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5876511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44.81KB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庆市信息化试点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示范工程
申请单位:
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盖章)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制
重庆市信息产业局
二OO八年五月
一、项目概况1
1.1项目背景与意义1
1.4基础条件
2.1应用先进技术解决交通问题的必要性
2.1.1符合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
2.1.2符合国内外交通技术发展趋势
2.1.3应对城市交通信息化瓶颈的重要途径
2.2实现城市车辆管理精细化的需要
2.2.1车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2技术手段不足
2.2.3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2.3挖掘城市道路潜力,提高交通组织效率的需要
2.3.1交通条件限制和道路设施不足
2.3.2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2.4加强车辆规(税)费稽征管理的需要
2.4.1交通规(税)费稽征管理中的问题
2.4.2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2.5支撑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的需要
2.5.1存在的问题
2.5.2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2.6项目应用RFID技术的意义
2.6.1RFID技术是车辆信息动态自动采集的有效途径
2.6.2对RFID产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三、试点示范所属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11
3.1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
3.1.1电子车牌系统(EVI)
3.1.2电子注册管理(EVR)
3.1.3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
3.1.4快速通行
3.3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
4.1试点示范单位基本情况
4.1.1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简介
4.1.2企业经营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4.1.3合作机构
4.2已有工作基础
4.2.1项目建设的积累
4.2.2项目已完成的前期工作
4.2.3高效的跨部门协作机制
4.2.4政策法规支撑
五、试点示范目标及考核指标(具有明确的可考核性)19
5.1试点示范目标
6.1试点示范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6.1.1建立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消除信息化瓶颈
6.1.2实现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水平
6.1.3实现车辆规(税)费征收管理信息化和动态稽查
6.1.4加强机动车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
6.2技术关键、创新点
七、项目年度目标和年度实施计划24
7.1项目年度目标
7.2年度实施计划
7.2.1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建设
7.2.2应用系统建设
8.1项目投资计划
8.2资金来源
2.1.1符合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
2.1.2符合国内外交通技术发展趋势
2.1.3应对城市交通信息化瓶颈的重要途径
九、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推广应用前景分析、试点示范的风险分析28
9.1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9.1.1社会效益
9.1.2经济效益
9.2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9.3试点示范的风险分析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与意义
本项目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为指导,面向城市交通管理与综合信息服务,充分发挥RFID技术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探索适应城市交通特点的RFID新型应用模式和机制,提高交通精准管理和监测能力,为改善城市交通、提高交通领域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服务。
本项目是在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建设的“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国家863计划应用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在获得重庆市人大立法支撑的“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中,引入具有动态自动识别功能的远程射频识别技术,形成重庆市辖区内所有机动车的电子牌照。
项目作为“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的后续工作,在已完成行驶证和照驾电子化的基础上,最终实现由电子化行驶证、驾照和车牌构成的“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
并以此为基础,在现有“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上建设“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通过电子牌照的支持,解决车辆自动识别和动态监测,逐步实现车辆精准管理、路网动态监测,车流统计与分析,各种交通规(税)费的动态稽征,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大众出行路况信息发布等功能。
项目建设包括车辆自动识别和应用系统示范两方面。
