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乡油路工程施工方案DOC.docx
- 文档编号:25885879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63.24KB
通乡油路工程施工方案DOC.docx
《通乡油路工程施工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乡油路工程施工方案DOC.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乡油路工程施工方案DOC
老街村至柏岩乡、青岗林至嘎吉乡通乡油路工程E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2、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3、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4、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5、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
6、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7、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8、其他应说明的事项(如文明施工措施等)
a)合同段内交通保障措施:
b)文明施工措施:
c)其他措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实施细则)
表1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一、编制依据
根据业主提供的老街村至柏岩乡、青岗林至嘎吉乡通乡油路工程E标段(24K+000至28K+100)招标文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参考资料、以及我公司对施工现场详细的考察,在充分了解本项目工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单位多年从事类似工程施工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技术优势、设备能力和施工水平,编写本施工组织设计。
二、编制原则
根据业主对本工程的要求,按工程实际情况,我公司将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实施科学管理,组织精干、高效的领导机构和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合理安排各工序的施工顺序,做到经济合理。
进度安排综合考虑工期,队伍精干和机械设备实力等因素,稳中求快,确保安全质量,信守合同工期,争创优质工程。
三、工程概况:
老街村至柏岩乡、青岗林至嘎吉乡通乡油路工程E标段(24K+000至28K+100)工程起点位于会东县嘎吉乡青杠林处,止于会东县嘎吉乡,全长4.1公里。
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设计。
由于该公路是60年代按简易公路标准修建而成,路基宽度为4米左右,路面宽度为3-3.5米。
最小半径15米,最大纵坡9%。
总体来说:
全段技术标准低,公路最窄处仅为2.5米,桥涵、路面目前已基本破坏,防护工程基础冲空,行车不仅困难,而且存在许多危险路段,危及行车安全,给沿线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在测设时结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既考虑利用原有旧路又考虑改善公路技术标准的原则,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经济适用、提高路面等级和车辆通行能力的指导方针进行公路设计。
(一)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地理位置:
测区位于四川省西南,凉山州的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20°47′~103°03′,北纬26°28′~26°43′。
2、地形、地貌特征:
沿线为高山U形狭谷,山势雄伟,沟壑纵横,相对高差约为200米。
3、气象、水文特征:
本路段属国内中亚热带西部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日照时数多,蒸发旺盛,雨量集中,干湿季分明,气温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冬暖无严寒,夏短无酷暑,四季如春,但气温回升和下降波动很大,影响该项目的地表水主要为鱼河及支流,沿线穿越农田较多,地下水极为丰富。
(二)路线
1、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序号指标单位数量
1公路等级四
2计算行车速度Km/h20
3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30
4极限最小半径m15
5最大纵坡8%
6路基宽度m6.5
7行车道宽度m6.0
8停车视距m20
9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2、路线布设情况:
本项目起点位于会东县嘎吉乡青杠林,止于嘎吉乡。
布线时由于受地物及地形的控制,尽量利用原有公路,因此,许多路段同向弯道和反向弯道之间的夹直线不足,相连曲线之间的半径之比未达到规范要求值。
除个别困难地段超标外,其余均能达到四级公路标准要求。
(三)路基路面及排水
1、一般路基设计原则及依据
(1)设计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要求和《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关于加强通乡油路(水泥路)设计工作的意见(试行)》。
(2)设计原则:
