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ocx
- 文档编号:25908411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21KB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ocx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凭借其经济与教育的双重属性和显着的区域性特征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桥梁,而职业教育自身的均衡发展也是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由此,如何一方面发挥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一方面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环境下实现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基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耦合与相互依赖性,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或联动发展应当是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法。
但是,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表象纷纭、关系复杂,厘清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理,明析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体制与机制,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是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课题。
一、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理
宏观而言,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表征为一种作用与反作用、决定作用与能动影响的关系。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为区域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均衡发展的新要求。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则是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步骤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乡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必要举措,是城乡关系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驱动机理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三个驱动”。
(1)驱动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均衡。
经济要素在区域内的均衡配置一方面有助于城乡职业教育在经费投人、校舍、教学实验场地等硬性条件上达成尽可能的公平;另一方面有助于在师资、信息、管理等软性资源上达成均衡发展态势。
(2)驱动职业教育的人学机会均衡。
一方面,由城乡一体化政策引发的区域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诉求区域人力资源结构的配套升级,这种诉求凸显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刺激区域职业教育的壮大发展,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够提升农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经济收人,进而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刺激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3)驱动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均衡。
从空间布局上看,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中,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这“两驾马车”必然大幅度提高中等职业院校、各种技能培训基地对农村的覆盖率;从布局内容上看,由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催生的产业结构变化要求区域内职业教育及时调整、更新各种类型与各科专业的学校,调整相应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杠杆机理
基于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耦合性,区域经济在协调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一个与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系统。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并行协调与配合,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杠杆。
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向的三个目标,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杠杆作用主要通过三个层次来传递。
(1)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要素的公平流动。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把区域内有限的教育资源公平地配置给城乡不同职业院校,要求区域内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拥有和享用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资源,这可以打破传统区域经济、社会要素的单一流向,使区域内资金、福利、人力、信息、科技等各种要素按需求合理流动。
(2)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指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格、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满足社会人力资源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并在两个需求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
”⑴可见,作为提供技能性人力资源的职业教育能否在人才培养规格、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在系统内部达成均衡发展态势,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
(3)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
城乡居民收人差距过大是制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解决城乡收人差距,提高农民的收人,最主要和关键的就是要减少农民,把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2]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大批面向农村发展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有助于破解农村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遭遇的文化素养、专业技术上的障碍,通过双向渠道提高农民收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应然表征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不是一个机械的相互作用的“躯壳”,而是由多方要素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
要真正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发挥互动的应然效应,必须彰显三个互动特征。
(1)系统开放性。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是由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同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系统之间应当不断地进行人力、知识、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和互补,发挥互动的系统效应。
(2)交互共生性。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自成系统,但两者互动旨在通过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结合、渗透,发挥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功能,从而在自系统得以发展的同时推动他系统的发展。