其中,“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是现有“重庆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的后续建设工作和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重庆市智能交通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车辆自动识别和动态监测信息的技术支撑。
在该平台上实现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是本项目结合重庆市交通领域工作重点,在重庆市智能交通整体框架下的典型应用。
本项目是国内首次在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内全面推进RFID技术在交通管理与服务领域的自主创新应用,有坚实的前期工作基础,符合国家信息化试点的无线射频技术(RFID)应用目标,并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和领先的政策支撑环境。
项目将采用“建设一个RFID支撑平台,支持多行业多部门多业主多目标共享应用”的新模式,充分发挥RFID技术在加强城市交通监管、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服务水平方面的应用潜力和重要作用。
项目的实施既对解决重庆市区域交通问题和促进区域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在交通领域普及应用RFID技术的模式、机制和支撑技术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又在全国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同时还有利于带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射频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
因此,项目的实施将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推广意义的示范工程。
1.2实施内容
本期项目主要实施内容就是建设一个支撑平台,实现三个方面应用功能。
即:
建设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实现面向公安交管的重庆市车辆电子牌照管理和车辆动态监测;实现交通规(税)费征收的动态稽查;实现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
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
落实重庆市政府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实行的一车一卡政策,为重庆市所有机动车辆安装具有防拆卸功能的射频识别卡,形成“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的电子牌照部分。
重点是利用RFID技术,构建车辆射频识别卡管理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形成支持车辆信息动态采集和自动识别的系统集成平台。
平台具有车辆射频识别卡发行管理、安装与检测管理、射频识别卡读写设备管理、远程网络通信及后台数据中心等功能。
预计2008年年底投入试运行,2009年完成。
重庆市车辆电子牌照管理与车辆自动监测:
充分发挥车辆安装的射频识别卡作为车辆身份自动标识功能,在“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支持下,实现公安交通管理的车辆电子牌照管理、车辆精准自动监测和路网动态监测管理功能。
包括车辆动态监测、车牌防伪、卡口监控、肇事逃逸车辆追查、出租车治安管理、路网动态监测、交通流分析及诱导控制、车辆安全管理等。
预计2009年投入试运行,2010年完成。
支持交通规(税)费稽征和城市建设规划:
针对目前城市交通规(税)费征收缺乏有效动态稽查手段的现状,充分发挥“重庆交通信息卡”作为车辆身份自动识别和规(税)费征收信息载体的功能,在“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支持下,实现交通规(税)费的征收的动态稽查管理及电子支付功能。
同时,通过长期的信息积累与数据分析,可以获得的城市交通统计信息并发现的城市交通的重要规律,将为城市规划、交通政策制定、城市交通管理决策等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预计2009年完成。
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
对日益增长的机动车的出行服务需求,以及各行业、单位对机动车管理和服务手段的不足,充分利用电子车牌作为车辆身份自动标识和信息载体,在“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信息整合与共享功能支持下,实现车辆通行管理、出入及收费管理、单位车辆监管、机动车出行信息服务、停车自动诱导、大众出行信息服务等功能。
预计2010年完成。
1.3投资计划
项目基于公司投资3.8亿元建设的“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现已完成投资2.1亿元。
本期计划投入1亿元。
其中,申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化试点专项资助1500万元,其余由公司自筹和银行贷款。
1.4基础条件
(1)法规完备与政府重视
2001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1】18号文)批准同意在全部渝籍机动车辆安装电子车牌,实行一车一卡,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建立基础。
2006年,“重庆交通信息卡”通过重庆市人大立法纳入《重庆市道路安全管理条例》,并于同年9月1日正式实施。
在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内,首次将基于RFID技术的机动车电子化管理与应用赋予地方立法支撑,为项目提供了有效的法规保障。
项目受到重庆市政府及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认为其符合国家RFID产业政策,有示范带动意义。
重庆市发改委、国资委、交委、市政委、市科委、信产局、地税局、保监局、公安交管局等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项目的建设,在配套政策措施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
(2)坚实的前期工作基础
本项目承担单位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定位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及其增殖服务业务的专业化、技术密集型的国有控股公司,归口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注册资金9000万元。
公司长期致力于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形成、积累了大量成果和经验。
