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5917897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2.61KB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生命之杯
《我和你》(总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演唱歌曲《我和你》,能准确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直观性、有效性作用,听、赏、动于一体,让学生感同身受。
3、认真听赏乐曲《运动员进行曲》,熟悉其音乐主题,并能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二、教材分析:
《我和你》是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题曲,也是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六课《五环旗下》中的一首歌曲,歌曲共四句歌词,言简意赅却触动了人们心灵深处渴望温馨、友善和友情的情感,表达了21世纪人类共同的“和谐”与“和平”的奥运理念。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我和你》,让学生体会奥运精神,虽然这首歌简单而美丽但是张嘴不难,唱好不易,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表现出歌曲宁静而又蕴含激情的情绪与意境。
课堂上还安排了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能让同学们积极的进行小组合作,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旋律流畅感的训练。
整堂课通过学唱和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锻炼身体、强健体质、报效祖国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唱出歌曲《我和你》宁静而又蕴涵激情的意境。
2、感受进行曲的风格。
四、教学方法:
上课之前我用XX在网上搜索奥运会及刘欢、莎拉布莱曼演唱的相关教学资料,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利用XX搜索关于奥运会及两位歌唱家的图片以及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让学生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平台。
五、媒体选择和设计: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及XX搜索中的详实资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直观性、有效性作用,听、赏、动于一体,让学生感同身受。
六、教学过程:
(一)律动:
《北京欢迎你》
老师带领同学们边欣赏《北京欢迎你》的MTV画面,边做律动。
(最后定格在笑脸图上)
师:
这是一首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
它曾经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天。
(二)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2008年8月8日是什么日子吗?
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运动会吉祥物福娃;穿红色裙子的小女孩唱《歌唱中国》……
师:
对,那就是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们北京开幕的日子。
那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日子,更是我们中国人为此骄傲和自豪的日子。
(师简介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过程)
现在就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那晚的盛况好吗?
(最后的画面定格在歌曲《我和你》上)
师:
在这个百年庆典的时刻,由我国著名歌唱家刘欢与英国的莎拉.布莱曼携手,极其深情地演唱了本届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震撼了整个世界!
(三)学唱歌曲《我和你》
1、播放歌曲《我和你》,听后,让学生回答:
这首歌的名字仅仅指“我”和“你”两个人吗?
他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
1、把握歌曲风格,体会歌曲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了解歌曲。
)
生答后,师小结:
这首歌我们听完后感觉很温馨,表达和传递着“和谐、和平”的奥运理念,体现同一个地球上的人们和谐相处,我们是一个地球村里心手相连的一家人,这是人类共同的心灵呼唤。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给全世界带来惊喜与感动的《我和你》吧!
2、师简单介绍歌曲的词曲作者和演唱歌手:
词曲作者:
陈其钢(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
演唱歌手:
中国 刘欢(中国流行歌坛的领军人物……)
英国 莎拉.布莱曼(被称为月光女神,她的声音被誉为天籁之音……)
3、展示歌曲谱例,学生浏览歌曲。
4、教师弹琴,学生随琴用“la”哼唱旋律。
5、师生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
6、教师弹琴,学生填词演唱。
7、再次欣赏由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演唱的《我和你》。
8、全体同学跟伴奏演唱歌曲,力争演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涵义。
9、不同组合演唱歌曲:
三人组合、男女二人组合、女生版五人组合、男生版五人组合等。
师:
盛大、唯美、富有中国特色的开幕式在《我和你》的歌声中缓缓结束了,接下来,运动员该入场了。
(四)欣赏乐曲《运动员进行曲》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学生整首聆听。
师:
刚才,我们听了一首非常熟悉的乐曲,大家谁能说出它的名字?
学生答(运动员进行曲)。
师:
你感觉这首乐曲的风格是什么样的?
(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你还在哪些场合听到过这首《运动员进行曲》?
学生回答:
1、运动会的颁奖仪式上
2、学校运动会的比赛进行时
师:
如果你是奥运会的运动员,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踊跃发言:
生1:
运动员们真棒,他们为祖国争了一口气。
生2:
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为祖国争光。
大家说的都很好,老师相信,如果你们是一名运动员的话,一定也会为祖国争光的。
2、再次播放乐曲。
同学们跟着课本上的旋律听音乐,用la轻声跟着哼唱。
3、全体起立。
老师指挥,学生分乐句向四个方向转身踏步,表现进行曲那种雄壮有力的风格。
(五)评价
学生分组自评、互评。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真挚的演唱,投入的表演犹如一股暖流在老师的心底涌动,是呀,我和你,无论肤色,无论种族,我们同住一个地球,同享一片蓝天,因为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让我们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六、教学反思:
《奥林匹克的号角》欣赏
(总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有更一步的了解,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
2、熟悉音乐中比较突出的演奏乐器,并能聆听乐器的音色。
3、能够分辨不同乐段中表现的不同情绪。
二、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中的演奏乐器
三、教学难点:
分辨音乐中不同的段落
四、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奥林匹克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听《奥林匹克号角》音乐进教室
2、你知道2008年对我国来说有一项重要的赛事是什么?
