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呼吸系统.docx
- 文档编号:25888870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7.51KB
第九篇 呼吸系统.docx
《第九篇 呼吸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篇 呼吸系统.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篇呼吸系统
第九篇呼吸系统
第九篇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
22.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吸烟。
2)发病机制:
慢支+肺气肿>小气道炎症>闭合容积>肺动态顺应性下降。
3.体征:
1)视诊:
桶状胸(肺气肿)。
2)触诊:
语颤减弱。
(补充点:
什么情况下语颤减弱或增强)3)叩诊:
过清音,心浊音界减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4.实验室检查:
1)血气分析:
轻中度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2)肺功能检查:
首选检查。
a)2)肺功能检查:
首选检查。
a)FEV1/FVC<70%为气流受限,为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b)FEV1%预计值80%为气流受限,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c)肺活量降低。
d)RV/TLC:
升高,40%诊断为肺气肿。
e)d)RV/TLC:
升高,40%诊断为肺气肿。
e)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及残气量(RV)5.治疗:
1)药物:
a)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气雾剂。
b)抗胆碱能药物:
异丙托溴铵气雾剂。
c)茶碱类:
氨茶碱d)祛痰药:
盐酸氨溴索注:
COPD的氧疗最常用持续低流量吸氧。
COPD急性加重常用无创机械通气,临床上,机械通气常用于中、重度呼吸困难。
第二节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注:
COPD的氧疗最常用持续低流量吸氧。
COPD急性加重常用无创机械通气,临床上,机械通气常用于中、重度呼吸困难。
第二节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一、肺动脉高压1.分类及病因1)分为两种: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2)病因: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最常见的是:
COPD。
2.临床表现:
1)最先出现的症状:
呼吸困难。
2)特殊症状:
雷诺现象及Orner综合征。
3.体征:
1)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右心衰竭的体征。
(肝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肝脏淤血等。
)2)P2亢进4.实验室检查:
1)血流动力学的诊断标准:
静息PAPm20mmHg或运动PAPm30mmHg。
2)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排出COPD重要手段。
5.1)血流动力学的诊断标准:
静息PAPm20mmHg或运动PAPm30mmHg。
2)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排出COPD重要手段。
5.治疗:
1)对症治疗:
a)扩肺动脉药物:
i.钙离子拮抗剂:
仅对20%人有效;剂量较大。
ii.前列环素:
扩张动静脉及抑制血小板聚集。
不良反应多。
iii.NO:
吸入NO。
第二节肺源性心脏病1.第二节肺源性心脏病1.病因1)功能性原因:
i.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肺动脉痉挛、收缩>肺动脉高压ii.缺氧是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因素。
(主要诱因:
感染)2.临床表现:
1)代偿期:
无特异性: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活动后心悸等。
2)失代偿期:
呼吸困难加重,肺性脑病(可出现脑损害症状)。
3.体征:
1)代偿期:
i.P2>A2。
ii.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及收缩期杂音。
(提示右心增大)iii.右心肥厚。
iv.右颈静脉充盈。
2)失代偿期:
i.发绀。
高碳酸血症>周围血管扩张>潮红、多汗。
ii.颅内压升高>视网膜扩张及视乳头水肿。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
iii.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及收缩期杂音。
4.实验室检查:
1)胸片(胸部X线检查)i.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肺动脉横径/气管横径1.07.ii.肺动脉段突出或其高度3mm。
