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B卷.docx
- 文档编号:25927213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887.83KB
海口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B卷.docx
《海口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B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口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B卷
海口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6分)
1.(6分)(2017·深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
钮卫星
①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
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他的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
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
②这样一部有点令人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
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是由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
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
至今走在居住区内和附近的马路上,还经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一种无害的民俗——至少在污染环境这个层面上是有害的,它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
③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
譬如原本比较复杂的古代术数系统,现在退化为只通过某种方言对数字的发音来附会吉凶宜忌,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
于是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
某省甚至把认为是不吉利的车牌号人为地删除,以便避免用得起小车的富人们花钱买不吉利。
而把某些重要活动的举办时间定在“8月8日8时”之类,显然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
这些行为,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④在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这种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
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
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做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
媒体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
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点科学的味道——实际上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徽、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是毫无理性基础和科学意义的。
⑤在美国科学普及史上出现过一些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他们出版科普书籍,为杂志撰写科普文章,把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是到了二十世纪这样的科学家从科普阵地上撤退了。
反观中国的情形,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
⑥“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
”这句话便是在强调公众应该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科学中去。
同时科学也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
因此,政府、科研机构组织者等应通过科学普及来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首先做的。
(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1)下列有关“中国科学普及的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将一团团药渣泼洒到路上,以乞求药“药倒病除”;人们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时以数字区分凶吉……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在大众层面上的缺失。
B.从古老的迷信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生存和延续,到媒体对航天活动中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尊贵性和神圣性的倾心,作者认为目前社会传统的迷信未真正破除,新的迷信义在繁衍,科学肩蒙任重道远。
C.作者认为中国的航天活动应该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而不是一种政治活动,而新闻媒体在宣传上更应该注重对公众的科学启蒙。
D.前沿科学工作者参与科学普及的力度不够,响应者不多,是导致中国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的原因之一。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与迷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起先以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冲破迷信的阻碍,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科学又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将被迷信击败。
B.本文将中国科普现状与美国科普现状进行了对比,从而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科普现状的问题的本质,并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C.对于居民小区的宜传栏里张贴“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标语,报纸和电视节目强调孤立的科学事实等做法,作者认为这不是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破除迷信。
D.正是因为美国有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致力于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的普及,从而形成了目前的这种科学意识与理性精神深入美国公众心灵深处的局面。
(3)按要求填空要实现“科学在中国真正普及的目标”,联系全文来看,中国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①________。
②科学家们不仅作为科学研究者,更需要成为科普的传授者,积极参与到科学普及之中,让科学在更为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
③________。
④政府部门必须在科学普及上不过分渲染政治色彩和追求形式,将科学启蒙落到实处,促使学术界、科研的管理者改变科普观念。
2.(18分)(2016高二上·城中期中)阅读下面传记,完成下面题目
凡忠必愚:
冯道
刀尔登
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这是一首骂冯道的诗。
作者是元朝的“思想家”刘因。
冯道的挨骂,在于他历仕四朝十一主,拿丧君亡国不当一回事儿。
但说起来,“梁唐晋汉周,播乱五十秋”,一转瞬之五十几年,中原五次易主,如走马灯;便是同一朝里,亦君臣互噬,父子相残,一镇之内,杀帅夺旄,习为常事;各路兵将尽是虎狼之性,称孤道寡者不过沐猴而冠,借《沙家浜》里一句词,叫做“忠在哪里,义在何方”。
此时能知些廉耻的,便自谓胜人一筹,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主辱臣死?
从后梁的张文蔚、杜晓,到入宋的范质、吕端,一批名声尚好的大臣,都是前朝旧人,岂独冯道为然?
冯道另一挨骂处,是奉使契丹,有汉奸之嫌。
不过唐代的华夷之防不像后世那么严,安史乱后,更是严也无从严起。
陈寅恪曾论河朔藩镇为“胡化集团”;中原五代,更有三代是沙陀人建起来的。
石敬瑭父事契丹,固然无耻,但心甘情愿给他人做奴才的,从古代到今天,难道又少了?
