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概要.docx
- 文档编号:25929484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9.86KB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概要.docx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概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概要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
基本测量方法和实验方法
王万仓
一、比较法
1.直接比较
一个待测物理量与一个经过校准的、属于同类物理量的量具或量仪(标准量)直接进行比较,从测量工具的标度装置上获取待测物理量量值的测量方法,称为直接比较.如用米尺测杆的长度即为直接比较。
2.间接比较
由于某些物理量无法进行直接比较测量,故需设法将被测量转变为另一种能与已知标准量直接比较的物理量,当然这种转变必须服从一定的单值函数关系。
如用弹簧的形变去测力,用水银的热膨胀去测温等均为这类测量,此称间接比较。
3.比较系统
有些比较要借助于或简或繁的仪器设备,经过或简或繁的操作才能完成,此类仪器设备称为比较系统。
天平、电桥、电位差计等均是常用的比较系统。
为了进行比较,常用以下方法:
✓
(1)直读法
米尺测长,电流表测电流强度,电了秒表测时,都是由标度尺示值或数字显示窗示值直接读出被测值,此为直读法。
直读法操作简便,但一般测量准确度较低。
✓
(2)零示法
在天平称衡时,要求天平指针指零,用平衡电桥测电阻,要求桥路中检流计指针指零。
这种以示零器示零为比较系统平衡的判据,并以此为测量依据的方法称零示法(或零位法)。
零示法操作手续较镀,但由于人的眼睛判断指计与刻线重合的能力比判断相差多少的能力强,故零示法灵敏度较高,从而测量精密度也较高。
✓ (3)交换法和替代法
为消除测量中的系统误差,提高测量正确度,常用它们。
如为消除天平不等臂的影响,第一次称衡时在左盘放置被称量物,第二次称衡时在右盘放置被称量物,两次称衡值的平均值即被称量物的质量。
类似的测量方法称交换法。
在用平衡电桥测电阻时,先接入待测电阻,调电桥平衡,保持电桥状态不变,用可调电阻箱替换待测电阻,调电阻箱重使电桥平衡,则电阻箱示值即为被测电阻的阻值。
类似的测量方法称为替代法。
二、补偿法
当系统受到某一作用时会产生某种效应,在受到另一同类作用时,又产生厂一种新效应,新效应与旧效应叠加,使新旧效应均不再显现,系统回到初状态,此称新作用补偿了原作用。
如原处于平衡状态的天平,在左盘上放上重物后,在重力作用下,天平臂发生倾斜,当在右盘放上与物同质量的砍码后,在法码重量的作用下,天平臂发生反问倾斜,天平又回到乎衡状态。
这是法码(的重力)补偿了物(的重力)的结果。
运用补偿思想进行测量的方法称补偿法。
常用的电学测量仪器——电位差计,即基于补偿法。
补偿法往往要与零示法、比较法结合使用。
三、放大法
放大有两类涵义,一类是将被测对象放大,使测量精密度得以提高;一类是将读数机构的读数细分,从而也能使测量精密度提高。
∙1.机械放大
利用丝杠鼓轮和蜗轮蜗杆制成的螺旋测微计和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读数细分机构,可把读数细分到0.01mm和0.0001mm,读数精密度大为提高。
利用杠杆原理,也能将读数细分。
♦ 2.视角放大
由于人眼分辨率的限制,当物对眼睛的张角小于0.00157°时,人眼将不能分辨物的细节,只能将物视作一点。
利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视角放大作用,可增大物对眼的视角,使人眼能看清物体,提高测量精密度。
如果再配合读数细分机构,测量精密度将更高,像测微目镜、读数显微镜即是。
♦ 3.角放大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正入射于平面反射镜的光线,当平面镜转过θ角时,反射光线将相对原入射方向转过2θ,每反射一次便将变化的角度放大一倍。
而且光线相当一只无质量的甚长指针.能扫过标度尺的很多刻度。
