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docx
- 文档编号:25924438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0.27KB
《分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docx
《《分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以下是我整理的《分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供您阅读,参考。
《分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1
在上一次《倒数的认识》的教学中,吸取各位老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这节课的设计及讲解过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仆人,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程中来,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因此,这一节课,我做出了如下的调整:
1、能让学生说的问题,就削减我说的机会,比方在分析这道题的时候,先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一说自己在这道题中找到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在请同学们和大家共享自己找到的信息。
这一环节,孩子们能在分析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将问题所求的内容也作为获取的信息,这个举动对我的鼓舞很大,也更有了放手让学生去做的信念。
2、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沟通。
本节课中,除了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商量 外,还设计了两次让学生小组合作沟通的机会,让他们相互说一说自己的见解,说的过程其实也是听的过程,孩子们相互商量 ,相互说自己的思路和见解,发觉自己的思路的优点以及自己思路的弊端,这样让学生们在沟通中进步。
这种方式也是在老教师的提示下开头进行转变的,不仅对我是提升,对于学生更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3、一题多解,启发孩子们不要思维定势。
这个问题的解决中,我转变了以前一道题只讲一种思路的方式,而是在课堂说,让学生说自己的思路,从而将一题多解以及数形结合的思路渗透给学生。
4、课堂引入不再是直接以复习的方式,而是听取老教师意见,将生动好玩的小故事穿插在其中,这样不仅能吸引孩子们的留意力,还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的留意力随着小故事的引入而进入课堂。
5、放慢语速,让孩子们紧随我的思路。
6、板书适量,过多的文字并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反而会使得课程显得冗长而累赘。
在以上调整的基础上,本节课相对于上次课而言,有了更好的效果,但是,仍存在很多缺乏以及需要改良的地方:
1、课堂引入过于生硬,没有很好的完成故事以及课堂的连接。
2、没有重点强调出单位“一”,对后面的课程讲解会有确定的影响。
3、放手不够,应当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己说的机会。
4、线段图应多讲解多运用,这样更有利于对问题的理解。
以上便是我对这堂课的教学反思,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不断的向各位教师学习,不断的反思自己,也渴望在以后的道路上,自己不断的进步。
《分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2
学习目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把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学习难点:
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
一、分一分
有4张同样的圆形纸片。
(1)每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2)每1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3)每1/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4)每1/3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5)每1/4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二、画一画
1.有1根2米长的绳子。
(1)截成每段长1/3米,可以截成几段?
画一画:
列示:
(2)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成几段?
画一画:
列示:
2.3/4里面有几个1/8?
画一画:
列示:
三、填一填,想一想
在〇里填上“”“”或“=”。
4÷1/2〇4×24÷1/3〇4×34÷1/4〇4×4
2÷1/3〇2×32÷2/3〇2×3/23/4÷1/8〇×8
你发觉了什么?
()
四、试一试
8÷6/75/12÷3
你能把“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和“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这两句画合并成一句话吗?
()
《分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把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育学生动手力量及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把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支配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学问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呈现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呈现多媒体:
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
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
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
假如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呈现多媒体: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预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终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测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
那么到底应当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
让学生大胆猜测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依据刚刚的推理,很简洁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觉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沟通。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板书:
分数除法
(二)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把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育学生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猜一猜:
有4个苹果,每人得到2个,1个,1/2个,你知道这三次分别是几个人分苹果吗?
2.引入并板书课题:
分数除法
(二)
设计意图:
设疑激趣。
明确目标。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
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觉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三、反馈矫正
出示P28的试一试。
1.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指导完成P28练一练的1~4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预习:
P29分数除法(三)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
(二)
4÷1/2=4×2=8;4÷1/4=4×4=16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5
本单元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在学生把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学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又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学问的重要基础。
于是,我教学时就从学生的已有学问基础和生活阅历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一、敬重学生的“数学现实”。
开头根据学问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学问间的联系,细心设置复习题,为教学重点服务,使学生顺当把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同时复习相同分数加法,为推导计算方法进行铺垫。
在第一次教学《分数乘整数》之后,其实班里已经有很多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假如再根据一般的教学程序(呈现问题——探讨争辩——得出结论)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学问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
”,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恰当的教学形式,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在教学时,我有意将分数乘整数的结论“灌输”给学生,省去了获取结论的争辩过程,意在让学生问“为什么”。
这时学生抓住这一质疑点,提出:
“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
”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究。
将例1进一步作为验证计算方法的题材。
由质疑开头的探究是学生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主动探究,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迫不及待地,主动主动地进行商量 ,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疑问。
二、实现教学学习的独特化。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阅历和学问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学问的,这就确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
在本节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学问,充分表达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有的学生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有的学生通过计算分数单位的个数来理解;有的学生讲清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只能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还有的学生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同样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也有的学生通过生动的数学实例进行了分析。
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或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根据我们成人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进展。
三、反思缺乏,提炼阅历。
本节课的重点是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约分时,只能将分母与整数约分。
我还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没时间多练。
对学生还是不放心,老师讲得太多,强调的主题太多,一些留意事项没有变成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去发觉,去解决,从而记忆不是很深刻。
我觉得补充的内容较多,各种题型的练习,让课堂显得时间太紧急,其实我太注重题海战术,没有让学生充分把握好,跑得太快。
只顾及到了成果好的学生,从这一点,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备教材”,“备学生”。
课前要把学问点吃透把握住重点、难点,哪些要补充,哪些地方要创造性使用教材。
学生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更简洁接受,老师哪些地方该讲不该讲,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
《分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6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分数与除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
而在小学阶段数学学问之所以能被学生理解和把握,绝不仅仅是学问演绎的结果,而是具体的模型、图形、情景等学问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我在设计《分数与除法》这一课时,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以解决问题入手,感受分数的价值。
从分饼的问题开头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当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本课主要从两个层面开放,一是借助学生原有的学问,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把1个饼平均分成若干份,商用分数来表示;二是借助实物操作,理解几个饼平均分成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而这两个层面开放,均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设计的。
2.分数意义的拓展与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步。
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
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
可以理解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
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觉就小学阶段的数学学问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学问。
整节课教学有以下特点:
1.供应丰富的素材,经受“数学化”过程。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是以具体可感的实物、图片为媒介,用动手操作为方式,在丰富的表象的支撑下生成数学学问,是一个不断丰富感性积累,并逐步抽象、建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供应丰富数学学习材料,二是在充分使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完善自己发觉的结论,从文字表达、到文字表示的等式再到用字母表示,经受从冗杂到简洁,从生活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经受了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问题寓于方法,内容承载思想。
数学学习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自然就寓于其中;学习内容则承载着数学思想。
也就是说,数学学问本身仅仅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以学问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就分数与除法而言,笔者以为假如仅仅为得出一个关系式而进行教学,仅仅是抓住了冰山一角而已。
事实上,借助于这个学问载体,我们还要关注隐藏其中的归纳、比较等思想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已有学问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分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数除法 分数 除法 单元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