在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貌、气象、地震及原有公路路况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地形、地质等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设置必要的构造物和防护工程。
2、不良地质地段及特殊地区设计原则及处治措施。
(1)设计原则:
设计充分考虑地质和环境等因素对路基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规律,路基病害整治坚持以防治为主,防治结合,力求根治的原则。
通过结合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整治方案和有效的工程措施。
(2)处置措施:
A、对滑坡地段路基采取完善排水、减载与增设支挡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
B、对软土地基地段采取部分或全部换填和完善排水系统的处置方案。
3、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情况
(1)路基设计情况
A、路基标准横断面:
根据路段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分别选用护肩、砌石、挡土墙、挖方路基断面型式、除个别困难地段采用4.5米宽度外,其余路基宽度均为6.5米。
B、填方路基:
设计为级配较好的砂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且最大粒径小于150mm。
压实度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
C、挖方路基:
土质路堑边坡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边坡高度等情况分别采用1:
0.75~1:
1.5。
岩质路堑根据岩体类型和结构情况采用1:
0.1~1:
1的坡率。
(2)排水系统设计情况:
主要根据路线的平面、纵断面、地形、地质、桥涵位置等情况综合考虑设置浆砌边沟、采用40cm×40cm×80cm的标准浆砌边沟。
(3)防护工程设计情况:
考虑到沿线石料丰富,因此在设计时主要采用重力式挡土墙的结构形式,根据地质、水文、冲刷等综合情况分别采用衡重式、俯斜式、仰斜式、直立式等挡墙形式。
在工程量计算时已将挖基计入土石方工程数量中,施工时要求墙背回填采用渗水性强的材料,且地基应满足设置的挡墙的承载能力。
(4)路面设计原则及依据:
A、设计原则:
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能和要求,结合本改造路段气候、水文、土质、材料、施工技术、实践经验等,通过经济分析采用沥青浅贯路面结构形式。
B、设计依据:
设计时主要参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等规范和《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关于加强通乡油路(水泥路)设计工作的意见(试行)》。
根据现有交通量NS=200次/日,年增长率r=5%、T=10年、n=0.5、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为93.4(0.01mm)。
施工前,首先对路面用5-8cm的砾砂石进行调平,路面结构采用以下A、B两种型式:
A型路面结构型式:
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cm沥青浅贯面层。
B型路面结构型式:
15cm碎石垫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cm沥青浅贯面层。
对于K24+000~K28+100段计4.1公里,为土质路基,由于地下水位高,路基处于潮湿状态,并考虑到路基细粒土对水稳层的污染,故而增设15cm的碎石垫层。
各路段路面结构形式具体如下:
桩号基层形式面层形式
K24+000~K28+10015cm垫层+20cm水泥稳层4cm沥青浅贯面层
(四)、桥梁、涵洞
1、桥梁设计标准采用情况: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GD6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标准图》JT/GDB046-84,和《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关于加强通乡油路(水泥路)设计工作的意见(试行)》,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
2、沿线桥涵分布情况:
考虑到本工程属改建工程的特点,在测设时已充分考虑原有桥梁作控制点进行平纵布线,基本利用原有涵洞年,只对不满足排水的地方进行涵洞接长或新建,涵洞型式主要采用石拱涵、圆管涵和钢筋混凝土板涵等型式。
(五)、交通及其他工程
本改造路段线形以越岭线为主,由于横坡较陡,因此在公路外侧挡防构造物较多,根据交通工程的要求,对于高于6米以上的连续挡墙设置安全防护栏,为了达到标准化和视线诱导的效果,在公路两侧边缘设边线带。
(六)环境保护
本工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在充分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及覆盖率、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重点考虑路基开挖与填筑对自然植被覆盖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在方案设计时主要采用植被防护和工程防护相结合的措施来防止水土流失。
(七)筑路材料
本改造路段沿线筑路材料分布广,储量大。
在嘎吉乡青杠林一带有丰富的石灰岩,嘎吉花桥处有丰富的砂岩,可作为本工程砌筑用的片块石和路面用碎,青杠林的山砂可作砌筑用砂。
片石、碎石料场在K27+850左侧100米,山砂料场在K25+900左侧100米;由于砂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青杠林一带,因此本工程项目的砂只能远运,其余的片块石及碎石、水的分布比较合理,最远运距为2公里。
具体强度要求如下:
1、片石:
形状可不受限制,但其中部厚度不应小于15cm,质量约为30kg。
要求抗压强度要大于30Mpa。
2、砂;可用山砂和河砂,但要求含泥量不大于55。
3、水泥:
砌筑采用普通硅酸盐425号水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终凝聚时间>6小时的普通硅酸盐325号水泥。
4、粗集料:
集料应是棱角,嵌挤性好的坚硬石料,强度大于3级以上,尽量选用石灰岩等性石料,以保证与沥青的粘结性
5、煤沥青:
因所处地区最低月平均气温大于0℃,属于热带气候,故选用标号为T-7的煤沥青。
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其集料压碎值≤35%,配合比设计应根据重型击实标准制件,混合料7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度≥97%(在非冻期25℃条件下湿养6天,浸水1天)7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2.5Mpa.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其水泥用量在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基础上增加0.5%,并且水泥用量应≥3%并且≤6%。
四、工程数量
A、路基:
路基宽6.5米,路基挖土方4648m3。
路基挖石方13140m3;路基填筑利用土石混填6085m3;借土石填方2784m3;
B、路面:
煤沥青贯入式路面结构型式:
A型路面结构型式:
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cm沥青浅贯面层。
B型路面结构型式:
15cm碎石垫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cm沥青浅贯面层。
砂砾垫层27183m2;水泥稳定土基层27183m2;透层油27183m2;煤沥青贯入式路面:
27183m2;路缘石C15片石混凝土492m3。
C、排水及涵洞:
7.5级砂浆砌片石边沟:
1080m3
单孔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1-0.5米8道,共长60.5m
单孔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1-0.75米1道,共长8.0m
石拱涵:
1—1.0米4道共长28.16m;
石拱涵:
1—1.5米3道共长26.29m。
石拱涵:
1—2.0米2道共长16.05m。
D、防护
7.5级砂浆砌片石挡土墙:
4191m3
E、公路设施及预埋管线:
钢筋混凝土护栏:
C20钢筋混凝土护栏22个。
五、水、电、通讯条件
沿线施工用水比较方便,主要靠在居民区引自来水和河流、沟渠中引水。
雨季过后可使用部分山泉。
公路沿线都有电力,电讯线路,施工用电及通讯都比较方便。
六、合同工期
本项目预计2007年11月1日开工,2008年10月25日竣工,合同工期为360天。
第一章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一、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
我公司拟安排30名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本合同段的施工管理、技术指导、测量、试验、计量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工作。
接到中标通知书后,马上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本工程“合同条款”、“技术规范”、“工程量清单”、熟悉“图纸”。
使全体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都能理解合同条款精神,熟悉工程内容,掌握质量要求,并向施工队进行全面技术交底,使项目部全体参战人员都能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执行“招标文件”中的有关规定,认真接受和贯彻监理工程师指令,使监理工程师满意。
全体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批准,立即组织进驻工地,挂牌上岗。
二、机务人员
我公司拟安排50名机务人员(机械技术员、操作手、汽车驾驶员、修理工等)担任本合同施工机务管理、机械操作、车辆驾驶、机械维修和保养工作。
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由负责管理机务工作的项目副经理,结合本合同的技术要求对机械操作、保修、安全操作规程再学习。
对拟用于本合同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设备完好率达100%,保持紧张待发状态,随时启运。
须添置部分让采购员抓紧采购。
报业主和工程师批准,及时组织上述人员进场,持证上岗。
三、劳动力
我公司拟组织50名技工和100名专业民工参与本合同段施工,进场前除对其进行技术交底外,还将他们组织起来共同学习相关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以上劳动力报业主和工程师批准后,随时进场到位。
四、机械设备
设备进场:
根据E合同段工程特点,路基挖填方工程量不大,桥、涵洞人工构造物多的特点,拟投入TY220推土机2台、挖掘机1台、ZL50装载机2台、平地机1台、东风翻斗车6台、洒水车1台、10T—15T振动压路机1台、轮胎式压路机1台、两轮滚筒式压路机1台、空压机1台、沥青洒布机1台、水泥稳定拌和楼1座、发电机1台。
安排,适时进入施工现场,以保证施工需要。
见表6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
五、材料采购
根据本合同所需材料品种、规格和质量要求,由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按照本合同段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统一组织采购运至现场。
向材料科下达年、季、月采购计划,经业主和工程师批准进行采购。
六、施工测量及放样
工程技术人员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全面熟悉设计资料和招标文件、工程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了解工程特点、工期要求和施工设备、劳动力、临时工程和生活供应等全面落实。