由此构成的镜尺结构,可使微小转角得以明显显示。
用此原理制成了光杠杆及冲击电流计、复射式光点电流计的读数系统。
四、模拟法
为了对难以直接进行测量的对象(如静电场极易受干扰,飞机体积太大等)进行测量,可以制成与研究对象有一定关系的模型,用对模型的测试代替对原型的测试。
这种方法称模拟法。
物理模拟:
模型与原型的关系满足
(1)几何相似(模型与原型在几何形状上完全相似)
(2)物理相似(模型与原型遵从同样的物理规律)。
飞机在风洞中吹风即其实例。
数学模拟:
模型与原型在物理实质上可以完全不同,但它们却遵从相同的数学规律。
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即属此类。
五、振动与波动方法
1.振动法
振动是一种基本运动形式。
许多物理量均可为某振动系统的振动参量。
只要测出振动系统的振动参量,利用被测量与参量的关系就可得到被测量。
利用三线摆测圆盘的转动惯量即是振动法的应用。
♦ 2.李萨如图法
两个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振动,可合成为新的运动图像。
图像因振幅、频率、相位的不同而不同。
此图称李萨如图。
利用李萨如图可测频率、相位差等。
李萨如图通常用示波器显示。
♦ 3.共振法
一个振动系统受到另一系统周期性地激励,若激励系统的激励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振动系统将获得最多的激励能量,此现象称为共振。
共振现象存在于自然界的许多领域,诸如机械振动、电磁振荡等。
用共振法可测声音的频率、L-C振荡回路的谐振频率等。
♦ 4.驻波法
驻波是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的结果。
机械波、电磁波均会发生。
驻波波长较易测得常用驻波法测波的波长。
如又同时测出频率,则可知波的传播速度。
♦ 5.相位比较法
波是相位的传播。
在传播方向上,两相临同相点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可通过比较相位变化而测出波的波长。
例如,可用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
(V=λν)
六、光学实验方法
♦ 1.干涉法
在精密测量中,以光的干涉原理为基础,利用对干涉条纹明暗交替间距的量度,实现对微小长度、微小角度、透镜曲率、光波波长等的测量。
双棱镜干涉、牛顿环干涉等实验即为干涉测量,迈克尔逊干涉仪即为典型的干涉测量仪器。
♦ 2.衍射法
在光场中置一线度与入射光波长相当的障碍物(如狭缝、细丝、小孔、光栅等),在其后方将出现衍射花样。
通过对衍射花样的测量与分析,可定出障碍物的大小。
用伦琴射线对晶体的衍射,可进行物质结构分析。
3.光谱法
利用分光元件(棱镜或光栅),将发光体发出的光分解为分立的按波长排列的光谱。
光谱的波长、强度等参量给出了物质结构的信息。
♦ 4.光测法
七、非电量的电测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压强、温度、光强等都可经过传感器转换为电学量而进行测量,此即为非电量的电测法。
一般说来,非电量电测系统应包括:
传感器是把非电的被测物理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是非电量电测系统中的关键器件。
传感器都是根据某一物理原理或效应而制成的。
1.温度-电压转换
进行温度-电压转换,可用热电偶来实现。
热电偶是根据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接触时产生电势的接触电势效应和单一金属两端因温度不同而产生电势的温差电势效应而制成的。
当两不同材料的金属导体两端均做密接触,且两端温度又不同时,高低温两端出现电势差。
此电势差与材料和温度有关。
若测出此电势差,并已知一端的温度(比如把此端置于冰水中),便可查阅事先编制好的表格而知另一端的温度。
这就是热电偶温度计。
2.压强-电压转换
进行压强-电压转换,可用压电传感器来实现。
这是利用某些材料的压电效应制成的。