iii.中央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纤细,有残根征象。
i.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肺动脉横径/气管横径1.07.ii.肺动脉段突出或其高度3mm。
iii.中央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纤细,有残根征象。
iv.右心室肥大2)心电图检查(诊断肺心病的参考条件:
四个里面在加一个问哪个不是)i.电轴右偏。
ii.重度顺钟向转位。
iii.肺型P波iv.Rv1+Sv51.05mv。
5.治疗:
1)治疗原发疾病肺脏疾病i.积极控制肺部感染ii.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2)治疗继发疾病右心衰。
第三节支气管哮喘1.第三节支气管哮喘1.定义:
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气流受限完全可逆。
(区别于COPD的不完全可逆,简单解释就是:
比如气管直径10cm,哮喘发作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管管径变细成为1cm,如果应用舒张气管的药物,气管直径由1cm变为10cm,这叫完全可逆。
可是如果是COPD,应用舒张气管的药物,至多气管直径扩张至6cm,这叫不完全可逆。
)2.临床表现发作时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
在夜间和凌晨发作和加重常是哮喘的特征性之一。
(题眼)发作时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
在夜间和凌晨发作和加重常是哮喘的特征性之一。
(题眼)4.体征:
广泛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重度哮喘,寂静胸、心律增快、奇脉、胸腹反复运动和发绀。
5.实验室检查:
1)痰涂片:
咳嗽变异型哮喘痰涂片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可确诊。
2)肺功能检查:
a)支气管激发试验(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b)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气道可逆性)c)呼气峰流速(PEF)24h波动大于等于20%,也符合气道可逆性改变。
3)动脉血气分析a)早期最常见呼吸性碱中毒(原因:
呼吸浅而快)。
b)后期缺氧加重而出现呼吸性酸中毒(CO2)+代谢性碱中毒(乳酸)6.治疗:
1)脱离变应原:
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
2)支气管舒张药a)2受体激动剂:
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
作用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b)抗胆碱药:
异丙托溴铵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
c)茶碱类:
氨茶碱,抑制二磷酸酯酶;安全浓度10~20mg/kg;3)激素类:
糖皮质激素:
控制哮喘发作最有效的药物。
作用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抑制磷酸二酯酶,激素吸入治疗师长期抗炎治疗哮喘的最常用办法。
4)酮替芬可抑制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生物介质,可促进受体功能恢复。
5)色甘酸钠可用于预防哮喘发作。
作用:
抗炎、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
6)机械通气。
第四节支气管扩张1.第四节支气管扩张1.支扩的本质和表现:
慢性咳嗽、咳大量脓臭痰和(或)反复咯血。
2.病因和发病机制:
1)支气管:
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2)机制a)柱状扩张:
轨道征;囊状扩张:
卷发征;不规则扩张。
(感染和阻塞)。
b)多位于左下叶支气管,引起的支扩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端。
3.临床表现:
1)慢性咳嗽、大量浓痰。
2)反复咯血(50%~70%)。
3)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多位于引流良好的上叶支气管。
4.体征:
1)背部固定而持久的湿罗音。
2)部分患者有杵状指。
5.实验室检查:
1)X线:
柱状扩张:
轨道征;囊状扩张:
卷发征。
2)首选检查方法:
高分辨CT(HRCT)。
第五节肺炎1.:
1)X线:
柱状扩张:
轨道征;囊状扩张:
卷发征。
2)首选检查方法:
高分辨CT(HRCT)。
第五节肺炎1.概述:
1)解剖学分类:
a)大叶性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b)小叶性肺炎(金葡菌肺炎)c)间质性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
a)大叶性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b)小叶性肺炎(金葡菌肺炎)c)间质性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2)病因分类:
a)细菌性肺炎(最常见):
肺炎链球菌、金葡菌等。
b)非典型肺炎:
