气压方便再次使用时易于取下灯帽,促使生成的水分挥发,利于点燃酒精灯;
(3)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
,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必须先预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洗涤,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届初中毕业班 第1次十校联考 化学试题 安徽省 初中 毕业班 次十校 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