某些电介质材料,当沿着一定方向对其施力而使其变形时,内部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表面上便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形成电势差,其大小与受力大小有关;当外力去除后,又重新恢复不带电状态;当作用力的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
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反之,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则会引起电介质变形,这种现象称逆压电效应,正压电效应可用来测力与压强的大小,如对压电传感器施以声压,则会输出交变电压,通过测量电压的各参量而得知声波的各参量。
3.磁感应强度-电压转换
进行磁感应强度-电压转换,可通过霍尔元件实现。
霍尔元件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片状物,当把它置于磁场中,并于两相对薄边加上电压,内部流有电流后,相临两薄边将有异号电荷积累,出现电势差,其大小、方向与材料、电流大小及磁场磁感应强度有关。
此效应称霍尔效应。
用霍尔片可测磁感应强度。
4.光-电转换
实现光-电转换的器件很多。
利用光电效应制造的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可测定相对光强。
光敏电阻则是根据有些材料的电阻率会因照射光强不同而不同的性能制成的,因而可用它测量光束中谱线光强。
光电池受到光照后会产生与光强有一定关系的电动势,从而可通过测电势来测量入射光的相对光强。
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板管等器件,多用于电路控制。
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一、恢复仪器初态
所谓“初态”,是指仪器设备在进入正式调整、实验前的状态。
正确的初态可保证仪器设备安全,保证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如设置有调整螺丝的仪器,在正式调整前,应先使调整螺丝处于松紧合适的状态,具有足够的调整量,以便于仪器的调整。
这在光学仪器中常会遇到。
又如在电学实验中,未合电源前,应使电源的输出调节旋钮处于使电压输出为最小的位置,使滑线变阻器的滑动端处于最安全位置(若做分压,应使电压输出最小;若做制流,应使电路电流最小),使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不为零,等等。
这样既保证了仪器设备的安全,又便于控制调节。
二、零位(零点)调整
绝大多数测量工具及仪表,如千分尺、电压表等都有其零位(零点)。
在使用它们测量之前,都须校正零位。
如零位不对,能调整则调整,不能调整则记下其对零的偏差值,以后在测量值中予以修正。
三、水平、铅直调整
有些实验仪器须在水平或铅直状态下才能正常工作。
水平状态可借助水平仪进行判断,铅直状态可借助重锤进行判断。
对其进行调整一般借助仪器基座上的三个调整螺丝。
三个螺丝成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排列,调其中一个,基座便会以另外二个螺丝的连线为轴转动。
四、避免空程误差
由丝杠-螺母构成的传动与读数机构,由于螺母与丝杠之间有罗纹间隙,往往在测量刚开始或刚反向转动丝杠时。
丝杠须转过一定角度(可能达几十度)才能与螺母啮合。
结果,与丝杠联结在一起的鼓轮已有读数改变,而由螺母带动的机构尚未产生位移,造成虚假读数而产生空程误差。
为避免产生空程,使用这类仪器(如测微目镜,读数显微镜等)时,必须待丝杠-螺母啮合后,才能进行测量,且须单方向旋转鼓轮,切勿忽正转忽反转。
五、逐次(逐步)逼近调整
依据一定的判据,逐次缩小调整范围,较快捷地获得所需状态的方法称为逐次逼近调节法。
判据在不同的仪器中是不同的,如天平是看天平指针是否指零,平衡电桥是看检流计指针是否指零。
逐次逼近调节法在天平、电桥、电位差计等仪器的平衡调节中都要用到,在光路共轴调整、分光仪调整中也要用到,它是一个经常使用的调整方法。
六、消视差调节