3、提起奥林匹克你能说说哪些知识?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讲解
今天,我们走进奥林匹克,感受那震撼人心的音乐《奥林匹克号角》
(二)、初听音乐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2、复听音乐,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你的感受再次欣赏音乐。
4、乐曲在情绪上可以分为几部分?
(四)
教师对乐曲综述:
《奥林匹克号角》是为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第23届奥运会而创作的。
作者是约翰。
威廉姆斯,乐曲分为三段,情绪高亢激昂,向全世界传递着友谊和激情,鼓舞着运动健儿积极进取,奋力拼搏,自1984年以后,几乎在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或为运动员颁奖仪式上都能听到这首乐曲。
(三)、分段细听
(一)聆听第一乐段。
1、听第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
乐曲以雄壮、嘹亮的号角音调开始,催人奋进,仿佛宣告,奥林扑克运动会来开了大幕。
2、你听出这一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小号
3、完整欣赏第一乐段。
(二)聆听第二乐段
1、欣赏第二乐段,你感受到了什么情绪?
2、再次聆听此乐段,你听出情绪跟第一乐段有什么区别?
3、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弦乐)
小结:
这段音乐主要是弦乐主奏,节奏舒展,深情婉转,音乐还能听见铜管乐器的号角音调,两个主题相互呼应,好似在回忆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曲折历史。
(三)聆听第三乐段
1、听这一乐段,情绪上有什么变化了?
2、再仔细聆听,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低音鼓)
3、这一主题出现了几次仿佛看到了什么(反复出现,好像期待这奥运英雄的诞生)
4、完整欣赏第三乐段
(四)欣赏第四乐段
1、聆听这一乐段,你听到了什么主题?
(第一和第二主题)
2、这两段主题交替出现的时候,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比单一主题的时候增强)
3、再听,你听到了什么乐器节奏鲜明地出现了?
(小军鼓)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小结:
情绪逐渐高涨,仿佛人们对奥运英雄地盼望之情日益高涨。
4、再听音乐,乐曲在哪个主题上结束?
(第一主题)
(五)、完整欣赏全曲
(六)、审美提高
1、你知道上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多少金牌?
你能说说几个奥运冠军吗?
2、从28届奥运会开始,中国家喻户晓的田径体育明星是谁?
你能说说他的成绩吗?
3、说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想说点什么?
4、了解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吉祥物、口号等等。
5、出示图片,了解奥运会会徽、会歌、五环的标志。
6、最后在《奥运匹克号角》的音乐中结束本课。
六、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乐海泛舟
《摇篮曲》(总第3课时)
一、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古今摇篮曲中颇负成名的歌曲。
是为法柏夫人创作的。
是送给法柏夫人第二个孩子的礼物,因法柏夫人喜欢圆舞曲风格的歌曲,所以作曲家把圆舞曲稍作变化,将伴奏部分放在右手,产生了一首甜蜜的旋律,就是流传至今的这首三拍子的《摇篮曲》。
乐曲原为F调,教材改为D调。
简朴的主题充满了温和、安详的情绪,表现了母亲深挚的怜爱。
伴奏声部的切分效果,形成了摇篮摇晃的动感,烘托了乐曲平稳的宁静的气氛。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后级的学生,学生通过七年级的音乐学习,学生在歌曲演唱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等因素,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把握不到位,因些,在歌曲教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并带着感情地去演唱歌曲;通过七年级的竖笛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竖笛的演奏方法、F调的指法,并能吹奏一些音乐教材上的歌曲。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歌曲的情绪,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
歌曲结构短小,旋律轻柔甜美,歌曲伴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
2、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过程与方法
1、从听入手,引导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歌曲的情绪、情感,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演唱速度、力度,带着感情去演唱《摇篮曲》。
2、让学生用竖笛演唱《摇篮曲》
(三)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并从演唱过程中感受摇篮曲音乐的风格
2、用竖笛吹吹奏《摇篮曲》,同时让部分学生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作、表演、合作能力。
3、掌握《摇篮曲》的歌曲创作背景知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感受音乐情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用竖笛吹奏《摇篮曲》。
(二)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摇篮曲》。
2、准确用竖笛吹奏《摇篮曲》。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张咱们班某位同学百日时的照片,大家想不想看一看、猜猜他(她)是谁啊?
生:
想!
(教师出示照片,学生猜测)
师:
照片上这个可爱的宝宝就在我们中间,老师给大家三次机会。
好,谁能告诉老师,照片上这个宝宝是谁啊?
生:
(略)
师:
下面就请照片上这个可爱的宝宝站起来,让大家见一见你的庐山真面目吧!