公司具有良好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经营业绩,具备承担国家项目所需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组织管理能力。
1998年公司从实施重庆市“三桥”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起步,在国内率先大规模采用RFID技术用于车辆自动识别管理,发行远程射频识别卡3万余张,应用范围和规模均属国内领先。
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863应用示范工程”,2001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公司以贯彻落实《重庆市道路安全管理条例》为契机,应用RFID技术建设了“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
“重庆交通信息卡”包括机动车卡、驾驶员卡、电子牌照三个组成部分(分别对应行驶证、驾照和车牌的电子化)。
其中机动车卡和驾驶员卡(采用13.56MHz电子标签)目前已基本覆盖全市所有在用车辆和驾驶员,规模约300万张。
在公司建设的“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支持下,“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已经在公安交通管理、交通规(税)费征收与稽查、高速公路通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善了交通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了财政收入,经济与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3)推进模式与机制
公司经过多年RFID技术推进工作的积累,与各行业部门和应用单位(如重庆市交委、市政委、地税局、公安交管局、高速公路公司等)、技术支持单位(如重庆大学、重庆市智能交通工程技术中心、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重庆交通大学等)等之间,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有效的集成创新和项目推进的模式与机制,并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如丰田、IBM、三星等)合作,获得了丰富的技术和项目管理资源支持,确保了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试点示范的目的、意义、必要性
2.1应用先进技术解决交通问题的必要性
2.1.1符合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
根据党的十七大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精神,全国各个行业都在认真贯彻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指导方针,因此,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符合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314"总体部署中,对重庆市明确提出了“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大任务,并着重强调通过“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化、信息化建设,努力把城市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为重庆市进一步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重庆市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在2007年重庆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
不要小看城市“塞车”的问题,如果能够做到不塞车,真正实现交通便捷,将是一个城市管理的极大成功。
因为交通便捷不光能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和商务效率,还能节能环保。
另外,重庆尽管在拓宽道路方面十分困难,但管理等方面还有潜力。
薄书记对改善重庆市城市交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交通部“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也规定,交通科技要面向交通发展主战场,以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为核心,满足交通发展扩充能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改善服务、保障安全、缓解制约的需要,为交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因此,用先进的RFID技术解决重庆市面临的城市交通问题,推动交通信息化建设,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符合“十七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精神;符合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的要求;符合交通科技发展方向。
2.1.2符合国内外交通技术发展趋势
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单独从道路或车辆的角度来考虑,都很难解决交通问题,必须把车辆和道路综合起来,考虑如何在有限的道路资源条件下,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给以上的解决思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因此,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支持解决交通问题的智能交通系统(ITS)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车辆动态交通信息采集就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技术。
目前,国内外都在尝试将RFID等新兴技术运用于交通领域,以解决交通信息化中的自动识别和信息动态采集的瓶颈问题。
应用RFID技术,国内外在电子车牌系统(EVI)、电子注册管理(EVR)、车辆精细化管理、交通规(税)费稽征、不停车收费(ETC)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成功应用。
因此,本项目符合当前交通新技术发展的方向。
2.1.3应对城市交通信息化瓶颈的重要途径