当刻有到度的标尺与需用此标尺来确定其位置或大小的物,如电表的表盘与指针,望远镜中叉丝分划板的虚您与被观察物的虚像,不密合时,眼睛从不同方向观察会出现读数有差异或物与标尺刻线有分离的现象,此称视差现象。
为了测量正确,实验时必须消除视差。
消除视差的方法有二:
一是使视线垂直标尺平面读数。
1.0级(准确度等级:
a以满标百分数表示,标示1.5;b从指示值百分数表示,标示:
)以上的电表表盘上均附有平面反射镜,当观察到指针与其像重合,此时读下指针所指刻度值即为正确。
焦利秤的读数装置也是如此。
二是使标尺平面与被测物密合于同一平面内。
如游标卡尺的游标尺被做成斜面,便是为了使游标尺的刻线端与主尺接近处于同一平面,减少视差。
使用光学测读仪器均须做消视差调节,使被观测物的实像成在作为标尺的叉丝分划板上,即它们的虚像处于同一平面。
七、调焦
在使用望远镜、显微镜和测微目镜等光学仪器时,为了清楚地看清目的物,均需进行调节。
对前者要调物镜到叉丝间的距离,对后两者要调物镜到物间的距离,这种调节称为调焦。
调焦是否已调好,以是否能看清目的物上的局部细小特征为准。
八、光路的共轴调整
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学元件组成的实验系统中,为获得好的像质,满足近轴光线条件等,必须进行共轴调整。
调整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进行粗调——目测调整,第二步根据光学规律进行细调,常用的方法有自准法和二次成像法。
如果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为了读数正确,还须把光轴调整得与光具座平行,即光学元件光心距光具座等高且光学元件截面与光具座垂直。
九、回路接线法
一张电路图可分解为若干个闭合回路。
接线时,循回路由始点(如某高电位点)依次首尾相连,最后仍回到始点,此接线方法称回路接线法。
按照此法接线和查线,可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
物理实验仪器操作规程
力、热学实验仪器的操作规程
♦ 1.许多仪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水平或铅直调整,如平台的水平调整或支柱的铅直调整水平调节常借助水准器、铅直状态的判断一般则用重锤。
几乎所有需要调整水平或铅直状态的仪器都在底座上装有三个调节螺丝(或一个固定脚,两个可调脚),调节可调螺丝,借助水准器或重锤,可将仪器调整到水平或铅直状态。
♦ 2.一些仪器(如物理天平,螺旋测微计,秒表等)由于环境变化,使用中的磨损,紧固螺丝的松动等原因,它们的零位可能已经发生了位移。
因此在实验前必须别仪器进行零位检查和校正,对于设有零位校正器的测量仪器,应调整校正器,使仪器在测量前处于零位。
对于不能进行零位校正的测量仪器,则在测量前记下零点读数,实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注意符号)。
♦ 3.力学实验接触的大部分是金属制成的仪器,在使用时注意旋钮、转动部分等机械,不能用力过猛,或固定后还强制扭动,以免损坏仪器。
尤其是仪器的刀口、钳口,更应注意保护。
不要使测量超过仪器的量程。
♦ 4.有些仪器还有制动器,不进行测量时,应使仪器处于制动状态。
还有些仪器、使用完毕后应使其处于放松状态(如停表、螺旋测微计),然后放入仪器盒中。
♦ 5.热学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气压计等各类玻璃器皿,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另外,在接触电源、热源时.注意操作安全,以免出意外。
♦ 6.不是测量的需要,不明确操作规则,不要乱动仪器,实验后要将仪器归整、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电磁学仪器使用规程
1.准备
实验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
要明确本次实验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仪器、仪表,其规格和量程是什么?
采用什么电路图?
