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市场信用链蝴蝶效应分析参考Word.docx
- 文档编号:25889430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18KB
关于建筑市场信用链蝴蝶效应分析参考Word.docx
《关于建筑市场信用链蝴蝶效应分析参考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筑市场信用链蝴蝶效应分析参考Word.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建筑市场信用链蝴蝶效应分析参考Word
关于建筑市场信用链“蝴蝶效应”分析
论文关键词:
蝴蝶效应信用信用链建筑市场
论文摘要:
建筑市场各个行为主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信用关系,文章基于混沌学中“蝴蝶效应”理论,分析了信用缺失对建筑市场信用链的影响,并提出了建筑行业信用链蝴蝶效应的防范措施。
0引言
“蝴蝶效应”(TheButterflyEffect)是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理论。
它主要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将“蝴蝶效应”应用到建筑市场中,可以发现各建筑市场主体对整个建筑市场信用的作用。
1建筑市场信用链
1.1信用链
现代市场经济中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失去了信用,交易的链条就会断裂,市场经济根本无法运转。
这种存在于市场交易相关主体之间信用关系的相互作用称为信用链。
从广义上讲,信用链包含了从个人、企业、行业、政府到整个社会各个相关环节的信用关系。
以信用链的眼光来看待信用,就是去寻找他们关联中的独立,独立中的关联。
信用本身是相关环节之间的一个作用结果,信用的收益也是相关环节加权之后的获益。
1.2建筑市场信用链
建设项目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环节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建筑市场的基本信用链,如果考虑到政府信用,那么这条基本信用链可以表示为图1。
(1)业主(消费者),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2)承包商和分包商(工程任务承担者),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劳务、设备和材料供应单位。
(3)劳务人员,目前主要是以农村务工人员为主。
2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在混沌系统中初始输入条件的微小变化,经过系统的不断放大,其未来状态可能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异。
其本质是:
细节不容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都可能引起一场巨大的变化;一点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
按照这一理论,建筑市场主体信用缺失引起的损害,导致建筑市场信用链产生的振荡可以由图2表示。
3建筑行业信用链“蝴蝶效应”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3.1政府信用缺失是引发“蝴蝶效应”的源头
在建筑市场信用链中,引发“蝴蝶效应”的因素很多。
根据“蝴蝶效应”的重要特征——系统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可以判定政府信用缺失是最主要的因素。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捍卫者,也是其他信用存在和发展的保障。
政府守信,能够对建筑市场信用链实现信用循环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
然而我国建筑市场中,政府信用缺失的现象随处可见。
(1)我国目前以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项目居多。
政府往往以“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直接参与到建筑市场交易中。
如果政府本身不能够执行法律,必将导致整个建筑市场信用链的破坏。
政府带头拖欠工程款,起到了不良的引导作用。
(2)政府随意行政,政策朝令夕改。
行政的随意性、政策的不稳定性在我国相当普遍。
政府承诺难以兑现,政府规则多变。
例如,工程资金不到位、正式批复的工程活动中途停工,擅自更改合同等。
(3)部分地方政府在工程招标中实行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干预招投标和评标,甚至在市场准入法规中暗含限制和排挤条款,破坏了市场竞争规则,扭曲了政府形象。
(4)政府监管不力,凭关系发放许可证、审核资质。
由于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市场活动透明度低,使监管难以到位。
有的管理部门与业主、承包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经济关系,更影响了监控的力度。
(5)某些地方政府政绩“掺水”。
近年来“数字出政绩”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政府部门热衷于建设形象工程、献礼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带头违反程序,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标准。
3.2政府信用缺失在建筑市场信用链上传递放大
政府位于建筑市场信用链的源头。
根据蝴蝶效应的理论,一旦政府信用缺失,经过系统的不断放大,势必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负面影响不断放大并传递到下一环节。
(1)作为业主,政府在建设项目中不讲信用,行为不规范,难以起到表率与楷模的作用,又如何要求其他业主或承包商重合同,守信用呢?