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水平,除了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切实有效实施这些措施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化支撑。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交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或技术支撑,就是必须具备有效的交通及车辆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处理手段。
城市交通和车辆的运行状态的实时采集与处理是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快速有效的交通控制、管理与信息服务的基础。
但由于道路上车辆的运行具有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广泛性,针对大量动态运行的车辆的有效标识和监测信息采集就成为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流信息采集的主要方式是感应线圈和视频检测,而对车辆信息的采集主要通过人工统计、IC卡等传统方式来获取,采集到的信息是静态的,且覆盖面窄、时效性差。
基于图像处理的车牌识别技术受天气和环境影响较大,尚难以普及。
因此,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车辆动态信息的缺失已成为城市交通信息化的重要瓶颈。
本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已经发挥重要作用的“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基础上(电子化行驶证与驾照已发行),引入先进的远程射频识别技术实施电子牌照建设,在全面推广电子牌照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远程的车辆自动识别和车辆运行状态自动监测。
因此,本项目推广应用电子牌照和建设“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无疑是应对目前城市交通信息化瓶颈的一个重要途径。
2.2实现城市车辆管理精细化的需要
2.2.1车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车辆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的落后,大量车辆逃避年检(尤其是报废车辆)和交强险,机动车违规频发,车辆肇事后逃逸时有发生。
甚至还有车辆采用假牌照或套牌,采用人工方式难于识别和追查;采用假营运证,从事非法经营,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车况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上路,故障频率高,发生事故的概率大,在加剧交通堵塞的同时,对大众出行也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对车辆的自动识别及动态信息采集,实现车辆精细化管理和监测,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2.2.2技术手段不足
目前,由于对车辆自动识别及车辆动态信息采集手段的不足,导致车辆管理部门对完成合法登记后的机动车缺乏有效的跟踪、监管,无法及时掌握机动车是否按照法规在正常使用。
并且,随着机动车使用时间的延长,车辆状况的改变,管理部门手中掌握的机动车原始登记数据和现实车辆状况相差甚远,而又没有有效手段对车辆状态信息进行及时地采集、更新,制约了政府在交通管理中有效执行法规的力度,如车辆年审、交强险管理等。
2.2.3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本项目充分发挥RFID技术在动态自动识别上的优势,将远程无线射频识别卡应用于运行中车辆的动态自动识别和管理,可改进原有的静态车辆监管模式,实现车辆管理精细化。
通过车辆动态监测、车牌防伪、卡口监控、肇事逃逸车辆追查、出租车治安管理、路网动态监测、交通流分析及诱导控制、车辆安全管理等,有效规范车辆使用和驾驶行为,抑制车辆违规行为,为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一个安全、高效、和谐的交通环境。
2.3挖掘城市道路潜力,提高交通组织效率的需要
2.3.1交通条件限制和道路设施不足
重庆市依山而建,其城市路网覆盖了坐落丘陵地形且江流分隔的城区,路网起伏较大且路网连接复杂,路网及附属设施的改建扩建难度大、成本高。
截至2007年重庆市机动车突破141万辆,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五,且仍然以每天290辆的速度快速增长。
而重庆市主城区干道密度仅1.3公里/平方公里,远低于国家标准。
主城区干道平均车速为29.6公里/小时,主要路段高峰小时交通流量3000-4400辆,日流量30000辆以上,已普遍超过设计标准。
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已成为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一对突出矛盾,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重庆受到地理地形条件的限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建设投资大,不可能一步到位。
因此,引入先进技术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挖掘道路潜能,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转效率,改善整个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就成为迫切需求。
2.3.2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为高效、科学组织交通提供信息手段
本项目将充分利用RFID技术自动识别和动态信息采集的功能,对城市路网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道路通行状况,特别是可以精准掌握城市交通拥堵瓶颈路段、路口的车流状态和车型分布,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城市交通流宏观诱导和路口实时自适应控制创造条件。
项目与重庆市交通管理局现有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全面结合,将形成基于动态信息数据的交通自动控制系统,交通管理者就可以获取必要的,可产生量化指标的实时动态信息,准确地发布交通诱导信息;根据交通流中的车型、行业构成制定必要且科学的道路管制措施;利用积累的交通流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合理地增设、改造交通控制信号,进而大大改善交通质量。
●为政府和城市规划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城市在规划,建设、改造道路,规范交通,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大量可靠的统计数据,作为其决策依据。