并按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开展施工测量和放样工作。
采用电子全站仪和自动调平水平仪在现场恢复中线和固定路线,其内容包括导线点、水准点或高程点的复测、水准点及导线点的增设、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并根据计划安排,及时做好开工路段工程细目的施工测量工作。
将测量成果资料和测量记录,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然后根据审批的设计图表数据和定出路线中桩,路基边缘、路堤坡脚及路堑堑顶、边沟、人工构造物、涵洞的具体位置,并标明其轮廓,提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以利尽快开工。
恢复定线测量及施工放样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技术工作,根据设计图纸、监理工程师书面提供的各导线点坐标及水准点标高进行复测,闭合后将复测资料交监理工程师审核。
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定线数据进行施工放线。
路基施工前,根据恢复的路线中线和边线、路堑坡顶、边沟、挡墙、涵洞、弃土场等的具体位置桩。
道路中线桩直线部分每20m一个,每100m设一个固定桩,曲线部分除5m设整里程桩外,曲线的起点、终点、圆缓点、缓圆点都设置固定桩。
在中线桩施测后,进行横断面测量,然后根据路基横断面图及实测标高进行边桩放线。
在挖方断面的坡顶点位置上,钉开挖断面的边桩,边桩上应注明里程、挖深(m),左右边桩以拼音字头或英文字头表示。
一般在距边桩一定距离的外方,设护桩,以备边桩丢失后及时恢复。
同时导线点、水准点应设立特殊标志,进行保护以免施工中遭到破坏。
经过准确放样后,提供放样数据及图表,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清表开挖。
专人配合业主拆迁人员,做好本合同段的拆迁工作,为施工创造有利的施工环境。
因本工程是改建道路,将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安排专职或兼职的指挥交通的人员,以保证车辆通行的顺畅。
七、试验设备
土工、砼常规试验设备本公司均有成套设备,能满足沥青和路基的常规实验。
见表7拟配备本工程主要的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第二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一、施工总体方案简述:
老街村至柏岩乡、青岗林至嘎吉乡通乡油路工程E标段工程项目经理部,作为本公司派出机构,代表总公司履行合同,全权负责工程施工组织实施和缺陷的修复,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人、总工一人,项目经理部下设九个组室三个工程队。
详见表4拟为承包本合同段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图。
相应的职能组室,负责工程技术、生产、安全、劳动力、机械、材料的使用和资金的管理。
我们将按照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分项工程施工,在保证质量、安全的情况下完成施工任务。
2007年11月开工,2008年5月以前完成土石方工程及排水工程,2008年6月底前完成涵洞及防护工程,2008年10月完成路面工程,2008年10月底完成交通设施及所有附属工程以及验收工作。
(见投标文件技术部分表4拟为承包本合同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框图、表5拟在本合同工程任职的主要人员简历表);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部
经理
项目总工程师
路基土石方施工队
人事劳资组
项目综合办公室
财务组
路基结构施工队
材料设备组
计划统计组
工程技术组
安全保卫组
工地试验室
质量检验组
路面施工队
根据项目组织机构框图,我项目部计划上分三个工程队,1个路基土石方施工队;1个路基结构工程队;1个路面施工队。
①路基土石方施工队主要负责道路挖填土石方工程,、边沟土石方开挖、回填的施工。
②路基结构工程队负责挡土墙、圆管涵、石拱涵等施工。
③路面施工队负责全线砂砾垫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煤沥青贯入式路面等施工。
A施工准备20007.11.01~2007.11.15
路基土石方工程2007.11.20~2008.04.30
排水及涵洞工程2007.12.01~2008.05.31
防护工程2007.12.10~2008.04.30
路面工程2008.06.10.~2008.10.20
B、临建设施:
项目经理部及路基施工队结构施工队驻地:
K25+500右侧50米
路面施工队、备料场、拌和厂K26+100右侧50米
1、路基土石方施工方法
路基宽6.5米,路基挖土方4648m3。
路基挖石方13140m3;路基填筑利用土石混填6085m3;借土石填方2784m3;
(一)地面清理
无论挖方区或填方区,表层凡有植被的地方均用装载机配合人工进行清理,以保证回填料及回填处的回填质量。
(二)土石方挖运
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场地清理—→人工凿石(或爆破)—→装运—→卸车
2、原路基的挖方,由于挖方数量少,厚度小,适合人工开挖,并运至附近填方区进行回填,土石方较集中的地方采用机械挖运。
3、石方爆破宜采用小炮作业,为了减少飞石,应采取防范措施,多打眼少装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炮时的震动波对山坡岩体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二)土石方回填
1、施工流程
摊铺—→整平—→碾压—→取样—→取样合格后进行上一层填筑
2、施工方法
首先清除杂草、树根、废物,如果是自然坡应挖台阶由底台阶到高台阶逐层回填压实。
填碾方式由下至上全断面分层摊铺压实,每层厚度约30CM,采用自行式振动压路机碾压,构筑物两侧用蛙式打夯机或人工夯实。
路基填筑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各项指标试验,做好现场压实度检验,砂砾碎石土用灌砂法取样,土质路基采用环刀法取样。