(2)政府规则不稳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导致人们追求短期利益。
投资方空手套白狼,要求承包商提供担保或垫资施工,承包商一旦进入施工,则陷入资金空洞的泥潭,工程竣工若干年也难以拿到。
(3)政府的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导致业主和承包商在招投标阶段行为不规范。
业主规避招标或者暗箱操作的问题严重,恶意压价、压级、垫资、随意缩短工期,把工程项目中利润较大的部分强行分包;承包商为了承揽工程不择手段,越级承包,随意许愿、承诺。
一旦工程接到手,出尔反尔,不守信用,不按合同运作。
以上种种行为给工程项目埋下质量安全隐患。
(4)政府盲目追求工程业绩,严重影响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
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方,有的政府甚至挪用济贫款进行工程建设,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有些政府投资项目将承包商带资承包建设作为招投标条件,或是将此类内容写入工程承包合同及补充条款,无形中滋生了腐败的温床。
3.3建筑市场信用链“蝴蝶效应”的最终表现
政府信用缺失恶化了建筑市场信用环境,助长了失信行为的泛滥。
如果失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生存环境,必然导致更多的人不讲信用。
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产生“蝴蝶效应”,最终导致信用链的严重破坏。
近年来各地主管建设的高官频频落马,投资方“没有资金争着上、有点资金全面上、有了资金尽量少给或不给也要求承包商垫钱上”的扭曲规律,造成建筑市场恶劣的环境,投标竞争无序。
业主利用买方优势,提出不合理条款,强加于建筑承包企业,给工程合同的正常履行埋下隐患,工程项目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大量长期亏损和难以生存的承包企业无法JI~,N退出而不得不滞留在行业内,造成建筑市场供过于求,因而只能屈服于业主的不合理要求。
建设项目工程款不能按时足额到位,不仅使建筑企业负债过重,也给建筑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作为弱势群体的劳务人员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追讨事件逐年增加,已经影响了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4建筑行业信用链“蝴蝶效应”的防范措施
4.1完善政府信用,消除建筑市场信用链“蝴蝶效应”的源头
(1)提高政府行为主体道德素质和行政水平。
政府行为由政府工作人员的系列行为构成,因此,政府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是政府信用的关键因素。
政府工作人员要强化信用意识,提高行政水平和决策能力,减少决策失误、管理失职,避免投机性行为带来的失信。
(2)转变政府职能,防止政府失职和对市场的不正当干预。
由于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
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还没有完全克服,政府职能中缺位与越位还时有发生。
因此,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
弱化地方政府作为经济利益主体的角色,切实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各级政府要与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和中介机构彻底脱钩,把培育市场机制、监督市场运行、维护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3)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推行政务公开。
加强群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减少政府部门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通过政务公开制度的实行,提高我国政府部门的执政水平,强化民主监督,推动依法行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4)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促进社会信用环境的优化。
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其在媒体上舆论导向的作用,对守信者给予激励,对不守信者给予无情的鞭挞,营造讲信用多助、不讲信用无助或被驱逐的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4.2及时阻断建筑市场信用链“蝴蝶效应”的传递放大
(1)建筑市场主体信用缺失引起的任何问题,必须在苗头显现的初期进行解决,不要等到事态严峻、泛滥成灾时才引起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例如,当出现三角债、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将影响范围尽量缩小。
避免建筑市场信用链的断裂,保证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
(2)加强诚信教育,建立健全建筑行业信用监督和评价机制。
①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的要求,加强对全社会公民进行诚信教育。
②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快建立信用信息库,减少各类主体信息不对称性。
③建立信用中介机构,利用建筑行业的信息资料为各方提供信用档案咨询、单位信用评价等服务。
对信用等级不同的建筑业各方予以不同的政策对待,给予不同的经济活动空间。
④规范执行信用制度。
对失信的建筑主体实施公示制度,将它们的劣迹公之于众,使其丧失市场。
对诚信者实施激励和保护机制,维护其市场形象,使诚信伦理准则在建筑行业受到广泛尊重和遵守。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企业恶意拖欠、逃废债务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它破坏了社会信用制度,扰乱了金融秩序,加大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
我国《刑法》、《民法》对此类行为缺乏严格惩罚措施的规定,必须尽快进行修改,加大严格执法的力度,充分发挥法律对信用关系的刚性保障作用。
(4)强化对业主和投资方的监控,杜绝资金不到位工程进入建筑市场。
尤其要强化银行在工程建设中的监控力度、实施审批工程责任追究制度,从根本上遏制拖欠和垫资等现象的蔓延扩大。
利用大众传媒在社会范围内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宣传,让信用好的企业充分体会到讲信用带来的好处;对信用差的企业进行大胆曝光,让那些不讲信用的企业迫于舆论的压力,认真地履行信用准则,认识到不讲信用带来的后果和潜在危害。
(5)提高建筑市场准入门槛。
针对我国建筑队伍急剧膨胀的现状,200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发布实施了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按照新的市场准入原则,杜绝一大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员从事建筑业,从源头上控制队伍总量;清理、整顿和考核、培训现有的建筑队伍,对没有实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竞争的队伍清理分流,降低现有队伍的总量,提高质量。
同时实行严格的内部行业管理体系,形成在不同层次各自进行竞争与协作的市场格局,避免资质趋同,使我国建筑业真正做大做强,走向现代化。
(6)建立建筑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服务。
建筑企业从工程投标、中标、合同谈判、进场、施工到竣工结算、质量回访,将与业主、分包商、劳务队、材料供应商、其他施工企业等相关企业单位签订各种合同。
由企业的信用部门对相关单位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评估,使企业外部关联信息资源得到保护,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信用支持和帮助。
4.3从已发生的“蝴蝶效应”中吸取教训,促其向积极方面转化
“蝴蝶效应”的发生是无法预测的,但可以从其中吸取教训、趋利避害。
从混沌学对事件的划分可知道,第1阶段是初始偏差可能向任何方向发展的不确定时期;第2阶段则是偏差沿一定方向按自身规律有序发展的时期;第3阶段,即新混沌期,原有规律失效,事件又进入一个发展方向不确定的时期。
吸取前车之鉴,认真反思“蝴蝶效应”带来的教训,可以有两种应对结果:
(1)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校正建筑市场信用链中出现的偏差,防止出现另一次’“蝴蝶效应”,这是相对消极的应对。
(2)利用其发展方向不明确的特点,积极引导事件向人们预期的方向转化和发展,这是相对积极的应对。
如果建筑市场各主体能够吸收经验教训,避免劣质工程、拖欠工程款等事件的再次发生,那么,第一次
“蝴蝶效应’’的消极、被动局面就会适时地转化为积极、主动局面。
5结束语
建筑行业信用链的良性循环,决不是单个企业(业主或承包商)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待于各市场主体、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舆论的有效监督,尤其是政府作为信用链的源头、游戏规则的制订者、自觉维护者和执行者的特殊身份,应有效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
只要采取务实系统的举措,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建筑行业信用链的良性循环将指日可待。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建筑 市场 信用 蝴蝶效应 分析 参考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