常见有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
c)a)细菌性肺炎(最常见):
肺炎链球菌、金葡菌等。
b)非典型肺炎:
常见有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
c)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3)患病环境分类:
a)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最常见为肺炎链球菌。
b)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最常见为革兰阴性杆菌。
i.无感染高危因素患者: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ii.有感染高危因素患者:
铜绿假单胞菌及金葡菌。
2.a)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最常见为肺炎链球菌。
b)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最常见为革兰阴性杆菌。
i.无感染高危因素患者: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ii.有感染高危因素患者:
铜绿假单胞菌及金葡菌。
2.大叶性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1)肺炎链球菌,荚膜(致病力),不产生毒素,不会引起肺组织坏死和空洞。
2)临床表现:
发病前有诱因,咳铁锈色痰。
3)体征:
a)急性起病,口角有单纯疱疹。
b)肺实变体征,叩浊音。
c)语颤增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湿啰音。
d)气管不移位。
4)实验室检查:
a)实验室:
WBC10~20中性粒细胞80%以上。
b)X线:
i.大片炎症浸润或实变影。
ii.支气管充气征iii.痰涂片发现肺炎链球菌即可确诊。
5)治疗:
a)肺炎球菌对青霉素G甚为敏感。
3.小叶性肺炎(金葡菌肺炎)1):
金葡菌(凝固酶阳性),致病力为毒素和酶。
(凝固酶阴性)可造成空洞、坏死。
好发于老人和小孩。
4.克雷白杆菌肺炎:
1)砖红色胶冻痰,痰液稠而重导致X线弧形下坠。
2)治疗使用:
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5.支原体肺炎:
1)儿童和青年患病较多,一般不引起感染性休克,阵发性刺激性呛咳。
2)实验室检查:
X线:
斑片状阴影或冷凝集试验阳性。
3)治疗: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6.衣原体肺炎:
1)咽拭子分离出肺炎衣原体是诊断的金标准。
2)治疗首选红霉素。
7.军团菌肺炎:
1)可爆发流行首选红霉素。
2)X线:
肺下叶斑片状浸润。
8.真菌性肺炎:
两性霉素B,氟康唑9.肺孢子菌肺炎:
1)HIV免疫功能缺陷。
2)治疗:
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21天。
第六节肺脓肿1.第六节肺脓肿1.病因和发病机制1)吸入性肺脓肿(也叫:
原发性肺脓肿):
厌氧菌;最常见于好发于上叶后段和下叶背段。
2)血源性肺脓肿:
金黄色葡萄球菌。
3)继发性肺脓肿: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白杆菌。
2.病理:
肺脓肿破溃到胸膜腔,可形成脓胸、脓气胸、支气管胸膜漏。
3.临床表现:
大量脓臭痰、咯血、胸痛、全身中毒症状。
4.体征:
空瓮音,慢性肺脓肿常有杵状指。
5.实验室检查:
1)WBC20~30*10(9)/L中性粒细胞90%。
2)细菌学检查:
病原体。
3)X线:
a)气液平面和小脓腔。
b)肺脓肿慢性期表现:
蜂窝状+大量纤维化影。
6.治疗:
1)抗生素治疗:
疗程8~12W,停药指征:
X线胸片空洞和炎症消失。
吸入性肺脓肿厌氧菌一般都对青霉素敏感(仅脆弱拟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但对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甲硝唑敏感),甲硝唑也有效。
2)脓液引流:
使脓肿处于高位:
a)病程超过3个月,经内科治疗脓腔不虽小。
b)脓腔5cm,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危及生命。
c)伴有支气管胸膜瘘和脓胸经抽吸,引流不畅者。
d)支气管阻塞气道,如肺癌。
第七节肺结核1.第七节肺结核1.分型:
1)原发性肺结核:
a)多见于儿童。
b)上叶的下部和下叶的上部。
c)哑铃状:
肺门淋巴结肿大。
(病灶+肿大的肺门淋巴结)b)上叶的下部和下叶的上部。
c)哑铃状:
肺门淋巴结肿大。
(病灶+肿大的肺门淋巴结)2)血型播散型肺结核:
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
粟粒状结节状、易发脑膜炎。
3)浸润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类型,多见于成人X线:
小片或斑点状阴影,可有空洞。
4)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a)传染性最强,厚壁空洞,垂柳征。
b)纵膈向患侧移位。
c)易并发肺心病5)结核性胸膜炎2.临床表现:
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
3.体征:
震颤增强,叩诊浊音.4.实验室检查:
1)X线:
首选2)痰涂片:
简单、快速、易行、可靠。
i.结核分支杆菌抗酸染色呈红色。