墙背、涵背回填,需待砌体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并选择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并分层填筑夯实,达到设计要求。
2、排水、涵洞施工方法:
(1)7.5级砂浆砌片石边沟:
1080m3
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开挖基坑→验基→砌筑→钩缝
(2)涵洞
单孔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1-0.5米8道,共长60.5m
单孔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1-0.75米1道,共长8.0m
石拱涵:
1—1.0米4道共长28.16m;
石拱涵:
1—1.5米3道共长26.29m。
石拱涵:
1—2.0米2道共长16.05m。
石拱涵施工顺序为:
施工放样→挖基并检验基底承载力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砌筑台基→砌筑台身→架设满堂拱架(木拱架)→浇筑拱圈(从拱脚向拱顶)对称浇筑→浇筑护拱→砌筑涵底、洞口工程→对称回填。
圆管涵施工顺序为:
施工放样→挖基并检验基底承载力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分两次浇筑圆管涵基础→先浇筑底下部分→安放管节→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设置沉降缝→砌筑出口→对称回填
施工中每一道工序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特别应注意涵洞每隔4-6米设沉降缝一道,其缝内填以沥青麻絮;拱涵的拱架和支架应支立牢固,拆卸方便,纵向连续稳定,拱架外弧应平顺,拱架不得超越拱模位置,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等进行检查,不合符要求,应立即进行纠正,拱圈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拆除拱架,但必须达到设计强度方可填土,拆卸拱架时应沿涵洞整个宽度上,将拱架同时均匀降落,并从跨径中点开始,逐步向两边拆除。
施工中每一道工序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特别强调的是大于4米跨径的涵洞的施工要注意,模板和支架的稳固、刚度、强度符合要求,以保证施工的涵洞顺直,盖板和拱圈的施工安全和符合质量要求。
(3)涵洞施工要求:
1、石拱涵地基承载力要求≥160Kpa,石料标号除拱圈用7.5号砂浆砌筑30号块石外,其余用5号砂浆砌筑25号片石。
涵洞入口型式有跌水井、护坡;出口的型式有八字墙、护坡、急流坡。
涵台后的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分层厚度≯30cm,压实度≥90%,压实范围为1-2倍填土高。
涵洞施工应从出口段开始,从右至左逐段砌筑。
2、圆管涵地基要求密实不疏松,管基混凝土可分两次浇筑,先浇筑底下部分,注意预留管基及安放管节座浆混凝土2-3m待安放管节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
涵洞管节应购买有出厂合格证的产品,涵洞全长范围内设沉浆缝3-4道,其位置以设在基中部和行车道外侧为宜。
涵洞入口型式有跌水井、护坡;出口的型式有八字墙、护坡、急流坡。
3、挡土墙施工方法
概述:
M7.5级砂浆砌片石挡土墙(含挖基、回填及勾凹缝等所有相关工程量)4191m3;
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开挖基坑→验基→砌筑→勾缝
1)施工方法
1、基坑采用人工挖掘,严格按测量放好的基坑尺寸及挡墙倾斜坡度挖到老土下持力层。
应采用挡土板进行连续支撑或分段开挖,以防塌方伤人。
2、应修整成粗糙逆坡状。
若发现实际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应通知监理和设计修改调整深度及宽度。
待基坑挖好后,经监理验收后方可砌筑。
3、M7.5水泥砂浆砌筑片石时,应分批卧砌并上下错缝,内外搭砌。
不得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
4、灰缝限制在20—30毫米砂浆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先塞满砂浆,后用碎石嵌实,严禁采用先摆碎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的方法。
5、砌体石块应相互咬接,砌缝砂浆饱满,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大于8Cm,并应尽量使每层石料顶面自身形成一个较平整的水平面,或通过适当的调整,每隔70—120Cm找平一次,作为一个较平整的水平面。
砌石时,一般应按平面上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再砌填腹石的顺序进行,其空隙必须用砂浆挤填密实,严禁通缝(上下缝同缝)、叠砌、贴砌和浮塞。
6、砌体勾缝应牢固美观,当勾凸缝时,其宽、厚要求基本相称。
7、墙身设泄水孔,间隔2—3米,上下左右成梅花型交错布置,泄水孔外斜5%,泄水孔后应作好不小于500毫米的滤水堆囊。
最下排泄水孔高与地面300毫米。
孔后底部应夯填大于300毫米厚的粘土隔水层。
8、墙身按设计图所标长度设置沉降缝(伸缩缝)缝宽20毫米,缝内填塞沥青木板,沿墙内、外、顶三边填塞,每边填塞深度不小于150毫米。
9、墙背填土与砌筑交错进行,当填筑粘性土应严格掌握夯填要求密实度的最佳含水率,并做到逐层填筑逐层夯实,每层铺筑厚度不大于300毫米。
4、路面工程施工
(一)砂砾垫层
砂砾垫层施工在路基土石方完成后进行,设在填方路段。
1、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施工放样→运输摊铺→洒水拌和→整型→碾压→检查验收→下道工序
2、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路 工程施工 方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