要搞清电路图上各符号代表什么意义,并列出数据表格,然后有目的地进行实验。
2.电路联接
在正确理解电路的基础上,再按照电路图将仪器大致摆好,并将需要调整和读数的仪表放在近处。
使用电压不同的几种电源时,应将高压电源远离人身。
联接电路时,应从电源正极开始(或此头先空着不接),然后通过开关,再按电流的流向联接其他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
对于复杂电路,可将电路分解成几个回路,然后按回路法一个回路一个回路逐一联接。
联线时应充分利用电路中的等位点。
一个接线柱上不要超过三个接线片。
电路接好后经自己仔细检查一遍,再请指导教师检查,确认没有问题后才允许通电做实验。
3.实验
开始实验前,先将限流电阻放在最大,分压电阻放在分压最小位置,然后瞬时合上开关(通电),观察各仪表反应是否正常(如电表量程是否合适;指针是否反转;有无焦臭味等),并随时准备切断电源,直到一切正常,才可正式实验。
实验过程中需要更换电路时,应将电路中各仪器拨到安全位置,然后断开开关,拆去电源,再改接电路,并重新经指导教师检查,经同意后,才能继续做实验。
4.安全
实验前,对所使用的不同电源要搞清楚,严禁乱插电源。
一定要分清高压、低压、直流、交流。
另外,不管电压高低,都要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切忌用手或身体直接接触电路中的导体部分。
做高压实验时,要穿绝缘鞋,并用一只手操作,以防万一不慎出问题。
5.归整
实验完毕,应将电路中仪器拨到安全位置,打开开关,经教师检查实验数据无问题时许拆线。
要养成“先接电路,后接电源;先断电源、后拆电路”的用电习惯。
光学仪器操作规程:
光学仪器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部分和机械部分,由于光学仪器一般均为精密测量仪器,因而机械部分装配极为精密。
光学系统部分装有光学元件,由光学玻璃制成,为仪器的核心部件,光学实验的光路要通过光学元件。
光学元件的表面质量直接影响观察和成像质量,因而其表面应严加保护,避免破损、磨损、玷污及化学侵蚀等。
在进行光学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操作规则:
1.爱护光学表面。
“光学表面”是指光学元件中光线透射、折射、反射等的表面,—般均经过精细抛光或镀有薄膜,为便于区别,—般非光学表面均被磨成毛面。
使用中应做到:
①切勿用于触摸光学表面,拿取时只能触及毛面,如透镜的侧面,棱镜的上、下底面等。
②注意保持光学表面的清洁,不要对着光学元件说话、打喷嚏、咳嗽。
使用完毕应加罩隔离,以免沾染灰尘。
③如果光学表面有玷污,切忌用手帕、衣服等擦拭,应先了解表面是否镀有薄膜,若无薄膜,可在老师指导下用洁净的擦镜纸轻轻拂拭或用清洁干燥的专用毛笔轻轻掸刷,也可用橡皮球吹拂表面。
若表面镀有薄膜,应报告老师进行处理。
④除实验规定外,不允许任何溶液接触光学表面。
2.轻拿轻放仪器。
使用前必须先了解仪器的结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要求,操作时动作要轻、缓,旋动螺钉等可动零件时切忌用力过大,速度过快。
对于狭缝等精密零件要注意保护刀口,勿使其碰坏。
3.光学仪器装配极为精密,拆卸后难以复原、使用中严禁私自拆卸。
各种旋钮不可随意乱拨,以免造成严重磨损。
4.进入暗室操作时首先应熟悉各种仪器、用具安放的位置,在黑暗环境下摸索仪器、用具,应养成手贴桌面、动作轻缓的习惯,以免撞倒或带落仪器及光学元件。
5.暂时不用的元件,应随时放回原处,不得随便乱放。
仪器用毕应放回箱内或加罩隔离。
6.保护光源。
各种光源均有各自所需的额定电源电压值,有的在电路上还必须串联适合灯管要求的限流器,应事先了解,正确使用,不可随便乱插,以免导致损坏;各种光源均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且每燃灭一次对寿命有很大影响,因此使用时不要过早点燃,使用中抓紧时间操作,用毕立即熄灭。
为保护灯丝,切断电源后不要立即拔下灯管。
中学物理实验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可以有四种不同的进行方式
♦
(1)教师做实验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实验;
♦
(2)利用讲课的一部分时间由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实验——边教边实验;
♦ (3)学生在实验室里以全节课的时间分组进行实验——实验课;
♦ (4)课外实验。
——段天煜《中学物理实验》上海教育出版社
演示实验的分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提出实验,它的作用是不同的。
就这个意义上来划分,演示实验主要包括:
♦ 1.引入新课的演示实验
♦ 2.巩固新课的演示实验
♦ 3.阐述概念的演示实验
♦ 4.导出和论证规律的演示实验
♦ 5.复习旧知识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的要求:
♦ 时间经济,保证成功。
♦ 现象清楚,明显可见。
(1)仪器的位置要有适当的高度。
(2)一些平面图形尽量使它竖起来。
(3)要使演示中的仪器可动部分不是对着学生作前后运动,而是左右运动。
(4)仪器的尺寸要大,使效果明显。
♦ 印象深刻,说服力强。
♦ 配合讲解,导出结论。
演示仪器的选择:
首先,要求仪器构造简单。
其次,要根据不同学习阶段以及不同的教学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的分类: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里利用整堂课的时间分组进行实验。
(即:
实验课)
可分为下列两类:
♦ 并进式实验课——全班同时进行同一实验。
♦ 轮换式实验——学生分组作不同的实验,经过几次轮换到每组都做完这些实验为止。
※另有人提出:
程序操作和自由操作(——实际上就是现在所谓的“自主探究”)
