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教学设计全册.docx
- 文档编号:25914372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4KB
论语 教学设计全册.docx
《论语 教学设计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 教学设计全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教学设计全册
国学备课——论语
第一单元内容:
“公冶长篇十一则”本单元总课时:
4
课题:
听其言观其行
授课日期:
2010年月日
教学内容:
听其言观其行
教学目标:
1、熟读吟诵《论语》“公冶长篇--听其言观其行”的内容;
2、理解《论语》“公冶长篇--听其言观其行”所讲的意思;
3、学以致用,懂得如何客观公正全面的看待评价一个人。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哲理,并联系实际指导言行,学以致用。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思考:
同学们,你们知道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吗?
(行胜于言)你能说说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吗?
二、学习新课:
(课件)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
1、生自读:
2——3遍,音要准,断句自然,有韵;
2、生范读:
指名读示范,其他人体会语气、音调、停顿等;
3、同桌赛读,指名读:
看谁能像古人那样读出感觉;
4、组内读:
大家像他那样读,齐读(像古人在私塾中)
5、七嘴八舌说【译文】
我开始接触一个人的时候,听他说的话我会很相信他。
而现在呢,看一个人,不光要听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我知道怎样看待一个人了。
6、生活中你是怎样看待一个人的呢的?
请听历史故事——听其言观其行
的汉文帝
汉文帝是一代明君,西汉“文景之治”就是从他开始的。
他也是一个善于用人的皇帝,但是有一次他没有使用一个看来很有才能的人,有点奇怪吧?
话说汉文帝平时比较喜欢打猎,有一次他带着大小随从到皇家园林上林苑打猎游玩,只见奇珍异兽,应有尽有,心里非常高兴。
来到老虎园的时候,上林苑的主管官员前来拜见,文帝就向他询问上林苑的面积以及动物种类。
没想到这随口一问,那主管官员竟然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文帝很生气。
旁边的一个老虎管理人员对各种禽兽的情况非常熟悉,自告奋勇地跑了出来,回答了文帝的问题,并且口齿伶俐,夸夸而谈。
文帝听了非常高兴,就打算撤掉原先的那个主管官员,改用这个老虎管理人员。
他刚想下令,却被大臣张释之拦住了。
张迂回地问道,陛下觉得绛侯周勃这个人怎么样啊?
文帝说,那还用问,堪称长者。
张释之又问,那东阳侯张相如呢?
文帝说,也是长者。
此二人都是汉初重臣,但是都有些木讷,不怎么会说话。
所以张释之说道,既然如此,那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都曾经有些事情说不清楚,哪里像这个管理人员这么伶牙俐齿啊!
接着,他阐述了自己的主要顾虑。
他说,秦朝的时候,就是注重耍嘴皮子的功夫,结果朝廷官员以耍嘴皮子为能事,文过饰非,导致亡国。
今天的这件事陛下是不是应该再考虑一下。
文帝乃一代明君,一下子就明白了张释之的话,提拔了这个老虎管理人员,确实有可能获得一个好的上林苑主管官员,但其他大臣会认为这是耍嘴皮子的结果,若闻风而动,人人以耍嘴皮子为能事,定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
权衡了利弊之后,文帝决定不提拔那位老虎管理人员,只是撤了那个主管官员,因为玩忽职守是必须受到惩罚的。
自此,汉文帝在用人上就特别注意“听其言观其行”,官场之风得以净化,汉文帝的统治也得以巩固,也因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7、学习了本篇,你受到什么启发?
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再读练习,直至背诵,然后积累下来。
四、作业:
熟读成诵,装饰积累本。
板书设计:
听其言观其行
第一单元内容:
“公冶长篇十一则”本单元总课时:
4
课题: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授课日期:
2010年月日
教学内容: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论语》“公冶长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内容;
2、理解《论语》“公冶长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讲的意思;
3、懂得学习中谦虚的态度最重要,应该像古人那样多向别人请教。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哲理,并联系实际指导言行,学以致用。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能说出几个关于学习的成语吗?
二、新授:
(课件)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1、生自读:
2——3遍,音要准,断句自然,有韵;
2、生范读:
指名读示范,其他人体会语气、音调、停顿等;
3、同桌赛读,指名读:
看谁能像古人那样读出感觉;
4、组内读:
大家像他那样读,齐读(像古人在私塾中)
5、七嘴八舌说【译文】
(1)自己先看着原文,边想着意思边试着说一说
子贡问道:
“孔文子(的谥号)凭什么称为‘文’呢?