石敬瑭不过是“皇帝”,当天下之重,格外地没面子而已。
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遗患二百年,罪过不小,但他自己就是沙陀人,“汉奸”两字,用在他身上,原本不伦不类。
冯道虽是汉人,立身沙陀人之朝,又当极废州裂之季,责他以“民族大义”,是以后世人之所见,责前人之所不见。
他在契丹的言语,“哄洋鬼子”而已,“弱国无外交”而已;脸皮厚是真的,但脸皮不能如此之厚,他也不用去了。
冯道不以谄媚事人,而能取容于四朝,可见这个人是很滑头的。
逢大事则依违两可,不得罪武人,不预废立,这大概就是他的自全之道。
冯道善持大体,若说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倒也看不出来。
有个人嘲笑他,如果走得快了,怀里一定会掉出兔园策来,他也不以为愧。
他的好处是心胸开阔能容人,得罪他的人,他并不报复。
诗人杜荀鹤的才能倒高,但刚在朱温那里得宠,便在家中气冲冲地掰着手指头,算计都有谁得罪过自己,准备尽杀之。
这等倾险之徒,不如冯道这样的庸人远甚。
五代兵连祸结,黎民深被荼毒,当此之时,忠为下,仁为上。
冯道慈悲为怀,活人无数,然而他的口碑居然还不如史弘肇之流的“好汉”,这只能说是老百姓做刍狗做惯了。
史弘肇这种人,不逢其会,杀猪屠狗而已。
但人如草芥之时,必有视人如草芥者出,选对主子,多杀人,便可为英雄。
史上名气最大的,不是大凶大恶之人,就是大仁大善之人,说明社会出了毛病,不是纵人为恶,就是逼人去做常人所难之事。
如冯道者,一平常人耳,以其平常混世界,也以其平常挨人骂。
《宋史》批评五代臣子视事君犹如拿钱干活儿,改朝易姓,就像换个东家,一拍两散,——便该如此!
司马光骂冯道为奸臣之尤,理由是冯道“求生害仁”。
——在司马光的头脑中,“忠”与“仁”已经分不清了。
汉代起,忠的地位上升,成为伦常之首。
以忠君为大节,把它像草标一样插在头顶上,倒忘了孔子的仁,孟子的义。
只知吠非其主,不问善恶是非。
这倒省心,最不堪时,至多落顶“愚忠”的帽子——愚忠愚忠,好像还有什么不愚的忠。
其实哪里有呢?
凡忠必愚。
评说人物,古人也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问题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以忠为大,则义为小;以节为上,则仁为下。
在司马光、欧阳修看来,冯道所做的善事,只是“小善”——如他的廉俭,如他念诵聂夷中的《伤田家诗》来感悟李嗣源,如他劝耶律德光不事杀掠,如他救下违反买卖牛皮禁令的二十人;如武将把抢来的妇女送给他,他置之别室,访得其家送回去;及随辽北上到恒山,见到被辽兵俘掠的士女,掏钱赎出,设法送归乡里。
——在忠字当头的史学家眼里,大节既亏,这些小善也就无足道了。
五代的惨剧,本可换回些出息的。
但宋儒纷纷而出,把观念的旧山河收拾起来,重入轮回。
此后纷纷攘攘,不出矩。
至明亡,才有人认真地琢磨些事情。
但——仍以冯道为例——无论是王夫之,还是顾炎武、黄宗羲,都以冯道为小人,批评誉冯道为“吏隐”的李贽为邪妄。
在三人者,身为胜国遗老,自然要痛骂不忠之人,好像大家都来做忠臣节士,便有万年不倒的王朝了。
见王朝而不见国,见国而不见民,见民而不见人,此其所以翻遍坟典,拍破脑袋,也想不出出路者也。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冯道在历史上为人唾骂,原因之一在于他历仕四朝十一主,不顾君臣之义。
但在作者看来,历史上其实还有一批名声尚好的前朝旧人,因此冯道的行为无可厚非。
B.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冯道作为汉人立身沙陀人之朝,都曾被后人视为汉奸,但因当时本来就是乱世,责之以民族大义,是以后世人之所见,责前人之所不见。
C.冯道虽无特殊才能,却心胸开阔;诗人杜荀鹤虽才能出众,却心胸狭隘。
在作者看来,杜荀鹤远不及庸人冯道。
D.《宋史》批评五代臣子事君不忠,司马光骂冯道是奸臣之尤,从此“忠”己成功取代“仁”和“义”,成为儒家的主流价值观。
E.文章以“凡忠必愚”为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凡是无限忠诚于封建君主的臣子都是愚人;其二是凡以“忠”作为唯一价值尺度来评判古人者也都是愚人。
(2)
作者刀尔登曾指出“事不宜以是非论者,十居七八;人不可以善恶论者,十居八九。
”请结合冯道的有关事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
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回答。
(4)
作者认为“凡忠必愚”的根本原因是什幺?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3.(12分)(2018高二下·友好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对饮
非鱼
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
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
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
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
他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
我大笑着喊娘:
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
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
三天不打,你皮又发痒了不是?
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
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
有本事你死里面!
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呵儿呵儿地笑:
又咋了?
你们爷儿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
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到监狱里去!
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
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
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
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
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
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
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
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
父亲每次打他都会凶狠地说:
打死你。
娘看着父亲打大哥,除了流泪,毫无意义地喊着让父亲住手,也无能为力。
她说:
狗娃是你前世冤家啊,你非要他命,又何必生他。
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
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
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
其他人就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娘的规劝,就像落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只蚊子,手一扬,就被扇飞了。
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想起这些故事,总要拿出来讲一讲,让那些孩子们笑笑。
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
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
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
我问父亲:
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
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
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
我想问大哥,他说:
好了,爹该洗澡了。
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
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
从什么时候起,这暴躁易怒的父子俩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
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
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色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
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多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在心脏同样的位置。
放置过起搏器。
水声停了。
大哥说:
搓搓背吧,省得背痒。
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
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
大哥问:
重不重?