实验课的三个阶段:
学生分组实验一般可分为下列三个阶段:
♦ 1.准备阶段
♦ 2.操作阶段
♦ 3.总结阶段
如果实验内容比较多,可以在实验的前一节课进行准备、下一节课进行总结。
A、司南版教材中的主要演示实验分析
♦ 演示实验:
课堂演示实验,是在课堂上主要由教师操作,并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以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实验教学方式。
——《物理实验论》
说明: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新课程尤其重视学生自主动手实验、探究。
因而与以往教材相比,实验在整个初中物理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增大了!
据统计,8年、9年级新教材中各有28个“实验探究”主题,饱含的实验数目大于56个(有的主题中包括一系列实验);“迷你实验室”数目分别是10个和16个,共26个实验;其它演示实验数目决定于具体的教学设计,从教材上来看应不少于60个(8年级稍多)。
因此,新教材包含的实验总数应该不少于140个。
在这些实验的实际教学中,凡是有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完成。
事实是分组中有演示、演示逐渐转为分组。
——这是物理教学的大势所趋。
因此,本文对许多实验究竟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不作严格区分,至少“实验探究”主题中的实验在条件许可时就可以安排分组实验。
另外,还有许多分组实验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技巧等为本文的分组实验所包含,此处不再列出,特此说明。
力学
运动:
研究小球沿斜面的滚动。
(阴影部分应安排分组实验,下同。
)
惯性:
静止物体、运动物体
密度:
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气体*)
浮力:
液体与气体的浮力、浮力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应用等
压强:
液体压强规律、流体压强与流速
声:
声音产生、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特征
力与平衡:
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合成、二力平衡、重力(重心、重力与质量、重力方向)、探究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机械:
杠杆原理、滑轮组装、滑轮组机械效率
机械能:
研究动能大小、研究势能大小、机械能转化与守恒
热学
物态变化:
水的沸腾、冰的熔化、水蒸气的液化、海波与松香的熔化比较、蒸发吸热、碘的升华和凝华
测温度: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比热:
研究煤油和水的比热
其它
原子
分子动理论:
分子在运动(液、气体的扩散实验)、分子间有作用力(固体、液体分子间引力、斥力)
原子核:
链式反应:
:
:
:
:
:
:
:
:
:
的
光学
光传播:
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
色散:
自然光透过三棱镜的分解;颜色与光
其它
电磁学
电荷及其作用:
物体带电、带电体作用
电路:
连接串并联电路、研究开关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测电流:
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
测电压:
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
电阻: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与长度、材料、截面积、温度的关系)
欧姆定律:
探究电流大小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电功(率):
探究电流做功与电压、电流、时间的关系;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测小灯泡电功率
磁性:
磁体的磁性、磁体的指向、磁化
磁场:
探究磁体周围磁场分布规律(铁屑、小磁针)
电流磁效应:
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磁场、电磁铁
磁电作用:
磁场对电流作用、电动机
电磁感应: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
其它
B、司南版教材中的主要分组实验分析
学生分组实验是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使用仪器进行测量以及处理数据和分析结果的过程。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获得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活动,是手和脑、知识和能力、经验和创造获得综合性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
——刘炳升安忠《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如何做好分组实验
♦ 做好预习;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做好 初中 物理 演示 实验 分组 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