(照片中的学生起立,其他同学验证自己的想法)
师:
啊,原来的你啊!
其他同学,你们都猜对了吗?
不知道这样的一张照片,有没有让你回忆起儿时的往事?
其实当我们都是小婴儿是时候,最幸福的莫过于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妈妈哼唱的小曲儿、甜甜地入睡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地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回忆起小时侯,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更好地导入新课。
师:
现在大家回忆一下,在你的印象中,你都听过或是学过哪些“摇篮曲”,能不能给大家唱一唱?
生:
(略)
师:
大家唱得都非常好,还有一些“摇篮曲”了,连老师都没有听过,你们真棒!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摇篮曲”,它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在1868年创作的。
【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知的摇篮曲入手,逐步过度到新课的学习,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歌曲教唱
1、新歌欣赏
师:
在学唱这新歌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在欣赏的过程中大家注意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二,为了更好地表达这样的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这首歌?
老师总结:
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总结:
这首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所以应该用徐缓的速度和较弱的力度来演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歌曲,自己感悟歌曲的内涵,并依据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选择合适的速度、力度、声音来演唱这首歌。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歌曲的能力。
2、新歌学唱
(1)1、介绍《摇篮曲》创作背景及作者及体裁特征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由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曲调平静、徐缓优美,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充满了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
古今中外,摇篮曲有很多种,如:
中国东北民歌摇篮曲、莫扎特摇篮曲、舒伯特摇篮曲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勃拉姆斯《摇篮曲》。
⑴学唱歌谱
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跟老师学唱歌谱。
【设计意图】让学生跟老师学唱歌谱,可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时学生完整地视唱歌谱,保持了歌曲的完整性,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歌曲、感受歌曲;同时为后面的器乐教学做好准备。
(2)歌曲分析
拍号:
含义-弱起小节-作用 休止与换气
装饰音:
唱法——作用(不解决)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演唱歌谱,学习效果较好。
师:
老师已经指导大家如何演唱歌谱了,现在请同学们再和老师一起来演唱一遍歌谱,在演唱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老师刚刚强调的地方。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再完整演唱歌谱)
3、演唱歌词
师:
经过刚才歌谱的演唱,大家对这首歌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它。
首先老师把这首歌演唱一遍,同学们欣赏迅速熟悉两段歌词。
(教师钢琴伴奏、范唱歌曲,学生欣赏并熟悉歌词。
)
【设计意图】教师范唱歌曲,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熟悉歌词,为下一步学生自己演唱歌词做了准备。
师:
听了老师的范唱,大家也熟悉了歌词,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演唱这首歌。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发现并改正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完整演唱,感受歌曲内涵,解决装饰音作用问题。
)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逐步学会演唱《摇篮曲》,并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自然地理解装饰音的作用。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摇篮曲〉〉,采用适当的力度和速度去演唱。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经能独立演唱〈〈摇篮曲〉〉的基础上,重点是引导学生采用“摇篮曲”的速度、力度,以及带着情感去演唱。
4、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师:
很好,老师发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学会这首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了,相信很多同学都想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现在老师就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机会。
老师再把这首歌播放一遍,大家可以随音乐一起唱一唱,检查一下自己哪里还唱得不够好,把它改正过来,另外,利用这段时间,大家准备一下,可以自己来唱,也可以几个人一起来唱。
(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并准备)
师:
老师看到,大家刚才都在认真地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
老师可以给给你伴奏。
(学生到前面展示,教师伴奏)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之美,既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又为为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进行展示争取了时间。
5、学生完整演唱《摇篮曲》
师:
同学们表演得真精彩,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演唱这首歌!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三)器乐教学
设计意图:
将唱歌教学与器乐教学结合起来,使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1)复习C调音阶。
设计意图:
结合前面所学竖笛演奏知识,指导学生熟习音阶,为后面的吹奏《摇篮曲》做好准备。
(2)指导学生用竖笛吹奏《摇篮曲》。
设计意图:
通过各种音乐表演活动来体验《摇篮曲》的歌曲内涵。
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乐器演奏水平。
(3)器乐合奏
设计意图:
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安排部分没有带竖笛上课的学生演奏打击乐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提问:
同学们:
通过今天的音乐课,大家学到什么东西?
(采访式回答)
2、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对摇篮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不但能有感情地地演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而且大部分同学能用竖笛吹奏《摇篮曲》。
总而言之,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爱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希望同学们学好技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来报答母亲的爱。
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柔美的声音再演唱一遍勃拉姆斯的《摇蓝曲》。
(五)课后反思:
《G大调弦乐小夜曲》
(总第4课时)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聆听为主的欣赏课。
教学内容分为听赏、知识点、感受与体验活动三部分。
让学生在聆听乐曲中了解室内乐、小夜曲,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下册 音乐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