本项目系统形成的历史数据和各种分类统计量化指标是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决策的宝贵资源;信息丰富,分类细致,提取方便;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可足不出户而视如鸟瞰,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交通统计信息及参考分析结果,从而使决策更科学,更合理,更快捷,降低规划和建设中的盲目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城市交通设施的服务潜能,调整交通需求的时空分布,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城市交通系统需求平衡,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管理水平和运转效率。
2.4加强车辆规(税)费稽征及营运车管理的需要
2.4.1交通规(税)费稽征管理中的问题
车辆的交通规(税)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
交强险、养路费、车船税、重庆市路桥通行费等。
由于管理方式和稽查手段的落后,交通规(税)费的稽征工作一直是我国各地交通稽征部门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
交通规(税)费征收业务中的拖、欠、逃、偷、漏缴现象非常严重。
以重庆市机动车交强险征收为例,目前每年所欠的征收额达5亿元以上,给国家带来了巨额损失。
因此,急需引入新技术,解决车辆规(税)费征收管理和动态稽查的问题。
2.4.2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本项目充分发挥RFID技术在车辆远程动态自动识别上的优势,在“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基础上,研究并实施新的交通规(税)费稽征管理模式,通过建设一个RFID支撑平台,支持多部门共享应用,实现各种交通规(税)费征收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动态稽查,重点解决车辆交通规(税)费的远程动态稽查问题,从而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养路费征收,交强险征收)和行业(如,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优化管理结构、杜绝各种管理上的漏洞。
项目实施将为重庆路桥通行费、养路费、车船使用税、车辆强制险等规费税费的征收、追收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我市从2004年应用RFID技术构建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以来,交通规费(税)实现净增收10亿元。
这是“技术提升管理”最直接、最明显的成效。
除规(税)费征稽外,动态稽查系统还将为规范我市营运车(出租车)市场秩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重庆市的出租车业是一个年度营业额达27亿,利税达7亿的庞大服务行业。
根据调查,重庆市城区的非法营运车辆在3300辆左右,约占合法营运车辆的30%。
但由于稽查手段落后,我市每年查处非法营运车平均仅占合法营运车的0.52%,这与30%的非法营运车估计数相比差距实在太大。
如此庞大的非法营运车群体逍遥法外,势必对合法经营者的利益造成极大的侵害(总额近8个亿),同时也使我市出租车行业的利税收入每年蒙受2亿多的损失。
而采用基于RFID的电子稽查手段,将大大提高对非法运营车的稽查力度;规范运营市场,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和国家的税收。
2.5支撑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的需要
2.5.1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机动车保有量激增与机动出行及相关行业应用服务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已日益突显,严重制约了城市交通的持续、健康发展。
例如:
机关单位、社区、停车场等区域的通行、单位机动车出入管理及停车场收费管理仍主要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管理方式落后、繁琐,在安全和效率方面暴露出严重的缺陷。
此外,高速公路的出入管理方式与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重庆市环线高速路收费站拥堵问题就是这一矛盾的典型表现。
同时,市场对车辆监控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保险公司对承保车辆历史行驶记录的需求、汽车租赁公司对租赁车辆的路径监控需求、企业内部管理力度对自有车辆施行实时监控的需求,都需要车辆自动监测技术手段的支持。
在出行信息方面,出行者对道路实时交通状况、停车场诱导信息等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详细,且实时性的要求逐渐提高。
解决上述问题,传统的处理模式是各行业各单位为单一的应用目的各自建立一套专有信息系统。
但是,由于车辆和道路在时间和空间广泛分布、且数量急剧增长的特殊性,这类交通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维成本越来越高,多数行业或单位已经难于承受其建设与运维的资金压力。
因此,迫切需要引入先进技术,并探索新型的应用机制与模式,为改善机动出行及相关行业应用服务水平找到新的解决途径。
2.5.2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本项目的建设将在整个重庆范围形成可为社会各单位、行业共享的机动车动态信息资源和机动车自动识别息技术资源,从而将基于RFID的远距离机动车识别技术普及到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中,并探索“建设一个RFID支撑平台,支持多行业多部门多业主多目标共享应用”的新模式。
采用上述新模式,一方面,通过建设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提供给各单位共享,并形成一种行业和企业服务机制,将解决多数行业或单位在交通信息系统建设涉及车辆动态自动识别和动态信息采集时,所面临难以应对资金需求大、(车辆和道路)涉及面广等难题;另一方面,也将形成各种高效、快捷、准确和操作性强的车辆通行管理、出入及收费管理、单位车辆监管、机动车出行信息服务、停车自动诱导、大众出行信息服务等解决方案和系统应用,从而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促进交通行业健康发展。
2.6项目应用RFID技术的意义
2.6.1RFID技术是车辆信息动态自动采集的有效途径
RFID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远、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rfid 技术 城市 智能 交通管理 服务 系统 项目 建设 可行性研究 报告