”孔子说:
“(他)聪明灵敏而且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为‘文’。
”
(2)历史故事延伸——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
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
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
有一次,他问孔子说:
“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
”孔子听了微笑说:
“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
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3)对照小书译文再说一说
6、补充:
关于不耻下问的小故事、你在咱们学校楼道里看到本篇了吗?
7、你能说出不耻下问的近义词以及反义词吗?
谦虚谨慎、骄傲自满/不骄不躁、居功自傲
三、再读练习,直至背诵,然后积累下来(包括成语),注意书写规范。
四、作业:
熟读成诵,小组长检查记分。
思考:
你每天都向别人问问题了吗?
板书设计: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第一单元内容:
“公冶长篇十一则”本单元总课时:
4
课题:
君子之道
授课日期:
2010年月日
教学内容:
君子之道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论语》“公冶长篇——君子之道”内容;
2、理解《论语》“公冶长篇——君子之道”所讲的意思;
3、懂得做谦谦君子之道,牢记要先做好人,再做好学问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哲理,并联系实际指导言行,学以致用。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学习《论语》会发现,里面会经常出现一个词:
君子。
我们知道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
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呢?
“君子”之孔夫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论,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第一个标准,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
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修缮了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君子之道呢?
二、新授:
(课件出示)
子谓子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1、生自读:
2——3遍,音要准,断句自然,有韵;
2、生范读:
指名读示范,其他人体会语气、音调、停顿等;
3、同桌赛读,指名读:
看谁能像古人那样读出感觉;
4、组内读:
大家像他那样读,齐读(像古人在私塾中)
5、七嘴八舌说【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
“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
自己行为庄重,事奉君主恭敬,使民有实惠,用民有法度。
”
6、【评析】
文中写的是孔子评价子产。
子产是不是具备这四种君子的道德我们可以不去深究,我想孔子在这里只是借评价子产来阐述自己对君子道德修养的标准吧?
从这四条内容来看,似乎是判定施政者的标准,这在当时可能已经属于比较高的要求了,但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只做到这四点还是远远不够的。
某些应改为对百姓恭敬,为老百姓服务,尊重每个人。
7、相关链接——孔子从来不说君子就要像谁谁谁那样,在孔子看来,做君子就做最好的自己。
按照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己成为一个内心完善的人。
因为只有你的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一条小街上,三个裁缝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想招揽最多的客人。
第一个裁缝挂出一个大牌子,上写:
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
第二个裁缝一看,觉得我要比他更高一点啊,于是做了一更大的牌子,上写:
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
第三个裁缝想了想,难道我还能写我是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
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个很小的牌子挂出去,结果这条街上的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
第三个裁缝的牌子写的是什么呢?
上面写道:
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
也就是说,他把线收回到眼前,从当下做起,反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三、再读练习,直至背诵,然后积累下来,注意书写整洁。
四、作业:
熟读成诵,小组长检查记分,检查积累本(三次)。
思考:
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对“君子”有哪些新的理解?
板书设计:
君子之道
第一单元内容:
“公冶长篇十一则”本单元总课时:
4
课题:
巧言令色
授课日期:
2010年月日
教学内容:
巧言令色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论语》“公冶长篇—巧言令色”内容;
2、理解《论语》“公冶长篇—巧言令色”所讲的意思;
3、懂得人应该诚实正直有真才实学,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哲理,并联系实际指导言行,学以致用。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前面三篇
二、新授:
(课件)
子曰: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1、生自读:
2——3遍,音要准,断句自然,有韵;
2、生范读:
指名读示范,其他人体会语气、音调、停顿等;
3、同桌赛读,指名读:
看谁能像古人那样读出感觉;
4、组内读:
大家像他那样读,齐读(像古人在私塾中)
5、七嘴八舌说【译文】
孔子说:
“花巧的言语,讨好的脸色,假意的恭敬,左丘明耻于这(样),我也耻于这(样)。
隐藏怨恨而交友他人,左丘明耻于这(样),我也耻于这(样)。
”
6、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要谨慎小心,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反对言不由衷,说话办事随心所欲,或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7、【相关阅读资料】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李林甫,陕西人,唐朝宗室,唐高祖祖父李虎五世孙,小名“哥奴”。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至天宝十一年(752年)间担任宰相,追封太尉,扬州大都督,人称“口蜜腹剑”。
后来人们多认为他正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是奸臣的代表。
李林甫为唐玄宗时的宰相,他善于逢迎,因而取得玄宗及其亲信的欢心。
李林甫平时和人接触时,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好话,实际上,他却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
日子一久,人们发现他的伪善,就在背后都叫他“口有蜜、腹有剑”。
有一次,他故做亲切对同僚李适之说:
“华山蕴含大量黄金,倘若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增加国家的财富。
可惜皇上尚知情。
”李适之信以为真,连忙跑去禀告玄宗,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找李林甫商议,李林甫却说:
“这件事我早知道了,但是华山是具有帝王风水特质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
劝您开采的人,恐怕不怀好意啊;我很早就想把这件事告诉您,但是为了大局着想,始终不敢开口啊!