ii.痰培养:
培养出结核分支杆菌为金标准。
3)纤维支气管镜:
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和淋巴支气管漏。
4)PPD:
IV型变态反应。
5.治疗:
1)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2)药物对不同菌群的作用:
异烟肼(INH),比嗪酰胺(PLA),利福平(RFP)。
常见结核药物:
异烟肼(INHH)抑制DNA乙后异周链听力利福平(RFPR)异烟肼(INHH)抑制DNA乙后异周链听力利福平(RFPR)核糖核酸多聚酶利肝氨胃肠链霉素(SMS)蛋白质吡嗪酰胺(PZAZ)抑菌ALT升高3倍,立即乙胺丁醇(EMBE)RNA停用抗结核药对氨基水杨酸(PASP)干状中间带利肝氨胃肠链霉素(SMS)蛋白质吡嗪酰胺(PZAZ)抑菌ALT升高3倍,立即乙胺丁醇(EMBE)RNA停用抗结核药对氨基水杨酸(PASP)干状中间带第八节肺癌1.第八节肺癌1.病理:
1)肺癌的大体分:
a)中心型肺癌:
主支气管(段支气管以上),靠近肺门。
b)周围型肺癌:
段支气管以下,位于肺的周边。
2)肺癌的组织分型:
a)鳞癌:
最常见,生长缓慢,通常经淋巴转移。
b)腺癌:
女性多,细支气管肺泡癌是腺癌的一种类型,常见大量白色泡沫痰,来源于肺泡II型上皮,不侵犯肺泡间隔。
生长缓慢,早期即血行转移。
c)小细胞癌(未分化癌):
生长速度,较早出现血行和淋巴转移,对放射和化疗敏感,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d)大细胞癌:
少见。
常可发生脑转移。
(记忆方法:
大脑)3).转移途径:
淋巴转移(最常见)。
2.临床表现:
a)早期刺激性干咳,血痰(大咯血少见);体征杵状指。
b)晚期转移症状:
i.侵犯膈神经,同侧膈肌麻痹。
ii.压迫和侵犯喉返神经,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Iii.压迫上腔静脉。
iv.侵犯纵膈。
v.上叶顶部肺癌(Pancoast’s肿瘤):
又叫霍纳综合症(Horner),侵犯和压迫颈交感神经。
vi.非转移症状:
骨关节病综合症,Cushing综合症、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这些症状在切除肺癌后可能消失。
3.实验室检查:
1)X线:
a)中心型:
肺门阴影。
b)周围型:
肺野周围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块影。
厚壁偏心型空洞,内壁凹凸不平。
2)痰细胞学检查:
找到癌细胞,明确诊断。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对中心型肺癌阳性率高。
4)胸壁穿刺活检:
对周围型肺癌阳性率高。
4.鉴别诊断:
1)肺结核球:
X线:
密度不均,可见钙化点,肺内常有散在结核病灶。
2)支气管肺炎:
发病急,感染症状明显。
经抗菌治疗后,症状迅速消失,肺部病变吸收也快。
早期肺癌可造成阻塞性肺炎,易被误诊为支气管肺炎。
3)肺脓肿:
脓痰,量多。
X线薄壁空洞,有液气平面。
4)纵膈淋巴肉瘤:
临床上常有发热和其他部位表浅淋巴结肿大。
X线:
两侧气管旁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对放射疗法高度敏感。
5.治疗:
1)手术治疗:
首选、最有效及最重要的治疗方法。
2)放化疗:
小细胞癌首选。
第九节肺血栓栓塞病(PTE)1.第九节肺血栓栓塞病(PTE)1.总论:
1)PTE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DVT),是肺栓塞PE的一种。
2)肺梗死:
肺动脉发生栓塞后,支配区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
2.临床表现和体征:
1)PTE:
a)肺梗死三联征:
呼吸困难(缺血)、胸痛、晕厥(脑供血)b)体征:
P2亢进,三尖瓣收缩期杂音。
2)DVT:
患肢肿胀,直径大于对侧肢体1cm,有临床意义。
3.实验室检查:
1)心电图: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窦性心动过速。
2)X线胸片:
a)肺动脉阻塞:
肺纹理变细、稀疏或消失。
肺野透亮度增加。
b)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干增宽。
c)肺组织继发性改变:
片状阴影及胸腔积液。
3)血浆D-二聚体:
急性PTE时升高,若其含量500ug/L,则可除外急性PTE。
4)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确诊。
5)螺旋CT:
CTPA,即CT肺动脉造影可以发现肺动脉内的血栓。
6)肺动脉造影:
确诊,金标准。
4.治疗:
1)溶栓:
a)适应症:
大面积的PTE。
b)溶栓时间窗:
一半时间为14天以内。
c)并发症:
最严重并发症的颅内出血。
d)禁忌症:
i.活动性出血。
ii.2周内有大手术的,脑卒中。
iii.3级高血压(180/110mmHg)iv.近期行心肺复苏v.肝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
2)抗凝:
用肝素抗凝时候,查血小板时,注意血小板计数。
第十节呼吸衰竭1.定义(呼衰主要靠的是:
血气分析,即血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压)1)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
2)当PaO260mmHg,伴或不伴有PaCO250mmHg,确诊为呼吸衰竭。
3)I型呼衰:
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a)主要见于换气功能障碍(V/Q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脉分流)。
b)严重肺部感染性病变、ARDS、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
4)II型呼衰:
PaO260mmHg,PaCO250mmHg。
a)主要见于通气功能障碍。
b)慢支、COPD、上呼吸道阻塞、呼吸肌功能障碍。
2.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1)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发生机制:
a)肺通气不足b)弥散障碍c)V/Q比例失调(降低):
影响氧气,不影响二氧化碳。
2)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a)轻度CO2潴留可兴奋呼吸(呼吸加深加快),CO2潴留会抑制呼吸。
(长时间CO2潴留,中枢感受器对CO2适应,当PaCO280mmHg,对呼吸中枢产生麻醉和抑制作用。
(总结:
轻度刺激,重度麻醉)b)低PaO2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会兴奋呼吸中枢。
缺氧严重时候,这种刺激呼吸兴奋的作用迟钝。
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作用,PaO230mmHg,产生呼吸抑制。
(总结:
轻度刺激,重度麻醉)总结:
轻度刺激,重度麻醉)c)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肺性脑病。
(脑间质水肿和脑细胞水肿)d)PaCO2升高45mmHg,会引起呼吸性酸中毒。
严重缺氧时乳酸增多而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由于氧及能量不足,细胞的钠钾泵功能障碍,细胞外高钾,细胞内高钠和H+,所以导致体内高血钾,少见的高钙血症。
(钾离子、钙离子进不去,钠离子出不来。
)e)慢性呼吸衰竭,由于CO2潴留,会引起HCO3-,这时候出现: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3.实验室检查:
1)PH=7.35-7.45.2)SB和AB:
正常AB=SB,ABSB呼吸性酸中毒;ABSB呼吸性碱中毒。
3)BE值:
正常-3到+3。
无代偿因素,意义大于HCO3-。
4.应用血气分析对呼吸功能的判断:
1)PaCO245mmHg,呼吸性酸中毒(呼酸)。
2)PaCO235mmHg,呼吸性碱中毒(呼碱)。
3)HCO3-22mmHg,代谢性酸中毒(代酸)。
4)HCO3-27mmHg,代谢性碱中毒(代碱)。
5.治疗:
1)I型高浓度35%。
2)II型低浓度35%。
(2型呼衰主要是靠低氧维持对呼吸中枢的兴奋。
)1)I型高浓度35%。
2)II型低浓度35%。
(2型呼衰主要是靠低氧维持对呼吸中枢的兴奋。
)急性呼吸衰竭(不包括COPD)1急性呼吸衰竭(不包括COPD)1.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最早出现的症状。
2)发绀:
缺氧的典型表现。
2.实验室检查:
1)血气分析:
呼衰和酸碱失衡的严重程度的指导意义。
2)肺功能检查:
了解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
3.治疗:
1)最基本及最重要:
保持呼吸道通畅。
2)重建呼吸道最可靠的方法:
气管内插管。
3)吸氧:
a)I型高浓度35%。
b)II型低浓度35%。
c)氧气吸入浓度(%)=21+4氧流量。
慢性呼吸衰竭1.a)I型高浓度35%。
b)II型低浓度35%。
c)氧气吸入浓度(%)=21+4氧流量。
慢性呼吸衰竭1.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是:
COPD。
2.最常见的病因是:
COPD。
2.治疗:
a)氧疗。
b)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时,应注意纠正代谢性碱中毒,通常给于盐酸精氨酸+氯化钾。
c)慢性呼吸衰竭使用呼吸兴奋剂给氧浓度可稍高(40%);第十一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急性肺损伤(ALI)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1第十一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急性肺损伤(ALI)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1.发病机制:
a)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肺炎症反应肺血管内皮和肺泡损害。
b)发病的根本原因:
肺间质肺泡水肿。
c)肺泡上皮损伤,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或消失,加重肺水肿和肺不张,从而引起肺的氧合功能障碍。
导致顽固性低氧血症。
2.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为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加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篇 呼吸系统 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