父亲说:
还行。
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
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
大哥说:
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
父亲说:
你,伤口,还疼不疼?
大哥说:
不疼了。
父亲说:
有病了,就注意点儿。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
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
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
他眯着眼睛,说:
四妞,今年拿的啥酒?
我说:
三十年西凤。
他说:
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
那个晚上,父亲和大哥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
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的冰挂,与后面描写的阳光相互呼应,环境的变化也暗示着父子关系的变化。
B.小说中母亲的哭,既因为爱子情深,也因为她性情柔弱,痛恨父亲的粗暴专制却无能为力。
C.父亲被问到“怎么从小只打大哥”时一声不吭,对饮时又沉默不言,都是心有愧疚的体现。
D.小说运用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父子之间彼此关爱的深情构成一条贯穿小说的线索。
(2)“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请简要说明。
(3)两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
请结合作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题;共24分)
4.(11分)(2017高一上·天水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
“王负剑!
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摘自《荆轲刺秦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列:
行列。
B.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
宽容。
C.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
掷击。
D.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就:
靠近。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荆轲智勇的一组是()
①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②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③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④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⑤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⑥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贿赂秦王的宠臣蒙嘉,借蒙嘉之口,打通接近秦王的通道,为廷刺秦王提供了宝贵机会。
B.秦武阳捧着燕国的地图跟在荆轲后面走向秦王的大殿时,吓得脸变了颜色,荆轲巧妙解释,才消除了秦王的怀疑。
C.荆轲手拿匕首追赶,秦王绕柱逃跑,大臣们未带兵器,殿下侍卫无秦王的命令又不能上殿,惶急中没有攻击荆轲的办法。
D.正在秦王万分危急的时刻,侍医夏无且举起手里拿着的药囊把荆轲打倒在地,秦王拔出剑来,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4)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②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5.(7分)(2019高三下·中山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
回头双鬓已星星。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只愁飞诏下青冥②。
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
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
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
②青冥:
青色的天空。
这里代指朝廷。
③不应:
不顾。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为下面的抒写别情作了铺垫。
B.上片中“谁知”“还与”二词,表达了诗人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即兴而生的愉快之情。
C.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使君波澜壮阔的边塞生活。
D.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用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四时之景”中春夏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戛然而止。
③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 ,________”两句质问秦王朝为什么搜刮至极,却又挥霍无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5题;共14分)
7.(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日前,“青涩的邂逅——成都七中高2013级原创诗歌朗诵大赛”在学校音乐厅举行,各班选手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将精彩的表演带给了大家。
B.随着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阶段,各大车企都感受到“冬”的寒意。
但是,“冬天”并不可怕,可以等闲视之。
C.独立橘子洲头,眼前是广阔壮丽的沧海桑田,毛泽东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回忆起以前自己在这里战斗的峥嵘岁月。
D.“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时下某些选秀节目的金科玉律,以致违背了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台的宗旨,渐渐滑落到娱乐至上的地步。
8.(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一位成功女性,杨澜在国内名校毕业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国际传媒专业硕士学位,现在已肩负著名主持人、CEO等多个成功角色于一身。
B.门罗的许多小说写的都是平凡小镇上的普通人物,因而文笔细腻、精致,能够精确把握节奏和气氛,准确拿捏人物心理。
C.蓝莓作为北美洲的特产,是老少皆宜的水果,十分适合心脏功能不佳、心脏病患者食用,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6世纪北美的印地安人。
D.目前高校面试已经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专业兴趣和素养的考察上,这体现了一种明确的导向性,并与高中选修课建设形成了对接。
9.(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竿翠竹,一支横笛。
生命简约如此,简约到一支竹笛。
游子吹,__________;闺中少妇吹,__________。
征人吹,____________;诗人吹,____________。
①是思君令人老
②是思发在花前
③是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白鸟成行忽惊起
④是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10.(3分)(2017高一下·友谊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观察欲求深细精确,必须留心各样的事情,不要看到一点就写。
“多看看”①________,而是要全方位地观察,不但要看到事物的现象,②________。
学生观察事物,往往只注重那些有较强刺激性部分,③________,比如在描写人物时,着意刻画人物的音容笑貌,而对人物的心理世界和精神状态,却挖掘得不够。
11.(5分)(2017·阿拉善盟模拟)下面是某校举办成人典礼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四、写作(共1题;共5分)
12.(5分)(2019高二下·泉港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年轻人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已渐成潮流。
《国家宝藏》主创团队平均年龄不过30岁,《本草中华》导演组成员清一色为“80后”“90后”……更为可喜的是,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口市 三年级 第一次 调研 考试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