”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忠君爱国,反而对李适之大为不满,便逐渐疏远他。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切合实际的。
因为他经常表面上称扬别人,暗地里却陷害别人,因此世人都说他口中有蜜,腹中藏剑。
三、再读练习,直至背诵。
四、作业:
熟读成诵,写积累本,小组长统计总分,进行表扬。
思考:
学了今天的课文,你知道该如何做人做学问了吗?
板书设计:
巧言令色
单元反思:
第二单元内容:
“雍也篇”七则本单元总课时:
5
课题:
不迁怒不贰过
授课日期:
2010年月日
教学内容:
不迁怒不贰过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论语》“雍也篇--不迁怒不贰过”内容;
2、理解《论语》““雍也篇--不迁怒不贰过””所讲的意思;
3、懂得不要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哲理,并联系实际指导言行,学以致用。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句名言叫做——人非圣贤谁知道下句是什么?
二、新授:
(课件出示)
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
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1、生自读:
2——3遍,音要准,断句自然,有韵;
2、生范读:
指名读示范,其他人体会语气、音调、停顿等;
3、同桌赛读,指名读:
看谁能像古人那样读出感觉;
4、组内读:
大家像他那样读,齐读(像古人在私塾中)
5、七嘴八舌说【译文】
老师,(您的)弟子当中谁可称得上是好学之人?
孔子回答:
要说好学,颜回可算得上一个。
自己不高兴他不会将情绪转移到别人身上,更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唉,可惜他已经过世了。
后来我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么好的人了。
6、相关链接:
(1)颜回有四德:
不迁怒、不贰过、不伐善、不施劳。
意思:
不要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这“四德”看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却非常不易。
“很多孩子被老师批评,回家就对父母发脾气;也有些家长在单位里受了气,回家就拿孩子当出气筒。
即便是课本的同一个方程式、同一个字,部分孩子也总是一错再错。
所以说,‘不迁怒不贰过’,是需要长期修炼的品行。
”
(2)让孔子扼腕痛哭的得意门生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他最喜欢的是颜回。
颜回身材不高,性格内向,沉静寡言。
颜回虽然比孔子小29岁,但不幸英年早逝。
据书中记载,孔子的父母妻儿去世时,他都没有流泪,但颜回死时,他却痛哭流涕。
“‘噫!
天丧予!
天丧予!
’孔子双手捶胸,连呼了两个‘老天爷啊,这不是要了我的老命啊!
’看来,情到伤心处,圣贤也会像妇人一样哭泣。
” 孔子为何对颜回的死如此伤心?
主要是他对颜回德行的尊敬。
仁爱是儒学的核心精神,孔子对于颜回的仁爱给予高度的肯定:
“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意思是“颜回这个人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这样”。
三、结合学习或者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不迁怒,不贰过的理解。
四、作业:
熟读成诵,进行本次积累,小组长检查记分。
板书设计:
不迁怒不贰过
第二单元内容:
“雍也篇”七则本单元总课时:
5
课题:
贤哉回也
授课日期:
2010年月日
教学内容:
贤哉回也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论语》“雍也篇--贤哉回也”内容;
2、理解《论语》“雍也篇--贤哉回也”所讲的意思;
3、懂得为了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哲理,并联系实际指导言行,学以致用。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是谁吗?
二、新授:
(课件出示)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在回也!
”
1、生自读:
2——3遍,音要准,断句自然,有韵;
2、生范读:
指名读示范,其他人体会语气、音调、停顿等;
3、同桌赛读,指名读:
看谁能像古人那样读出感觉;
4、组内读:
大家像他那样读,齐读(像古人在私塾中)
5、七嘴八舌说【译文】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颜回之死——据说颜回因病死而死。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6、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说说:
我们应该向颜回学习什么?
三、作业:
熟读成诵,进行本次积累,小组长检查记分。
板书设计:
贤哉回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教学设计全册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