(3)多赢互惠性。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应当是一种多赢互惠的战略发展模式,即双方的互动不是强制结合,而是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目标、原则和实施路径,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和有效运作,使每个子系统都得到优化,进而共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是一种多赢互惠的发展战略模式,但这种战略模式的运行却一直受到我国长期积累着的诸多体制和机制方面的矛盾的制约,这些矛盾构成了阻碍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桎梏和顽疾。
(一)管理体制“条块分割”
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的滞后性导致了我国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的问题庞杂、积重难返。
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硬伤”对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所带来的困扰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单向度的利益博弈机制。
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利益博弈的一个显着特征就是“城市取向”,“城乡分治建构的是一个从中心城市出发、依行政权力而衰退的等级框架。
”[3]“一言堂”、、一边倒”的现实使利益分配的多方博弈转变成了独家经营。
第二,封闭的信息沟通机制。
横向上,职业教育管理部门与区域经济管理部门之间、职业教育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平台;纵向上,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职业教育管理系统之间的沟通渠道严重缺失。
第三,缺失的优势资源互补机制。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资源利用上具有高度的优势互补性。
职业教育所能提供的人才资源、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渴求资源,而经济实体所拥有的雄厚资本、市场信息、实践平台、技能专家等也是职业教育发展中所缺少和需要的资源。
而在“条条”和“块块”分割的刚性管理体制下,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均存在着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的现象。
(二)人才培养体制“脱离市场”
人才培养体制对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障碍表现在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人才评价与市场脱节。
首先,课程设置与市场的不适切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城乡居民的个体发展需求。
大多职业院校热衷于开设服务于第三产业的专业,而忽视直接服务于第一、第二产业的专业,忽视与农民、农民工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专业;二是由于缺乏市场需求评估机制和协调交流机制,区域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职业院校之间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人才过剩”和“人才缺失”并存的尴尬局面。
其次,教学模式与市场脱节集中表现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人才培养负面效应。
最后,人才评价机制与市场的脱节主要表现为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者”,政府机构、职业教育机构、企业、社会和受教育对象应当共同参与到人才评价之中。
而当前的职业教育人才评价主要是一种以职业教育机构为主体、其他“利益相关者”游离在外的单一主体评价机制,这势必阻断职业教育与经济的沟通反馈,从而影响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质量。
(三)办学体制“封闭单一”
作为一种开放、多元、平等、自主、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形态,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要求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必须向多元化发展。
而与之对应,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同样形成了“路径依赖”,政府包揽办学和单一计划办学仍然是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主要特征。
这种封闭单一的办学体制对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带来以下负面影响。
首先,不利于发挥政府以外的投资主体(如企业、行业)办学的积极性,难以将更丰富的经济、社会资源转化为职业教育资源,容易抑制潜在的教育供给,导致单一的教育财政资源的供给不能满足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需求;其次,使职业教育的供给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日益增加的教育需求。
经济活动的多样化需要以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做保障,而职业教育的多样化与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密不可分,因此办学主体的单一性势必使经济社会发展受阻。
第三,不能满足区域内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机会供给类型的多样化需求。
“经济发展的多元格局和人们收人水平的差异,使社会不同阶层、团体、家庭和个人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4]而差异化的受教育需求则势必诉诸多元化的办学体制。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单一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特别容易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城市待就业居民的受教育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第四,容易造成教育机会分配上的不平等,即由于政府财力物力有限,不可能全面兼顾区域内经济社会以及个人的教育需求,因此往往会采取通过抑制社会和个人教育需求的方式来实现职业教育供求的外在均衡。
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体制与机制的构建
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的重点、难点以及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现实障碍,笔者认为构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体制与机制,应着力于如下方面。
(一)办学体制及其相应机制的构建
“办学体制主要回答由谁举办学校,即由‘谁投资、谁办学、谁管理’的问题。
”[5]可见,办学主体及其关系以及经费投人问题应当是办学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基于此,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框架下,办学体制改革可以构建“利益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和“统筹协调的经费投人机制”。
1.构建利益责任共担的集团化办学机制。
集团化办学凸显的是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战略思路,旨在提升区域的内聚性。
其主张区域内政府机构、企业行业、职业教育机构在利益互惠、责任共担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资源共享和契约化发展的大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从投资主体来看,该机制可以改变政府单一投资的局限,通过引人新的投资者,使职业院校的产业格局变为多个投资者,形成国有资产与投资单位财产分离的办学格局;从办学模式来看,该机制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形成不同的办学模式。
例如可以建立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可以建立校企股份制办学的模式,职业院校与企业按照比例投人办学经费,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厂中校”或以职业院校为主体的“校中厂”等。
从办学效益来看,该机制可以在办学集团内部构建生源链、产业链、信息链、实训链、就业链等有效载体,有序实现区域经济资源与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使校企合作从“一对一”走向集群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2.构建多元统筹的经费投人机制。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快速增长暴露出了政府部门在职业教育办学经费投人方面的诸多偏颇:
一是办学经费投人总体规模不足;二是办学经费投人主体过于单一;三是办学经费投人城乡不均衡。
因此,构建多元统筹的经费投人机制,是确保职业教育经费总额持续增长、拓展职业教育经费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教育 均衡 发展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